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布隆博格 - 人物簡介
邁克爾·布隆博格 (Michael Bloomberg) ,又譯作邁克爾·布隆伯格,1942年2月14日出生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猶太人后裔。17歲就進入于著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就讀。大學期間,曾做過為人泊車等兼職。1966年獲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yè)后進入所羅門兄弟公司任股票交易員。
1972年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很快他又接過該公司的股票、貿易、銷售業(yè)務,稍后又接手信息系統(tǒng)。
1981年該公司所羅門兄弟公司被菲布羅公司購入后,由于他的性格率直,容易得罪人,而被突然解雇,他得到了1000萬美元的遣散費。隨后在美林公司同意入股30%的情況下,他用這筆錢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布隆伯格信息公司。
1990年他又開辦了布隆伯格經(jīng)濟新聞社(彭博資訊)。后又開設了布隆伯格電臺、電視臺、網(wǎng)站等。
2001年11月當選為紐約市第108任市長,2002年1月1日就職。2005年11月再次當選紐約市市長。
邁克爾·布隆博格 - 人物經(jīng)歷
從清貧到鉆石王老五
布隆博格出生于1942年,在馬薩諸塞州梅德福一個并不寬裕的家庭長大,父親是一家牛奶公司的書記員。從一開始,他就是個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進入頂尖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之前,他就贏得了鷹軍獎章,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他又成為第一位進入聯(lián)誼會的猶太人。在他離家上學期間,他的父親威廉過世了;他的母親夏洛特在做了多年家庭主婦后重新出來工作(直到現(xiàn)在布隆伯格仍每天早上給母親打電話)。早在青少年時期,布隆伯格就對信息和技術有了極為濃厚的興趣,周末常去當?shù)夭┪镳^聽各種講座,暑假還去電子公司打工。大學時代,靠在停車場幫人泊車和助學貸款交學費,布隆伯格在霍普金斯大學拿下了工科學士學位。隨后,他又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拿到了MBA證書。
獲得哈佛商學院碩士學位后,他供職于紐約的所羅門兄弟,他在那里迅速明白了如何依靠華爾街的薪資來享受快樂的單身生活。他在1997年的自傳《Bloomberg by Bloomberg》中寫到,他曾經(jīng)“在每座城市都有女友,去過所有的度假勝地滑雪,在所有四星級餐廳吃飯,從未錯過一部百老匯戲劇”。在企業(yè)獲得成功后,布隆伯格享受著鉆石王老五的身份。他與前妻友好離婚,育有兩個已成年的女兒。盡管他在個人生活上多姿多彩,但朋友們說,他從未忘記過他父親關于慈善的教育。
30歲時,他就已經(jīng)成了華爾街大宗股票交易的超級明星,被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各家權威報紙競相采訪過。據(jù)說在這位紐約市長的辦公室墻上,至今還掛著當年《紐約時報》對他采訪的大篇幅報道,被精心地用鏡框鑲嵌著,報紙上的他年輕、意氣風發(fā)。
結束正是開始
風華正茂的布隆博格恐怕做夢都沒有想到過,事業(yè)蒸蒸日上的自己竟然會有一天被自己所熱愛的所羅門公司掃地出門。
1981年,因所羅門公司內部紛爭,布隆伯格被無情甚至帶有侮辱性地解雇了,結束了他長達15年的“所羅門生涯”。從1966年進入公司到被解雇,他每周6天每天12小時地勤懇工作,換來的卻是一張解聘書。不過,15年也沒有白干,他得到了一筆1000萬美元的一次性遣散費和一些可兌換證券,他名下的凈資產增加了一倍。正是這筆巨額遣散費,成就了日后的布隆伯格帝國。
