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古浮橋簡介

    2022-02-15    贛州   

    贛州古浮橋,學名叫惠民橋。浮橋長約400米,連接貢江的兩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纜繩相連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間(1163—1173),已有800多年歷史。

    整座浮橋分為33組,用纜繩把它們連接起來,然后用鋼纜、鐵錨固定在江面之上。過去贛江水運繁忙的時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開啟一次,讓船只通過。

    2018年3月21日,贛州東津橋被列入第六批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浮橋

    建造背景

    古浮橋始建于宋代,作為贛州城市建設的一大工程,需要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支持。贛州古城在宋代是處于一個非常輝煌的時期,當時全國三十大州之一便有贛州一席位置。《宋史》中有記載:“崇寧元年,州二百五十四,可謂極盛矣。大抵宋有天下三百余年,繇建隆初訖治平末,一百四年,州郡沿革無大增損!币簿褪钦f當時全國上下有兩百五十四個州郡,贛州名列全國三十個大州之一,已經(jīng)在當時享譽全國了。贛州仍然享譽“宋城博物館”的稱號,可見宋代贛州古城在城市建設上的成績非常優(yōu)異,也為后世的繼續(xù)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在經(jīng)濟和文化等領域也達到了贛州的鼎盛狀態(tài)。

    建造原因

    贛州古城位于章江、貢江和贛江這三條河流交匯的三角洲地帶,東、西、北三面環(huán)江,南面是深溝高壘,三面的江面非常寬闊。但是在宋代之前只有舟渡,到北宋時期,由于贛州城市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都大大地提高,商業(yè)也空前的繁榮,僅僅使用舟渡顯然無法滿足人們日常交通的需要?墒窃趯掃_400 多米的大江上架設梁橋或者拱橋,以宋代的工程技術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再則,修建起永久性的橋梁也不利于贛州城的天然防衛(wèi)。因此,建造可以隨時啟閉的浮橋是最好的選擇。

    維修情況

    古代

    浮橋因為自身結構和材質的原因,經(jīng)常需要維修,歷史上對贛州的古浮橋進行過很多次大大小小的維修才得以使其保存下來,但是對于維修的史料有相關記載的并不多見。據(jù)《嘉靖贛州府志》藝文志,明朝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副長官刑部右侍郎劉節(jié)《兩關船橋記》記載:“兩關何,贛郡兩關也。贛郡有兩關河,章水西注曰西河,貢水東下與章水合曰東河,河皆深廣,濟者艱焉!薄皷|河為舟則十其十,西河為舟則六其十,創(chuàng)作則八十有四,取其盈也,葺理則七十有六,仍其舊也!边@是在知軍洪邁建造建春門浮橋后,在360 多年后的明代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 年)維修浮橋的情況。

    東河浮橋使用的船只一共有100 條,西河浮橋使用有60 條,新修建了84 條船只,選取其中76 條輕盈的船只替代需要修葺的,其余仍然使用舊船。經(jīng)過南宋嘉定,明宣德、正統(tǒng)、正德、嘉靖等多次大修,以及不可數(shù)計的年年洪水后的中小修葺,贛州古浮橋尤其是建春門浮橋依然能保存并使用,仍然是贛州古城的重要交通線,同時也是贛州宋代古城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歷朝歷代不計其數(shù)的用心維修是離不開關系的。

    現(xiàn)代

    建春門浮橋的橋船在2012 年進行過大批量的維修,共有26 艘橋船進行了大修,相比2011 年的11 艘需要維修的橋船,數(shù)量上翻倍不止,同時在這一年,贛建104 號船和贛建105 號船都進行了返廠維修。在之后的2013 年沒有進行浮橋橋船的維修,2014 年又有11 艘橋船進行大修。在之前的2010 年和2011 年分別有5 艘和11 艘橋船進行大修,F(xiàn)有鐵質船51 艘,正在使用的鐵質船有21艘;木質船有99 艘,其中有93 艘正在使用,6 艘處于備用狀態(tài);剩余還有18艘橋船是處于待報廢狀態(tài)

