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盧承慶

    盧承慶

    盧承慶(595—670),字子馀,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河北涿郡)人,封范陽定公。盧赤松子。唐朝大臣,唐高宗年間任宰相。卒年76。配范氏,生二子:長子景祚,次子景裕。成語“寵辱不驚”講得就是他的故事。

    人物生平

    盧承慶生于隋文帝年間的595年,幽州人氏。他的祖父盧思道是隋朝要員。隋煬帝末年大將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盧承慶之父盧赤松任河東令,先前就認識李淵,李淵兵到后立刻投降,成為李淵的僚屬。李淵建立唐朝后稱唐高祖,封盧赤松為范陽郡公。盧承慶相貌英俊,儀態(tài)大方,博學有才。他年幼時,父親去世,他繼承了范陽郡公的爵位。

    唐太宗繼位初期,盧承慶任秦州參軍,一次入朝奏報河西軍情,說得很清楚,太宗稱奇,升他為考功員外郎,后又數(shù)次升遷至民部侍郎。一次,太宗問及歷代戶口之事,盧承慶對以夏朝、商朝乃至北周、隋朝的人口增減,太宗再次表示贊賞,不久讓他兼任檢校兵部侍郎,知五品選。盧承慶不接受,認為選官是尚書的職責,自己不能越權(quán),但太宗沒有答應,說:“朕相信你,你為什么不相信你自己呢?”后來盧承慶又歷任雍州別駕、尚書左丞。

    649年唐太宗駕崩,唐高宗繼位。由于權(quán)相褚遂良誣告,盧承慶被貶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褚遂良又指控盧承慶在雍州時失職,盧承慶又被貶為簡州司馬。一年后,盧承慶轉(zhuǎn)任洪州長史。高宗幸汝州溫泉,擢升盧承慶為汝州刺史,不久又召他回京任光祿卿。657年,大將蘇定方擊破西突厥,俘獲其可汗阿史那賀魯,高宗派盧承慶去西突厥把西突厥的土地分給兩位忠于唐朝的西突厥王子興昔亡可汗阿史那彌射和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步真,又命盧承慶和兩位王子給各部首領(lǐng)封官。

    659年,在度支尚書任上的盧承慶被授參知政事銜,為實質(zhì)宰相。同年,因涉嫌謀反被流放的前宰相國舅長孫無忌進一步遭到指控,盧承慶和其他宰相李勣、許敬宗、辛茂將、任雅相奉命調(diào)查。其中許敬宗是武皇后的黨羽,也是調(diào)查的發(fā)起者。長孫無忌最終被迫自殺。當年,盧承慶被授予高一級的宰相銜同中書門下三品。但在660年,他就因為對度支事務處理不當被免官,改任潤州刺史,后又遷雍州長史,授銀青光祿大夫。669年,他又被任為刑部尚書,不久即告老請求退休。高宗批準了,授他金紫光祿大夫銜。

    670年,盧承慶卒,贈幽州都督,謚號“定”。臨終時,他對兒子們說:“死生至理,亦猶朝之有暮。吾終,斂以常服;晦朔常饌,不用牲牢;墳高可認,不須廣大;事辦即葬,不須卜擇;墓中器物,瓷漆而已;有棺無槨,務在簡要;碑志但記官號、年代,不須廣事文飾!

    盧承慶

    史載

    《新唐書·盧承慶傳》

    盧承慶,字子馀,幽州涿人。父赤松,為隋河東令,與高祖稚故。聞兵興,迎見霍邑,拜行臺兵部郎中。承慶美儀矩,博學而才,崇德尚儉,少襲爵。貞觀初,為泰州參軍,入奏軍事,太宗偉其辯,擢考功員外郎。累遷民部侍郎。帝問歷代戶版,承慶敘夏、商至周、隋增損曲折,引據(jù)該詳,帝嗟賞。俄兼檢校兵部侍郎,知五品選,辭曰:“選事在尚書,臣掌之,為出位。”帝不許,曰:“朕信卿,卿何不自信?”歷雍州別駕、尚書左丞。高宗永徽時,坐事貶簡州司馬。閱歲,改洪州長史。帝將幸汝湯泉,故拜汝州刺史。顯慶四年,以度支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坐調(diào)非法,免。俄拜潤州刺史,拜刑部尚書,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卒。臨終,誡其子曰:“死生至理,猶朝有暮。吾死,斂以常服,晦朔無薦牲,葬勿卜日,器用陶漆,棺而不槨,墳高可識,碑志著官號年月,無用虛文。”贈幽州都督,謚曰定。初,承慶典選校百官,有一官督漕運,遭風失米,承慶考之曰:“監(jiān)運損糧,考中下!逼淙巳萆匀,無言而退。承慶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奔葻o喜容,亦無愧詞。承慶嘉之,又改曰:“寵辱不驚,考中上!逼淠苤松疲惔。

