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李雙澤(1949-1977)是現(xiàn)代臺灣文化界傳奇人物之一,集畫家、作家、民謠歌手和作曲家于一身。與胡德夫、楊弦被共尊為臺灣校園民歌運動的催生者。李雙澤,有中國“鮑比迪倫”之稱的青年作曲家。
今年是他過世三十周年,淡江大學(xué)將于10月1日及10月4日為他舉辦“唱自己的歌”立紀念碑的活動及演唱會!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1968考進當(dāng)時還是淡江文理學(xué)院,后改制成淡江大學(xué)的數(shù)學(xué)系,卻與建筑系頗有淵源,曾想放棄數(shù)學(xué)系課業(yè),轉(zhuǎn)往建筑系發(fā)展。在藝術(shù)評論家顧獻梁兼任淡大建筑系主任后,啟迪了李雙澤往文藝界開拓的方向。李雙澤幾乎選修了建筑系所有與藝術(shù)有關(guān)的課程,尤其喜愛席德進的水彩課,卻因子學(xué)本科的學(xué)分數(shù)不足,無法轉(zhuǎn)系成功。然而這已奠定李雙澤日后深耕藝文的基礎(chǔ)。
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里,他充分地展現(xiàn)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于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臺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
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游學(xué)!
回臺后,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xué)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吁“唱自己的歌”,引發(fā)熱烈的回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chuàng)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9首歌曲:《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當(dāng)眾人沈浸于他的創(chuàng)作歡樂之際,李雙澤卻于1977年9月10日在淡水興化店海濱為救人而不慎溺斃,年僅28歲!
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臺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于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吁和創(chuàng)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fēng)潮,淡江大學(xué)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zhèn)。此外,他的文學(xué)作品也得到相當(dāng)高的藝術(shù)評價,中篇小說《終戰(zhàn)の賠償》獲得1978年的吳濁流文學(xué)獎。
李雙澤小年譜
1949年 出生于菲律賓,祖籍福建晉江。幼年隨母親經(jīng)香港來臺。父親為菲律賓華僑。小學(xué),古亭國小。
1962畢 1962年 入初中,大同中學(xué)!
1965年 入高中,師大附中。與李干朗、李賢文、劉仁天等為同一畫會成員!
1968年 入大學(xué),淡江數(shù)學(xué)系。經(jīng)常泡在建筑系。數(shù)學(xué)系列為1973肄
1971年 顧獻梁接長建筑系,雙澤水彩授業(yè)于胡茄與席德進!
1972年 年初,英文系某才女?dāng)[攤賣春聯(lián)。雙澤帶著吉他隨侍在側(cè),磨墨擺紙! ∮诘可缗e辦小王子展,導(dǎo)演小王子劇兼配樂!
1973年 試作心曲。并由淡江建筑系合唱團演出參賽。陶曉清是本次合唱比賽的客席主審之一! ≠U居砂侖燈塔邊,作畫。住這的好處是,天天歌唱由深夜到天明,不怕吵了別人。此后幾年,雙澤在淡水的住處,或自租或借居于學(xué)弟住所,都有此特性!
暑假,才女參加海端鄉(xiāng)的山地訪問隊。雙澤于欣欣大眾公司企畫部打工。淡江院長張建邦選臺北市第二屆市議員,參與為競選總部宣傳組企畫!
夜宿水源街外的力行餐廳樓上。學(xué)生活動中心舉辦的西洋民謠演唱會,因雙澤建議而取消西洋二字。
據(jù)雙澤說此次演唱會也許是楊祖珺第一次在大型演唱登臺,拉她手上臺途中,覺得楊的手還在發(fā)抖,可楊在此時對雙澤可能無確定印象!
常去拜訪住在動物園的孫嘉陽。與李元貞在該處相識。據(jù)雙澤與元貞在第一次接觸當(dāng)晚之后的描述,元貞對他的評價是不斷的高喊 mamerous。
年底,胡德夫于國際學(xué)社球場民歌發(fā)表會。表演團隊由胡德夫、雙澤及許瑞仁主力籌畫!
1974年 春,胡德夫再辦民謠演唱會。努力協(xié)助胡德夫做曲!
六月十三日,臺北美新處第一次個人畫展。
由1971~1974年間,經(jīng)常在淡江周刊發(fā)表許多長短的評論文字,大多以本名發(fā)表。(盼淡江學(xué)弟妹能有人就近查訪提供)
年中始任職于淡江出版部明日世界雜志社美編組。
1975年 到西班牙游歷。曾住西班牙加達倫良一年。與巴可為友! 。ǜ阶ⅲ喊涂傻氖迨迨钦畏,被捕多年,出獄后回到荒廢的家鄉(xiāng),“在家門口看了看,沒說什么,馬上就動手收拾起房子……。”李雙澤則又親眼看巴可被捕。)
1976年 到美國紐約流浪!