    浮橋信息東河浮橋

    共用橋船數(shù)量113
    長度429.5米
    寬度5米
    船橋單元數(shù)33
    船長9.6米
    船高1.2米
    橋船吃水0.2米

    主要景點

    江西贛州城區(qū)三面環(huán)水,因為河面較寬,河兩岸往來主要靠渡船。宋代贛州經(jīng)濟有了較大發(fā)展,為了方便與外面的溝通,于是就在章、貢兩河上先后建造鋪就了東河、西河、南河三座浮橋以溝通城鄉(xiāng)。建國以后,西河、南河浮橋因修建了公路大橋而被折除,在80年代被現(xiàn)代公路橋梁所代替,只有這座建春門浮橋,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文化景觀,特意保存了下來,并還在為贛州市民服務。

    過去在很多臨江的城市都有浮橋,不過浮橋在其他城市已不多見了。但是這一古老的交通設施,在贛州已沿用了800多年,構成了贛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觀。橋的那一頭是城郊農(nóng)村,還有一些工廠,夏天的傍晚,有不少贛州市民到這浮橋下游泳。晚上有不少人到浮橋上納涼,一些青年男女還喜歡到這里談情說愛。

    贛州其他浮橋

    浮橋名稱建春門浮橋南河浮橋西河浮橋
    浮橋類型直浮橋直浮橋直浮橋
    建造時間乾道年間(公元
    1165 至1173 年)
    淳熙年間(公元
    1174 至1189 年)
    熙寧年間(公元
    1068 至1077 年)
    浮體及尺寸舟船
    長9 米寬2 米
    舟船
    長9 米寬2 米
    舟船
    長9 米寬2 米
    浮體數(shù)量110 條57 條55 條
    橋長140 丈60 丈70 丈
    橋面寬1 丈1 尺1 丈1 尺1 丈1 尺
    地理位置古城門建春門外
    貢水上
    古城門鎮(zhèn)南門外
    章水上
    古城門西津門外
    章水上
    建造主持人知軍洪邁知軍周必正知軍劉瑾
    近代拆除時間未拆除1991 年1986 年
    重建時間2006 年2015 年

    贛州西河浮橋

    在贛州城建設的第一座浮橋是西津橋,也就是現(xiàn)如今所謂的西河浮橋,修建于北宋的熙寧年間(公元1068 至1077 年),當時贛州府的知軍劉瑾在章江上開始修建浮橋,因為浮橋建在城門西津門外面,于是浮橋便稱作西津橋。同治年間的《贛州府志》中的《輿地志·水》記錄了西津橋建設的始末:“西津橋,在西津門外,舊名知政。宋熙寧門知軍劉瑾始造浮梁!笨梢钥闯鑫鹘驑蛟炔唤形鹘驑,而是叫知政橋,很可能是當時的官員為了體察民情、了解百姓而取的橋名。而關于西津橋最早的形態(tài),也就是知政橋的形態(tài),洪適《盤洲文集》卷三《知政橋記》當中也有記載:“為舟三十有四,布板甚良,掖以朱欄,治鐵為瑣(鎖),辮竹為纜,極維縈之,固其條,修(長)七尋有半,廣(闊)五之一,為亭凡四,橋之心曰u2018臥虹u2019,其東岸曰 u2018利涉u2019,其西岸則u2018臨章u2019,左而u2018雙清u2019,右合而名之曰u2018知政之橋u2019。”
    較長的穩(wěn)定橋型的時間內,西河浮橋長 70 丈,寬1 丈1 尺,用船55 條。
    1986 年,新修建了西河人行梁橋后,西河浮橋被移去。

