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貽 - 人物簡介
孔令貽,字谷孫,號燕庭,孔祥珂之子,孔子七十六代孫。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卒于1919年,終年48歲。光緒三年(1877年)襲封衍圣公,兩年后,循例奏請清廷“陛見”,因其年幼未能獲準。光緒十四年( 1888年)五月再次奏請“陛見”,清廷允準。孔令貽在京“陛見”期間,與吏部右侍郎孫額僅之女訂婚,慈模太后賞假三個月,準其在京完婚。
光緒十五年(1889年),孔令貽奉諭為翰林院侍講,正式主持衍圣公府府務(wù)。光緒二十一年(189年),孔令貽與其妻陪其母彭太夫人赴京為慈掉太后祝壽,受到慈掉優(yōu)遇,賞賜盛宴及字畫等物,后又賜“上則之地” 142大頃。光緒年間,衍圣公府與清廷過從甚密,清廷曾4次遣使來曲阜祭孔,孔令貽也為祝壽、謝恩4次進京,均受到清廷賞賜。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西方傳教士欲在曲阜城內(nèi)古伴池附近購地興建耶穌教堂,孔令貽與知縣孫國楨商諸士紳,于池北岸建筑文昌祠,借以抵制洋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勘測津浦鐵路線路,原定經(jīng)曲阜境內(nèi)孔林西部直達鄒縣,孔令貽以“破壞圣脈”、“震動圣墓”為由,奏清清廷批準,使鐵路改道兗州。
同年,山東巡撫楊士驤保薦孔令貽為曲阜官立四氏師范學(xué)堂總理。他“親身在堂,督率教習(xí),勤于功課”。這一年,他還用衍圣公府捐納功名的巨款及60戶族人所集錢2萬余千文,在曲阜全縣農(nóng)村辦初等小學(xué)堂16所,在城內(nèi)立高等小學(xué)堂l所,以培養(yǎng)教育全縣青少年。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孔令貽奉旨稽查山東學(xué)務(wù),他“周歷各郡縣,召集生徒,誨以明人倫崇正學(xué),期有合于立人達人之旨”。次年春團丁母憂,離職守孝。
民國建立之初,地方上擬推舉孔令貽為國會議員,他堅辭不受。袁世凱竊任民國大總統(tǒng)后,他上書恭賀,袁世凱發(fā)《崇圣典例》,準予衍圣公仍膺受前代榮典、祀典,并特授一等嘉禾章、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1912年,在他的倡議和捐資資助下,曲阜縣興辦了接種牛痘的防疫機構(gòu)?涤袨閯(chuàng)建孔教會后,曾多次與他協(xié)商,并于1913年在曲阜設(shè)立了事務(wù)所,開展儒學(xué)研究與宣傳活動。
1915年,袁世凱陰謀復(fù)辟帝制,由楊度等人出面組織“籌安會”,孔令貽任“籌安會名譽理事”,并出任教育界請愿團理事長,勸袁稱帝,袁加封孔令貽“郡王”銜。洪憲帝制失敗后,康有為提出“孔教為中國之基礎(chǔ)”、“請定孔教為國教”,孔令貽發(fā)出“請定孔教為國教”的通電。1917年,張勛宣布清室復(fù)辟,孔令貽發(fā)電祝賀,稱“日月重光”、“普天同慶”,并準備好巨款為張勛建“生祠”,還撰寫了“生祠啟”!吧簟鄙形磩庸,張勛復(fù)辟即告失敗。1919年 11月8日在北京病逝。
孔令貽 - 生平經(jīng)歷
孔令貽(1872-1919.11.8),字谷孫,號燕庭,山東省曲阜縣人?紫殓嬷,孔子第76代孫。清·光緒三年(1877年)襲封衍圣公。1914年再被中華民國封為衍圣公。
晚清時期,清·光緒五年(1879年)循例奏請清廷“陛見”,因其年幼未能獲準。光緒十四年(1888年)五月再次奏請“陛見”,清廷允準。在京“陛見”期間,與吏部右侍郎孫額僅之女訂婚,慈模太后賞假三個月,準其在京完婚。1889年奉諭為翰林院侍講,并正式主持府務(wù)。1892年署理四氏學(xué)學(xué)務(wù)。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與其妻陪其母彭太夫人赴京為慈掉太后祝壽,受到慈掉優(yōu)遇,賞賜盛宴及字畫等物,后又踢“上則之地” 142大頃。光緒年間,衍圣公府與清廷過從甚密,清廷4次遣使來曲阜祭孔。衍圣公也為祝壽、謝恩4次進京,均受到清廷賞賜。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西方傳教士欲在曲阜城內(nèi)古伴池附近購地興建耶穌教堂,遂與知縣孫國楨商諸士紳,于池北岸建筑文昌祠,借以抵制洋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勘測津浦鐵路線路,原定經(jīng)曲阜境內(nèi)孔林西部直達鄒縣,以“破壞圣脈”、“震動圣墓”為由,奏清清廷批準,使鐵路改道兗州。同年山東巡撫楊士驤保薦為曲阜官立四氏師范學(xué)堂總理!坝H身在堂,督率教習(xí),勤于功課”。還用衍圣公府捐納功名的巨款及60戶族人所集錢2萬余千文,在曲阜全縣農(nóng)村辦初等小學(xué)堂16所,在城內(nèi)立高等小學(xué)堂l所,以培養(yǎng)教育全縣青少年。
民主革命時期,1907年奉旨稽查山東學(xué)務(wù),“周歷各郡縣,召集生徒,誨以明人倫崇正學(xué),期有合于立人達人之旨”。1908年春團丁母憂,離職守孝。1912年民國建立之初,地方上擬推舉為國會議員,但堅辭不受。在其倡議和捐資資助下,曲阜縣興辦了接種牛痘的防疫機構(gòu)。1913年袁世凱竊任民國大總統(tǒng)后,上書恭賀,袁世凱發(fā)《崇圣典例》,準予衍圣公仍膺受前代榮典、祀典,并特授一等嘉禾章、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康有為創(chuàng)建孔教會后,多次與其協(xié)商,并在曲阜設(shè)立了事務(wù)所,開展儒學(xué)研究與宣傳活動。1914年再被中華民國封為衍圣公。1915年袁世凱陰謀復(fù)辟帝制,由楊度等人出面組織組織“籌安會”,任為“籌安會名譽理事”,并出任教育界請愿團理事長,勸袁稱帝。袁世凱稱帝后,被加封“郡王”銜。洪憲帝制失敗后,康有為提出“孔教為中國之基礎(chǔ)”、“請定孔教為國教”。遂發(fā)出“請定孔教為國教”的通電。1917年張勛宣布清室復(fù)辟,發(fā)電祝賀,稱“日月重光”、“普天同慶”,并準備好巨款為張勛建“生祠”,還撰寫了“生祠啟”!吧簟鄙形磩庸,張勛復(fù)辟即告失敗。1919年春進京廢帝溥儀祝壽,蒙賞紫禁城騎馬。
1919年11月8日在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病逝,終年47歲。撰有《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衍圣公賀春表文》等,輯有《圣門禮志》(1卷)等。
孔令貽 - 自題聯(lián)
萬卷藏書宜讀;
十年種木長春。
——自題孔府上房西里間(讀書房)
玉沙瑤草連溪碧;
流水桃花滿澗香。
——感題手書墨跡行書聯(lián)
為愛鳥聲多種樹;
因留花氣久垂簾。
——感題手書墨跡行楷聯(lián)
能襄德業(yè)為良友;
有益身心是好書。
——自題座右銘
品節(jié)詳明,德行堅定;
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自題手書墨跡楷書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