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耀林,現(xiàn)任深圳博物館館長,深圳市政協(xié)委員。在1981年以廣東省博物館考察隊隊員身份投身特區(qū)考古籌館工作的楊耀林,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追求的事業(yè)充滿了感情——“那是我們用心血和汗水澆灌的博物之花”。
名言
楊耀林最出名的一句話是:梅縣聯(lián)芳樓是客家圍龍屋,并作為梅州客家圍龍屋申遺代表。
館長致辭
各位朋友:
衷心歡迎和感謝您進入深圳博物館網(wǎng)站,了解和關注深圳博物館的情況。
深圳博物館的前身深圳市博物館成立于1981年11月,位于深南中路,緊鄰荔枝公園,動中取靜,是繁華都市中心地帶的一處綠洲。博物館老館于1988年11月1日建成開館,作為古代藝術博物館,主要展示館藏文物、自然類標本、以及民間收藏文物等。
深圳博物館新館位于深圳市民中心東翼,是深圳標志性大型建筑市民中心的組成部分,形似大鵬展翅,氣勢磅礴。新館于2008年12月開館,作為歷史博物館,主要展示深圳歷史和民俗文化等。其中深圳改革開放史為重點常設展,以多種藝術手法和高科技手段生動反映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實現(xiàn)的歷史性變革和取得的偉大成就,氣勢恢宏,震撼人心。
深圳博物館新館的建成是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獻上的一份特殊的厚禮。深圳博物館也將從一個以地志性類博物館,發(fā)展成為一個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于一身的“以地志性為主的綜合性、多功能、開放型”博物館。向海內外觀眾集中展示南粵地區(qū)歷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自然博物、科學技術和工藝美術作品,并提供文物鑒賞,收藏咨詢等多種公共社會文化服務。不斷豐富深圳市民和海內外觀眾對深圳歷史文化的認識,并成為深圳市民進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場所。
楊耀林致力客家圍屋研究
楊耀林是原深圳市博物館館長、研究員,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1981年以廣東省博物館考察隊隊員身份投身特區(qū)考古籌館工作的楊耀林,在孜孜不倦追求考古事業(yè)的同時,也開始了對客家圍屋的研究。
楊耀林出生在梅州,畢業(yè)于中山大學歷史系。懷著對客家故土的深厚感情和對客家文化的強烈興趣,楊耀林很早就開始涉足客家圍屋的研究。在楊耀林看來,客家圍屋是客家民居的代表,是客家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在建筑和文化內涵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價值。早在2001年,楊耀林就與另一位志同道合者黃崇岳共同完成了深圳市社會科學研究重點課題——《南粵客家圍》。為完成這一課題他們曾先后驅車數(shù)千里,到粵東、粵北以及閩西、贛南地區(qū),征集客家民俗展品。對客家民居代表性建筑客家圍屋進行逐一調查詢問、登記和照相,前后歷時10年,積累了20多萬字的原始資料和千余張照片。該書的出版成為客家學界的一件大事,也使民居研究成為客家學最重要的一個分支。《南粵客家圍》還榮獲第七屆廣東省“魯迅文藝獎”。
2006年,楊耀林與黃崇岳再次受邀撰寫的《客家圍屋》一書出版。兩位學者沒有簡單地重復以往的成果,而是把該書作為《南粵客家圍》的續(xù)編,進一步研究客家圍的淵源、地區(qū)衍變、民族與民系的關系和文化內涵等等,并對新時期客家圍屋的保護和利用問題進行探討。該書還對鮮為人知的梅州客家圍屋的承傳與發(fā)展——深圳客家城堡式圍樓,作了對比研究,并聯(lián)系實際地對新時期客家圍屋的保護利用問題作了探討。讓古樸壯麗的客家圍屋和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重放異彩。《客家圍屋》內容翔實,還有大量精美照片,不但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還是最佳的旅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