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文名:簡·坎皮恩
更多中文名: 簡康平 / 珍康萍
外文名:Jane Campion
性別: 女
星座: 金牛座
出生地: 新西蘭,惠靈頓出生日期: 1954-04-30
職業(yè): 導演 / 編劇 / 演員 / 制片 / 配音
imdb編號: nm0001005
影人簡介
簡·坎皮恩,新西蘭知名導演。她于1975年在威靈頓的維克多莉婭大學獲得人類學的學士學位,又在1979年獲得悉尼大學藝術系的繪畫學士。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她就開始了電影拍攝。并進修于澳大利亞的電視電影學校,她的第一部短片《果皮》(1982)即在1986年的戛納電影節(jié)上獲得金棕櫚獎,她的其他短片還包括《無情時刻》(1983)、《一個女孩的故事》(1984)、《八小時之外》(1984)和電視短片《兩個朋友》等。她導演并參與編寫劇本的第一部長片是1989年的《甜妹妹》,獲得了美國獨立影視協(xié)會最佳外語片獎,洛城電影節(jié)新時代獎等一系列獎項。接下去她又執(zhí)導了根據(jù)珍妮特·福瑞姆的自傳改編的影片《天使與我同桌》(1990),獲得了1990年的威尼斯電影節(jié)銀獅獎,并且在當年的多倫多和柏林電影節(jié)上也都分別獲獎。
1993年她拍攝了《鋼琴課》,再次獲得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和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劇本獎,也使得她成為了世界上屈指可數(shù)的頂尖女性導演。她從女性角度出發(fā)的獨特電影美學視角和情感內涵都使得她的影片有著鮮明的個人特色。2003年她編寫了《裸體切割》的劇本,這部影片以其大膽的性愛場面在當年飽受爭議。但仍然是有著一部鮮明的簡·坎皮恩特色的影片。2006年她與維姆·文德斯等導演合作了影片《8》,她執(zhí)導了其中《水之日記》的部分。
演藝經歷
簡·康平(又譯:簡·坎皮恩)的所有電影都在表現(xiàn)那些游離于或被拋棄到社會主流之外的女性。她細膩地刻劃她們與眾不同以及拒絕或不能順從的原因。于是她常常被貼上女性主義者的標簽,而這個簡單的分類是無法完整概括她的角色所面臨的困境和其作品的深度。
康平出生于新西蘭一個戲劇之家,母親是劇作家和演員,父親則是劇場導演。成長于這樣的家庭,康平很自然地也投向藝術的懷抱。她在70年代完成了從建筑藝術、視覺藝術向電影的轉行,并最終憑借一部出色的短片進入澳大利亞電影電視學校學習。畢業(yè)后她活躍于短片拍攝,贏得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短片獎。
1985年,康平給電視臺導演了劇情片《兩個朋友》以倒敘方式展開一對好友的經歷和他們之間友誼的變化。四年后,她推出《甜姐妹》,極端強烈的黑色喜劇風格引起了兩極化的反應。而《我桌邊的天使》則獲得了一致好評,原本是給新西蘭電視臺拍的迷你劇集,濃縮成電影,敘述一位被誤診斷為精神病的女作家的成長道路?灯經]有落入“天才在逆境中奮發(fā)”的俗套,她采取了一種簡單但并不過分單純化的方式,以毫不煽情的誠懇把悲劇、喜劇、自然主義與超現(xiàn)實主義混合起來,鋪開一位女性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開發(fā)的心路歷程。影片贏得威尼斯電影節(jié)評審團特別獎。
1993年的《鋼琴課》更把康平推至一個高峰,但此后的《貴婦的肖像》和《圣煙》都未能超越《鋼琴課》,盡管這兩部影片仍然是高度風格化,集中于探討女性如何處理她與周圍社會的關系問題。
從《我桌邊的天使》到《鋼琴課》再到她的這部新片,簡·康平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講述著女人的成長與蛻變,由欲望覺醒引起的重生,她不斷思考女性如何在男權社會中表達自我。而她的這一系列作品也成了女性書寫的重要部分。
自《鋼琴別戀》后,新西蘭女導演簡·坎皮恩一直被視為“女性電影”導演的代表,而2003年的《裸體切割》則一反《鋼琴別戀》里唯美的風格,通過一個黑色的兇殺案來展現(xiàn)一個女人的內心世界。不知何方神圣能夠極富創(chuàng)造性地把
簡·坎皮恩這部《裸體切割》是從70年代的黑色電影中汲取靈感,其中能看到《出租車司機》與《法國販毒網》等影片的影子,然而以這樣一部犯罪題材的影片去拍一部女性電影該如何駕馭?我們平時的觀影體驗中,傳統(tǒng)的偵探懸疑片的模式大抵如此:女性一般在影片中成為直接或間接受害者,英明神武的男性偵探及時出現(xiàn),并通過層層推理把故事一步步地向前推進,最終真相大白。在傳統(tǒng)語境下,布爾迪厄所謂的“話語權”是掌握在男性的手中,也就是說男性在整個故事中處于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的,觀眾的視角以及真相的一步步揭開也是緊隨男主角的行動展開的,即他到達每個犯罪現(xiàn)場,掌握各個證據(jù),然后觀眾邏輯上的思考通過他掌握的線索進行推理。
社會經歷
根據(jù)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官方網站7日發(fā)布的消息,新西蘭著名女導演簡·坎皮恩將出任今年5月14日至25日舉行的第67屆戛納電影節(jié)評委會主席。
坎皮恩在獲悉這一消息后表示,能夠擔任2014年戛納電影節(jié)評委會主席對她而言是“一份巨大的榮譽”。坎皮恩說:“激情令戛納電影節(jié)變得無與倫比,這是神秘而充滿驚奇之地,在這里演員們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影片可以找到制作方,還有一些人將會踏上他們的職業(yè)之路……我已經感到迫不及待了!”
