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劉敞

    劉敞(學者)

      劉敞(1019—1068)北宋史學家、經(jīng)學家、散文家。字原父,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慶歷六年與弟劉攽同科進士,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賢院學士。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較多。為人耿直,立朝敢言,為政有績,出使有功。劉敞學識淵博,歐陽修說他“自六經(jīng)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yī)、數(shù)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其為文章尤敏贍”,與弟劉攽合稱為北宋二劉,著有《公是集》。


    人物生平

      劉敞自幼聰明,勤奮好學,精讀經(jīng)書。慶歷六年(1046)與弟劉攽參加丙戌科會試,同中進士。劉敞廷對時本為第一,因編排官、翰林學士王堯臣(天圣五年丁卯科狀元)系劉敞內(nèi)兄,為避嫌疑,宋仁宗將劉敞列為第二,將河南鄧縣賈黯列為第一。   劉敞進士及第之后,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今河南汝陽縣)。慶歷八年(1048)十一月,因父親去世,請假回家守喪。皇祐三年(1051)二月,守服期滿,奉召還朝,試學士院,遷太子中允、集賢院。第二年,任吏部南曹、考功員外郎。同年八月,權判三司開拆司;实v五年(1053)四月,又權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1054)八月,同修起居注,九月召試,遷右正言、知制誥。次年八月,出使契丹,在契丹一年。還京后,出知揚州(今江蘇揚州市)。不久又遷起居舍人,知鄆州(今山東東平縣),兼京東西路安撫使。接著又召返,糾察在京刑獄,并曾主試嘉祐四年(1059)的禮部考試。后因呂溱犯有過失被貶,劉敞認為呂溱過輕而朝廷罰重,與臺諫官多次爭論,得罪了許多人。于是有的官員與執(zhí)政宰輔合力攻擊劉敞。劉敞自知不能在朝廷立足,適逢永興軍(在今陜西西安市)缺編,劉敞便主動請求出守永興軍。于是以翰林學士充永興軍路安撫使,兼知永興軍府事。嘉祐八年(1063)八月,奉召還朝,判三班院,徙判太常寺。英宗即位后,侍英宗講讀,深得英宗嘉許。劉敞多病,要求出守外郡,遂出知汝州(治今河南臨汝縣)。治平三年(1066)召還,但劉敞已病重,不能上朝,于是改集賢院學士、判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司御史臺。

      劉敞在朝為官時,敢于堅持原則,對于不合理的事,常常是切言直諫。嘉祐四年(1059)冬天,仁宗祭祖先,宰相按慣例率文武百官給仁宗加尊號。劉敞卻認為,在災荒之年加尊號,徒有虛名,接連四次上疏諫止,仁宗覺得劉敞言之有理,尊號就沒有接受。另外,郭皇后死去二十年,仁宗命群臣合議皇后的祭禮事,劉敞又認為不合適,他的意見與執(zhí)政者不合,而仁宗卻采納了劉敞的意見,免議此事。

      劉敞辦事,不僅對上敢于直言切諫,而且不畏權貴。皇祐二年(1050)宰相夏竦死后,仁宗不經(jīng)百官集議,賜謚號文正。劉敞認為夏竦雖有才智,但為人奸邪陰險,性貪婪,好弄權術,一生的言行與“文正”二字不合,議定謚號是臣下的事,人主不經(jīng)百官討論,便直接賜謚,是不妥當?shù)。他三次上疏力爭,夏竦終被改謚文莊。仁宗寵妃張貴妃死后,被追謚為溫成皇后。有些善于逢迎者,要將溫成皇后死日定為國忌日,劉敞認為不可,上書切諫,仁宗只好作罷;鹿偈蛞蚪(jīng)營溫成皇后墳墓有勞績,遷宮苑使并代理觀察使。石全彬因未能真授觀察使,有怨言,三天之后,仁宗果然任命石全彬為觀察使,去掉代理二字。命劉敞起草任命書,劉敞封還任命,拒絕草擬委任狀。石全彬終于沒有得到觀察使的任命。