    贛州南河浮橋

    南宋淳熙年間(公元1174 至1189 年)知軍周必正同樣為了擴寬交通,在贛州城門鎮(zhèn)南門外章江水面上修建了南河浮橋,并沿用到近現(xiàn)代。同治年間的《贛州府志》中的《輿地志·水》同樣記錄了下來:“南橋,在鎮(zhèn)南門外,宋知軍周必正始造浮梁!备蚴怯弥鄞噙B接在水面上,上面再鋪設木板來最終完成行人通過。南河浮橋長60 丈,寬1 丈1 尺,用船57 條。
    1991 年,南河大橋落成后,南河浮橋被拆除。2006 年,為恢復贛州宋代古城市風貌,在南河浮橋的遺址上重新修建南河浮橋,現(xiàn)如今的南河浮橋,南起章江新區(qū)黃金廣場、贛州市科技館,北接營角上路口,全長約350 米,寬5 米。整個浮橋由仿古木質橋體、南北碼頭、2 艘躉船、2 艘拖輪、管理用房等部分組成。橋面選用5 厘米厚的上等杉木板鋪就,橋體由87 艘小船編成30 節(jié)浮橋船組成。南河浮橋發(fā)揮浮橋最古老的通行功能,并為市民提供一個新的步行休閑、觀光章江兩岸風光的好去處。

    浮橋的建造方法與過程

    橋梁的建造,成本極高,即使是橋梁中最簡易的浮橋,建造成本也是非常高。而歷來修建橋梁的方式一共有四種:一是民建,由一家一姓獨立建造成橋;二是募捐集資,由地方士紳募捐集資,報給官府給予支持,由官府和士紳合力,協(xié)力興工,完成橋梁建設;三是官倡民修,由地方官提倡,商紳附和,并指派官吏士紳主持其事,這類都屬于較大工程;四是全由官府撥發(fā)公努施工,也有的以工代代賑。

    贛州的章江、貢江水流湍急,尤其貢江水面寬度達到四百多米,在宋代而言在河流上面建設浮橋屬于大工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贛州的三座浮橋修建方式都是由官府倡導,地方商紳附和,官府和民眾一起合力修建完工的,也就是上述四種橋梁修建方法中的第三種籌資方法。在修建的過程中,官府指派官吏主持修建工程。贛州的三座浮橋修建都是由當時贛州府的知軍主持建造,建春門浮橋是由知軍洪邁主持,南河浮橋由知軍周必正主持,西河浮橋由知軍劉瑾主持。在三座浮橋的修建籌資過程中,最屬特別的還要算贛州城修建的第一座浮橋——西河浮橋。西河浮橋也叫做西津橋,而在西津橋這個名字之前,被稱為知政橋。知政橋是由收取行人和商旅的過橋費而修成的!吨䴓蛴洝分杏涊d:“熙寧間始造舟于河,后五十有五年,當建炎二年高陽公以圖書邃直懷章作藩,方時用兵,居位者逃乏興之罪,它不暇給,航敗板缺,投步心惕。公患之,呼工師慮材、竹、灰釘之屬,費直值百三十萬。郡有船官,遂借木于場,胃朽贍用,橋成,令過者人輸一錢,持以二僧,居半歲盡償所蔚通u2018貸u2019。??而公擅津渡之人者,乃算其羨積之名錢萬者二百,復撤橋而易之,為舟三十有四,布板甚良,掖以朱欄,治鐵為瑣鎖,辮竹為纜,極維縈之,固其條,修七尋有半,廣五之一,??是歲實紹興二十年。②”由上可知知政橋是從建炎到紹興經(jīng)二十余年才修成,起初先借木材于官營船場,修成簡易浮橋,向過橋行人每次收取一文錢,又按百分之二的稅率“萬者二百”向過往商旅征收其貨物的“過稅”,然后再用多年積攢的錢作為修建新橋的資金,這才大功告成。

    浮橋組成

    舟船


    浮橋使用的船,和別的浮體浮力比較要大許多。船的發(fā)展年代非常早,公元前兩千多年前就有許多文獻記載船只的使用和制作。等到舟船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后,才開始有浮橋。浮橋使用的船只,上面的槳、柁、帆和篙等配件都不使用,僅僅使用船只本身和碇。從浙江、江西近現(xiàn)代使用中的浮橋來看,長度大概都在九米左右,寬度為兩米,尺寸不大,和河流中會通行使用的小木船尺寸大小差不多。這主要是因為現(xiàn)代道路通道都已經(jīng)建造了現(xiàn)代永久式的橋梁,浮橋多被廢棄,或者轉移到次要要道上使用,所以維護的費用較低,就不會再專門打造大型的船只。

