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又稱“米仔雞”
產(chǎn)地(或分布):產(chǎn)于廣東封開縣。
主要特性:屬小型肉用雞種。其體型特征可概括為"兩細"(頭細、腳細),"三黃’、"三短"(頸短、體軀短、腳短)。雛雞以"三黃"為主,全身絨羽淡黃色。公雞頭大,冠大直立,冠、耳葉及肉垂鮮紅色。虹彩橙黃色。羽毛黃色略帶金紅色,主冀羽和尾羽有黑色。腳黃色。母雞頭小,喙短而黃。單冠,冠、耳葉及肉垂紅色。虹彩橙黃色。體羽黃色或淺黃色,頸基部羽多有黑斑點(稱"芝麻點"),形似項鏈。主、副翼羽的內側多呈黑色,尾羽多數(shù)有幾根黑羽。成年體重公雞為1950克,母雞為1590克。112日齡屠宰測定:公雞半凈膛為79%,全凈膛為74.7%,母雞半凈膛為76.0%,全凈膛為 70.0%。150日齡30%開產(chǎn),年平均產(chǎn)蛋為95枚,蛋重45克左右,蛋殼褐色。
產(chǎn)地分布
杏花雞因主產(chǎn)地在廣東省封開縣售花,建國后易名杏花鄉(xiāng)因而得名,當?shù)赜址Q"米仔雞"。它具有早熟、易肥、皮下和肌間脂肪分布均勻、骨細皮溥、肌纖維紉嫩等特點。屬小型肉用優(yōu)質雞種,是我國活雞出口經(jīng)濟價值較高的名產(chǎn)雞之一.
杏花雞主要分布在廣東省封開縣內,年飼養(yǎng)量達100萬只以上。省內的懷集、德慶、郁南、新興、肇慶、佛山、廣州等地也都有飼養(yǎng)。近年江蘇、北京等地也曾引種飼養(yǎng)。
品種形成
封開縣位于廣東西部,屆多山地區(qū)。土壤多為沙質土,地勢較高。除種植水稻和玉米、小麥、蠶豆、花生、甘薯、木薯等早糧作物外,還利用
丘陵山坡、村旁、溪邊種植果樹,為發(fā)展當、地養(yǎng)雞業(yè)提供了飼料來源和放養(yǎng)的良好自然環(huán)境。 由于杏花雞胸肌豐滿,肌肉纖細,皮薄而皮下脂肪分布均級適宜烹制白切雞,成品皮色帶有光澤,爽脆可口(所謂"玻璃皮"),符合兩廣人民要求食品鮮美、強調原味的習慣,同時是佐酒佳品,頗受消費者歡迎。早在1915年就已遠銷省港,當時售價比一般雞高三成以上,這對定向培臺優(yōu)質的肉用型杏花雞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杏花鄉(xiāng)地處山區(qū)腹地,建國前交通極為不便,很少引入外來雞種。加之當?shù)厝罕姎v史上習慣飼養(yǎng)"三黃"(黃喙、黃羽、黃腳)雞,經(jīng)長期選育,形成了外貌特征一致、遺傳力較穩(wěn)定的優(yōu)良地方肉用品種。
體型外貌
1.外貌特征
杏花雞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被毛緊湊,前軀窄,后軀寬。其體型特征可概括為"兩細"(頭細、腳細),"三黃’、"三短"(頸短、體軀短、腳短)。雛雞以"王黃"為主,全身絨羽淡黃色。公雞頭大,冠大直立,冠、耳葉及肉垂鮮紅色。虹彩橙黃色。羽毛黃色略帶金紅色,主冀羽和尾羽有黑色。腳黃色。母雞頭小,喙短而黃。單冠,冠、耳葉及肉垂紅色。虹彩橙黃色。體羽黃色或淺黃色,頸基部羽多有黑斑點(稱"芝麻點"),形似項鏈。主、副冀羽的內側多呈黑色,尾羽多數(shù)有幾根黑羽。
2,體重和體尺
杏花雞未經(jīng)系統(tǒng)選育,產(chǎn)區(qū)的雞大小不一,據(jù)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于1976年測定,其成年雞的體重和體尺如表1。
表1成年雞的體重和體尺
性別
體重(g)
體斜長(cm)
胸圍(cm)
胸深(cm)
龍骨長(cm)
骨盆寬(cm)
脛長(cm)
脛圍(cm)
公
母
1950
(1500-2900)