戛納電影節(jié)組委會主席吉爾·雅各布和藝術總監(jiān)蒂埃里·弗雷莫對坎皮恩的藝術成就贊賞有加,并表示,“非常驕傲”能夠由坎皮恩出任第67屆戛納電影節(jié)評委會主席,電影節(jié)女性評委會主席名單上又增添了一名成員。
作品特點
簡·坎皮恩獨特電影美學視角以及情感內涵都使得她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而愛情這個永恒的主題在簡·坎皮恩的手下總是散發(fā)出不一樣的味道,而這也正是她能夠憑借幾部作品就立于世界頂尖級導演行列的法寶!朵撉僬n》里瑰麗而獨特的愛情,在《明亮的星》里成為主人公們幸福和痛苦的來源,只是這一次,簡把主人公的身份從一個鋼琴師換成了歐洲浪漫主義詩人濟慈,但這有什么區(qū)別,簡·坎皮恩總是借他們來述說自己對于愛情的理解,而電影里的浪漫任性、感性勝于理智的藝術家們也才能更好地完成她對于愛情的詮釋。
《明亮的星》里的愛情,短暫但感動世人,像大多數(shù)好萊塢愛情片——如《泰坦尼克號》、《廊橋遺夢》一樣,未曾深愛已言別。它取材于世人皆知的愛情故事,天才詩人濟慈愛上了鄰居芬妮。雖然兩人世界懸殊,可是對于年輕的戀人來說,一切的磨難與障礙都可以跨越。不過,世間好物不堅牢,浮云易散琉璃脆。濟慈于25歲時因患肺病去世。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終究逃不過殘酷的命運。但是芬妮像《泰坦尼克號》里的露絲一樣,終其一生,都無法忘懷這段愛情,令人感動。
簡·坎皮恩作為一個女性導演,喜歡把兩性問題放在一個極端甚至詭異的空間里來探討。她的作品一向以極度的感性來探討西方女性的醒覺,她的作品以關心女性的成長為主,喜歡探討中產階級下層受壓抑的婦女的精神世界,但她又不像一般的女權主義者那樣以男人為敵,一味只以打倒男權世界為快。
《貴婦的畫像》里,簡寫作了一位18世紀的貴婦是如何在森嚴的宮廷規(guī)矩和嚴厲的社會桎梏以及蜚短流長中操持著自我和熱情,但最終卻為此付出了代價的故事;《鋼琴課》里,簡·坎皮恩描繪的是一個19世紀的啞女是如何憑借自己的頑強的個性來追求愛情自由的故事。而到了《圣煙》里,主題仍舊是女性意識下的愛與重生,它企圖展現(xiàn)的是西方倫理傳統(tǒng)與女性自我覺醒的對立。
而這一次的《明亮的星》,女性自我意識以及女性在男性社會里的主題已經弱化,但簡對女性情感世界的細膩描摹卻依然保持:芬尼在濟慈死后便崩潰了,花了很長時間才讓身體復原,雖然二人最終都沒有正式成婚,但她就仿佛自己是濟慈妻子一般連續(xù)三年身著黑衣為濟慈守寡,并且每日花大部分時間在房中重溫濟慈寫給她的書信,剩下的時間就獨自徘徊在二人曾居住的城區(qū)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直到1833年,芬尼才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并且育有二子,只是終其一生,芬尼都沒有摘下當初濟慈求婚時候送給她的戒指。
這種對愛情的態(tài)度,是簡電影里女性對愛情的一貫姿態(tài),也是簡作為一位女性導演對愛情的理解,他們都將愛情視為信仰,并愿意為這種信仰守候。
正是對愛情的這種信仰以及對女性精神世界的持續(xù)關注,使得簡·坎皮恩在以男性為主導力量的西方電影界里成為一顆明亮的星。
主要作品
導演
《謎湖之巔》2013年
《世界名導短片集》2009年
《明亮的星》2009年
《八》2008年
《每人一部電影》2007年
《水之日記》2006年
《圣煙》1999年
《淑女本色》1996年
《鋼琴別戀》1993年
《天使與我同桌》1990年
《甜妹妹》1989年
《兩個朋友》1986年
《八小時之外》1985年
《一個女孩的故事》1984年
《無情時刻》1983年
《果皮》1982年
編劇
《謎湖之巔》2013年
《明亮的星》2009年
《八》2008年
《水之日記》2006年
《圣煙》1999年
《鋼琴別戀》1993年
《甜妹妹》1989年
《八小時之外》1985年
《一個女孩的故事》1984年
《無情時刻》1983年
《果皮》1982年
制作
《惠:破裂家族的30年》2006年
《柔軟的水果》1999年
《兩個朋友》1986年
《無情時刻》1983年
剪輯
《果皮》1982年
攝影
《無情時刻》1983年
選角
《甜妹妹》1989年
人物關系
合作最多的男演員克雷頓·雅各遜 Clayton Jacobson(演員)
合作作品(3):《八》、 《每人一部電影》、 《水之日記》
合作兩次以上的影人TOP10Geneviève Lemon(演員)
合作作品(6):《謎湖之巔》、 《八》、 《每人一部電影》、 《柔軟的水果》、 《鋼琴別戀》、《甜妹妹》
Janet Patterson(服裝設計/藝術指導)
合作作品(4):《明亮的星》、 《淑女本色》、 《鋼琴別戀》、 《兩個朋友》
Veronika Jenet(剪輯)
合作作品(4):《無情時刻》、 《淑女本色》、 《鋼琴別戀》、 《甜妹妹》
馬克·布萊肖 Marc Bradshaw(原創(chuàng)音樂)
合作作品(3):《謎湖之巔》、 《明亮的星》、 《八》
格雷格·弗萊瑟 Greig Fraser(攝影)
合作作品(3):《明亮的星》、 《八》、 《每人一部電影》
Chris Haywood(演員)
合作作品(3):《謎湖之巔》、 《八》、 《水之日記》
Sally Bongers(攝影)
合作作品(3):《果皮》、 《一個女孩的故事》、 《甜妹妹》
簡·查普曼 Jan Chapman(制作人)
合作作品(3):《明亮的星》、 《鋼琴別戀》、 《兩個朋友》
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演員)
合作作品(2):《謎湖之巔》、 《淑女本色》
格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導演/剪輯)
合作作品(2):《八》、 《每人一部電影》
獲獎記錄
獲獎
1986年第3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短片金棕櫚獎《果皮》
1990年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評審團特別大獎《天使與我同桌》
1990年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西阿克特別獎《天使與我同桌》
1990年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xié)會獎《天使與我同桌》
1990年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小金獅獎《天使與我同桌》
1990年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女性題材電影獎《天使與我同桌》
1990年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Bastone Bianco影評獎《天使與我同桌》
1990年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Gingerly Award《天使與我同桌》
1990年第15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jié)國際影評人獎《天使與我同桌》
1993年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金棕櫚獎《鋼琴別戀》
