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喬治·桑,(1804~1876)法國女小說家。是巴爾扎克時代最具風情、最另類的小說家。
喬治·桑是一位多產(chǎn)作家,她一生寫了100卷以上的文藝作品、20卷的回憶錄《我的一生》以及大量書簡和政論文章。她的小說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四階段:早期作品稱為激情小說,代表作有《安蒂亞娜》、《華倫蒂娜》(1832)、《萊莉亞》(1833)等,都描寫愛情上不幸的女性,對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獨立與自由,充滿了青春的熱情與反抗的意志。第二階段作品為空想社會主義小說,代表作有《木工小史》(1840)、《康素 愛蘿》(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在這些作品里,他提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婦女的命運問題,盡管沒能明確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畢竟揭露了當時社會的罪惡,攻擊了資本主義的財產(chǎn)制度和婚姻制度,進而提出空想社會主義的理想。第三階段作品為田園小說,代表作有《魔沼》(1846)、《棄兒弗朗索瓦》(1848)和《小法岱特》(1849)。喬治·桑的田園小說以抒情見長,善于描繪大自然綺麗的風光,渲染農(nóng)村的靜溫氣氛,具有濃郁的浪漫色彩。第四階段作品為傳奇小說,代表作有《金色樹林的美男子》(1858)。
第二帝國時期,她和王室來往密切,對巴黎公社革命很不理解,但反對殘酷鎮(zhèn)壓公社社員,喬治·桑于1876年6月7日逝世。喬治·桑屬于最早反映工人和農(nóng)民生活的歐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繪細膩,文字清麗流暢,風格委婉親切,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人物生平
她原名露西·奧羅爾·杜邦,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一個貴族家庭,在法國諾昂鄉(xiāng)村長大。父親是第一帝國拿破侖時代一個軍官。由于父親早逝,而母親曾有淪落風塵的經(jīng)歷,所以她從小由祖母撫養(yǎng),祖母為了把她培養(yǎng)成一個淑女,費盡苦心,而喬治·桑沒有令祖母失望,小小年紀便已露出卓爾不群的才華。13歲進入巴黎的修道院。
可以這樣講,最終改變喬治·桑命運的是她那不幸的婚姻。
她原名叫奧羅爾·迪潘(又譯杜邦)。18歲時在對家庭生活的夢幻憧憬中,她嫁給了貴族青年卡西米爾·杜德望成為男爵夫人。但她很快就不能忍受丈夫的平庸和缺乏詩意。喬治·桑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紅杏出墻的婚外情戀。1831年,在“離婚”還沒出現(xiàn)在社會生活字典中的情況下,她做出了那個時代驚世駭俗的舉動:堅決與丈夫分居,并棄家出走,與情人到巴黎開辟新的生活。最終73歲去世。
個人作品
喬治·桑移居巴黎后為了生存下去,她開始了勤奮的筆耕,寫出了一部部文筆秀美、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迷人的風情小說,并以此確立了自己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從初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盧梭、夏多布里昂和拜倫對她的復雜影響。七月革命后不久,她發(fā)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安蒂亞娜》(1832),一舉成名,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
