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山嶺古道,是徽州歷史上相互貿易的必經之道,也是戰(zhàn)事通道。東向長15公里,西向長13公里,兩道均用塊石、石板砌筑,路面寬1-1.5米不等,基本上沿山溪溝壑行進。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這些線路均是歷史上商業(yè)繁榮的最好見證。鴉山嶺古道現(xiàn)為安徽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鴉山嶺古道
朝 代: 清代順治年間
文 化: 古徽商文化
地 位: 貿易的必經之道,也是戰(zhàn)事通道
分 類: 景點
建設沿革
鴉山嶺古道開鑿于清代順治年間,嘉慶、光緒及民國年間均有維修。劉家沖村位居西向古道,建于明代嘉靖年間,距今有500年歷史。水榨村位居東向古道,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古道沿途多古村落、古建筑,記錄了歷史文明的進程。
文物遺存
鴉山嶺古道其中績溪徽杭古道位于績溪縣東南部,徽杭古道西起江南第一關隘關腳的巖口亭,東至伏嶺鎮(zhèn)永來村,入浙江省接臨安市清涼峰鎮(zhèn),呈東西走向,全長15公里,前半段用長約1.7米,寬約0.4~0.6米石階或鑿筑或鋪筑而成,后半段以沙石土路為主,是古時聯(lián)系徽州與杭州的重要紐帶,至今保存較為完整。沿途分布有眾多的古村落、古亭及山林生態(tài)、田園等,構成了一幅既有自然山水之美,又富有徽商文化內涵的美麗畫卷。
文物價值
鴉山嶺古道自然景觀優(yōu)美,人文景觀多處完好,有鴉山古街、鴉山古道、狀元凹、強盜洞、曬經臺、蘇維埃政府舊址。這里民風淳樸,遍布古跡,典型地原生態(tài),但道路狹窄,雨天泥濘,晴天滿布灰塵。古道沿途的古木竹林、植被、動物及溪水對發(fā)展旅游事業(yè)有很好的前景。
文物保護
鴉山嶺古道,2008年12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進行了全面考查,2009年8月被郎溪縣政府正式列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保存最好的是鴉山嶺山腳至山頂鴉山廟的一段“九曲十八彎”。2012年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