“失業(yè)后”的布隆伯格并沒有垂頭喪氣,不放過任何機會的他馬上對當時的市場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和分析。當時,市場上缺少的是人們能夠對有用證券信息進行選擇,并通過簡便易用的軟件對其進行分析的工具。于是,看準機會的布隆伯格就用這筆錢創(chuàng)建了一家證券信息資訊公司——“創(chuàng)新市場系統(tǒng)公司”,這也是布隆伯格新聞公司的前身。這個系統(tǒng)不僅更加先進和完善,而且實用,價格也只有當時人們花費的幾分之一。后來布隆伯格干脆以自己的姓氏作為新公司的名字。
1982年,也就是布隆伯格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布隆伯格用自己當年在所羅門公司積累的客戶資源迎來了第一個大客戶——美林證券。同年,布隆伯格公司在美林公司安裝了20臺數(shù)據(jù)終端,為美林公司提供財經(jīng)資訊服務。布隆伯格也借此在自己的新公司——布隆伯格新聞公司中占據(jù)了3/4的股份。
夢想:從市長到合眾國總統(tǒng)
布隆伯格公司不斷發(fā)展壯大,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著名大報都訂閱它所提供的財經(jīng)新聞,全球700多家電臺都采用它的廣播稿。
公司在全世界的1600多位記者每天要為450家報紙?zhí)峁┏^4000條的新聞報道。其電視業(yè)務迅速發(fā)展,目前用8種語言通過11家電視網(wǎng)24小時向全球2億觀眾播放金融與市場信息。
2004年,布隆伯格公司在金融數(shù)據(jù)市場銷售收入首次超過具有150年歷史的、世界上最大的資訊公司路透集團。在全球的大公司訂戶數(shù)量達到25萬之多。
多年來,布隆伯格一直懷著一個從政夢想——2001年初,布隆伯格角逐紐約市長。他組建了一流的競選團隊,憑借自己的傳媒背景,通過報紙、廣播、電視、電話、電子郵件狂拉選票。為得到市長一職,布隆伯格曾揚言,“愿以年薪1美元為公眾服務”。面對紐約市長19.5萬美元的年薪,這位大富豪顯得毫不在意。他動用布隆伯格公司的股權,在自掏腰包砸出了6900萬美元的競選資金之后,于2002年1月1日就任紐約第108任市長。
雖然貴為市長,布隆伯格卻不坐專車,也沒有自己的辦公室,他每天都坐地鐵回家。在擁擠的車廂里,布隆伯格經(jīng)常找不到座位,只能站半個小時。起初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在“作秀”,但布隆伯格表示,乘地鐵既省錢,又可緩解市中心交通擁堵,還是一個接觸社會的機會,而且他可以了解交通部門的工作情況,化解“9·11”后市民對地鐵安全的憂慮,可謂一舉多得。后來紐約民眾對此也欣然接受。
布隆伯格還下令減少特權車。2004年2月20日,他下令將255輛政府用車的警燈和警鈴拆除,只保留73輛“特權車”。此后,紐約市約有78%的市政車輛被除去警燈和警鈴,不再享有特權。
邁克爾·布隆博格 - 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
追溯Bloomberg的成長經(jīng)歷,就好像是一個美國夢的標準樣本。主人公出生于美國麻省一個平民家庭,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對信息和技術有了極為濃厚的興趣。