喬治·桑是一位多產(chǎn)作家,她一生寫了244部作品,100卷以上的文藝作品、20卷的回憶錄《我的一生》以及大量書簡和政論文章。其中包括故事、小說、戲劇、雜文,以及3萬多封被稱為“文學史上最優(yōu)美的通信之一”的書信。她的小說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四階段:早期作品稱為激情小說,代表作有《安蒂亞娜》、《華倫蒂娜》(1832)、《萊莉亞》(1833)等,都描寫愛情上不幸的女性,對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獨立與自由,充滿了青春的熱情與反抗的意志。第二階段作品為空想社會主義小說,代表作有《木工小史》(1840)、《康素愛蘿》(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在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婦女的命運問題,盡管沒能明確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畢竟揭露了當時社會的罪惡,攻擊了資本主義的財產(chǎn)制度和婚姻制度,進而提出空想社會主義的理想。第三階段作品為田園小說,代表作有《魔沼》(1846)、《棄兒弗朗索瓦》(1848)和《小法岱特》(1849)。喬治·桑的田園小說以抒情見長,善于描繪大自然綺麗的風光,渲染農(nóng)村的靜溫氣氛,具有濃郁的浪漫色彩。第四階段作品為傳奇小說,代表作有《金色樹林的美男子》(1858)。
經(jīng)歷
喬治·桑的愛情生活豐富多彩,她的身邊總是圍繞著一批追求者。她與大文學家繆塞的艷事、與音樂大師肖邦十余年的同居生活,成為法蘭西19世紀的美談之一,并留下了一篇篇揭示她內(nèi)心深處情感世界奧秘的情書佳作。
肖邦曾為喬治·桑作曲:第6號圓舞曲降D大調(diào)「小狗」Op. 64-1 , 小狗圓舞曲是描述喬治桑的小狗追逐自己的尾巴的一首曲子,因為曲子很短,因此也被稱為「小圓舞曲」(Minute) 。
喬治·桑是個民主主義者,從一個角度講,她可稱得上是女性解放的先驅(qū)。尤其是在兩性關(guān)系上,她倡導女性的主導地位,認為女人不應(yīng)該成為男人情欲的發(fā)泄對象,女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應(yīng)該主動地得到滿足。
喬治·桑,是被她的同時代人公認為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雨果曾說:“她在我們這個時代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特別是,其他偉人都是男子,惟獨她是女性!
第二帝國時期,她和王室來往密切,對巴黎公社革命很不理解,但反對殘酷鎮(zhèn)壓公社社員,喬治·桑于1876年6月8日逝世。喬治·桑屬于最早反映工人和農(nóng)民生活的歐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繪細膩,文字清麗流暢,風格委婉親切,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1831年初,她帶了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定居巴黎,很快就成為巴黎文化界的紅人,身邊經(jīng)常圍繞著許多追隨者,她開始了蔑視傳統(tǒng)、崇尚自由的新生活。抽雪茄、飲烈酒、騎駿馬、穿長褲,一身男性打扮的她終日周旋于眾多的追隨者之間。即使喬治·桑這個男性化的筆名,也來源于她的一個年輕情人。當有人批評這個矮小(1.54米高)、放蕩的女人不該同時有四個情人時,這個不受世俗成規(guī)束縛的女人竟然回答說,一個像她這樣感情豐富的女性,同時有四個情人并不算多。她曾借自己的作品公開宣稱:“婚姻遲早會被廢除。一種更人道的關(guān)系將代替婚姻關(guān)系來繁衍后代。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既可生兒育女,又不互相束縛對方的自由!
當遙遠東方的男人還三妻四妾,左擁右抱的時候,在美麗的法蘭西大地上,一個身高1.54的小女人竟然發(fā)出要實行一妻多夫制的聲音!一妻多夫?!不要說是那時候,就算是拿到今天,這樣的女人也是一位奇女子。
要知道,她說這番話的背景是在19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法國,“女權(quán)”尚未成為一個讓人熟知的名詞。那時,人們普遍的看法是:一個自由的、不羈的、充滿活力的男人,是一個偉大的生命;而一個擁有這樣生活的女人,則是一個骯臟的女人。更何況,人們潛移默化的概念是:女人本來就應(yīng)該是男人的附屬品!
