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 - 簡介
卓別林(1889~1977)Charlie Chaplin,英國電影演員、導演、制片人。
1889年4月16日生于倫敦(2011年2月一說法證明卓別林出生于出生在斯梅西克的一輛大篷車中,是吉普寨人 ), 1977年12月25日(圣誕節(jié))卒于瑞士科西耶。幼年喪父,曾在游藝場和巡回劇團賣藝或打雜。
1913年,隨卡爾諾啞劇團去美國演出,被美國導演M.塞納特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
1914年2月28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xiàn)在影片《陣雨之間》中。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志,風靡歐美20余年。
20世紀20年代初,卓別林的電影在中國已經(jīng)廣為流行。在1915年9月,他的喜劇短片開始在上海上映,上海的報紙幾乎每天都登有卓別林主演的電影廣告,中國觀眾親切地稱他為“滑稽大王”、“快活大王”。
卓別林 - 成長經(jīng)歷
|
查理·卓別林是馳名世界的喜劇大師,也是默片時代的巨星。他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流浪漢夏洛特的形象是家喻戶曉,他擅長塑造小人物,通過他們的遭遇來諷刺生活的現(xiàn)實。他在《淘金記》大獲成功后,又自編自導自演了《馬戲團》,《尋子遇仙記》,《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等,他與眾不同的是把喜劇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喜劇不但引人發(fā)笑,而且引人深思,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感,深刻的內(nèi)涵。他后期的《凡爾杜先生》,《舞臺生涯》等同樣出色。這位多才多藝的藝術(shù)家由于政治觀點的不同,受美國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移居到瑞士,但他對電影事業(yè)的杰出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他在1971年被美國四十四屆奧斯卡授予榮譽獎,也是對這位大師的致敬。
1889年4月16日,卓別林誕生在英國倫敦的一個貧民區(qū)。他的父母都是喜劇演員,經(jīng)常在倫敦的游藝場里演出。后來父母離異,母親帶著他和比他大四歲的哥哥,生活十分貧苦。由于過度勞累,母親染上了喉炎,卓別林五歲那年,母親在一次演唱時,由于嗓音過于微弱,被觀眾哄下了舞臺。管事靈機一動,讓卓別林代替母親演出,卓別林故意用沙啞的嗓子學媽媽唱歌,沒想到觀眾卻大為欣賞,報以熱烈的掌聲。卓別林就這樣第一次登上了舞臺。
卓別林不滿10歲時,為了掙錢,參加了“蘭開夏八童伶劇團”,與其他孩
子一起,穿著木屐跳舞、唱歌,往往累得臉色蒼白,母親看到他日益消瘦,十分心疼,就讓他離開了這個舞蹈班。
生性活潑好動的卓別林,一直向往當一名真正的演員,他曾隨闖蕩江湖的戲班巡回演出,還曾在一個馬戲團里當過雜技演員。1907年,卓別林被倫敦專演滑稽啞劇的卡爾諾劇團錄用,他刻苦訓練,精益求精,把雜技、戲法、舞蹈、插科打諢、令人發(fā)笑的憂郁和讓人流淚的笑巧妙而自然地融為一體,初步形成了他后來的那種獨特的啞劇風格,幾年過去,卓別林成了卡爾諾劇團的臺柱,獲準到法國和美國等地演出。
1913年底,好萊塢的啟斯東制片公司看中了卓別林,和他訂了一年的合同,卓別林為啟斯東公司拍攝了35個短片,從《賽車記》開始,卓別林那有名的化妝:圓頂帽、小胡子、燈籠褲、大皮鞋和文明棍就陸續(xù)出現(xiàn)在銀幕上了。卓別林對此曾經(jīng)解釋說,小胡子是虛榮心的象征;瘦小的外衣和肥大的褲子是一系列可笑行為和笨拙舉止的寫照;而手杖,不但是紈绔子弟的標記,而且可以用它勾住別人的腿或肩膀,增加喜劇效果。
