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刀削面是山西省著名的漢族小吃,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山西稱面食之鄉(xiāng),其中,大同刀削面最為有名,可謂“面食之王”,它與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面、武漢的熱干面、四川的擔擔面被譽為中國著名的五大面食。大同刀削面是著名的漢族小吃,之所以獨樹一幟,與它的做工有密切的關系,首先刀削面對和面的技術有嚴格的要求,水、面的比例要求準確,一般是一斤面三兩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團,然后用濕布蒙住,半小時后再揉,直到揉勻、揉軟、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得時候容易粘刀、斷條。當然,刀工也不可小覷,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
簡要介紹
山西是面食之鄉(xiāng),面食種類繁多,其中以刀削面最為有名,可謂“面食之王”,它有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易于消化等特點,與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面、武漢的熱干面、四川的擔擔面被譽為我國著名的五大面食。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過于大同的刀削面?煞Q“面食王中王”。
大同刀削面物美價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獨特的大同風格,很多外地朋友來到大同,在品嘗之后,都贊不絕口。一些本地游子,在回到家鄉(xiāng)之后,都要先趕去削面店,去吃一碗刀削面,來解日夜思念之情.
在大同,刀削面店比比皆是,比較出名的也有很多,如:東方削面、品味削面、老柴刀削面、七中刀削面、東關刀削面、小南街刀削面等。其中“東關刀削面”是大同刀削面里最出名的一家,很多外地客人寧可舍棄大魚大肉的豪華宴席,也要來這里專門品嘗。據說,最熱鬧的時候這個店一天就用掉18袋白面,賣出2000碗刀削面。由此可見刀削面在大同的魅力真的令人嘆為觀止。
歷史簡介
刀削面同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面、武漢的熱干面、四川的擔擔面,同稱為中國五大面食名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關于刀削面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蒙古韃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他們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全部沒收,并規(guī)定10戶用廚刀一把,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韃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讓老漢去取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老漢只好返回。在出韃靼的大門時,老漢的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撿起來揣在懷里;丶液,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可是刀沒取回來,老漢急得團團轉,忽然想起懷里的鐵皮,就取出來說: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鐵皮薄而軟,嘟囔著說:“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說:“切不動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團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葉落入鍋內,煮熟后撈到碗里,澆上鹵汁讓老漢先吃,老漢邊吃邊說:“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晉中大地。
后來,“鳳陽”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統(tǒng)一了中國,建立明朝,這種“砍面”流傳于社會小攤販,又經過多次改革,演變?yōu)楝F(xiàn)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軟中有韌,澆鹵、或炒或涼拌,均有獨特風味。
菜品特點
大同的刀削面為什么會獨樹一幟,主要于它的做工有關系,首先刀削面對和面的技術要求較嚴,水、面的比例,要求準確,一般是一斤面三兩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團,然后用濕布蒙住,餳半小時后再揉,直到揉勻、揉軟、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時容易粘刀、斷條。
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萊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
削面要領
傳統(tǒng)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開水鍋里,其要訣是:“刀不離面,面不離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條線,一棱趕一棱,平刀是扁條,彎刀是三棱!币f吃了刀削面是飽了口福,那么觀看刀削面則飽了眼福。1985年山西財貿系統(tǒng)在太原技術比武時,飲食行業(yè)的削面高手每分鐘削118刀,每小時可削25公斤面粉的濕面團,看得人眼花繚亂。有順口溜贊曰:“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制作方法
先用面、水5∶3的比例和好面(水溫為冬熱、夏涼、春秋溫),然后用濕布蓋住,醒20分鐘。把醒好的面團揉成橢圓形面塊放在面案上,左臂托案,右手拿砍面刀(砍面刀是一種特制帶把的刀,刀片很薄,刀的重量輕),用右手的四指握住刀把,用小拇指頂住刀柄頭,砍面時先從面塊的里端開刀,第二刀接前部刀口,用前挑后砍的方式砍下一根根長約30厘米的面條下入鍋。 注意出力要平,用力要勻,這樣削出的面葉兒,一葉連一葉,恰似流星趕月,在空中劃出一道弧形白線,面葉落入湯鍋,湯滾面翻,又像銀魚戲水,煞是好看,熟練的廚師,每分鐘能削一百多刀,每條面葉的長度,恰好都是六寸。
普通做法
先用面、水2∶1的比例和好面。將面加水打成面穗后揉成面團,然后用濕布蒙住,醒半小時后揉勻、揉軟、揉光,揉成圓柱形后就可以削了。左手托住和好的面塊,削時由右至左一刀接一刀向前削入沸水鍋中。注意出力要平,用力要勻,這樣削出的面葉兒,一葉連一葉,恰似流星趕月,在空中劃出一道弧形白線,面葉落入湯鍋,湯滾面翻,又像銀魚戲水,煞是好看,熟練的廚師,每分鐘能削一百多刀,每條面葉的長度,恰好都是六寸。
小燒肉鹵:
去皮五花肉切指甲大小的薄片備用
鍋燒熱下入底油下蔥姜煸香再下大料桂皮少許稍煸撈去
下肉片炒散了,烹醋醬油加鹽湯大火燒開了。打沫子
小火燒2小時滴幾滴香油即可,上時撒香菜段,和其他蔬菜都行
制作要點
削面與抻面、撥魚、刀撥面并稱為山西四大面食。 清末《素食說略》已有載。傳統(tǒng)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開水鍋里。刀削面里手總結的制作刀削面技術要訣是:“刀不離面,面不離刀,胳膊直硬手端平,手眼一條線,一棱趕一棱,平刀時扁條,彎刀是三棱!币f吃了刀削面是飽了口福,那么觀看刀削面則飽了眼福。1958年山西省財資系統(tǒng)在省城太原技術比武時,高手們削出的面條,每條長21厘米左右,厚0.2―0.4厘米。每分鐘削118刀,每小時可削2500克面粉揉成的濕面團,看得人們眼花繚亂,贊不絕口。有順口溜贊曰:“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1983年5月,日本國明星食品株式會社社員八原昌元先生專程來太原拍攝面食制作電視片時,參觀了晉陽飯店、太原面食店的師傅們的精湛技術表演后說:“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太原不愧是面食的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