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義 - 人物介紹
1989年夏天,在張長義還是北京圖書館的一名印刷工的時候,一次慕田峪長城之行,改變了他的命運軌跡,使他成為中國大陸飛行滑翔傘的第一人。那本來是一次平常的野游。張長義和朋友們來到慕田峪長城。他無意中抬頭一看,高高的藍天上,一些色彩艷麗的花朵正在飛翔。他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東西,不知道這就是滑翔傘。他看著這些載人的花朵在天空中自由的飄浮、飛翔,心中激動不已。他搖著雙臂,向天空中呼喊著,在崎嶇的山路上奔跑著,追逐那些飛人。他從平地追上了峰火臺,又從峰火臺沿著陡峭的山路追下來,整整追了兩個多小時,一路磕絆,全身汗水。最后在長城腳下的停車場追上了那些正在收傘準備離去的人。那一天張長義才知道什么叫滑翔傘,也就是在那一天,張長義拿著父親在坦桑尼亞作援外勞工時積攢下的全部外匯一共800美元,作了他有生以來第一樁最大的交易:從那些在長城飛翔的臺灣人手中買下了一頂滑翔傘。
沒有教練,全部技術僅靠自己摸索,不知摔過多少回,數不清身上青青紫紫有多少塊,他和他的同事們契而不舍地磨練著。他們的精神感動了不少在華工作的外國滑翔傘愛好者,這些外國友人給予了他們無私的幫助和指導,并幫助他們同國際航聯取得聯系。這援助對他們是劃時代的,對中國的傘翼滑翔事業(yè)也是劃時代的,因為在此之前國際航聯根本不知道中國也有人從事這項運動。
這之后,以他們?yōu)榇淼闹袊鴤阋砘柽\動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國際航聯開始不定期地對他們進行技術指導,他們也選擇了北京昌平縣境內地形風向均適宜的莽山作為訓練基地。1993年,在溫州舉行的海峽杯傘翼滑翔比賽上,初試鋒芒的他們取得了不俗的戰(zhàn)績。緊接著便一發(fā)而不可收了,不光參加國內的比賽,連國際比賽他們也自費去參加,不為別的,就想學點新東西,玩得更精。
華聯俱樂部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開展傘翼飛翔最早的俱樂部,它擁有一支專業(yè)化的、高素質的教練隊伍和眾多會員。及至目前為止,全國85.2%的傘翼飛行員都出自華聯俱樂部。為了更好地推廣此項活動,提高飛行技術水平,華聯俱樂部還聘請外籍教練組協同執(zhí)教,并經常進行航空體育方面的國際交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華聯航空俱樂部里,房梁下,墻壁上,櫥柜里,到處充滿了在這段創(chuàng)業(yè)歷程中值得懷念的片段和令他們驕傲的記錄。
張長義 - 擁有飛傘
在經歷了憧憬和自制的嘗試后,1989年的夏天,張長義和幾位朋友去慕田峪長城郊游。漫步間,幾頂盤旋在藍天白云和逶迤長城間的傘,使他的眼前再也裝不下其余的景色。剩余的幾個小時里他和他的朋友們便追逐著這幾頂傘,從這個烽火臺到那個烽火臺。傘借著風力悠閑地飄來蕩去,而他們幾個發(fā)燒友則汗流夾背地竭盡腿力,那時他的心里只有一個念頭:要擁有一頂真正的傘。終于在傘降落的時候他們追上了,看著滿頭大汗的他們,幾位來自臺灣的旅游者詫異于大陸竟有如此執(zhí)著的傘翼滑翔愛好者。他直接了當地提出要買一頂傘,臺灣旅游者還要趕去下一個景點,便說真有誠意晚上到賓館來談。
當晚在賓館,兩岸的同道者進行了十分融洽的交流,他也得到了臺灣朋友的一個十分友好的價格——800美元。這樣一頂新傘在當時國際市場上的售價約為3000美元,而現在則達到5000美圓。價格的確很公道,但800美元對于當時月薪不足30美元的他,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臺灣朋友第二天就要回去了,他只有一晚上的時間籌款。