與啟斯東公司合同期滿后,卓別林又先后與愛賽耐公司、繆區(qū)爾公司、第一家公司等簽訂合同,1918年,卓別林受到英、美罷工工人的啟示,拍攝了《狗的生涯》,描寫流浪漢夏爾洛露宿街頭,處處受辱的悲慘遭遇,1919年,卓別林和他的好友范朋克等組成了聯(lián)美公司,1925年,完成了轟動一時的長片《淘金記》,描寫19世紀末美國發(fā)生的淘金狂潮。《淘金記》在卓別林的藝術(shù)生涯中承前啟后,是他早期作品的總結(jié),又為他以后更成熟的作品奠定了基礎(chǔ)。
30年代到50年代,卓別林的創(chuàng)作生涯達到了巔峰,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城市之光》 (1931年)、《摩登時代》(1936年)、《大獨裁者》(1940年)和《舞臺生涯》(1952年)等優(yōu)秀作品。在《城市之光》和《摩登時代》里,他無情揭露了資本主義對工人的剝削和勞動人民遭受的苦難;在《大獨裁者》里,他把矛頭直接指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舞臺生涯》里,他進行了嚴肅的人生探索,表現(xiàn)了對未來的希望。
由于他積極參加美國的進步文化活動,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胺敲阑顒诱{(diào)查委員會”曾傳訊過卓別林;當卓別林在歐洲旅行期間,美國司法當局聲明拒絕讓他再次入境,并以拘留相威脅,為此,卓別林于1957年拍攝了《一個國王在紐約》,予以堅決回擊。
從1958年開始,他潛心在德邦別業(yè)莊園撰寫他的自傳,筆耕不輟五六年。據(jù)說出版商覺得它太長,結(jié)構(gòu)也亂,幾次要他壓縮或重寫,但有時奏效,有時效果不大。
1962年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牛津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同時,烏娜給他生下第8個也是最后一個孩子。
1966年,77歲高齡的卓別林拍攝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此后便與愛妻奧娜一起,在瑞士風景秀麗的維薇安度晚年,直到1977年辭世!
卓別林 - 創(chuàng)作經(jīng)歷
天才來自勤奮?是笾R是卓別林的—個重要特點,善于學習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當他蜚聲影壇后,仍然十分虛心,不僅向書本學習,而且向社會學習,向普通人求教,他說他的老師遍及各行各業(yè),有裁縫、卷煙工、拳擊師、堂倌、司機……卓別林有廣闊而深厚的生活基礎(chǔ),他的許多作品,其題材都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例如《巴黎一婦人》就是在他同一個巴黎上層社會的交際花打交道后創(chuàng)作的。又如,他聽到有個從農(nóng)村來的健壯小伙子,被大工業(yè)所吸引,在傳送帶裝置下干了四、五年,后來竟精神失常了。這個真實的故事使卓別林很激動,就構(gòu)思成了《摩登時代》。
卓別林在喜劇的夸張表演藝術(shù)方面,具有充分的生活依據(jù)和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他的面部表情和眼神特別生動細致。具有非凡的表現(xiàn)力,并能啟發(fā)誘導他的合作者。卓別林的無聲片,繼承和發(fā)揚了英國啞劇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世界影壇上首屈一指。他的有聲片也由于啞劇因素的影響,具有臺詞簡練、主要通過動作和表情來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特點。
觀眾為卓別林的精湛才藝叫絕。以拍攝《馬戲團》為例說明,為練基本功,卓別林特地組織了一個馬戲班,每天象真正的雜技演員那樣刻苦訓練。在拍片過程中,他曾被猴子咬傷過。觀眾終于從銀幕上看到了夏爾洛走繩索走得象專業(yè)演員那樣地熟練。