      劉敞任地方官時,關心百姓疾苦。注意發(fā)展生產(chǎn)。知鄆州和永興軍期間,適逢大旱,民眾外逃。劉敞采取很多措施進行治理,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逐漸恢復,并有發(fā)展。于是流亡在外的災民,便陸續(xù)返鄉(xiāng)安居落業(yè),使社會秩序安定,受到百姓的愛戴。同時為了農(nóng)民的利益,劉敞不考慮個人利害,敢于得罪權貴,壓抑豪強。他在知揚州時,發(fā)運使冒占雷塘民田數(shù)百頃,使許多農(nóng)民沒有田耕而失業(yè)。劉敞根據(jù)舊的田契,毅然將田地發(fā)還民戶耕種。劉敞為官清正,曾為民平反冤獄。劉敞發(fā)現(xiàn)天長縣富人陳氏,由于殺人被捕,暗中使用錢財賄賂官吏,不但得到釋放,反而嫁禍于貧民王甲。審理者糊涂結案。王甲畏懼官吏,不敢自白其冤。劉敞另派官復審,不但不能平反,反而使王甲殺人案更不可破。于是劉敞親自審理此案,才弄清原委,平反了冤獄。永興軍豪強范偉,在當?shù)厥谴笮眨罢纪展賾魬艏迨,以此逃避徭役,把持官府,屢次犯法,當(shù)毓賳T不敢治其罪。劉敞知永興軍,窮治其事,范亦服罪,未及受刑,劉敞被召回京任職,范偉立即翻案,拒不認罪,繼任官員不能決,最后由御史臺復審,仍按劉敞的原判執(zhí)行。

      劉敞是一位著名的經(jīng)學家,學問淵博。翰林學士歐陽修每有疑問,就寫成書信派人來向劉敞求教。他當即揮筆作答。歐陽修在《集賢院學士劉公墓志銘》中稱劉敞“于學博,自六經(jīng)、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yī)、數(shù)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

      有一次,劉敞奉命出使契丹,契丹人帶著他出古北口,故意走了許多彎路,以顯示路途的遙遠。劉敞熟知地理。對道路了如指掌,就質(zhì)問對方:“本來有大路可走,用不了幾天就可抵達中京,為什么要這么走呢?”契丹人又驚又愧,只得認錯。

      契丹山地中有一種怪獸,形狀像馬,卻能獵食虎豹,契丹人不知其名,就向劉敞打聽。劉敞回答說:“這種獸就是所謂的駁!眲⒊ㄟ描述了這種獸的叫聲和模樣,并且告訴契丹人,在古書《山海經(jīng)》和《管子》中,都有這種獸的記載。契丹人聽后,敬佩不已。

      劉敞對金文亦有研究,嘗得先秦彝鼎數(shù)十,考青銅器銘文,辨識古文字。因以知夏、商、周三代之典章制度,補充史籍之不足。尤長于《春秋》三傳,其解經(jīng)說義,與傳統(tǒng)的漢代學者不一樣,開宋學者批評漢學者之先聲。劉敞既精通經(jīng)學,又熟悉史學。歐陽修撰寫《新唐書》、《新五代史》時,亦求教于劉敞。王安石、曾鞏(均為唐宋八大家成員)對劉敞也很欽佩,說他博學多才。熙寧元年(1068)劉敞病卒于官舍。門人私下稱呼他“公是先生”。

      其弟劉攽曾協(xié)助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專任漢代部分,后人合稱兄弟倆為“北宋二劉”。劉敞有四子,二子劉奉世最為優(yōu)秀,他的文章文辭雅贍,在史學研究方面造詣很高,尤其精通漢書學,與“二劉”共同寫有《三劉漢書標注》傳世,因而后人又并稱三人為“北宋三劉”。

    個人成就

      他的文章頗有見解。例如《題魏太祖紀》說漢高帝哭項羽,魏武帝祭袁紹,都不是“匿怨矯情 ”,而是“慷慨英雄之風”;策問《孟軻教齊梁之君》說孟軻譏別人“言利”,而自己卻講“好貨不害”,是“譏人甚詳而自任太略”。這都是不同尋常的看法。此外,劉敞還有《疑禮》一文,說“今之禮,非醇經(jīng)也”,乃“圣人之徒合百說而雜編之”。這也不是一般儒生的見解。關于文風,劉敞重實用而反虛浮。他的《雜說》寫道:“今日之俗不矜節(jié)義而皆安于富貴,尚文章,文章濟理者寡而為名者重”,他認為這是“將來之弊”。劉敞的文章比較質(zhì)樸,自然流暢,近于韓(愈)、歐(陽修)。例如《送楊郁林序》說:“前世之所以能治也,為官擇人;后世之所以不治也,為人擇官”,寫得慷慨激昂,很有情致。劉敞的詩流傳也不少,五言、七言都不乏佳作。例如《圣俞挽詞》:“孤宦眾人后,空名三十年,交游一時絕,詩筆四方傳。”簡潔凝練,辭情相稱。