在離巴黎數(shù)百公里遠的諾安鎮(zhèn)莊園中,這個文采出眾、多才多藝的浪漫主義作家接待了一大批文學藝術(shù)史上名留青史的人物:詩人繆塞、作曲家兼鋼琴家肖邦和李斯特、文學家福樓拜、梅里美、屠格涅夫、小仲馬和巴爾扎克、畫家德拉克洛瓦……等等。甚至包括拿破侖的小弟弟熱羅姆·波拿巴親王。他們中的許多人成為她龐大的情人隊伍中的一員。終日高朋滿座的諾安鎮(zhèn)喬治·桑莊園這個“藝術(shù)家之家”,真正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喬治·桑,這個生活優(yōu)越、追求享樂、感情豐富的美麗女人,沒能在婚姻中得到愛情、溫柔和滿足,卻用多角的、激情的情愛,張揚了自己的生命,并為后人留下了華美的文字。同時,她也用自己的筆和行動,深深地介入了當時的政治,積極參與社會問題的解決。當然,這更是同時代的許多男性文化名人都沒能做到的了。
喬治·桑身上充滿了矛盾。譬如,通過觀察她“我愛,故我在”的日常生活,似乎無法理解她對政治的熱衷和投入、無法相信她已經(jīng)具有相當強烈的社會主義思想。據(jù)說,喬治·桑是一個非常拘謹?shù)娜,從未在大庭廣眾之中講過話,而只善于用筆表達,這和她豐富多彩的、開放的私生活傳奇好像也不相稱。
她追求生活舒適。在她諾安鎮(zhèn)的故居中,當時已經(jīng)安裝了可以24小時供應(yīng)熱水的裝置。為了能讓仆人迅速到達她所在的房間,她在仆人工作的廚房,安上了5個分別代表不同位置的鈴鐺。她甚至還有一個私人劇場、一個裝有一百五十多塊帶滑槽的布景的舞臺。與這些奢華相對應(yīng)的,則是她寓所裝飾的簡樸、單調(diào),毫無當時富貴人家盛行的豪華和排場。
還有,她似乎已經(jīng)具有極大的知名度,但是,只是到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女作家誕生200周年、2004年被法國政府命名為“喬治·桑年”的時候,通過有組織的一系列研討會、演出和閱讀活動,人們才突然發(fā)現(xiàn)她的全部價值。在此之前,她只是法國文學史上群星璀璨的星空中的一顆小星星而已。在她開始“為生存而寫作”和后來“為表達自己而寫作”之間,她的筆下卻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一致性和連續(xù)性。這又是為什么?21世紀的人們,應(yīng)該如何重新正確地、而非孤立或片面地認識這位19世紀的女作家?
今天的法國文化界,還有兩個女人也讓人想起了喬治·桑,她們就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性感女星碧姬·芭鐸和小說家弗朗索瓦茲·薩岡。這兩個幾乎同齡的女人,也都曾經(jīng)是法國社會性解放、女性追求社會新地位的象征人物。
移居巴黎為了生存下去,她開始了勤奮的筆耕,寫出了一部部文筆秀美、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迷人的風情小說,并以此確立了自己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從初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盧梭、夏多布里昂和拜倫對她的復雜影響。七月革命后不久,她發(fā)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安蒂亞娜》 (1832),一舉成名,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
喬治·桑,這個生活優(yōu)越、追求享樂、感情豐富的美麗女人,沒能在婚姻中得到愛情、溫柔和滿足,卻用多角的、激情的情愛,張揚了自己的生命,并為后人留下了華美的文字。同時,她也用自己的筆和行動,深深地介入了當時的政治,積極參與社會問題的解決。當然,這更是同時代的許多男性文化名人都沒能做到的了。
喬治·桑身上充滿了矛盾。她是一個非常拘謹?shù)娜,從未在大庭廣眾之中講過話,而只善于用筆表達,這和她豐富多彩的、開放的私生活傳奇好像也不相稱。
1832年,她第一次以u2018喬治·桑u2019這一男性筆名發(fā)表兩部小說,分別是《安蒂亞娜》和《瓦朗蒂娜》 。兩本小說講述的都是愛情失意的女人的故事。這是她一生中創(chuàng)作精力最旺盛的年代,從1833年至1836年,她相繼發(fā)表《萊麗婭》、《雅克》和《莫普拉》。在巴黎生活期間,喬治·桑熱衷于喬裝成男性出入各種公開場合,尤其是出席一些禁止女性參加的集會。這在19世紀的法國是一種驚世駭俗的舉動,尤其為上流社會所不容許。也正是因為如此,喬治·桑始終沒有再次嫁給某個伯爵或公爵。這些不尋常的舉動很快就使得喬治·桑成為法國文壇聲名大噪的人物。
