基本內(nèi)容
人物經(jīng)歷
元康六年(公元296年),趙王司馬倫寵臣孫秀禍亂雍涼,朝廷征司馬倫為車騎將軍,以梁王司馬肜代之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后得詔書,斬孫秀以謝罪羌、氐。辛冉為其開脫,由是得免。
永康二年(公元301年),益州刺史趙廞兵敗身死,涼州刺史羅尚詔拜平西將軍、益州刺史督七千人入蜀。李特等聞羅尚至,大為恐懼,遣其弟李驤于路迎奉,并獻(xiàn)珍玩。牙門將王敦與廣漢太守辛冉勸諫羅尚,以為宜趁機除掉李特等人,斬除禍根,羅尚不從。
朝廷下詔,遣御史督促蜀地流民返回家鄉(xiāng),限于七月啟程。李特數(shù)次請求停留至冬季,辛冉大怒,于大街小巷散布公告,懸賞緝拿李特兄弟。李特暗中遣人將布告修改,扭曲其意,使得流民人心惶惶,紛紛投靠李特,旬月間籌得兩萬人。
冬,十月。辛冉與李苾謀劃:“羅尚貪婪無斷,日復(fù)一日,使得流民奸計得以施展。李特兄弟皆有雄才,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必為他們的階下之囚,F(xiàn)在,宜趁其羽翼未豐,將其消滅。羅尚那里,不必再去理會!庇谑牵矎V漢都尉曾元、牙門將張顯、劉并等率步騎三萬,偷襲李特大營。羅尚得知,亦遣督護(hù)田佐相助。曾元軍至,營寨中鴉雀無聲,待軍隊進(jìn)營過半,伏兵四起,死傷慘重,曾元、田佐、張顯皆戰(zhàn)死。后六郡流民共推李特為鎮(zhèn)北大將軍,進(jìn)兵攻辛冉于廣漢。辛冉屢戰(zhàn)屢敗,突圍逃往德陽。
永興二年(公元305年),天下已亂,鎮(zhèn)南將軍劉弘都督江、漢,深得人心,辛冉勸其割據(jù)稱霸,劉弘怒,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