當大廚的父親援非4年的薪金正好是800美元,這可是全家啥也舍不得用的。用800美元去買一塊“破布”,當媽的怎么也想不通。他所癡迷的那不務正業(yè)的玩意兒原本是全家人反對的,這回也不知他使了什么招數,經過三個小時的說服工作,最后竟真的將那老爺子800美元的血汗錢換成了那塊“破布”。
這塊“破布”大約可算是大陸第一頂正規(guī)的滑翔傘了,他由此開始了真正的起飛。
張長義 - 艱苦飛行
張長義完全不知道怎樣去飛!那些賣給他滑翔傘的臺灣人象天上的云隨風而去了,留下的只有一句話:“要在山坡上頂風起飛”。當時中國大陸還沒有一個人飛過滑翔傘。張長義甚至不知道去哪里找這方面的教材。然而,飛向藍天的夢想召喚著他,張長義決定從北京西南郊的一座120米高的山上嘗試起飛。一位在航空學院上學的學生愿意作他的“教練”。起飛前,張長義指著遠方一條高壓電線問自己的“教練”:“我要是飛到電線前該怎么辦?”教練說:“你根本飛不到那么遠!
滑翔傘被迎風拉起來了,張長義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帶向空中,幾乎是一瞬間,他已經把那條高壓電線拋在身后,起飛的那座山也在腳下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土坡。耳邊的風聲呼呼作響,熱氣流把張長義帶向深邃的高空。對滑翔傘一無所知的張長義驚慌起來,他兩只手連拉帶扯不知怎樣操作,滑翔傘像個醉漢從空中搖搖晃晃地跌落下來,張長義終于被重重地拋在地面上。自以為深通飛行理論的“教練”被嚇得當場辭了職。張長義的雙腳雙腿全都摔腫了,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墒撬麉s被一種巨大的喜悅鼓舞起來:他終于嘗到了上天滋味兒。
最初的兩三年是最艱苦的,張長義孑然一身探索著飛行。有一天正當他在野外擺弄滑翔傘的時候,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瑞士人看到了他,這個瑞士人也是一個滑翔傘的愛好者,他沒有想到中國也有人在飛滑翔傘,張長義有了伙伴,幾乎每個周末他們都在一起訓練,張長義帶的是饅頭和醬豆腐,瑞士小伙子帶的是面包與香腸。從這位瑞士人那里,張長義看到了第一本滑翔傘飛行教程,也是第一次看到了高度表。但是教材是德文的,他看不懂;而高度表幾百美元一個,他也買不起。
張長義每當回想起探索滑翔傘飛行的歷程,都不由感慨:“那真是一步步用生命在摸索,哪像現在,我們培訓一個學員一個星期內就能讓他飛!
張長義 - 開闊眼界
張長義覺得他一生中最為榮耀的時刻是1992年在溫州舉行的那次海峽杯滑翔傘比賽。此時的張長義已經能夠借助熱氣流在高空中盤旋翱翔,他飛啊飛啊,在藍天之上感受著生命的自由。直到中國懸掛滑翔委員會主席吳英誠通過對講機向他喊話:“你快下來吧,你已經是冠軍了!”這時張長義已經在空中飛行了52分鐘。當年賣給張長義滑翔傘的那群臺灣朋友們也前來參加了比賽,他們不能想象,這就是三年前在長城腳下仰望天空追逐著他們的那個張長義。就是這個張長義,已經成了中國大陸駕馭滑翔傘飛行的第一人。人飛到了高空,就有了更高的欲望。1994年,張長義傾其所有,自己籌款一萬多人民幣,到日本參加了當年的世界滑翔傘錦標賽。這是他第一次走出國門。到了日本,他突然感到自己不會飛了。他原來不知道,在這樣的大賽中并不是單純地比試誰在空中停留的時間長,而是要飛規(guī)定的航線。所有的外國飛行員都在用GPS導航,可是張長義還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面對外面的世界,張長義感到了自己的局限。