      劉敞在經(jīng)學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現(xiàn)在其對《春秋》的研究上。他的《春秋學》研究自出新意解經(jīng),頗多自得之處。著有《春秋權衡》、《春秋傳》、《七經(jīng)小傳》、《春秋傳說例》、《春秋意林》等,還與弟劉攽、子劉奉世合著《漢書標注》。在金石之學方面造詣深湛,是個金石學家,且是我國金石學的開山人。他開私人收藏著錄之先例,把家藏的十一件古器物,使人摹其銘文,繪其繪畫,刻之于石,名為《先秦古器圖碑》。

    詩作軼事

      劉敞在長安時結識了妓女茶嬌,劉敞被召還朝,茶嬌路上送別,劉敞贈詩云:“畫堂銀燭徹宵明,白玉佳人唱渭城。唱盡一杯須起舞,關河風月不勝情!睔W陽修笑說:“原父,非獨酒能病人,茶亦能病人多矣!

      劉敞晚年的時候,曾經(jīng)再娶,歐陽修作了一首詩送給他:仙家千載一何長,浮世空驚日月忙。洞里桃花莫相笑,劉郎今是老劉郎。

    宋史文載

      劉敞,字原父,臨江新喻人。舉慶歷進士,廷試第一。編排官王堯臣,其內(nèi)兄也,以親嫌自列,乃以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賢院,判尚書考功。

      夏竦薨,賜謚文正。敞言:“謚者,有司之事,竦行不應法。今百司各得守其職,而陛下侵臣官!笔枞希闹u文莊。方議定大樂,使中貴人參其間。敞諫曰:“王事莫重于樂。今儒學滿朝,辨論有余,而使若趙談者參之,臣懼為袁盎笑也!睓喽戎泄,徙三司使。

      秦州與羌人爭古渭地。仁宗問敞:“棄守孰便?”敞曰:“若新城可以蔽秦州,長無羌人之虞,傾國守焉可也;虻匦坞U利,賊乘之以擾我邊鄙,傾國爭焉可也。今何所重輕,而殫財困民,捐士卒之命以規(guī)小利,使曲在中國,非計也。”議者多不同,秦州自是多事矣。

      溫成后追冊,有佞人獻議,求立忌。敞曰:“豈可以私昵之故,變古越禮乎?”乃止。吳充以典禮得罪,馮京救之,亦罷近職。敞因?qū)O論之。帝曰:“充能官,京亦亡它,中書惡其太直,不兼容耳!背ㄔ唬骸氨菹聦捜屎弥G,而中書乃排逐言者,是蔽君之明,止君之善也。臣恐感動陰陽,有日食、地震、風霾之異!币讯。因勸帝收攬威權,無使聰明蔽塞,以消災咎。帝深納之,以同修起居注。未一月,擢知制誥。宰相陳執(zhí)中惡其斥己,沮止之,帝不聽;抡呤蝾I觀察使,意不愜,有慍言,居三日為真,敞封還除書,不草制。

      奉使契丹,素習知山川道徑,契丹導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險遠。敞質(zhì)譯人曰:“自松亭趨柳河,甚徑且易,不數(shù)日可抵中京,何為故道此?”譯相顧駭愧曰:“實然。但通好以來,置驛如是,不敢變也。”順州山中有異獸,如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識,問敞。敞曰:“此所謂駁也!睘檎f其音聲形狀,且誦《山海經(jīng)》、《管子》書曉之,契丹益嘆服。使還,求知揚州。

      狄青起行伍為樞密使,每出入,小民輒聚觀,至相與推誦其拳勇,至壅馬足不得行。帝不豫,人心動搖,青益不自安。敞辭赴郡,為帝言曰:“陛下幸愛青,不如出之,以全其終。”帝頷之,使出諭中書,青乃去位。