    大型的舟船尺寸大,著水面積也大,自然承載力也大,行人通過的時候就會覺得平穩(wěn)很多。但是對于這種整體穩(wěn)定性的追求,雖然在加大舟船尺寸方面可以得到實現(xiàn),但效果更佳顯著的是,把船只相互聯(lián)結成一個整體。兩只船聯(lián)結在一起作為一個浮動單元是最為常見的,這種浮橋的架設方式延續(xù)到現(xiàn)代,現(xiàn)今在架設軍用浮橋的時候也是采用兩舟為一節(jié)這種方式。浮橋的橋面都鋪有木板,木板大小根據(jù)橋梁的寬度和承載重量來確定。古浮橋在橋板上還多設有欄桿,多漆上顏色鮮艷的顏料,為浮橋添色不少,和我們現(xiàn)代道路分道措施中的油漆色調相同。

    纜索

    維系舟船的纜索有很多種,大致有草纜、竹纜(篾纜)、麻纜、棕纜和鐵纜等。在使用鐵纜之前,大多數(shù)浮橋使用的纜索是竹纜,因為竹的取材方便,受拉的性能也很好,近現(xiàn)代依然有很多浮橋使用的是竹纜作為纜繩。當然根據(jù)就地取材的原則,江西等地經(jīng)常使用的纜索是草纜,而蘆葦多的地方也有使用葦纜的。至于鐵纜的使用最早的記載是在隋代,使用也是很早的。浮橋的主纜一般都放置于舟船的首尾,近現(xiàn)代常常看到的聯(lián)結方式,是把木栓將鐵纜直接固定在舟船隔板的鎖孔上面。鐵纜一方面維系船只抵擋水流的沖擊,另一方面也鎮(zhèn)壓船只,增進舟船穩(wěn)定性能。

    地錨

    全部船只都維系在纜索上,受到水流沖擊時,浮橋會變彎曲,這種浮橋稱作曲浮橋;而靠地錨、碇等逐節(jié)固定住船只,纜索只是起鎮(zhèn)壓舟船,使它穩(wěn)定并且防止舟船橫向搖擺不定的作用,這樣的浮橋稱作直浮橋。雖然受力的程度不一樣,但不管是曲浮橋還是直浮橋,浮橋的主纜都必須牢固地系于兩岸的地錨上。地錨一般采用鐵柱、木柱和石柱,也曾經(jīng)用過石柜、鐵牛和鐵山。臨時性架設的浮橋,尤其是軍用浮橋,多數(shù)采用的是木柱,因為木料的籌措方便,施工快速,能足夠滿足其用途。永久性的浮橋則大多數(shù)采用的是鐵柱和石柱,因為材料的性質,它們牢固耐用,不容易損壞。浮橋地錨中,最有名的當屬黃河蒲津橋的鐵牛錨,每只鐵牛重達五噸重。

    錨碇

    船只用石碇作為錨,是在鐵錨沒有發(fā)明之前,但即使有了鐵錨之后,有時考慮經(jīng)濟因素常常就地取材,仍然有使用石碇的。石碇就是大石塊、大石料,通常都會被工匠打造成方形,中心穿孔,便于系纜繩。錨碇的使用一般需要和主纜配合,起到輔助的作用,錨碇協(xié)助主纜受力,減輕主纜上的重量負擔,這樣就能進一步保證浮橋在水流沖擊下仍然是安全的。而舟船使用的錨碇大小尺寸,也是與河流的水流速度相關的。

    埠頭

    浮橋和兩岸的連接需要建設防護工程,在橋頭要修建埠頭,也就是碼頭。河岸較為陡的時候,可以把石料砌成臺階式的碼頭,隨著水位的上漲和下落,增加或減少舟船的數(shù)量,上下可以用跳板來銜接,很是方便。當河流的兩岸是緩灘時,銜接處可以用馬凳。