1590
(1000-2700)
20.7
(17.5-25.0)
17.4
(14.1-19.0)
31.9
(28.0-38.0)
28.9
(24.0-34.0)
9.5
(7.4-13.6)
8.5
(6.3-11.0)
11.6
(8.0-13.5)
9.5
(7.3-12.0)
7.3
(5.5-9.4)
6.1
(4.6-7.8)
7.3
(5.5-9.4)
6.1
(4.6-7.8)
4.5
(3.9-5.0)
3.7
(3.0-4.7)
1.產(chǎn)肉性能,
農家以放養(yǎng)為主,整天覓食天然食餌,只在傍晚歸牧后飼以糠拌稀飯,因此,杏花雞早期生長緩慢。在用配合飼料條件下,據(jù)測定,112日齡公雞的平均體重為1256,1g,母雞的平均體重為1032.7g。未開產(chǎn)的母雞,一般養(yǎng)至5--6個月齡,體重約達1000-1200g,經(jīng)10--15d肥育,體重可增至1150-1300g。
杏花雞羽毛生長速度較快,3日齡的雛雞開始長主翼羽,羽長達0.5--1.5cm,20日齡開始長主尾羽,40日齡身體各部分羽毛都開始生長,60日齡全部長齊,羽毛豐滿。母雞長羽比公雞快lod以上。
據(jù)對112日齡雞的屠宰測定,半凈膛屠宰率,公雞為79.0%,母雞為76.0%,全凈膛屬宰率公雞為74.7%,母雞為7o.0%。皮膚多為淡黃色。因皮薄且有皮下脂肪,故細膩光滑加之肌問脂肪分布均勻,肉質特優(yōu),適宜作白切雞。
據(jù)1983年華南農學院畜牧獸醫(yī)系和廣東省家禽科學研究所用同批次不同周齡的雞作胸肌定點測定,結果證明杏花雞不同生長階段的肌纖維直徑都比目前在香港的主要商品肉雞"石歧雜"纖細。其結果如表2。
表2杏花雞與“石歧雜”胸肌纖維比較
性別
周齡
胸肌肌纖維直徑(um)
杏花雞
石岐雜
公
8
10
12
14
16
23.18 ±1.84
23.95± 1.62
28.45± 2.84
30.45 ±3.35
33.70 ±5.65
26.05 ±0.90
28.80± 1.35
31.15± 1.66
35.05 ±1.07
40.90 ±1.90
母
8
10
12
14
16
22.83 ±0.21
23.45 ±1.73
25.50 ±2.47
29.05 ±1.88
30.80 ±0.31
26.15 ±0.30
25.05 ±1.65
27.90 ±1.73
33.70 ±2.45
37.85 ±1.39
2.產(chǎn)蛋性能
杏花雞性成熟早,公雞60日齡有20%開啼,80日齡性征明顯,但一般在150日齡開始利用。母雞在150日齡時有30%開產(chǎn)。在農村放養(yǎng)和自然孵化條件下,年產(chǎn)蛋量為4-5窩。共60--90個。在群養(yǎng)及人工催醒的條件下,年平均產(chǎn)蛋量為95個。蛋重為45g左右。蛋殼褐色。
3.繁殖性能·
公母配種比例,農家放養(yǎng)的為1:15,種蛋受精率為90%以上;群養(yǎng)的為1:13--15,種蛋受精率為90.8%受精蛋孵化率為74%。杏花雞就巢性強。30日齡的育雛率在90%左右。
評價展望
杏花雞屬肉質特佳的優(yōu)良地方品種之一。但尚存在產(chǎn)蛋量少、繁殖力低、早期生長緩慢等缺點。為此,1972年封開縣食品公司建立的杏花雞種雞場,對其進行選育和保種,其后縣畜牧局也建立了杏花雞種雞場,對其保種起了一定的作用。1982--1984年,廣東省家禽科學研究所利用它作仿土黃雞三系配套雜交商品肉雞,既保持了杏花雞的外貌和風味,同時也提高了生產(chǎn)性能。今后,應在產(chǎn)區(qū)繼續(xù)做好保種工作,在選育中不應單純追求體重的增加,
更不宜讓雜種大雞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