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而得名,豆腐中質量最好的“八公山豆腐”實為素菜之珍品,更為安徽省壽縣地方傳統(tǒng)名肴!鞍斯蕉垢辈捎眉凕S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當?shù)剞r(nóng)民制作豆腐的技藝世代相傳,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藝,做出的豆腐細、白、鮮、嫩,深受群眾歡迎。豆腐起源于淮南王劉安時期八公山一帶,即淮南市八公山區(qū)與壽縣的交界地,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葉子奇的《草目子》、羅頎的《物原》等箸作中,都有八公山“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的記載。
優(yōu)選菜譜
菜譜信息
主料 | |
---|---|
八公山豆腐:250克 | 熟筍:25克 |
水發(fā)木耳:50克 | 蝦籽:10克 |
輔料 | |
油:適量 | 淀粉:適量 |
鹽:適量 |
做法步驟
1. 切塊,下冷水鍋中燒開撈起瀝干。
2. 筍切片,淀粉加水調(diào)成糊狀。豆腐滾漿,下5成熱油中炸至黃金色。
3. 蝦籽、筍片、木耳下5成熱油中煸炒,加入豆腐、調(diào)料和水,再放入淀粉漿勾芡,炒幾下即成。青豆、香菇煸炒后加調(diào)料和雞湯燒開勾芡,倒入蝦炒均,出鍋裝在燕窩內(nèi)即成。
簡要介紹
菜名由來
八公山豆腐始于西漢淮南王劉安等八位被解職至此的朝野大臣,原意煉丹結果煉成豆腐,且質嫩味美故名,又因其采用八公山泉水精制,其成品晶瑩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質地細膩、清爽滑利,無黃漿水味,托也不散碎,故而名貫古今,久留盛名。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四季可做,因此,故名。
歷史溯源
據(jù)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所創(chuàng)。2100多年前,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建都壽春,為王42年。劉安好道,為求長生不老之藥,招方術之士數(shù)千人,有名者蘇非、李尚等8人,號稱“八公”。“八公”常聚在楚山即如今的八公山談仙論道,著書立說。一次,劉安煉丹配料時不慎將石膏掉進乳白色的豆?jié){里,不一會,奇跡出現(xiàn)了,只見純白的豆?jié){逐漸凝成絮狀,繼而成了鮮嫩柔滑的豆腐。劉安求長生丹沒有結果,卻偶然得到了上佳食品豆腐,可謂是“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八公山由此成了中國豆腐的發(fā)祥地。
菜品特點
用八公山豆腐和筍片經(jīng)炸、燒而成。成菜色澤金黃,外脆里嫩,滋味鮮美。八公山的豆腐之所以美,美就美在山泉水。八公山擁有珍珠泉、玉露泉等多處名泉,泉水澄清味甘,終年不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同時,周圍農(nóng)民擁有世代相傳的制作豆腐的技藝,更使八公山的豆腐獨具特色,久盛不衰。如今這種老少皆宜的豆腐,制作出來的品種已達千余種,用八公山豆腐制作的“豆腐宴”已經(jīng)成為淮南地區(qū)獨具一格的上等宴席。因為豆腐所含的植物蛋白,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具有一定的醫(yī)療保健作用,已經(jīng)被全球公認為“國際性保健食品”。
菜品工藝
將八公山豆腐切成4厘米見方的小塊,入冷水鍋燒開撈起,瀝干水分。炒鍋燒熱,下花生油燒至五成熟時,將豆腐涂上一層淀粉糊漿,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撈起瀝干油。鍋內(nèi)留油少許,下蔥段、筍片、木耳、蝦子、豆腐,加酒、醬油、精鹽、鮮湯少許,燒沸即用濕淀粉勾芡,炒和出鍋裝盤即成。
磨制八公山豆腐的用水,采用的是八公山上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礦物質的珍珠泉、大泉等山泉清流。豆腐制作精細,豆子要磨得均勻,豆渣要濾得干凈,制作出的豆腐才能潔白細膩,其成品晶寶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質地細膩,無黃漿水味,托也不散,使得八公山豆腐獨具特色,享有“八公山豆腐甲天下”的美稱。
制作方法
做法一
食材準備
豆腐250克,熟筍25克,水發(fā)木耳50克,蝦籽10克,小蔥段5克,精鹽2克,醬油50克,濕綠豆淀粉100克,熟豬油50克,花生油500克(約耗100克)。
制作步驟
1. 將豆腐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下冷水鍋中燒開撈起,放入密眼篩里瀝去水分。筍子切成薄片。濕淀粉加少水調(diào)成糊漿。
2. 將炒鍋放在旺火上燒熱,放入花生油,燒至五成熱,把豆腐在淀粉漿中滾一下,隨即下鍋,炸至金黃色時,倒入漏勺瀝去油,鍋仍放在旺火上,下入熟豬油15克,燒至五成熱,再放蝦籽、筍片、木耳、蔥段煸炒兩下,加入豆腐、醬油、精鹽和水50克,然后放入剩余的淀粉漿勾芡迅速翻炒幾下即成。