    翻譯

    盧承慶,字子馀,是幽州涿縣人。其父名赤松,曾做過隋朝的河東縣令,與唐高祖李淵素來是故交。盧赤松聽說高祖興兵反隋,在霍邑迎見(高祖),授官行臺兵部郎中。盧承慶容貌俊美,儀態(tài)大方,學識淵博而有才能,很小就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唐太宗貞觀初年,盧承慶任秦州參軍時,入朝奏報軍事情況,太宗認為他辯才杰出,提升為考功員外郎,又數(shù)次升遷至民部侍郎。太宗問起歷朝的戶籍情況,盧承慶完整敘述了從夏、商到(北)周、隋間各個朝代這方面增損變化的復雜情況,他引經(jīng)據(jù)典,所知甚詳,太宗不由感嘆且贊賞他。不久兼任了檢校兵部侍郎,掌管五品官員的選拔。盧承慶辭讓說:“官員選拔是尚書的事情,如由我掌管,將超出我的職位權(quán)限!碧诓辉试S他推辭,說:“我相信你,你有什么不能相信自己的?”后來盧承慶又任過雍州別駕、尚書左丞等官職。唐高宗永徽年間,因事獲罪被貶為簡州司馬,一年后改任洪州長史。高宗要駕臨汝湯泉,所以又授官盧承慶為汝州刺史。(高宗)顯慶四年,盧承慶以度支尚書的身份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官職)。又因不合規(guī)定調(diào)動官吏而被罷免。不久被授官潤州刺史,后又為刑部尚書。以金紫光祿大夫的官職辭官歸居。盧承慶臨終前告誡兒子說:“生死是人生的常理。就象有清晨就有黃昏一樣。我死后用平常的服飾裝殮,月底、月初不要殺牲祭奠,下葬時也不用占卜吉日,用陶器陪葬就行了。棺材就用木制的,墳墓高到可以辨認(即可),墓志上只要寫明所任官職、生卒年月,不用那些虛浮夸耀的言詞!北R承慶死后朝廷追贈幽州都督一職,謚號為“定”。當初,盧承慶掌管選拔考核百官,有一個督辦漕運的官員因遇大風而損失漕運米糧,盧承慶考定為:“督漕運卻損失糧食,評為中下等!蹦侨四樕匀簦晦q解就退去了。盧承慶欣賞那人有寬洪的氣度,改批注為:“天災不是憑借個人的力量所能避免的,評為中中等!蹦侨巳约葲]有高興的神采,又沒有慚愧的言詞。盧承慶對他很贊許,又改批注為:“寵辱不驚,評為中上等!北R承慶能表彰別人的優(yōu)點,(就)像這樣。

    《舊唐書·盧承慶傳》

    盧承慶,幽州范陽人。隋武陽太守思道孫也。父赤松,大業(yè)末為河東令,與高祖有舊,聞義師至霍邑,棄縣迎接,拜行臺兵部郎中。武德中,累轉(zhuǎn)率更令,封范陽郡公,尋卒。 承慶美風儀,博學有才干,少襲父爵。貞觀初,為秦州都督府戶曹參軍,因奏河西軍事,太宗奇其明辯,擢拜考功員外郎。累遷民部侍郎。太宗嘗問歷代戶口多少之數(shù),承慶敘夏、殷以后迄于周、隋,皆有依據(jù),太宗嗟賞久之。尋令兼檢校兵部侍郎,仍知五品選事。承慶辭曰:「選事職在尚書,臣今掌之,便是越局!固诓辉S,曰:「朕今信卿,卿何不自信也?」俄歷雍州別駕、尚書左丞。 永徽初,為褚遂良所構(gòu),出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遂良俄又求索承慶在雍州舊事奏之,由是左遷簡州司馬。歲余,轉(zhuǎn)洪州長史。會高宗將幸汝州之溫湯,擢承慶為汝州刺史,入為光祿卿。顯慶四年,代杜正倫為度支尚書,仍同中書門下三品。尋坐度支失所,出為潤州刺史,再遷雍州長史,加銀青光祿大夫。 總章二年,代李干佑為刑部尚書,以年老請致仕,許之,仍加金紫光祿大夫。三年,病卒,年七十六。臨終誡其子曰:“死生至理,亦猶朝之有暮。吾終,斂以常服;晦朔常饌,不用牲牢;墳高可認,不須廣大;事辦即葬,不須卜擇;墓中器物,瓷漆而已;有棺無槨,務在簡要;碑志但記官號、年代,不須廣事文飾!辟浻闹荻级剑u曰定。