卓別林原本不會作曲,為了親自給《城市之光》配上音樂,他花了三個月時間專門學作曲。后來,他的電影中的音樂都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
卓別林一生共拍攝了八十多部電影。人們問他怎么能編出這么多的故事,而且
卓別林的創(chuàng)作也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他常常因為其一情節(jié)處理得不滿意而停止工作,一個人躲開大家苦思苦想,吃不下睡不好。但當他一旦考慮成熟,就又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一連幾天不睡覺,全力以赴,一氣呵成,那股勁頭使周圍的人都不免為他的身體而擔心。
卓別林的工作神速,早期能在一個月之內(nèi)拍出六部短片。后來拍攝長片,速度也非常驚人,《凡爾杜先生》僅用了12周;《舞臺生涯》只花了50天(其間,他還病了幾天)。 每拍一部片了,卓別林事無巨細樣樣都親自抓。他不但是編劇、導演、演員、作曲者,而且是舞蹈設(shè)計師、服裝設(shè)計師、化裝設(shè)計師,還是制片人、剪接人。
在攝影棚里,他常常從口袋里掏出張紙片,上面是他在不眠之夜心血的結(jié)晶:有對劇本主題的闡述,有新增加的一些有趣場面,有對布景、道具和服裝提出的新意見。
每天拍完片,他來不及卸裝,帶著一臉油彩就跑進試片室,看這一天拍成的樣片。
卓別林十分愛護自己的影片,總是小心翼翼地把它保存在特制的盒子里,以防止損壞,所以他的影片至今還象剛拍攝時那樣嶄新。為了服從整體或為了讓發(fā)行商通過,他時常忍痛剪下一些鏡頭,它們的精彩程度往往要勝過來剪下的部分。據(jù)他的兒子小查利·卓別林說,他的父親很好地保存了剪裁下來的全部鏡頭。世界各國的觀眾都會為此而高興的。在工作中,卓別林對每一個演員、職員的要求都很嚴格。某個鏡頭稍不滿就要重拍,且顯得脾氣很大,讓人有點害怕。但一到休息時,他馬上又變成一個活寶,一會兒演奏一首鋼琴曲,一會兒表演一段滑稽戲,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善于啟發(fā)演員,通常是妙語連篇,情趣橫生。他的合作者都說,同他一起工作是巨大的享受。在《香港女伯爵》中扮演女主角的意大利明星索菲姬·羅蘭曾對卓別林說:“您教會了我一切……您教給了我同時用我的身體、思想和心靈來表演的藝術(shù)。”她向記者談到,她同卓別林一起工作的日子,是“在一種難以形容的魅力下”生活的三個月。
卓別林還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和培養(yǎng)人才。他的早期影片中女主角的扮演者愛德娜·潘維安絲、《尋子遇仙記》里的小演員賈克·柯根、《城市之光》里的“盲女”浮琴妮亞·契麗兒、《摩登時代》和《大獨裁者》里的寶蓮.高黛以及《舞臺生涯》里女舞蹈家的扮演者克萊爾·勃格姆,都是在卓別林的精心指導和培養(yǎng)下成為優(yōu)秀演員的。
卓別林名震全球,同樣也深受廣大中國觀眾的喜愛。早在1915年9月,他的喜劇短片就開始在上海上映。20世紀20年代初,卓別林的電影在我國已經(jīng)廣為流行。上海的報紙幾乎每天都登有卓別林主演的電影廣告,中國觀眾親切地稱他為“滑稽大王”、“快活大王”。 1930年5月,中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梅蘭芳到美國演出,會見了卓別林。兩位藝術(shù)大師一見如故,合影留念,建立了真摯的友誼。
1936年春,卓別林到遠東旅行,路過上海作了短暫的逗留。他會見了老朋友梅蘭芳,還觀看了著名京劇演員馬連良主演的京劇《雙膠奇緣》,演出結(jié)束時,卓別林到后臺看望馬連良,緊緊握住他的手,連場稱贊他的演技。
卓別林自己是一個出色的啞劇演員,而啞劇的表演與京劇的表演有著許多共通之處,所以他十分欣賞京劇,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洗練而完美的藝術(shù)。
卓別林 - 人物影響