    通航孔

    架設浮橋的時候,考慮浮橋的作用,為了方便河道中來往船只的通行,一般都會設置通航孔。最簡單的通航孔是撤板式,也就是遇到舟船要通過時,撤走木板打開一個洞口使其通行,這種通航孔只能通行小船。當河道較為寬闊的時候,可以通行大型船只,這時候就需要在通航孔一側的橋節(jié)上面設置杠桿,可以抬起相鄰的跳板使船通過。水中有地錨的浮橋,不采用撤板式的通航孔,直接撤浮橋的船節(jié)。

    為了方便船只的通行,通航孔還需要解決纜索阻擋船只的問題。有些浮橋的鐵鏈采用方便栓解的鉤環(huán),船只要通過時解開,船只通過后再重新栓上。有些浮橋則把主纜放松后垂直落在水中,用另外的小鐵鏈兜著船底,船只通過只需要移開跳板船就可以,方便迅速。

    與贛州浮橋相關的電影詩詞

    與贛州浮橋相關的電影


    1982 年7 月26 日,歷史劇《梅嶺星火》上映,該片是由珠江電影制片廠出品的一部歷史片,講述的是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相關故事,梅嶺指的也正是贛州的大庾嶺,也正是陳毅《梅嶺三章》中的“梅嶺”。電影《梅嶺星火》開篇第一個景就是取的贛州古浮橋,由紅軍行走通過贛州古浮橋展開整個電影故事脈絡。電影當中取景的浮橋是拆建前的南河浮橋,與贛州建春門浮橋一樣,也是宋代始建,一直留存下來的贛州古浮橋。

    與贛州浮橋相關的詩詞


    在宋代,浮橋作為一種基本的通行工具,非常普遍而平常,文人墨客并不把浮橋當做容易抒懷的對象,因而在古詩文中較少看見浮橋的身影。現(xiàn)代人覺得浮橋是個寶貝,偶爾有人寫寫小詩,但網(wǎng)絡上搜集的已經(jīng)找不到出處了。

    “城上高樓挽一江,浮橋渡水慰滄桑。千年未老惠民事,澎湃濤聲笑靨香。和游人歡快的笑聲聯(lián)系緊密,突出浮橋在日益現(xiàn)代化的贛州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依然惠及百姓的意義。

    “三面環(huán)水贛州城,建春門下架浮橋。南宋乾道建到如今,繁榮經(jīng)濟立功勞。四百米長寬五米,三只木舟組構造。舟上架梁再鋪板,纜繩捆綁固鐵錨!边@首詩與上一首的意境截然不同,這首詩描寫的是贛州的建春門浮橋,將浮橋的歷史書寫清楚,注重描寫建春門浮橋的細節(jié)和結構,讀了使人對于建春門浮橋形態(tài)一目了然。

    浮橋作用

    軍事作用

    浮橋的長處之一是其構造的簡單性。所有浮橋的主體都是由四個部分組成,即浮體、梁、索及其錨碇。贛州古浮橋均為直浮橋,多了水中的錨碇。其二是其施工的便捷性。只要準備工作做好,多則數(shù)天,少則數(shù)小時內便可架設完成。其三是其經(jīng)濟性。架設浮橋比永久性橋梁造價要低得多。其四是橋長的相對無限性。對于直浮橋來說,不管水深和水底河床的復雜程度,只要能夠拋錨穩(wěn)住船只,橋長理論上是可以無限長的,在章江上架設浮橋還不算困難,但即便在寬達四百多米的貢江上,贛州的建春門浮橋依然保持筆直狀態(tài)。

    基于以上的優(yōu)點,浮橋最大的功能便是在軍事上,浮橋主要作為臨時性和軍用性的橋梁。軍隊在行進的過程中,被大江大河所阻擋,僅利用船只渡河無法滿足在短時間內大量部隊都通過的需求,所以構建修設浮橋常常是最為理想的措施。在歷史記載中,浮橋能否修建成功,常常是決定戰(zhàn)局勝敗的關鍵因素。在軍事行動中修建浮橋,大部分是用于部隊行進和后勤的供應,軍隊通過后馬上拆除防止敵軍通行,贛州古浮橋建造初期的目標不是為了軍事需求,但是在后期的使用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成為了戰(zhàn)爭中有利的因素。