在日本呆了十天,張長義看到許多新東西,也想到了很多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他看到,在日本,國家是不允許砍伐森林的,可是為了發(fā)展滑翔傘運動,國家出面開辟運動場地,在很多適合飛行的山嶺上砍伐林木,修建索道。整個日本從事滑翔傘運動的人多達12萬。
張長義在想,滑翔傘運動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可是日本政府卻全力推助它的發(fā)展。為什么?張長義最終確信,就是因為這項運動能磨練一個人以至一個民族敢于冒險、敢于挑戰(zhàn)命運、敢于去實現理想的精神。
這時的張長義已經下了決心:要在整個中國推動滑翔傘運動的發(fā)展。
張長義 - 實現夢想
創(chuàng)建俱樂部
1994年,張長義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家私人航空俱樂部――華聯航空俱樂部,開始培訓學員飛滑翔傘。這個俱樂部被稱為中國滑翔傘運動的搖籃。5年來,中國已經有800多人從這里飛向藍天。近些年來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比賽的滑翔傘運動員,都是這個俱樂部培訓的。目前除了臺灣和西藏,中國各地都已經有了華聯航空俱樂部的分部。參加滑翔傘俱樂部的人80%具有高等學歷,而且私企老板和白領階層占到70%。還有就是一些生機勃勃充滿理想的年輕人。他們中很多人自幼就對航空、對飛行有著濃厚興趣和夢想。在華聯俱樂部飛滑翔傘的會員有男有女,男性中年齡最大的63歲,女性中年齡最大的50歲,年齡最小的不到20歲。
張長義相信聚集到俱樂部的人都是中國的精英分子。他常對人說:“你可以去想,為什么滑翔傘運動在歐洲這么盛行,而麻將為什么在歐洲流行不起來?這之中道理深了!”
國際航空聯合會主席曾來到北京,專門考察中國的滑翔傘運動。那天晚上,張長義和他培訓的近百名從事滑翔傘運動的朋友在北京包下一家大眾餐館,為國際航空聯合會主席一行接風。酒過三巡,國際航空聯合會主席站起身說:“世界上有的民族很有錢,可是,他們中沒有人飛滑翔傘。中國人并不富裕,可是幾年中已經有一群人在飛滑翔傘。這說明中華民族是有前途的!”話音未落,熱烈的掌聲已經淹沒了一切。
而張長義很清醒,他知道中國的差距。在國際大賽中,亞洲人至今還不能進入前30名。張長義認為在技術的背后有更深層的原由,亞洲人與歐洲人的飛行概念都不一樣,亞洲人還沒有飛,就先要找好降落的地方,而他們首先想的是怎樣飛出別人沒有的經歷。
300萬投資
為了發(fā)展中國的滑翔傘運動,張長義先后投資300多萬元。張長義感慨地說:“吃虧的錢花多了。”他曾經用30多萬元人民幣一次從臺灣買了32具滑翔傘?墒琴I來這些滑翔傘之后,他才知道滑翔傘要通過國際安全檢驗機構的認定。有些人勸張長義把這些傘賣掉,因為臺灣很多人都在用這種傘飛。可是張長義說,必須對中國人的生命負責,對中國的滑翔傘運動負責。直到今天那32具滑翔傘還堆在倉庫里。
讓張長義作難的事情不少。俱樂部現在也沒有一片屬于自己的飛行場地,他們在北京昌平的蟒山上修建了一個起飛場地,用十三陵水庫邊上的一片河灘作降落場。這些場地每年要付一大筆租金。而更讓他憂慮的是任何一個人用任何一個借口都可以對俱樂部發(fā)出停飛的命令。其實,很多阻攔他們飛行的真正原因就是想向俱樂部要錢。而張長義實在是沒有掙到什么錢。他當年承包的那個印刷廠這些年生意不錯,張長義每天忙于訓練學員,委托他的哥哥管著廠子,廠里經營得來的利潤幾乎全都補貼到俱樂部的事業(yè)中。
