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劉理順
簡介 書生劉理順,明朝人,少年時家貧,欲赴京應考,莫奈無路費,于是在一富翁家中任教,賺取路費。員外見劉理順博學多才,教學有方,故此甚是器重,特地選一名聰明伶俐的侍女,照顧劉理順的飲食起居,晚上齊宿一房,其意是贈送與劉理順為妻。 心胸坦蕩 玉潔冰清: 劉理順日間教員外的兒子讀書,夜間自修學習,經(jīng)過三年苦讀,學業(yè)大進,適逢考期,于是辭別員外,赴京考試。 臨行時,劉理順請員外替侍女選配一位好丈夫,員外甚為不解,以為劉理順有意欲拋棄她,于是無奈地說:u2018她巳陪伴你三年了,感情深厚。若是此去金榜高中,將來她可作為妾侍。u2019劉理順微笑著說:u2018東翁!您以為我是無情無義之小人嗎?雖然同宿三年,卻未曾有任何兒女私情。u2019員外聞言其感詫異,特地請家中老婦向侍女查問,果然仍是處女。員外對劉理順三年來見色不亂的高尚人格欽佩萬分,實是古今罕見的正人君子,征得劉理順同意,收為義子,厚贈金銀衣物,助他上京赴考。 放榜之日,劉理順高中狀元,才德兼?zhèn),成為明代著名的理學大師,受人敬重,名譽顯貴。
明代劉理順
簡介 劉出生1個月喪父,隨母親長大成人。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考中河南鄉(xiāng)試丙午科舉人。其后27年間,連續(xù)9次參加進士考落榜,貧病交困,仍礪志苦學,不作偽詐,不隨流俗,因此被鄉(xiāng)鄰譏之為迂闊,不通世故。杞縣何寨豪富何登云見劉志向不凡,勉勵他堅持學習,并資助他讀書及生活費用29年。崇禎七年(1634)甲戌科,他第十次赴京應試,文中所論皆治國安民之良策,主考官卻不解其意,將其列入下等(第二百七十三名)。崇禎帝復查考試卷時,對他的論斷和憂國憂民之心十分贊賞,遂親自批準他為第一名狀元,封為翰林院修撰,負責《起居注》,管理六曹奏章,纂修《明會要》。時,劉已52歲,獲此殊榮,眾人紛紛恭賀。劉決心勤奮供職,報答崇禎帝的知遇之恩,他歷任南京司業(yè)、右諭德、經(jīng)筵講官,為皇帝講述儒家安民治國之道,所言多被采納。劉兼任東宮講官時,皇帝又加封他侍讀、侍講之職,對他十分器重。 生平事故 恩師袁可立病故,劉理順不辭勞苦回睢州(今睢縣)致祭,督理“袁尚書大石坊”敕建工程數(shù)月不輟,同僚們刮目相看。袁可立子餉軍寧遠,劉理順賦詩《送袁環(huán)中督寧遠餉》送別,足可見劉理順雖身在朝廷,卻心系邊關的壯心情懷。 時兵部尚書楊嗣昌之父病故,按當時禮俗,楊應停職守喪,但楊眷戀名利,出任督師征剿李自成起義軍。劉彈劾他“奪情非禮”,又說他“如戰(zhàn)不勝,則進退失據(jù)”。揚因此懷恨在心。唆使劉之上司將劉罷官。后來皇帝思念劉之忠勤,再次起用他主講經(jīng)筵,兼知制誥。他秉筆直書,在其撰著中,對忠良之臣大加頌揚,滿朝文武都以能得到他的贊譽為榮,以“此鼎元劉公之筆”相詡。按明制,任修撰9年即應提升職務,而劉因不肯賄賂權貴,延至10年才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時李自成在中原屢敗官軍,諸將帥爭相賄賂上司,掩飾敗績,逃避罪責,劉對此憂心忡忡。李自成圍汴,劉陳述防御之策,被當權者斥為庸論,不予采納。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起義軍攻陷京師,劉與妻妾家仆12人投繯俱死。義軍制將軍李巖系劉的同鄉(xiāng),至劉宅欲加保護,見劉等已死,遂令軍士守護,禁止搶掠,嘆息而去。 去世后 劉死后,南明王朝賜謚號文正,追封為詹事;清順治四年(1647)家人迎其棺尺歸杞;順治十年(1653)清王朝追賜謚號文烈,遣使臣來杞安葬、致祭,祀于杞縣鄉(xiāng)賢祠、忠義孝悌祠;康熙二十五年(1686)為其建專祠于縣城大西關官道北側,賜祭田70畝,永免賦役;后又祀于五狀元祠,位列第五。著有《文集》十二卷,由其長子孫劉菖石刊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