    贛州浮橋因其關鍵性的城市防衛(wèi)作用,幾次在戰(zhàn)火中毀于一旦,被戰(zhàn)火燒毀或者被破壞以防通行,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重要的封鎖江河要道的作用,不僅進攻的時候會修建臨時浮橋,也常常將浮橋作為防守的優(yōu)勢。浮橋的這種縱橫自如、可進可退的方式,可以予以敵軍非常大的威脅震懾作用,能夠充分地發(fā)揮浮橋的軍事功能。

    溝通交通

    贛州古城是一個三面環(huán)江的城市,章江和貢江環(huán)繞著贛州城匯聚成贛江,是贛州古城天然的護城河,在抵御外敵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章江和貢江都屬于大江,在護城的同時也擋住了贛州城市與城市外郊的交通,人們進出城鄉(xiāng)受到很多困擾。

    在宋代以前,人們出行主要靠舟渡,每次可過江的人數(shù)少不說,遇上大風大浪或者洪水還很可能連人帶舟全部淹沒在水中,安全性能很低,建造橋梁是大家深切的期望。到了宋代,經(jīng)濟達到中國古代的鼎盛時期,人們修建橋梁的愿望更加強烈,但是受限于當時的造橋技術水平,建造永久性的橋梁還達不到,同時永久性橋梁也不利于贛州古城天然的防衛(wèi)地形,因此,贛州浮橋便提上日程,發(fā)揮它的功能,既使贛州城的防衛(wèi)沒有得到破壞,同時又方便了城市與鄉(xiāng)村的交通。

    贛州城在宋代經(jīng)濟繁榮,來往于城鄉(xiāng)間的商客特別多,其中經(jīng)濟貿易往來最繁華的城門是涌金門,許多貨船從這里卸貨、裝貨,之后再通過水路運送到全國各地,而離涌金門最近的另一個城門便是建春門,相距五百多米,建春門外就是保存到現(xiàn)在的建春門浮橋。當時的分工可謂清晰,涌金門專門卸載客船和商船上的貨物,而建春門則方便行人的通行,外地的商人或者城外的鄉(xiāng)下人都是通過建春門浮橋到達涌金門,再進行更進一步的商貿往來,建春門浮橋在溝通交通方面的作用可謂意義不小。
    即使到了現(xiàn)代,贛州浮橋依然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交通功能,連接著贛州城和河套外圍的村鎮(zhèn)。建春門浮橋的一頭是贛州古城,另一頭是贛州市章貢區(qū)水東鎮(zhèn),現(xiàn)如今雖然可以從鄰近的鋼筋水泥大橋東河大橋上通汽車進入,但是日常居民進出贛州古城依然是從建春門浮橋通過,建春門內外打漁歸來的漁船和販賣小吃、古玩的商戶也繁華熱鬧如往昔。南河浮橋更不用說,一邊是贛州水南新村的中心地帶,同時也是贛州市章江新區(qū)的中心公園廣場——黃金廣場,日常休閑娛樂行走于浮橋上的人們非常多。贛州古浮橋連接著贛州古城內的街巷,有效的保證了贛州城鄉(xiāng)的交通。

    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

    贛州浮橋建造在贛江的源河流章江和貢江之上,北上匯聚成贛江成為江西的母親河,古代陸運交通費時費力,需要運輸大件貨物或者行李物品的時候,河道交通成為了最重要的方式。而浮橋作為緊密與河道貼合的橋梁,來往的貨船要想從贛州通過,北上到達江西省內部或者南下再由陸路進入廣東省境內,無一例外,都需要經(jīng)過贛州浮橋。因此,對于往來的商船收稅,成為了增加贛州當?shù)刎斦杖氲囊粋部分。