經費是張長義最作難的事情。俱樂部培訓一個學員,七天收費1500元,根本不能收回成本。多少親朋好友認為他做這個事情太不聰明,覺得憑借張長義的能力和他那種敢玩命肯吃苦的勁頭,做別的事情早就發(fā)財了。而張長義卻認為掙錢當然重要,可是比掙錢更重要的是中國人需要有一種能夠磨練民族精神的娛樂運動。民族在精神上不能輸給任何人。就是在這種“爭強好勝”的心理作用之下,張長義和他的同事們在重重艱難中執(zhí)著地奮斗著。
為了提高中國滑翔傘運動的水平,張長義不惜支付可觀的費用聘請國外教練。他與世界最著名的滑翔傘生產廠商簽定了合作合同,向中國引進最先進的滑翔傘及其設備。幾年來,張長義已經為中國引進了300多具滑翔傘;鑲忝苛鶄月更新換代一次,他要盡一切力量,保證中國人永遠使用最新的傘具。與此同時,張長義和他的那些已經積累起豐富飛傘經驗的朋友們正在加緊編撰《中國滑翔傘教學大綱》,這本中國人自己編著的第一部滑翔傘教材初稿已經完成。
中國目前沒有滑翔傘的專業(yè)運動員,可是這些年來,每逢國際比賽,華聯航空俱樂部都堅持派出自己的教練員作為骨干組隊,代表國家出國參賽。每個出國參賽的運動員,自己要支付一大筆費用,俱樂部也要為他們出一大筆錢。他們明明知道在這樣的比賽中拿不到任何名次,但是他們仍認真地參與。張長義認為這是中國人的臉面,要讓世界都看到,中國人敢冒險,中國人敢挑戰(zhàn)任何極限。這個俱樂部培訓的學員,幾年來已經到日本、韓國、德國、法國、瑞士、英國、波蘭、土耳其、奧地利等許多國家參加過國際比賽。
不能委屈人生
中國人正在執(zhí)意去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僅為了活得安全,而且為了活得更好。中國的滑翔傘愛好者參加這項運動有各式各樣的初衷,他們中有的想憑借自己的力量去感受空中飛行的自由,有的想在這里去圓自己兒時就有的飛行夢想,有的想鍛煉自己的膽略,有的就是希望享受冒險的樂趣。
在滑翔傘訓練場,一位一身飛行裝束的36歲的女士是大學畢業(yè)后她被分配到一個研究所工作,就是因為看不慣單位里那些勾心斗角溜須拍馬的現象,果斷辭去了公職,自己開著一個超級市場。后來她迷上了滑翔傘,她認為人的一生如此短暫,要是屈于各種束縛,自己真正喜歡、真正愛好的事情一件也做不成,那就是生命的悲哀。這些年,她已經習慣了,要為自己的理想去選擇,不能委曲人生。這可能是許多中國人的心理寫照。在中國,顯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珍視自己的理想,注重自我的追求。在中國人生活方式日漸改變的背后,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正在發(fā)生變遷。
據華聯航空俱樂部的統(tǒng)計,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常年堅持飛傘的人有300之眾。每年到華聯航空俱樂部學習飛傘的各方人士也在漸漸增多。在華聯航空俱樂部的帶動下,一些從這里畢業(yè)的學員又開辦了新的航空俱樂部,在北京就有另外三家私人航空俱樂部在運營。張長義首次冒險飛傘已整整十年,那時他形單影只。而十年之后,中國敢于飛離大地挑戰(zhàn)天空的已經是一大群人。
張長義 - 人鳥共舞
昌平區(qū)北七家鎮(zhèn)白廟村附近,北京華聯航空俱樂部的張長義將自己的一架小飛機拖出機庫,他的面前是800畝綠油油的草坪,他的后面搖搖晃晃地跟來了十多只大雁。將飛機預熱后,張長義熟練地操縱駕駛桿,飛機在草坪上急速滑行沖上藍天,那些大雁見主人飛遠,一只只撲扇著翅膀飛起,緊隨在主人的飛機后面,并在空中自覺排成人字形,白廟村的天空出現了人雁共舞的壯觀景象,機雁所到之處,人皆仰頭驚嘆。給大雁做頭雁
