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華 - 基本資料
性別:男民族:漢族
出生:1961年9月生
籍貫:湖南湘陰人
畢業(yè)學院:湖南大學
研究方向:汽車設計制造CAE技術、汽車碰撞安全技術和沖壓成型技術
主要職務:
湖南大學校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鐘志華 - 工作簡歷
1982年畢業(yè)于湖南大學機械制造專業(yè)
1984年1月赴瑞典留學攻讀博士學位
1988年在瑞典林雪平(Linkoping)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并做博士后研究
1991年起在母校湖南大學兼職工作,每年自費回國二至三次
1992年被聘為林雪平大學終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并被聘為湖南大學教授在國內外兩地工作
1995年全職到湖南大學工作
2005年7月被任命為湖南大學校長
2005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1年2月,鐘志華為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鐘志華 - 學術成果
先后主持國家科技部的“九·五”和“十·五”重點技術攻關項目、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福特基金項目、國家機械工業(yè)技術發(fā)展“九·五”重點項目等十多項省部級以上的重要科研課題和多項企業(yè)重要研發(fā)項目。鐘志華教授先后撰寫出版著作3本,發(fā)表論文120余篇,論著被SCI和他人引用達200多篇次,獨著的英文專著《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for Contact-Impact Problems》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資助出版,獲美國斯坦福大學的Hughes教授等國際權威專家的高度評價,曾先后二十多次應邀在歐、美、亞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作學術講座和科研合作。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3項,國家發(fā)明專利3項,并獲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通用汽車中國科技成就2000年度一等獎,第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優(yōu)秀教師獎和湖南省最高科技成就獎-光召科技獎等獎勵和榮譽稱號。
鐘志華 - 生活見解
說毅力“我覺得人一生沒有什么最重要的一步,一個人,只要是勤奮的,有智力基礎,有追求,那么無論在哪個路口都能走好。比如說我,如果我高考失敗或者無法出國,那么即便我去開餐館,我相信我也能努力地把它做成一個連鎖集團!
說壓力
“最大的一個壓力是在國外感覺到中國的差距非常大,現在都沒有徹底甩掉落后,比如汽車業(yè),比如大學管理。這構成一個壓力場,總是如影隨形的,揮之不去。具體一點郁悶的事情是我做院長的時候,改革觸及一些人的利益,結果他們公開講我是為了個人私利,用的話非常離譜,我非常震驚!
說情感
“研發(fā)收割機是一種情感,和出身有關,想減輕農民一些收割的痛苦。我有很多夢想,這個項目想轉讓我也不轉讓,等我騰出手來,我還是會去做!
說夢想
“我還夢想長沙成為一個汽車城和航空航天城!
鐘志華 - 為了民族汽車產業(yè)的崛起
“在汽車這個技術、資金密集,體現一個國家工業(yè)制造實力的產業(yè)里,中國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很大!辩娭救A介紹,“我的夢想,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努力地使中國的民族汽車產業(yè),能夠盡早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競爭!薄拔冶臼且粋農家孩子,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光!1962年出生的鐘志華,20歲出頭便被派往瑞典留學,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提出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仿真理論和方法,使其導師和同事大為驚訝;此后,鐘志華撰寫的“機械系統(tǒng)接觸碰撞過程設計、分析與仿真理論及技術研究”論文和專著,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影響;30歲時,他被瑞典林雪平大學聘為“終身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鐘志華在國外學術研究環(huán)境良好,待遇豐厚。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已被幾家國外大公司采用,他本人也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和子項目負責人,參加了歐盟高科技項目,美國斯坦福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際知名高校都曾向他發(fā)出任職邀請。但鐘志華還是心系故鄉(xiāng)湖南,特別是具有“千年學府”之稱的母校湖南大學。他的同事說:“1995年,在還不時興‘海歸’的時候,他就回來了!碑敃r,有些人對鐘志華回國迷惑不解,不知道他究竟圖什么。鐘志華后
來在入黨申請書中對此做出了回答:“我回國的目的,是為了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履行自己的職責!
