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燜羊肉,是西北經(jīng)典的名菜之一。此菜口味香酥, 肥而不膩。其是清朝末代皇帝的御膳菜肴。羊肉富有營(yíng)養(yǎng),具有暖中補(bǔ)氣、滋養(yǎng)、御風(fēng)寒、生肌健力等功效
所需食材
主料:羊腿肉或五花肉500 克。
配料:白菜250 克、青蒜3 根。
調(diào)料:豆油25 克、醬油25 克、糖5 克、料酒、味精、淀粉、八角各少許。
制作方法
1、羊肉洗凈、放入鍋中加水煮至八成熟后取出,切成塊。白菜切成小方塊,大蒜切成小段。
2、炒鍋燒熱,倒入油,先放八角炒香后放入羊肉、白菜,然后加醬油、 料酒、糖、味精和白湯 250 克,燜酥后,先取出白菜作底,后將羊肉取出蓋在白菜上,鹵汁留在鍋中,加水淀粉勾芡,加大蒜、熟油少許,出鍋澆在肉上即好。
菜品特色
肉質(zhì)香酥,鹵汁濃厚入味。特點(diǎn)∶香氣撲鼻,湯白如奶,鮮美異常,回味無(wú)窮。
食用須知
營(yíng)養(yǎng)價(jià)值
羊肉(瘦):羊肉肉質(zhì)細(xì)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溫補(bǔ)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溫味甘,既可食補(bǔ),又可食療,為優(yōu)良的強(qiáng)壯祛疾食品,有益氣補(bǔ)虛,溫中暖下,補(bǔ)腎壯陽(yáng),生肌健力,抵御風(fēng)寒之功效。
食物相克
羊肉(瘦):羊肉不宜與南瓜、西瓜、鲇魚同食,食則容易使人氣滯壅滿而發(fā);忌與梅干菜才同食;吃羊肉不可加醋,否則內(nèi)熱火攻心;不宜與蕎麥、豆瓣醬同食。
本品反半夏、菖蒲。忌銅器;吃完羊肉后不宜馬上喝茶,也不宜邊吃羊肉邊喝茶。
營(yíng)養(yǎng)元素
熱量 641.27 千卡
維生素B6 0.05 毫克
蛋白質(zhì) 104.6 克
脂肪 20.43 克
泛酸 0.04 毫克
碳水化合物 13.53 克
葉酸 5.56 微克
膳食纖維 3.91 克
膽固醇 300 毫克
維生素A 77.55 微克
維生素K 0.35 微克
胡蘿卜素 135.2 微克
硫胺素 0.79 毫克
核黃素 0.83 毫克
尼克酸 26.24 毫克
維生素C 1.18 毫克
維生素E 2.75 毫克
鈣 64.27 毫克
磷 1005.31 毫克
鉀 2112.87 毫克
鈉 1754.9 毫克
碘 38.5 微克
鎂 98.49 毫克
鐵 20.45 毫克
鋅 30.81 毫克
硒 37.7 微克
銅 0.68 毫克
錳 1.12 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