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女,越劇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1926年12月生于浙江嵊縣黃澤鎮(zhèn)坑邊村。唱腔平易質樸,流暢自然。表演上以善于描摹人物神態(tài)、傳達內心感情著稱。戲路寬廣,創(chuàng)造了各種不同的舞臺形象。以演《追魚》、《春香傳》、《紅樓夢》等劇著稱。
王文娟 - 基本介紹
姓名:王文娟
性別:女
生肖:虎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星座:射手座
生日:1926.12.19
籍貫:浙江省嵊縣黃澤鎮(zhèn)坑邊村
職務: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
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二團、上海越劇院主要演員,上海越劇院小紅樓劇團團長。
藝術角色:越劇青衣
藝術成就:越劇王派創(chuàng)始人
流派傳人:王派傳人有單仰萍(上海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志萍(上海越劇院)、錢愛玉、洪瑛(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吳潔、姚建平、錢世娥、陳曉紅(杭州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舒錦霞(浙江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張珺、徐璐等。
王文娟 - 藝術歷程
王文娟,幼年拜師學藝,后在滬、杭一帶演出。
1939年離家至上海,師從表姐--越劇小生竺素娥。初習小生,2年后,改學花旦。開蒙戲是《投軍別窯》飾王寶釧。
1944年受竺素娥提攜,與其搭檔演出《碧玉簪》、《盤夫索夫》等戲,脫穎而出。
1945年下半年,與小白玉梅、邢月芳合作。
1947年與陸錦花合作,成立少壯越劇團。
1948年春與尹桂芳搭檔,演出了《雙槍陸文龍》等戲。
1948年秋,進玉蘭劇團與徐玉蘭合作,首演《風瀟瀟》。從此二人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合作。上海解放后,與徐玉蘭合作演出《白毛女》、《信陵公子》等劇目。
1952年7月參加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
1952年10月在第一屆全國戲曲會演中飾演《西廂記》中崔鶯鶯,獲演員二等獎。
1953年春,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停戰(zhàn)談判代表團政治部文工隊,為中朝兩國人民的子弟兵演出和做交換戰(zhàn)俘的服務工作,獲朝鮮勞動黨頒發(fā)的三級國旗勛章和志愿軍司令部給予的二等軍功章。
1954年春,隨團參加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
1954年秋,參加華東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春香傳》中扮春香,獲表演一等獎。由于在該劇中出色地表演了朝鮮少女的情懷而受到同行的高度贊賞,成為她的成名作。
1955年隨團入上海越劇院。
1955年緬甸總理吳努授予她金質獎章。自50年代中期起,多次隨上海越劇院赴朝鮮、越南、泰國、新加坡和香港、臺灣(中國)等國家和地區(qū)演出,為越劇藝術光揚海外作出貢獻。徐玉蘭、王文娟《紅樓夢》 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7年下半年,徐玉蘭與王文娟主演的《北地王》、《紅樓夢》正式上演
1958年8月,作為中國勞動人民代表團成員訪問蘇聯(lián)。
1958年后與徐玉蘭主演的《追魚》、《紅樓夢》[1962年7月]、《西園記》先后被攝制成電影或電視。
1960年6月,出席全國文教群英大會。與徐玉蘭合演的《追魚》、《紅樓夢》,曾多次招待國內外貴賓。
1962年,與徐玉蘭一起赴朝鮮輔導朝鮮唱劇《紅樓夢》,受到金日成主席的接見。文化大革命后,在現(xiàn)代劇《忠魂曲》中飾演楊開慧、傳統(tǒng)劇《西園記》中飾王玉貞、《孟麗君》中飾孟麗君。
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fā)的首屆“金唱片獎”。
1996年領銜主演了10集越劇電視片《孟麗君》。80年代中期,積極投入劇院體制改革,曾任上海越劇院紅樓劇團團長。至60年代初期,藝術上日臻成熟,扮演了神話劇《追魚》中的鯉魚精、《則天皇帝》中的武則天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等角色;在現(xiàn)代劇《忠魂曲》中飾演楊開慧、《西園記》中飾演王玉貞、《孟麗君》中孟麗君等角色,都以演技精湛、個性突出、形象鮮明,在觀眾中留下了鮮明的印象,被行內名家贊為善于塑造人物的性格演員,有“王派”之稱。
王文娟 - 藝術特色
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樸實,自然流暢,韻味濃郁。中低音區(qū)音色渾厚柔美,在唱段的重點唱句中,則運用高音以突出唱段的高潮,從而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演唱時她以真聲為主,吐字雅中顯濃艷。她善清晰,不追求花哨,在樸實中見華彩,于淡中把不同曲調、多種板式組織為成套唱腔,細致而有層次地揭示人物內在感情的細微變化!都t樓夢·焚稿》中的“一彎冷月照詩魂”也是集中體現(xiàn)王派特色的典型唱段。這段[弦下腔]隨著人物感情的變化轉折,運用旋律高低起伏、節(jié)奏頓挫,賦予人物鮮明的音樂形象。至“如今是知音已絕”的“絕”字,音調嘎然剎住,人物情緒猛然轉折,從接著的“詩稿怎存”轉入[正調流水],由于吸收了紹劇高亢奔放的音調輪廓,鮮明的節(jié)奏,唱腔顯得悲愴、激憤。