鐘志華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的追求。一回國,鐘志華便敏銳地注意到制約我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的瓶頸——車身設計制造技術。在這一領域,我國的傳統(tǒng)方法是工程師們先依據實踐經驗設計出沖壓工藝和模具的初步方案,再經過反復試模、修模來滿足零部件設計要求,不僅耗時費錢,而且難以達到質量要求。在得到國家重點技術攻關項目、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方面的經費支持下,鐘志華組建了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基地。
2000年,他主持的“薄板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理論、計算方法和關鍵技術及在車身制造中的應用”項目,取得重大突破。項目獲得200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專家認為“該技術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提高我國相關產業(yè),尤其是汽車產業(yè)的新產品開發(fā)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睋浾吡私,目前該技術已在國內10多家汽車和模具生產企業(yè)中推廣應用,既縮短周期,又節(jié)省開發(fā)成本。僅湖南同心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就使其相關模具產品的合格率由50%提高到98%。
2004年,鐘志華主持的“汽車碰撞安全性設計與改進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再傳捷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發(fā)明的國際首創(chuàng)的機械儲能式汽車碰撞實驗牽引裝置,其性能達到國際同類水平,成本卻只有國外產品的10%。鐘志華帶領的項目組已成功開發(fā)出5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研究出多項具有重大創(chuàng)新意義的新工藝和新裝備,為汽車和模具等行業(yè)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并申請了16項國家專利。這些自主研發(fā)成果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2005年7月,鐘志華受命擔任湖南大學校長,為讓民族汽車產業(yè)早日崛起,他仍然不知疲倦,在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上揮灑著智慧與汗水。
鐘志華 - 談金融風暴中的汽車行業(yè)
美國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助計劃似乎并沒有給汽車行業(yè)帶來好運。自2008年9月開始,美國各汽車公司銷量業(yè)績不同程度下滑,平均降幅創(chuàng)50年來之最。所幸的是,底特律汽車巨頭們的悲觀情緒,尚未“傳染”中國企業(yè)及領頭人。鐘志華在分析湖南汽車產業(yè)前景時,表現出淡定的樂觀。企業(yè)應趁機網羅人才
雖然全球汽車業(yè)巨頭們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寄予厚望,現實卻未盡如人愿。股市低靡、樓市動蕩等因素,讓消費者把錢袋子捂得緊緊的。鐘志華認為,對于擁有13億人口的世界超級市場,汽車消費才剛剛開了一個頭;從大西洋彼岸傳來的經濟寒流盡管給當前消費打了折扣,汽車作為百姓常規(guī)交通工具的功能卻無法阻擋其加快走進家庭的步伐。特別是隨著土地流轉等中國農村改革新舉措出臺,農業(yè)生產力向高效集約跨越的內生性需求,可能造就一批開著汽車去種地的新型農民。
好的市場預期并不能抵消當前置身低谷的困境,湖南制造是否該停歇片刻靜候危機過去再行作為?鐘志華稱,等待并非良策。他認為,困境往往是新一輪發(fā)展的序幕,企業(yè)萬不可因一時市場疲軟而心灰意冷;在此調整期,企業(yè)應該從工藝、技術、管理等方面完善與提升自我競爭力;巨頭企業(yè)可能因陷入困境失去一些人才,企業(yè)應以戰(zhàn)略眼光廣為網羅,為湖南制造聚集更多精英骨干。
“獨門兵器”還待打造
鐘志華同時表示,湖南汽車產業(yè)剛剛起步,競爭力特色卻尚未形成。眾所周知,在世界汽車王國,特色從來都是“打天下”的入場券。譬如:德國汽車以技術工藝見長,美國汽車以時尚創(chuàng)新取勝,日本汽車以經濟節(jié)能稱雄,這些世界共知的特性往往是各品牌安身立命的根本。鐘志華認為,與歷史悠久的跨國汽車企業(yè)相比,湖南制造還非常年輕,可塑性也很強,足以獨步天下的“兵器”還有待鑄造。他認為,經濟節(jié)能應該是湖南汽車的一個基礎性平臺,以此為起點,要敏銳把握市場變化的風向標,培養(yǎng)競爭力。
湖南汽車企業(yè)已在整車車身設計制造、動力電池研發(fā)等領域展開前沿技術攻關并取得成果。鐘志華認為,除保持及進一步拓展比較優(yōu)勢,湖南汽車企業(yè)在汽車的模塊化設計、輕量化制造方面還大有施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