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金煥基:抽象中透出韓國的詩情畫意
?
雖然金煥基(1913-1974)已經去世將近40年了,但他仍是韓國最受愛戴的藝術家。他在上世紀30年代第一次接觸到西方現代主義。他的藝術觀形成于韓國獨立運動時期,并分別曾在巴黎、首爾和紐約學習與生活,而且終其一生都在孜孜以求富有韓國韻味的抽象繪畫。上世紀,亞洲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影響,藝術也不例外。然而,讓金煥基與眾不同的是,他利用西方的繪畫技法成功地表達出東方的、韓國的神韻以及蘊藏在大自然中的詩情畫意。
金煥基出生于韓國全羅道的Kijwa島,但是他的藝術生涯始于上世紀30年代的日本。當時,受歐洲現代藝術的影響,實驗風潮席卷日本藝術圈。在這股潮流中,煥基開始探索抽象藝術。這對韓國藝術界來說,還是嶄新的東西。這個時期,他留下來的作品僅有幾幅。在作于1938年的《Rondo》這幅畫中,抽象與具象元素相互交融,被認為是最早的韓國抽象繪畫之一。
?
上世紀50年代,金煥基開始運用韓國傳統(tǒng)的圖示——山峰、明月、梅花、白瓷等這些文人畫中常出現的元素,作為繪畫主題。眾所周知,他十分喜愛朝鮮王朝(1392-1910)的瓷器。不僅收藏了很多,還把它們作為室內靜物來寫生,或者將之放在室外的月下梅前來描畫。1956年,為了在藝術上更進一步發(fā)展,煥基移居巴黎。在巴黎生活的這段時間,他的描繪對象變得簡約了,構圖也更空靈了。線條成為他這段時期明顯而重要的元素。
煥基做了很多努力,將韓國情韻滲透到他的繪畫中。然而,他是怎樣定義韓國文化的美呢?在一次法國電臺的采訪中,藝術家說,韓國的天空和大海都很藍很清澈,韓國人喜歡純凈和簡單的東西。這讓我想到,也許煥基之所以選擇抽象藝術,是因為他覺得這個形式能最好地呈現韓國的自然之美。在巴黎那段時間,他的繪畫幾乎都是藍色調,讓人想起韓國的晴空和海水。不僅如此,從作品的主題、色彩到技法,處處都透著藝術家對祖國的熱愛。
?
1959年,金煥基回到韓國。但是在參加了1963年的圣保羅雙年展之后,他又移居到了紐約。放棄掉在國內舒適穩(wěn)定的生活,并不容易。但是為了達到他的藝術目標,他留在了紐約這個當時的西方現代藝術中心,直到去世。這的確需要莫大的決心和忘我的精神。他在紐約早期的作品大多有著詩意的名字,比如“冬日晨星”、“早春之聲”,這些都可看作是對祖國自然美景的致敬。大約1967至1968年,具象元素在他的作品中完全消失,點和線布滿了整個畫面。這并不意味著他忘卻了自己的祖國和人民。在日記中,他寫道,當思念遠在祖國的親友時,他便在畫布上畫點,并用線條將這些點包裹起來。
上世紀70年代是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全盛期。油畫布上,只有點,以及鋪滿畫面的顏色?瓷先ズ孟袷钱嬙诩埳系囊粯。有時,他用深淺不一的藍色涂滿整個畫面。有時,他只是用原色鋪底,上面畫點,讓點與面形成鮮明對比。1970年,由韓國日報主辦的第一屆韓國大獎賽中,他以《我們將在哪里以什么形式再相見》這幅作品獲得大獎,震撼了韓國藝術界。
?
也許是他已經在藝術上用完了他的全部能量,或者遠在異鄉(xiāng)的生活讓他精疲力盡,在快到1974年時,他在日記中常常抱怨身體上的不適。他當時的作品也反映出他的健康和精神狀況不佳。其繪畫色調變得暗沉,以前常用的藍色被后來的灰色所代替。1974年7月25日,金煥基由于手術后未能康復,逝世于紐約的一家醫(yī)院。在他離世之后,他的作品在韓國及海外繼續(xù)被眾多藝術愛好者參觀欣賞。他的夫人金鄉(xiāng)岸女士于1993年在首爾建立了煥基博物館。
?
在他的一生中,金煥基從未在藝術的探索上停止腳步。他的從藝道路雖然開始于學習西方技法,但他一直嘗試將之轉化為自己的表達方式,并成功得開創(chuàng)出饒有韓國情趣的抽象繪畫。金煥基在韓國現代藝術史中的地位非常高,他也是承上啟下,連接韓國現代藝術進入當代藝術的橋梁。無怪乎他的作品受到后輩的喜愛,并在韓國拍賣行中屢獲高價。
畫作拍賣
2016年5月29日,韓國已故著名抽象派畫家金煥基的畫作在香港拍賣,以3000萬港元(約2546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創(chuàng)出韓國畫家作品拍賣歷史上的第三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