10月,回臺灣。
11月30,發(fā)表“歌從那里來?”一文!
12月3日,淡江學(xué)生活動中心辦民謠演唱會。會中首先質(zhì)問:“你是中國人,你為什么不唱自己的歌而要唱外國歌?”。這回演唱會原是胡德夫因事不能出席,找雙澤代打。雙澤的演出令同臺的楊祖珺與主持的陶曉清與聽眾大都覺得雙澤是來鬧場。事后由校園刊物開始引發(fā)一場論戰(zhàn)。民歌史稱:“現(xiàn)代民歌的淡江可口可樂事件”。 客居英專路好漢坡對面。
1977年 到菲律賓!
5月,回臺灣!
客居淡水水源街動物園。
創(chuàng)作“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栘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送別歌”等八首新歌!
7月,發(fā)表“誰能代管紅毛城”。
年內(nèi)寫“繪畫的模式和樣板”(似即“繪畫三十年來的春天”)!
淡江院長張建邦選臺北市第三屆市議員,參與為競選總部宣傳組企畫!
9月10日,在淡水興化店海邊為救人而溺水!
10月,李雙澤紀念演唱會(在淡江大學(xué))。
1978年 一月,以“終戰(zhàn)の賠償”一文護吳濁流文學(xué)獎!
9月19日,李雙澤去逝周年紀念演唱會(在實踐堂)!
“再見,上國”文集出版,長橋出版社!
“李雙澤紀念錄音帶”,名雅音樂圖書館發(fā)行!
1979年 五月,美麗島雜志創(chuàng)刊,借用雙澤 “美麗島” 一曲之名為刊名!
12月10日高雄事件,史稱美麗島事件。以致于雙澤此毫無政治意圖的歌曲竟被屈打蒙冤。
1987年 十周年紀念文集“美麗島與少年中國”出版!
1991年 美麗島原詩作者女詩人陳秀喜辭世,享年70。
2007年 10月1日淡江大學(xué)為他的“唱自己的歌”立紀念碑!
10月4日淡江大學(xué)為他舉辦“唱自己的歌”紀念演唱會。
關(guān)于作品
在寫作完《美麗島》后,李雙澤生前并沒有發(fā)表過這首作品!睹利悕u》初次現(xiàn)世,是在李雙澤告別式上,于前夜由楊祖珺與胡德夫,徹夜整理李氏遺留的手稿,編錄而成!睹利悕u》與《少年中國》,當(dāng)時送交審核都未通過,《美麗島》因曾為黨外人士傳唱而被判定有臺獨意識,《少年中國》則由于被統(tǒng)派人士傳唱而判定親共。
1978年,李雙澤的中篇小說《終戰(zhàn)的賠償》,獲得吳濁流文學(xué)獎。文集《再見,上國》,由長橋出版社發(fā)行。1979年,黨外人士欲藉創(chuàng)辦雜志而立政黨,藉用《美麗島》為其雜志刊名。9月8日中泰賓館的《美麗島》創(chuàng)刊酒會,遭《疾風(fēng)》雜志與一群自號“愛國人士”者鬧場。在一片推擠喧囂的混亂中,楊祖珺唱起了《美麗島》,李雙澤創(chuàng)作的,沒有政治立場與暴力的《美麗島》。12月10日,政府對集會民眾展開鎮(zhèn)壓,史稱“高雄事件”,也即是“美麗島事件”。
1987年,李雙澤逝世十周年紀念文集,《美麗島與少年中國》出版。2007年10月1日,淡江大學(xué)于校內(nèi)牧羊草坪上,舉行李雙澤紀念碑揭碑儀式,由其友蔣勛題碑。10月4日,得野火樂集協(xié)助,于校內(nèi)學(xué)生活動中心,舉行“唱自己的歌-30年后再見李雙澤紀念演唱會”,由當(dāng)年淡江事件時,與李氏同臺的主持人-陶曉清來進行主持,胡德夫與嘉賓楊祖珺,亦再次合作演唱《美麗島》,來緬懷他們的故友-李雙澤。
2009年6月6日 獲得金曲獎,評審團獎:敬!李雙澤先生/滾石唱片公司。 來代表金曲評審團對他的崇敬之意
音樂作品
〈紅毛城〉 原詞/李利國 改寫/李雙澤 曲/徐力中 走過了多少的苦 終于看見 漫漫黑夜以后露出的光明 團結(jié)起來親愛的同胞 英勇抵抗廢除了所有的不平等條約 趕走了所有兇狠的豺狼 紅毛城呀 紅毛城 你是我們的證人 紅毛城呀 紅毛城 你是我們的土地 走過了多少的路 終于看見 歷史不是時間留下的痕跡 三百年來不曾停止的帝國主義 帶走了它們的金碧輝煌 留給了我們是斷垣殘壁 紅毛城呀 紅毛城 你是我們的證人 紅毛城呀 紅毛城 你是我們的土地 紅毛城呀 紅毛城 你是我們的證人 紅毛城呀 紅毛城 你是我們的土地〈美麗島〉 曲/李雙澤 詞/陳秀喜 改編詞/梁景峰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們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 懷抱著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 照耀著高山和原野 我們這里有勇敢的人民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我們這里有無窮的生命 