大學時代,他在霍普金斯大學拿下了工科學士學位。隨后他又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拿到了MBA證書。懷揣著兩本畢業(yè)證書的Bloomberg進入了華爾街一流的投資公司——Salomon Brother公司。這位20歲出頭的年青人,從最為基礎的手工核帳做起,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時。他以勤奮和執(zhí)著的工作態(tài)度,以敏銳和富有遠見的商業(yè)頭腦,在第6年時成為了Salomon Brother公司的合伙人。這樣的成績對于任何一個年青人來說都是足以驕傲的資本了。然而,Bloomberg好像沒有絲毫的滿足,此后9年他繼續(xù)埋頭工作。直到1981年Salomon Brother公司出現(xiàn)了一場內部紛爭,Bloomberg被掃地出門,他經(jīng)營了15年的夢想被突如其來的沖擊撞碎了。離開公司的翌日清晨, Bloomberg拉開衣櫥準備換上西裝去公司上班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被公司拋棄了,他絕望地蹲在地上,萬念具灰。在別人看來,一個40歲的成功者,在他人生即將走向巔峰的時刻,卻被人從高處一把推了下來,這種痛苦如果不是親身經(jīng)歷,其他人恐怕是難以想見的。
然而,優(yōu)秀的領導者都具有這樣的品格,即在行動中表現(xiàn)出一種非凡的勇氣和對團隊自信的承諾。Bloomberg用公司給他的1000萬美元的補償金開始了他第二次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他非常冷靜地分析了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他認為全球經(jīng)濟包括美國經(jīng)濟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型時期,人們對于資訊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服務業(yè)的比重也變得越來越大,計算機的使用將所有的信息電子化,而后通過網(wǎng)絡以最為簡便的方式傳輸給用戶,這將是人類經(jīng)濟生活的一項巨大的變革和發(fā)展的趨勢。Bloomberg認為在這樣的轉型時期,正是需要自己這樣的即懂得證券和投資又懂得計算機應用的人才。于是他把自己的新公司定位成一家用新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資訊服務的公司,命名為:創(chuàng)新市場系統(tǒng)公司。這家公司即為后來 Bloomberg集團公司的前身。習慣了做大筆業(yè)務的Bloomberg,如今感到了做小本生意的舉步維艱。為了能夠生存下來,他與公司的開創(chuàng)者們每天長時間的在電腦前工作,這使他們的眼睛異常疲勞,于是大家想出了一個即省時又經(jīng)濟的辦法,在每個工作人員的辦公桌上放一個魚缸。一旦眼睛疲勞了他們就看上一會兒水里舒緩游弋的金魚,這樣可以使自己盡快地緩解疲勞。在這樣充滿壓力的日子里,Bloomberg常常感到夢想是如此地充滿誘惑而又是如此地遙遠。
1982年,新公司由于銷售數(shù)據(jù)終端機的成功,Bloomberg得到了大公司Merrill Lynch美林證券的垂青,他們非?春眠@家小公司的市場價值和團隊價值。Merrill Lynch 美林證券用3000萬美元購買了Bloomberg的30%的股份。這時,Bloomberg長出了一口氣,借助大公司的資源來實現(xiàn)他夢想的計劃終于踏實了第一步。務實的公司此后10年,均以令人驚異的40%的年增長率高速成長。
邁克爾·布隆博格 - 政治生涯
所有候選人的“敵人”
在社會問題上,布隆伯格是“自由主義者”,與此同時,他還是個經(jīng)驗非常豐富的成功企業(yè)家與地方官,因此他一旦加入總統(tǒng)大選,很可能要從民主黨和共和黨雙方面吸收眾多選票。由于布隆伯格財大氣粗,因此他在籌劃競選工作時游刃有余,克服其他候選人可能面臨的窘境:十億美元的競選經(jīng)費足以讓他創(chuàng)造奇跡。
布隆伯格除了擔任紐約市長外,更是以其自己名字命名的布隆伯格通訊社(中文亦翻譯為彭博通訊社)老板,私人財產高達55億美元以上。目前,布隆伯格通訊社在國際金融信息市場上擁有33%的份額,幾乎是剛剛合并的路透社和加拿大湯姆森集團的總和。另外,布隆伯格在擔任紐約市長期間政績也不錯,因此擁有較高民望,這是其參選總統(tǒng)的有力保證。
