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試中,有的應聘者喜歡包裝自己,一旦超過了必要的“度”,就變成了夸大其詞,“睜眼說瞎話”,即使面試官沒有當面揭穿,但他們可能早已識破面試中的“水分”,面試自然是以失敗而告終。先來看一個例子:
HR:你與原來上級的關系如何?
應聘者:關系挺好的,對我們也很照顧,也很信任我們,我們都支持他的工作。
HR:可以舉個具體的例子說明一下嗎?
應聘者:(沉思)......就是比較關心下屬,經(jīng)常幫助我們......
應聘者講真話了嗎?很有可能是假的!第一次回答信息量過于簡略,基本放在任何一個領導身上都適用,說的很宏觀,極有可能是為了說過多細節(jié)暴露自己。第二次回答先是沉思,然后基本是又把之前的話反復說了一下,沒有舉出一個具體的例子。如果一個領導關心下屬,相處融洽,例子不是俯拾即是嗎?根本不需要思考的,任何一點小事都可以佐證,比如經(jīng)常組織大家一期聚餐、犯錯誤了總是耐心指導等等。相信通過以上分析,你已經(jīng)對面試官是如何識破面試中那些虛假信息的有了一些基本的掌握。
你的語言和體態(tài)正常嗎?
面試本身就是雙方博弈的過程,一般面試官都是有多名人員組成,他們中不乏有人生閱歷豐富和知識積淀深厚的人,他們能夠從應聘者語言表述和體態(tài)動作中發(fā)現(xiàn)說謊的線索。任何人在說謊中都會出現(xiàn)一些不自主的心理或生理反應,會直接映射到應聘者的語言與體態(tài)上,有經(jīng)驗的面試官們就是通過捕捉這些信息尋找到蛛絲馬跡的。
這些典型特征你有嗎?
一般應聘者在傳遞虛假信息時,會表現(xiàn)出如下一項或多項特征,比如信息表達過量、內容表示過于簡單、內容與情理不符、邏輯混亂,同時伴有一些抖腿、搓手、出汗、臉紅等細節(jié)動作,在潛意識的作用下,不自覺地留下了語言上的漏洞。
應聘者應該怎么做?
如果撒謊被識破,可能就不是工作能力的問題,而是人品的問題了,所有用人單位都希望招聘到德才兼?zhèn)涞膯T工,有才無德必然會被拒之門外。任何人都是存在一些不足的,與其包裝掩飾,不如坦誠相待,面試官們也希望能夠了解到一個真實的應聘者,因此,撒謊隱瞞在面試中是一大禁忌。建議應聘者在求職過程中,實事求是,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當然,可以適當避重就輕、揚長避短,但一定要掌握好“度”。有的應聘者在面試階段僥幸通過,順利入職,在日后的工作中也很有可能暴露,到時候再被辭退或解雇可能后悔就為時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