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蒲。ㄆ阎莅鹱樱┦巧轿魉拇蟀鹱又唬餍杏跁x南、河南、陜西的部分地區(qū)。
著名蒲劇演員朱秀英生于1941年,是蒲劇旦角流派馮派的重要傳人,1955年,15歲時加 入山西翼城縣蒲劇團。到團后,她拜著名青衣演員及教練,著名蒲劇老藝人馮安榮(藝名筱艷秋,民間稱馮安娃)的徒弟宋榮庭為師,學唱青衣。宋榮庭唱腔嗓音純正、柔媚委婉、跌巖有致、高唱低吟、入耳中聽,并將蒲劇唱腔技巧總結(jié)為“按、點、頓、拉、閃、放”六字決竅,一改過去蒲劇亂彈松散吊板的弊端,以別致的韻味,自成一派。宋榮庭繼承和發(fā)展了馮派的唱腔特點,尤其注重節(jié)奏鮮明、抑揚適中、輕重緩急得當,拖腔剛勁有力。他在對弟子朱秀英教學中,不僅傳授了“六字訣”要領(lǐng),又把男旦的唱法化為女旦的唱法,使其在繼承中音唱法的基礎上,唱出了自己的特色。朱秀英通過勤學苦練,對六字訣的唱法進行大膽革新和發(fā)揮,賦予了新的內(nèi)容,使自己唱法讓觀眾更能字字入耳,聲聲動情。她只要開口一唱,就能使觀眾陶醉在其中。有人說她是“美聲唱法”,有人夸她是“獨樹一幟”,不論如何贊譽,普遍承認朱秀英是安娃亂彈的真正傳人,確實在蒲劇界有著較大的影響。
朱秀英剛到翼城縣蒲劇團時,個子不高,五官端莊,看不出什么靈秀,有些人說她不是唱戲的料,但時任指導員的任致祥卻從他老誠中發(fā)現(xiàn)了聰慧,從憨笨里發(fā)現(xiàn)了靈巧,特別是從她具有爆發(fā)力的唱腔中發(fā)現(xiàn)是一個好苗子,便讓著名導演魏影,專門給她排了《斷橋》、《教子》、《三對面》等幾個唱功戲。她帶《三對面》參加晉南專區(qū)匯演,一炮打響,獲得了二等獎。1963年晉南專區(qū)組織一批蒲劇名演員到北京灌制唱片,其中就有朱秀英。在灌唱片時,不少領(lǐng)導和專家對她的唱腔高度評價。他們說,這個小胖子唱得好,不僅動聽,北京人和其它地方人都能聽得懂。這次錄制她的《三娘教子》、《四進士》唱片竟達45分鐘之長,在當時屬獨一無二。
朱秀英擅演的劇目有《三對面》(飾秦香蓮)、《三擊掌》(飾王寶釧)、《三娘教子》(飾王春娥)、《四進士》(飾楊素貞)等。在傳統(tǒng)戲中演過《乾坤帶》(飾銀屏公主)、《妲已亂朝》(飾姜皇后)、《牧羊圈》(飾趙錦棠)等。在現(xiàn)代戲中演過《向陽坡》(飾隊長妻)、《紅燈記》(飾李奶奶)、《沙家浜》(飾沙奶奶)、《槐樹莊》(飾趙大娘)、《龍江頌》(飾盼水媽)等。還演過眉戶戲《張連賣布》、《軍民魚水情》、《蟠桃園》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先后為她灌制了《三擊掌》、《三對面》、《三娘教子》、《柳林寫狀》等唱片。1978年,她曾以《三擊掌》折子戲參加臨汾地區(qū)戲劇調(diào)演,獲得好評,并為全區(qū)演員做了示范表演。
朱秀英在翼城縣劇團期間,不斷把“六字經(jīng)”演唱技巧傳授給一代又一代學員,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她1985年調(diào)入侯馬市蒲劇團,1989年退休。她退而不休,致力于戲曲教學工作,2003年赴河津市文化藝術(shù)專修學校任教,培養(yǎng)出多名小梅花獎。如今她桃李滿園,弟子眾多,其流派聞名于晉、豫、陜蒲劇界,相信將會對蒲劇的繼承、革新、發(fā)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