水牛 稻米 香蕉 玉蘭花〈少年中國〉 曲/李雙澤 詩/蔣勛 我們隔著迢遙的山河 去看望祖國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跡 我用我游子的鄉(xiāng)愁 你對我說 古老的中國沒有鄉(xiāng)愁 鄉(xiāng)愁是給不回家的人 少年的中國也沒有鄉(xiāng)愁 鄉(xiāng)愁是不回家的人 我們隔著迢遙的山河 去看望祖國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跡 我用我游子的哀歌 你對我說 古老的中國沒有哀歌 哀歌是給不回家的人 少年的中國沒有哀歌 哀歌是給不回家的人 我們隔著迢遙的山河 去看望祖國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跡 我用我游子的哀歌 你對我說 少年的中國沒有學(xué)!∷膶W(xué)校是大地的山川 少年的中國也沒有老師 他的老師是大地的人民〈老鼓手〉 曲/李雙澤 詞/梁景峰 老鼓手呀 啊 老鼓手呀 我們問你自由是什么 你就敲打 咚咚咚咚 我們問你民主是什么 你也敲打 咚咚咚咚 老鼓手呀 啊 老鼓手呀 我們誓將熱血挽狂瀾 用老骨頭撞圍墻 我們不唱孤兒之歌 也不唱可憐鳥 我們的歌是青春的火焰 是豐收的大合唱 我們的歌是洶涌的海洋 是豐收的大合唱 老鼓手呀 啊 老鼓手呀 我們用得著你的破鼓 但不唱你的歌〈愚公移山〉 曲/李雙澤 詞/楊逵 大肚深似海 水清可見底 大度山不是臥龍崗 黃袍在故宮 我們要好好學(xué)挖地 要深深的挖下去 好讓根群能扎實 從現(xiàn)在就要學(xué)挖地 你是臭皮匠 我是臭皮匠 我們都是臭皮匠 要團結(jié)干下去 土地是我們的 是祖先開墾的 土地是我們的 我們要團結(jié)的干下去 愚公一代 愚公兩代 愚公三代 要永遠的干下去 土地是我們的 是祖先開墾的 土地是我們的 我們要永遠的干下去 大肚深似!∷蹇梢姷住〈蠖壬讲皇桥P龍崗 龍種早已絕 我們要好好學(xué)挖地 要深深地挖下去 好讓根群能扎實 從現(xiàn)在就要學(xué)挖地〈送別歌〉 詞/曲 李雙澤 我送你出大屯 看那大屯山高又高 我又送到大河邊 看那大河長又長 像那大河長又長 我們吃苦又耐勞 像那大屯山高又高 我們勇敢又堅強 我們勇敢又堅強 我們吃苦又耐勞 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夠重聚在水源地 我們的水源地 有滿山花盛開 那山茶花是我 那山茶花是你 我送你出大屯 我送你到大河邊 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夠重聚在水源地 (u203b這首歌原本是李雙澤作的,在畢業(yè)前,杜老師帶著孩子一起唱這首歌,很有感覺,后來就把其中的杜鵑花改成了山茶花,老營地改成了水源地,在大屯山下,淡水河旁,水源地遍地都是山茶花,希望山高又高,水長又長,孩子門勇敢堅強又耐勞,離開了大屯山和淡水河后,還期盼有一天能夠再度重逢在水源地。)〈我知道〉 詞/曲 李雙澤、梁景峰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吃的米哪里來 我知道呀 我知道 那是農(nóng)人種的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吃的魚哪里來 我知道呀 我知道 那是漁人捉的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穿的衣哪里來 我知道呀 我知道 那是工人織的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是怎樣長大的 我知道呀 我知道 父母養(yǎng)我長大
〈我知道〉
詞/曲 李雙澤、梁景峰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吃的米哪里來
我知道呀 我知道 那是農(nóng)人種的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吃的魚哪里來
我知道呀 我知道 那是漁人捉的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穿的衣哪里來
我知道呀 我知道 那是工人織的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是怎樣長大的
我知道呀 我知道 父母養(yǎng)我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