    典故

    盧承慶任考功員外郎時,有一個監(jiān)督漕運的官員因遭遇大風丟了糧食,盧承慶給他評為中下。這名官員神色自若,一言不發(fā)退下了。盧承慶看重他的氣量,說“遭遇大風不是你所能阻止的”,改評為中中。這名官員既沒有表現(xiàn)出高興的樣子,也沒有表達慚愧。盧承慶對他的反應表示贊賞,又說他“寵辱不驚”,評為中上。這是盧承慶能表彰別人的優(yōu)點。

    各界評價

    李笠翁評價

    李笠翁曰:“盧承慶之屢易判語,乃出于憐才熱腸,然心可佳,而事不可法,慮開后世展轉(zhuǎn)之門也!睅子凶酝ㄙV賂而易下考為中、中考為上者,皆曰:“我欲為盧承慶耳。”是知公者即私之門,利者即弊之竇也。無論私弊不可為,即示公興利之事,亦不得擅創(chuàng)于成法之外耳。(李漁《笠翁別集》)

    翻譯

    李漁說:“盧承慶幾次更改考評,是出于憐惜人才的好意。但他的心意雖值得嘉獎,行為卻不可效仿,考慮到恐怕會讓后世人士大開反復無常的風氣。凡是那些因為受賄而改u2018下等u2019為u2018中等u2019、u2018中等u2019為u2018上等u2019的人,都會說:u2018我打算做盧承慶罷了。u2019這就是把執(zhí)掌的公事變?yōu)樗嚼T了,而私利正是徇私舞弊的根結(jié)所在。不要說徇私舞弊的事情不能做,即使是為大眾興辦有利的事業(yè),也不能在規(guī)定的法制之外隨便行事啊!

    家庭生活

    盧承恩

    盧承悌

    盧承基

    盧承業(yè)

    盧承泰

    盧承禮

    盧承福

    范氏

    子孫

    盧景祚

    盧景裕

    《新唐書卷七十三·表第十三·宰相世系三(盧氏)》則載盧承慶只有一子吏部郎中盧谞,盧谞又有子滁州刺史盧鄖和盧垣。盧垣之子盧幼臨后為刑部郎中。

    名人推薦
    • 劉鴻生
      劉鴻生(1888-1956),祖籍浙江定海,出生于上海,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實業(yè)家,曾被譽為中國的“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毛紡大王”、“水泥大王...
    • 勞崇光
      勞崇光(1802-1867)清朝大臣。字辛階,湖南善化(今長沙市)人。道光十二年進士。授編修,累遷為廣西布政使,咸豐間撫廣西八年,鎮(zhèn)壓太平軍及其他起...
    • 盧鶴紱
      盧鶴紱(1914.6.7-1997.2.13),字合夫,祖籍山東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出生于遼寧沈陽,核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核能之父。1936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
    • 呂乂
      呂乂,字季陽,少孤,好讀書鼓琴。初,先主定益州,置鹽府校尉,較鹽鐵之利,后校尉王連請乂及南陽杜祺、南鄉(xiāng)劉干等并為典曹都尉。乂遷新都、綿竹令...
    • 呂偉俊
      呂偉俊,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 呂思勉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男,漢族,江蘇常州人。我國近代“史學四大家”之一,十二歲以后在父母師友的指導下讀史書,了解中國歷史。16歲自學古...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