      揚之雷塘,漢雷陂也,舊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償以它田,主皆失業(yè)。然塘亦破決不可漕,州復用為田。敞據(jù)唐舊券,悉用還民,發(fā)運使爭之,敞卒以予民。天長縣鞫王甲殺人,既具獄,敞見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戶曹杜誘,誘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將論囚,敞曰:“冤也。”親按問之。甲知能為己直,乃敢告,蓋殺人者,富人陳氏也。相傳以為神明。徙鄆州,鄆比易守,政不治,市邑攘敓公行。敞決獄訟,明賞罰,境內(nèi)肅然?托袎蹚埖乐,遺一囊錢,人莫敢取,以告里長,里長為守視,客還,取得之。又有暮遺物市中者,旦往訪之,故在。先是,久旱,地多蝗。敞至而雨,蝗出境。召糾察在京刑獄。營卒桑達等醉斗,指斥乘輿;食鞘共端烷_封,棄達市。敞移府,問何以不經(jīng)審訊。府報曰:“近例,凡圣旨及中書、樞密所鞫獄,皆不慮問!背ㄗ嗾堃粶式,樞密院不肯行,敞力爭之,詔以其章下府,著為令。

      嘉佑祫享,群臣上尊號,宰相請撰表。敞說止不得,乃上疏曰:“陛下不受徽號且二十年。今復加數(shù)字,不足盡圣德,而前美并棄,誠可惜也。今歲以來,頗有災異,正當寅畏天命,深自抑損,豈可于此時乃以虛名為累!钡塾[奏,顧侍臣曰:“我意本謂當爾!彼觳皇。

      蜀人龍昌期著書傳經(jīng),以詭僻惑眾。文彥博薦諸朝,賜五品服。敞與歐陽修俱曰:“昌期違古畔道,學非而博,王制之所必誅,未使即少正卯之刑,已幸矣,又何賞焉。乞追還詔書,毋使有識之士,窺朝廷深淺!辈诼勚,懼不敢受賜。

      敞以識論與眾忤,求知永興軍,拜翰林侍讀學士。大姓范偉為奸利,冒同姓戶籍五十年,持府縣短長,數(shù)犯法。敞窮治其事,偉伏罪,長安中言雚喜。未及受刑,敞召還,判三班院,偉即變前獄,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決。

      敞侍英宗講讀,每指事?lián)?jīng),因以諷諫。時兩宮方有小人間言,諫者或訐而過直。敞進讀《史記》,至堯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側微也,堯禪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钡垴刁w改容,知其以義理諷也。皇太后聞之,亦大喜。

      積苦眩瞀,屢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見他學士,必問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賜之。疾少間,復求外,以為汝州,旋改集賢院學士、判南京御史臺。熙寧元年,卒,年五十。

      敞學問淵博,自佛老、卜筮、天文、方藥、山經(jīng)、地志,皆究知大略。嘗夜視鎮(zhèn)星,謂人曰:“此于法當?shù)猛,不然,則生女。”后數(shù)月,兩公主生。又曰:“歲星往來虛、危間,色甚明盛,當有興于齊者!睔q余而英宗以齊州防御使入承大統(tǒng)。嘗得先秦彝鼎數(shù)十,銘識奇奧,皆案而讀之,因以考知三代制度,尤珍惜之。每曰:“我死,子孫以此蒸嘗我。”朝廷每有禮樂之事,必就其家以取決焉。為文尤贍敏。掌外制時,將下直,會追封王、主九人,立馬卻坐,頃之,九制成。歐陽修每于書有疑,折簡來問,對其使揮筆,答之不停手,修服其博。長于《春秋》,為書四十卷,行于時。弟分文,子奉世。

    作品選摘

     