    《贛州府志》中記載:“榷使署,在府城東南,舊為坐營參將府。??先是貢、章兩川,設浮梁立關征,以資軍怕!庇纱丝梢钥闯,浮橋上最初設立關卡征收路費,收取得到的資金是用于軍隊的建設和需求。對于往來的商船收取貨物稅收則是從明代宏正年間開始:“贛之有關也,自明宏正間始,時方改食粵鹽,設廠統(tǒng)之,而雜稅附焉!薄妒⒎O(jiān)贛關稅務部司題名記》記錄了贛州浮橋上關卡征收鹽稅及其他閑雜稅的情況。由于食鹽都是由廣東進入江西,在南大門贛州必須經(jīng)過贛州浮橋這一關卡,收取的鹽稅也就成為了贛州府財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贛州浮橋在這里發(fā)揮的經(jīng)濟功能可謂不小,中央在后期派遣官員專門管理稅收。

    而贛州城作為水網(wǎng)密集的城市,河道的發(fā)達另一方面也阻礙了贛州與外界的交流,贛州城內與城外的交通狀況很不理想,贛州浮橋作為當時最為簡便又快捷的過河方式,對于城鄉(xiāng)經(jīng)濟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贛州浮橋所在的地方就是水陸交通的樞紐,人來人往中往往就成為了熱鬧的集市,贛州建春門浮橋到現(xiàn)在仍是非常熱鬧的地方,也同時是贛州水東鎮(zhèn)的經(jīng)濟中心。贛州浮橋的建設,更加有效地促進了贛州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

    文化功能

    贛州浮橋除了能夠聯(lián)絡章、貢兩江河流兩岸的交通這種基本功能外,還有它作為贛州城市宋代城市建設所帶來的宋城文化功能。贛州古城現(xiàn)如今被稱為“宋城博物館”,源于贛州古城內現(xiàn)存的眾多宋代城市建筑,而贛州古浮橋作為宋代四大城市建設之一,在發(fā)揮宋城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贛州八景文化是影響全國乃至世界的旅游景觀文化,而八景之一“城堞橋浮”中便有贛州浮橋的身影,不僅弘揚了八景文化,而且更加突出了贛州古城
    宋城文化的重要性。贛州浮橋在文化方面一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贛州驕傲

    近千年的浮橋成為贛州市人的驕傲。每當踏上浮橋,不僅強烈地感受到古樸的歷史,感受到古老的贛州人民勤勞智慧、追求科學創(chuàng)造、崇尚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精神,而且還可以在橋上欣賞到河邊的洗衣女,釣魚翁的英姿,城里人、鄉(xiāng)下人進進出出,推自行車的、挑擔的、背小孩的、走親戚的、上學的人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美輪美奐的圖畫。這座800多年的浮橋,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腥風血雨、戰(zhàn)火硝煙。新橋變舊、舊橋換新、修修補補、歷盡滄桑,似一位不屈不撓的老人,昂首屹立在章江邊,并與市內的古樸逶迤的古城墻、壯觀秀美的八境臺、雄偉沉重的涌金門一道伴隨著贛江的濤聲,造福贛州人民,成為連接城鄉(xiāng)的紐帶,成為贛州市一道特有的風景線,被譽為贛州的一絕。

    自駕路線

    廣州市:廣州—華南快速干線—京港澳高速—街北高速—大廣高速—贛州繞城高速贛州南收費站下—新贛州大道—長征大道—到達贛州古浮橋附近

    佛山市:佛山—廣佛高速—廣州環(huán)城高速—華南快速干線—京港澳高速—街北高速—大廣高速—贛州繞城高速贛州南收費站下—新贛州大道—長征大道—到達贛州古浮橋附近

    中山市:中山—深羅高速—廣澳高速—南沙港快速—廣州環(huán)城高速—華南快速干線—京港澳高速—街北高速—大廣高速—贛州繞城高速贛州南收費站下—新贛州大道—長征大道—到達贛州古浮橋附近

    東莞市:東莞—莞深高速—增從高速—大廣高速—贛州繞城高速贛州南收費站下—新贛州大道—長征大道—到達贛州古浮橋附近

    深圳市:深圳—梅觀高速—莞深高速—增從高速—大廣高速—贛州繞城高速贛州南收費站下—新贛州大道—長征大道—到達贛州古浮橋附近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