張長義設在昌平區(qū)北七家西少各莊工業(yè)園的華聯航空俱樂部,占地12畝的大院內,停放著幾架小飛機,兩處一深一淺的水潭,是張長義視為掌上明珠的天鵝大雁的棲息地,他目前共飼養(yǎng)著9只天鵝、26只大雁,最多時,這個數字超過100只。
從小酷愛“飛翔”的張長義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最早一批滑翔傘愛好者,1991年,他又“玩”起了小飛機。一次一位法國朋友告訴他,加拿大有一位老飛行員能夠駕駛著雙翼輕型飛機帶著大雁飛翔,實現了他想做頭雁的夢想。
真正與鳥結緣還得從在世界上廣獲盛譽的法國數字電影《遷徙的鳥》拍攝說起。拍攝該片時,導演雅克?貝漢找到他,請他的飛行隊協助拍攝。張長義興奮異常,專門按照影片拍攝要求改裝了飛機,但因動物檢疫方面的原因,導演雅克?貝漢專為影片飼養(yǎng)的大雁天鵝無法入境。沒拍成電影的張長義從此決心自己養(yǎng)鳥,自己帶鳥飛。
天鵝高傲大雁聰明
張長義第一次找來的蛋孵化出來的天鵝因品種不純,飛不遠而被迫放棄。第二年他精心挑選的蛋成功地孵化出了品種優(yōu)良的大雁、天鵝、丹頂鶴,還沒有結婚的張長義當上了“鳥爸爸”,日夜守護著他的寶貝。待鳥稍微長大些,張長義就開始帶著它們飛翔。為了讓鳥飛得更高更好,他幾乎每天都要駕著飛機上天,鳥對他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每次飛到天上時鳥都不由自主地緊貼著張長義的身體,他不得不把鳥往外撥。
說到他的鳥,張長義變得眉飛色舞,他說天鵝很高傲,從不輕易低頭邀寵,但比較笨,身體不靈活,喂它時與人交流的時間比大雁要長,和人建立感情的時間也較長,訓練初期的成果不如大雁明顯;相比之下,大雁又太聰明了,餓的時候會主動向人要吃的,揪人的褲腿,而天鵝就不會,到喂食的時候看見飼養(yǎng)員就會撲上來,這點天鵝也不如大雁,它們的反應比較慢。剛開始訓練時,天鵝和大雁一看見張長義先飛走了,自己撲扇翅膀扭頭飛回巢里。張長義和同伴把鳥帶到陌生的地方,鳥看不見主人顯得很慌張,就像迷路的孩子一樣探頭探腦左顧右盼,但一看到人又想往巢里飛。
“給我和我的鳥一個機會”
張長義最大的夢想就是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為國人爭光,根據自己的經驗,開幕式當天只要天氣不出現反常,他的表演能確保百分之百的成功,而且實現此舉他不需要國家投入一分錢。他希望向世界展示中國“綠色奧運”的主題和盛世和諧的社會。這是張長義心中的宏愿。張長義在夕陽的余輝中再次駕起了他的飛機,而附近的村民則聚集在一起滿臉羨慕地觀看,他們說若張長義能帶著他的鳥出現在奧運會上,作為鄰居他們也倍感自豪!敖o我和我的鳥一個機會,我將還世界一個奇觀!睆堥L義期待著實現夢想的那一天。
生存的狀態(tài)有兩種,一種是活著,一種是生活。飛翔能讓人暫時忘掉活著的艱辛,盡情享受生活的樂趣。這是張長義的飛翔心得。飛翔帶給人們的遠遠超乎自己的想象。當你在空中全神貫注地飛行的時候,心中沒有雜念,沒有壓力,沒有膽怯;只有一種把握自我的自豪感和滿足感,一種如鳥兒一般自由的輕松感,一種能與藍天為伴的博大與自信充馳于心。而飛翔的同時,還需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氣象、地理、英語,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fā)現自己內心的活力在不斷增長,自信心也象鳥兒一樣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