王派唱腔很注重音調節(jié)奏與語勢感情的結合。如《追魚》中的“一路之上觀花燈”唱段,用“男調”,邊歌邊舞,描繪了大街小巷鑼鼓喧天、夫妻在燈海中行進的喜悅之情,節(jié)奏明快,音調跳躍!洞合銈鳌返摹皭鄹琛睆腫正調腔]的“散板”、“中板”轉到[尺調腔]的“中板”,旋律舒展,唱句中多出用了拖腔,使相互愛慕的感情表達得更為濃郁;后面從“萬壽鐘”后面采用[清板],唱腔近似說白,“打一更當當叮,打二更叮叮咚”這樣的唱句平易自然,妙趣橫生。
王文娟的甩腔極具特色,句幅較長,委婉曲折,情深意長!睹消惥び紊狭帧肥侵耐跖沙危L流皇帝察覺出孟麗君可能是女性,借邀她同游上林步步進逼。女扮男裝的孟麗君則處處留神巧與周旋。為掩飾女性身份,增強陽剛之氣,王文娟在唱腔中吸收了越劇著名老生吳小樓的某些旋律,唱法上也特別注重胸腔共鳴,噴口有力,吐字堅實,使音色變粗,音質變厚,這樣很符合具體情境和人物身份。孟麗君演唱時擅用尺寸緊湊、干凈利落的[快板]表現(xiàn)激昂的情緒。
在表演上以善于描摹人物神態(tài)、傳達內心感情著稱。王文娟素有“性格演員”之稱,其唱腔也情真意切,運腔平緩委婉而且深藏著一種內在的力量。戲路寬廣,創(chuàng)造了各種不同的舞臺形象。王派是王文娟創(chuàng)立的越劇旦角流派。王文娟的唱腔,早年曾受支蘭芳、小白玉梅、王杏花的影響,后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唱腔風格,被公認為“王派”。
王文娟 - 代表作品
王文娟戲路寬廣,創(chuàng)造了各種不同的舞臺形象。其中以演《春香傳》扮春香(成名作)、《追魚》中的鯉魚精、《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則天皇帝》中的武則天、《三看御妹》;現(xiàn)代劇《忠魂曲》中飾演楊開慧、《西園記》中飾演王玉貞、《孟麗君》中孟麗君等劇著稱。都以演技精湛、個性突出、形象鮮明,在觀眾中留下了鮮明的印象,有“王派”之稱,被行內名家贊為善于塑造人物的性格演員。
王文娟 - 大事記
1948年7月13日,農歷戊子年六月初七日:尹桂芳重建芳華劇團
1956年11月21日,農歷丙申年十月十九日:上海越劇院二團首演《追魚》
1957年4月,農歷丁酉年:“越劇之家”上海市經濟委員會成立
1958年2月18日,農歷戊戌年正月初一日:上海越劇院二團首演《紅樓夢》
1959年2月17日,農歷己亥年正月初十日:中國越劇團首次赴越南訪問演出
1960年7月22日,農歷庚子年六月廿九日:第三屆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召開
1960年12月23日,農歷庚子年十一月初六日:上海越劇院首次赴香港演出
1961年1月26日,農歷庚子年十二月初十日:上海越劇院首次赴香港演出結束
1962年12月,農歷壬寅年,月末:徐玉蘭、王文娟為朝鮮唱劇《紅樓夢》排練進行輔導
1964年10月10日,農歷甲辰年九月初五日:上海越劇院二團97人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1989年10月12日,農歷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揭曉
2006年1月7日,農歷乙酉年十二月初八日:紅星“越劇大舞臺”開幕
2006年10月26日,農歷丙戌年九月初五日:《雅頌情韻》入藏紅樓博物館儀式舉行
2006年10月28日,農歷丙戌年九月初七日:王文娟收許靜為徒
2006年11月14日,農歷丙戌年九月廿四日,晚:陳芝美首個越劇演唱會舉行
2006年12月17日,農歷丙戌年十月廿七日:“越劇流芳香溢金陵——2006中國越劇名家名段南京演唱會”舉行
2008年5月23日,農歷戊子年四月十九日,13時30分:四川汶川地震“上海越劇界聯(lián)合賑災義演”專場舉行
王文娟 - 參考資料
[1] 中國京劇戲考 http://history.xikao.com/person.php?name=%E7%8E%8B%E6%96%87%E5%A8%9F- 譚昌镕,中國杰出的花鳥畫家。1933年生于中國四川省,現(xiàn)為中國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戲曲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舞臺藝術家協(xié)會四川分會理事,四川中國畫研...
- 王曉鷹,安徽合肥人,生于北京,F(xiàn)任中國劇協(xié)副主席,國家一級導演,文學(藝術)博士。國家話劇院副院長,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近年較有影響的導...
- 王梓靜,琵琶演奏家,香港中樂團彈撥組聲部長兼琵琶首席、無極彈撥樂團藝術指導。 1976年,王梓靜加入中國廣播民族樂團,1987年起加入香港中樂...
- 王信勇,字涵之,號野鶴,雅香齋,不閑堂主,北京人,中級攝影師。北京語言文學自修大學中文專業(yè)畢業(yè)。 自幼喜愛書畫,從80年代初,先后受教于國畫...
- 女,越劇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浙江省第八屆政協(xié)委、第五、六屆青年聯(lián)合會委員、浙江省劇協(xié)會員、中國電視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電視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戲...
- 王益鵬 (1943.2—)四川成都市人。1961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66年畢業(yè)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85年結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高級進修班,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