1994年第1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鋼琴別戀》
1994年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鋼琴別戀》
1996年第5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帕西內蒂獎-最佳電影《淑女本色》
1999年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女性題材電影獎《圣煙》
提名
1989年第4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提名《甜妹妹》
1990年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金獅獎提名《天使與我同桌》
1994年第51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提名《鋼琴別戀》
1994年第51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編劇提名《鋼琴別戀》
1994年第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提名《鋼琴別戀》
1994年第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提名《鋼琴別戀》
1994年第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大衛(wèi)·林恩導演獎提名《鋼琴別戀》
1994年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鋼琴別戀》
1995年第1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鋼琴別戀》
1999年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金獅獎提名《圣煙》
2011年第3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提名《明亮的星》
2009年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提名《明亮的星》
奧斯卡金像獎 |
1994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獎 鋼琴別戀 (獲獎) 1994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4] 鋼琴別戀 (提名) |
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 |
2009 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明亮的星 (提名) 1993 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鋼琴別戀 (獲獎) 1989 第4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4] 甜妹妹 (提名) 1986 第3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短片金棕櫚獎 果皮 (獲獎)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 |
1999 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女性題材電影獎 圣煙 (獲獎) 1999 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圣煙 (提名) 1996 第5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帕西內蒂獎-最佳電影獎 淑女本色 (獲獎) 1990 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Gingerly Award 天使與我同桌 (獲獎) 1990 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小金獅獎[4] 天使與我同桌 (獲獎) 1990 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xié)會獎 天使與我同桌 (獲獎) 1990 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西阿克特別獎 天使與我同桌 (獲獎) 1990 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天使與我同桌 (提名) 1990 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評審團特別大獎 天使與我同桌 (獲獎) 1990 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女性題材電影獎 天使與我同桌 (獲獎) 1990 第4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Bastone Bianco影評獎 天使與我同桌 (獲獎)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1994 第51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鋼琴別戀 (提名) 1994 第51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編劇獎[4] 鋼琴別戀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1994 第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獎 鋼琴別戀 (提名) 1994 第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獎[4] 鋼琴別戀 (提名) 1994 第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大衛(wèi)·林恩導演獎 鋼琴別戀 (提名) |
法國電影凱撒獎 |
2001 第3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 明亮的星 (提名) 1994 第1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4] 鋼琴別戀 (獲獎) |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jié) |
1990 第15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jié)國際影評人獎[4] 天使與我同桌 (獲獎) |
日本電影學院獎 |
1995 第1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4] 鋼琴別戀 (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