卓別林是20世紀最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電影藝術(shù)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劇電影明星。他作為偉大的喜劇電影藝術(shù)家,最大的貢獻是他把為笑而笑的庸俗“鬧劇”,提到批判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的高度。他以獨特的喜劇藝術(shù)表演風格和辛辣的諷刺,尖銳的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卓別林一生主演過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樂狗》、《狗的生涯》、《尋子遇仙記》、《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總是寄同情于窮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他的喜劇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淚水的苦味,充滿了對受壓迫受欺凌的人們的同情。
卓別林對中國的文學藝術(shù)有著濃厚的興題。他在家中珍藏著許多中國的書畫和玉刻。他很喜歡中國的古典小說《西游記》,曾建議好萊塢的朋友來改編、拍攝這部作品。1954年,在看完中國的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臺》后,他感動得流下眼淚,對中國記者說:“影片好極了,希望你們多拍這類片子!庇终f:“你們有幾千年的文明,希望你們充分發(fā)揚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你們的成就會吸引整個世界!1955年,中國藝術(shù)團到巴黎演出,卓別林專程坐飛機趕去觀看。1956年,中國木偶藝術(shù)團赴歐演出,卓別林看了以后也推崇備至。
卓別林 - 人物評價
蕭伯納曾稱贊卓別林是“電影界獨一無二的才子”。確實,卓別林才華橫溢,曠世稀有。他不但擅長表演,而且勝任導演、編劇,還能作曲配樂,演奏多種樂器。他的大部分電影都是自編、自導、自演、自己作曲、自己指揮的。卓別林在藝術(shù)領(lǐng)域內(nèi)幾乎無所不能,無所不通,在世界影壇上被雀為是集作家、導演、演員、作曲家和舞蹈家于一身的偉大天才。
1954年夏,周恩來總理在日內(nèi)瓦開會期間,會見并宴請了卓別林。周總理笑著說:“四十年前,我就在銀幕上認識您了!彼向卓別林介紹了共產(chǎn)黨凱旋進入北京城的盛況,談到橫貫整個中國的著名長征。這時,卓別林開玩笑說:“看來,您現(xiàn)在再用不著走那么遠的路了!苯又f:“1936年他曾到過上海,親眼看到在帝國主義蹂躪下中國人民的悲慘生活。他表示希望有機會來看看新中國。周總理熱情地請他訪問中國,卓別林欣然接受了邀請。宴席上賓主頻頻舉杯,互致良好的祝愿。卓別林說,他雖然不是一個共產(chǎn)黨人,但衷心地抱著和他們同樣的希望,愿中國人民、愿全世界人民過更美好的生活。他說,他到過許多國家,無論走到哪里,那兒的人們就學他的鴨子步來表示歡迎。說著,他站起身來表演了幾段鴨子步。頓時,宴席上響起了歡樂的笑聲。卓別林很喜歡中國的茅臺酒,稱贊說:“這才是真正男子漢喝的酒!”散宴時,他希望能帶一瓶回去作紀念,周總理當即送給他兩瓶。長達七個小時的愉快會見結(jié)束時,周總理和卓別林合影留念。周總理深情地說:“卓別林為人正直,正象他在電影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樣,他不愧為當代最有影響的藝術(shù)大師。”
卓別林 - 人物軼事
討厭圣誕節(jié)
1977年12月25日,圣誕節(jié),查理·卓別林去世。據(jù)其子所說,卓別林生前最討厭的就是圣誕節(jié),他認為這個節(jié)日過于“商業(yè)化”。全家人興致勃勃地裝飾圣誕樹、準備禮物時,兒時生活窘迫的卓別林郁郁地說過:“我小時候過圣誕節(jié),能有一只橘子就很幸運了!
