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東道,是唐朝的一個藩鎮(zhèn),首府襄州(今湖北襄陽),管轄今湖北長江以北、河南西南部及重慶東部的萬州地區(qū)。因節(jié)度使府位于襄州的首府襄陽,所以又被稱為襄陽鎮(zhèn)。
簡介
山南東道,我國唐代的一級行政區(qū),治所設于襄州(今湖北襄陽),管轄今湖北長江以北、河南西南部及重慶東部的萬州地區(qū)。北宋初,在山南東道的大部地區(qū)改設京西南路,仍治襄州;重慶東部地區(qū)則劃入峽西路,后改設夔州路,治所夔州(重慶奉節(jié))。
歷史沿革
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以山南道所轄區(qū)域闊遠,分山南道為山南東、山南西二道。據(jù)《唐六典》卷三記載,山南東道仍治襄州,即山南道舊治也,領荊、襄、鄧、唐、隨、郢、復、均、房、峽、歸、夔、萬等州,位置在秦嶺以南,長江以北,相當于今湖北長江以北、河南西南部及重慶市東部的萬州地區(qū)。
山南東道是唐朝的一個道,開元十五道之一,治所在襄州(今湖北襄陽)。唐天寶中置南陽節(jié)度,治鄧州,至德中移治襄州,曰山南東道,即山南道舊治也,領荊、襄、鄧、唐、隨、郢、復、均、房、峽、歸、夔、萬等州,位置在秦嶺以南,長江以北,相當于今湖北長江以北、河南西南部及重慶東部之地。開元之後,分山南道為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安史之亂後,梁崇義曾經(jīng)在這里割據(jù)。
歷任節(jié)度使
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757--907)
魏仲犀 1 丁酉 757
魯炅 1 丁酉 757
王翊 1 戊戌 758
王政 1 己亥 759
崔光遠 1 己亥 759
史翙 1 己亥 759
來瑱 2 庚子 760
裴茙 1 壬寅 762
來瑱 1 壬寅 762
梁崇義 18 癸卯 763
李承 1 辛酉 781
賈耽 2 壬戌 782
樊澤 3 甲子 784
李皋 5 丁卯 787
樊澤 6 壬申 792
于頔 10 戊寅 798
裴均 3 戊子 808
李夷簡 2 辛卯 811
袁滋 1 癸巳 813
嚴綬 1 甲午 814
李遜 1 乙未 815
鄭權 1 丙申 816
李愬 1 丁酉 817
孟簡 2 戊戌 818
李逢吉 2 庚子 820
牛元翼 1 壬寅 822
柳公綽 3 癸卯 823
李逢吉 2 丙午 826
竇易直 2 戊申 828
裴度 4 庚戌 830
王起 1 甲寅 834
李翱 1 乙卯 835
殷侑 1 丙辰 836
李程 2 丁巳 837
牛僧孺 2 己未 839
盧鈞 3 辛酉 841
鄭肅 3 甲子 844
盧簡辭 1 丁卯 847
高元裕 4 戊辰 848
李景讓 4 壬申 852
徐商 4 丙子 856
蔣係 1 庚辰 860
鄭涯 2 辛巳 861
崔鉉 2 癸未 863
盧耽 4 乙酉 865
裴坦 2 己丑 869
盧耽 1 辛卯 871
于琮 1 壬辰 872
楊知溫 1 壬辰 872
李蔚 1 癸巳 873
于琮 2 甲午 874
李福 3 丙申 876
劉巨容 6 己亥 879
趙德諲 7 乙巳 885
趙匡凝 13 壬子 892
楊師厚 2 乙丑 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