    詩作

      【哀王十三都官】

      把臂猶昨日,如何長不歸。賓天亦有似,招隱固疑非。

      玉折謝庭樹,采余萊子衣。永懷想平昔,涕下不能揮。

      白河逢雁

      白河見歸雁,顧我影徘徊。憶昔從此逝,相看經(jīng)歲回。

      春生聊自樂,鄉(xiāng)近不須哀。為問經(jīng)南國,能無尺素來。

      【暴雨】

      山晚云霧合,江秋風雨多。馮夷何事舞,楚水忽翻波。

      黯黯夕陽盡,翩翩暮鳥過。輕舟送兩槳,聞唱石城歌。

      【爆竹】

      節(jié)物隨時俗,端憂見旅情。土風猶記楚,辭賦謾譏倫。

      烈火瑯,舍熼T5钚莨眍,非敢愿竼J鰲�

      【北窗聞雨】

      泄云霏棟宇,危葉墮霜枝。忽忽時空晚,蕭蕭坐自悲。

      竟無高枕興,還有閉關宜。生事安蓬藋,商歌恣所為。

      【北風】

      北風動江海,飛雨濕清秋。蟬噪曾何急,猿啼不自愁。

      冥冥高葉下,莽莽亂云浮。正復開人意,披襟百尺樓。

      【八角井】

      誰鑒八角井,不方亦不圓。此地饒美水,此井獨苦泉。

      泉甘常早竭,泉苦更永年。浪得世上名,對之還慨然。

      【八月旦始涼】

      騷騷北風急,杳杳白云飛。江漢波新起,蒹葭露欲晞。

      狂歌聞鳳鳥,楚制見荷衣,歷歷先賢趣,南浮亦庶幾。

      【八月十六日夜月】

      不減冰輪滿,微增玉漏長。過云收薄潤,重露濕清光。

      歷歷素娥影,菲菲丹桂芳?蓍度菘洼d,醉過羽人傍。

      【哀三良詩】

      士為知己死,女為悅己容。咄嗟彼三良,殺身徇穆公。

      丹青懷信誓,夙昔哀樂同。人命要有訖,奈何愛厥躬。

      國人悲且歌,黃鳥存古風。死復不食言,生寧廢其忠。

      存為百夫防,逝為萬鬼雄。豈與小丈夫,事君謬始終。

      【白登】

      白登計秘自堪羞,相印猶歸曲逆侯。安用熊罷三十萬,平城遺有子孫憂。

      【微雨登城二首

      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日午風高新雨晴,殘花飛絮兩輕輕。 垂鞭緩轡饒間望,時復林間布谷鳴。

      【城南雜題】

      盤跚不稱三公位,掩抑空妨數(shù)畝庭。只有老僧偏愛惜,倩人圖畫作書屏。

      【春草】

      春草綿綿不可名,水邊原上亂抽榮。 似嫌車馬繁華地,才入城門便不生。

      【安福院二首】

      溪流婉轉(zhuǎn)樹蒙蘢,復閣虛廊小徑通。下馬解鞍一長嘯,便疑身已出塵中。

      三十六陂秋水來,龍蛇奔走起風雷。老僧與置南軒地,會是憑欄心目開。

      【岸旁倒樹】

      滄洲老樹生幾秋,斡如黑龍根紫虬。雨水摧激勢突兀,夭矯出飲滄江流。

      危不見持顛不扶,蕭蕭生意令人愁。豈無耕夫與過客,暫時憩爾行則休。

      西風八月海水飛,枯槎昔曾凌斗牛?譅柶阄唇K極,掛帆欲去仍回頭。

    詞作

      【清平樂】

      小山叢桂。最有留人意。拂葉攀花無限思。雨濕濃香滿袂。

      別來過了秋光。翠簾昨夜新霜。多少月宮閑地,姮娥與借微芳。

      【踏莎行】

      蠟炬高高,龍煙細細。玉樓十二門初閉。疏簾不卷水晶寒,小屏半掩琉璃翠。

      桃葉新聲,榴花美味。南山賓客東山妓。利名不肯放人閑,忙中偷取工夫醉。

    名人推薦
    • 劉弇(1048-1102)字偉明,號云龍,安福(今屬江西)人。元豐進士。知嘉州峨眉縣,改太學博士。元符中,進南郊大禮賦,除秘書省正字;兆跁r,改著...
    •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約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 ,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
    • 劉昚虛字全乙,亦字挺卿,號易軒。盛唐著名詩人。生于開元二年(公元714年)。20歲中進士,22歲參加吏部宏詞科考試,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經(jīng)局校書郎...
    • 劉昭禹[約公元九o九年前后在世]字休明,桂陽(今湖南桂陽)人(全唐詩云:一云婺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梁太祖開平中前后在世。
    • 劉昶(435-498),字休道,宋文帝劉義隆第九子,在宋封義陽王,前廢帝劉子業(yè)即位后懷疑劉昶有異心,劉昶被迫逃往北魏,在北魏歷任侍中、征南將軍等...
    • 劉楨(186―217),字公干,東漢末年東平寧陽(今山東寧陽縣泗店鎮(zhèn)古城村)人,東漢名士。其祖父劉梁,官至尚書令,其人博學有才,警悟辯捷,以文學...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