出身貧困,但擁有非凡的才華,卓別林由一名默默無聞的喜劇丑角而登上了影劇之王的寶座;男『、鴨子般的走路方式、頭上的圓頂禮帽、身上的小禮服和手中的文明棍……卓別林畢生的創(chuàng)作曾使通俗娛樂上升至藝術(shù)境界,起到了世界性的影響,至今無人超越分寸。
電影修復不靠美國人
在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無聲電影銀幕上,卓別林即為廣大觀眾所熟知。最早的《移民》(1917年)、風靡一時的《淘金記》(1925年)、不朽之作《城市之光》(1931年)、揭露“剝削”的《摩登時代》(1936年)、“惡搞”希特勒的《大獨裁者》(1940年)、“道貌岸然”的《凡爾杜先生》(1947年)……這位有聲電影誕生之后堅決抵制了其十幾年的默片大師曾經(jīng)說過:“有聲電影徹底埋葬了傳統(tǒng)的啞劇,而這卻是電影藝術(shù)的基礎(chǔ)。電影演員應(yīng)該懂得,是鏡頭在講述故事,而不是對白。”
然而,20世紀90年代末,卓別林開始從世界電影的地圖上消失,他的電影的拷貝大多隨時間流逝而損壞、老化,無法放映。卓別林的后人開始尋覓給予這些電影新生的方法,并且注意到了法國MK2電影公司,該公司當時發(fā)行的電影DVD質(zhì)量十分上乘。
于是,卓別林的后人在2001年將18部經(jīng)典卓別林電影的國際版權(quán)交到了MK2的老板馬林·卡爾米茲手里。MK2則將這些電影的修復工作交給了意大利博洛尼亞電影檔案館以及ImmagineRitrovata電影修復工作室,并讓華納公司負責其DVD在全球的發(fā)行事宜。
經(jīng)“博洛尼亞”和MK2修復后的卓別林電影DVD從2001年至今陸續(xù)在全世界售出了約280萬張(其中,西班牙售出72.5萬張,美國售出42萬張,英國和法國售出30萬張,巴西售出10萬張)。這些老片曾進入主流院線,《大獨裁者》在2002年的柏林電影節(jié)上放映大受歡迎之后,《摩登時代》(卓別林的最后一部默片)也在2003年的戛納電影節(jié)上進行了放映。
“博洛尼亞”計劃聯(lián)手倫敦國家影視檔案館、法國Lobster公司,于2008年開始修復33部卓別林的短片,這些短片由吉斯通電影公司于1914年至1915年間制作(共有35部,其中2部已經(jīng)流失)。MK2公司說,美國方面對卓別林電影修復工作的反應(yīng)很令人失望,“美國人很‘健忘’,對電影遺產(chǎn)不太感興趣”,不過在巴西、阿根廷和日本等國,卓別林的粉絲正奇異地增多。
卓別林博物館落地瑞士
卓別林祖籍英國,在美國功成名就,但英美兩國先后“拋棄”了他。還好,卓別林1977年在瑞士離世時,至少看上去既富有又幸福。隨著卓別林晚年在瑞士洛桑的故居即將以博物館的形式開放,博洛尼亞電影檔案館已經(jīng)對卓別林的電影手稿、繪圖等物品進行了數(shù)碼處理,方便影迷在網(wǎng)絡(luò)上免費查閱。
卓別林度過生命中最后25年的地方——俯瞰日內(nèi)瓦湖的一處別墅宣布將變成博物館。卓別林博物館基金會與來自盧森堡的投資集團達成交易,將在那里重現(xiàn)卓別林的魔法世界。該計劃預計耗資3000萬美元,包括電影院、餐廳等建設(shè)項目。
卓別林電影節(jié)
為紀念卓別林逝世30周年,2007年12月22日至25日日本正在東京新宿區(qū)舉行“查理·卓別林電影節(jié)”!秾ぷ佑鱿捎洝、《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12部電影將在該電影節(jié)上展映。一部名為《查理·卓別林的生活和藝術(shù)》的紀錄片也將首次在日本放映,該片通過名人采訪、電影片斷閃回等形式回顧了卓別林事業(yè)生涯的高低起伏。
被曝光是吉普寨人
2011年2月底,寫給默片大師卓別林的一封私人信件被曝光,揭示出了一個被卓別林藏匿多年的驚人秘密。原來,卓別林對自己的身世撒了謊,他并不是出生于倫敦的英國人,而是出生在一輛大篷車里的吉卜賽人。
這封信讓世界意識到,在英雄不論出身的西方世界,即便像卓別林一樣偉大的人物,也可能對身世“羞于啟齒”。但卓別林的子女表示,他們并不介意父親是不是吉卜賽人的后代。
附信件:
親愛的查理:
你是否知道,你出生在大篷車里,我也是。那輛大篷車不錯,屬于吉卜賽女王,也就是我的姑姑。你出生在斯梅西克的‘黑塊地’,我也是,在(你出生)兩年半后。
你母親后來跟隨你父親的馬戲團離開(黑塊地),定居在倫敦,具體下落我不知道。
再會并且祝你好運。
杰克·希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