根據(jù)美國總統(tǒng)參選人向聯(lián)邦選舉委員會提出的財產申報,共和黨參選人朱利安尼過去16個月收入高達1610萬美元,這些收入主要來自演講;民主黨參選人愛德華茲收入高達125萬美元,民主黨參議員奧巴馬的資產則遠較其他參選人少,朱利安尼資產總值接近4000萬美元,愛德華茲夫婦的資產高達2950萬美元。
從歷史上看,由于美國選民“習慣現(xiàn)有體系”,獨立候選人得票率普遍不高,其最好成績是商人皮洛特在1992年創(chuàng)造的19%的得票率。雖然第三方候選人扮演的多為“攪局者”,但是卻仍能決定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誰是最后的勝利者,F(xiàn)在,布隆伯格的顧問們已經(jīng)開始向皮洛特去討教了。
邁克爾·布隆博格 - 提出堵車費
征收交通擁堵費計劃由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提出,旨在減少市區(qū)污染,緩解交通壓力,使人們更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征收的擁堵費將用于改善公共交通系統(tǒng)。布隆伯格希望能在一年內開始實施這一計劃。
先前報道中公布的提案內容包括,從早6時至晚6時,紐約市曼哈頓區(qū)60街以南到華爾街商圈路段將加征擁堵費,收費標準為轎車每天8美元,卡車每天21美元,出租車多收1美元附加費。上述路段居民的車庫免稅優(yōu)惠將被取消。
美聯(lián)社報道,如果征收擁堵費計劃2007年4月7日前能在紐約州議會通過,紐約市還可獲得美國聯(lián)邦政府3.54億美元的交通運輸補助。紐約曼哈頓外其他地區(qū)的議員對這一計劃頗有異議。
邁克爾·布隆博格 - 節(jié)儉生活
兩雙皮鞋已穿了10年
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博格身家超過180億美元的億萬富翁,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23位。和許多一擲千金的富豪不同,家財萬貫的布隆博格卻十年如一日地過著“摳門”的生活。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總共只有兩雙工作皮鞋,而且已經(jīng)穿了整整10年!
布隆博格的兩雙皮鞋均是經(jīng)典款式的黑色休閑皮鞋,大小是9EE號(美國尺碼,相當于41碼)。他在2001年當市長前,就開始穿這兩雙皮鞋,至今已穿了10年。布隆博格十分愛惜他的鞋子,平時兩雙鞋子輪流穿,隔一天穿一雙。而一旦鞋底磨破變舊之后,并不丟掉,而是拿去找修鞋匠修補一下,或者更換鞋底再繼續(xù)穿。
如今兩雙皮鞋上的商標都已磨損得無影無蹤,以至于布隆博格自己都記不得是什么牌子。紐約皮鞋專家認為,布隆博格的兩雙皮鞋中至少一雙是由皮鞋公司“Cole Haan”制造。該品牌專賣店的一名售貨員也稱,這雙鞋應該是該公司多年前推出的一款名為“Dennehy”的守舊派鞋型,零售價為328美元,但目前已停產。
兩雙舊皮鞋還能再穿10年
由于皮鞋太舊,以至于連他自己也覺得“羞于見人”。不久前,當布隆博格與第一夫人米歇爾并肩坐在一起談話時,他下意識地將兩只腳團縮在一起,似乎試圖將腳上的舊皮鞋“藏起來”。
布隆博格兩雙皮鞋穿了10年的秘聞曝光后,令許多美國民眾大跌眼鏡。但業(yè)內人士稱,如果保養(yǎng)得當,這兩雙皮鞋甚至還可以再陪伴布隆博格10年!
“他只買他需要的東西”
他之所以10年只穿兩雙皮鞋,絕不是因為“買不起”。布隆博格的發(fā)言人斯圖·羅瑟稱:“布隆博格可以買任何他想要的鞋子,但他喜歡這樣。這兩雙鞋都非常舒適實用,因此他覺得沒必要再買新鞋!
盡管擁有一輩子都花不完的巨額財富,但布隆博格卻極其節(jié)儉樸素,無論在個人開支或者政府財政方面都很節(jié)省。羅瑟舉例稱:“比如買一杯咖啡時,他總是向店員強調選分量最小的給他。他只買他想要喝的飲料,只買他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