做法二
食材準備
八公山豆腐250克,熟筍25克,水發(fā)木二50克,蝦籽10克。
制作步驟
1.豆腐切塊,下冷水鍋中燒開撈起瀝干。
2.筍切片,淀粉加水調(diào)成糊狀。豆腐滾漿,下5成熱油中炸至黃金色。
3.蝦籽、筍片、木耳下5成熱油中煸炒,加入豆腐、調(diào)料和水,再放入淀粉漿勾芡,炒幾下即成。 青豆、香菇煸炒后加調(diào)料和雞湯燒開勾芡,倒入蝦炒均,出鍋裝在燕窩內(nèi)即成。
營養(yǎng)價值
性味甘微寒。能補脾益胃,清熱潤燥,利小便,解熱毒。用以補虛,可將八公山豆腐作菜食,如砂鍋八公山豆腐、魚香八公山豆腐、蕃茄燒八公山豆腐、麻辣八公山豆腐等。若治喘咳,可加生蘿卜汁、飴糖;若膀胱有熱,小便短赤不利,可略加調(diào)味品食并飲汁(八公山豆腐點成后,鍋中凝塊以外的水)。 八公山豆腐營養(yǎng)豐富,有“植物肉”之稱。其蛋白質可消化率在90%以上,比豆?jié){以外其它豆制品高故受到普遍歡迎。八公山豆腐除直接或烹調(diào)食用外,又可進一步作成八公山豆腐乳食,最宜于病人佐餐食。
八公山豆腐是中國的一種古老傳統(tǒng)食品,在一些古籍中,如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葉子奇的《草目子》、羅頎的《物原》等箸作中,都有八公山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的記載。中國人首開食用八公山豆腐之先河,在人類飲食史上,樹立了嘉惠世人的豐功。
制作八公山豆腐的大豆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以下是幾種主要動植物蛋白食品蛋白質價(以標準蛋白質價為100時)的比較:雞蛋為100,牛肉為83,魚肉平均為70,稻米為67,全麥粉為53,玉米為59,大豆粉為74,這說明大豆的蛋白質價可與魚肉相媲美,是植物蛋白中的佼佼者。大豆蛋白屬全價蛋白,其氨基酸的組成比較好,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它都有。除蛋白質以外,大豆中含有18%左右的油脂,其絕大部分可以轉移到豆制品中去。大豆油脂的亞油酸(人體必需的主要脂肪酸)比例較大,且不含膽固醇,不但有益人體神經(jīng)、血管、大腦的發(fā)育生長,而且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病、肥胖病等常見病發(fā)生。大豆中也含有一些蛋白酶物質、皂甙和破壞維生素的成分,它們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但只要適當加熱即可消除;另一方面,用大豆直接制成食品,人體對其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只有65%,而制成八公山豆腐以后,消化吸收率就可以提高到92%到95%?梢,八公山豆腐是大豆家族中于人最有益處的。
八公山豆腐不僅是味美的食品,它還具有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中醫(yī)書籍記載:八公山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益氣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赤眼、消渴、休痢等癥,并解硫磺、燒酒之毒。這些,都陸續(xù)為現(xiàn)代醫(yī)學、營養(yǎng)池所肯定,比如,八公山豆腐確有解酒精毒的作用;八公山豆腐可消渴,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俗話說“青菜八公山豆腐保平安”,這正是人們對八公山豆腐營養(yǎng)保健價值的贊語。經(jīng)過千百年的演化,八公山豆腐及其制品已經(jīng)形成為中國烹飪原料訓的一大類群,有著數(shù)不清的地方名特產(chǎn)品,可以烹制出不下萬種的菜肴、小吃等食品。這是同八公山豆腐及其制品具有廣泛的可烹性分不開的。比如:它可以單獨成菜,也可以作主料、輔料,或充作調(diào)料;它可以作多種烹調(diào)工藝加工,切成塊、片或丁或燉或炸;它可做成多種菜式,多種造型,可為冷盤、熱菜、湯羹、火鍋,可成卷、夾、丸、包等等還可調(diào)制成各種味型,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獨一無二的吸味特性,“八公山豆腐得味,遠勝燕窩”。由于八公山豆腐及其制品具有這么多的優(yōu)點,難怪它膾炙人口,久盛不衰了。
八公山豆腐是中藥炮制輔料之一。八公山豆腐煮制,系中藥炮制方法中的一種。系將藥物植入八公山豆腐中并復以八公山豆腐蓋上,用火煮至八公山豆腐呈蜂窩狀,藥物顏色變淺,時間約4小時即可。如硫黃,含有毒成分,經(jīng)用八公山豆腐煮制后,一可減毒,二可潔凈。因八公山豆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系兩性化合物,既可與堿性物質生成沉淀,又能溶解部分酸性有毒物質,減低毒性成分,且因其表面積大,空隙多,而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