1836年之后,喬治·桑結(jié)識了一些資產(chǎn)階級自由派及空想社會主義者,開始關(guān)注社會不公現(xiàn)象并創(chuàng)作u2018社會問題小說u2019。其成就最高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康素愛蘿》(1843)和《安吉堡的磨工》就創(chuàng)作于這一時期。
1848年,路易·菲利浦下臺,成立臨時共和政府,喬治·桑積極參加政治活動,撰寫《致人民的信》,甚至為臨時政府的公共教育部及內(nèi)政部撰寫公報。6月份工人暴動,喬治·桑懾于工人暴動的聲勢,回到諾昂,從此不再寫u2018社會問題u2019小說,也不再過問政治,開始以充滿靜謐與無邪的田園情趣為題材來寫作,發(fā)掘人心中高貴與美好的一面。
其實早在1946年,喬治·桑就已經(jīng)開始對田園生活感興趣。這一年她發(fā)表了著名的田園小說《魔沼》 ,全書沒有復雜的情節(jié)和冗長的理論闡述,而是自始至終充滿詩意。這部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奠定了作家晚期創(chuàng)作的基調(diào)。
晚年的喬治·桑的創(chuàng)作受到了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影響,追求反璞歸真、回歸自然。這一時期她的代表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包括小說《棄兒弗朗索瓦》(1848)、《小法岱特》(1849)和《我的生活》(1855)。兩部小說都描寫充滿浪漫情調(diào)的愛情,其間可見盧梭《新愛洛依絲》的影子。
喬治·桑晚期的創(chuàng)作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描寫農(nóng)民的生活。這在貴族傳統(tǒng)根基深厚的法國文學史上是沒有先例的。盡管農(nóng)民的生活在田園牧歌的鄉(xiāng)村背景中被女作家理想化,但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喬治·桑在一些小說中采用糅合了土語的樸素法語,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這一時期,喬治·桑還發(fā)表了《他與她》(1859),追憶早年和繆塞的戀情。
作品簡介
《安迪婀娜》是一顆年輕的心靈第一次爆發(fā)出的辛酸和悲哀。主人公具有高雅的智慧和高尚的心靈,她的丈夫德爾馬上校卻是一個充滿了淫威的軍官,安迪婀娜的心受到傷害后,她轉(zhuǎn)向了情人萊孟的懷抱,然而萊孟是個容易激動,斤斤計較、自私自利的人。后來竟變得毫無心肝可言。最后,安迪 婀娜同她童年時代的男友拉爾夫到印度隱居。女作家在這部小說中塑造了幾 種男性性格;有軍官丈夫那樣性格粗暴的男子,由于社會給了他權(quán)力,便變 得殘酷無情;也有萊孟那樣性情軟弱的男子,自私自利是他們的本性。還有表面上冷酷無情,實際上感情熱烈,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男子,像拉爾夫那 樣。
在這第一本小說里,喬治·桑就提出了婦女解放問題。她借主人公安迪婀娜的口說:“我不跟你們供奉一個上帝,可是我更盡心也更純潔地供奉我自己的上帝。你的上帝是男子的上帝,是一個男子,是一個國王,是你們種族的創(chuàng)始人和保護人。而我的上帝是宇宙的上帝,是創(chuàng)世主,是救世主,是一切生命的希望。你的上帝使萬物皆備于你一人,我的上帝使他創(chuàng)造的一切生物都互相幫助。”在這里,喬治·桑對于婦女屈從于男子社會秩序進行了抗議。同時也表達了她對上帝忠實信仰的樂觀主義。如果說她在第一部作品中塑造了幾個典型的形象的話,那么,在《萊莉亞》中,她卻描繪了她理想中偉大的、并不沉湎于聲色的感情深厚的女性。萊莉亞是嚴肅、勇武、智慧和藝術(shù)的象征。與她相對的其妹妹普爾雪麗,她則是個奢侈豪華的妓女,是美麗和激情的象征。在這里,作者無疑把自己的雙重人格分別賦予了兩個女性人物。然而這個故事卻以悲劇結(jié)局。她早在《安迪婀娜》中所表現(xiàn)的對上帝的天真的信仰到這兒已變成了絕望的吶喊。女主人公臨死前說道:“天啊!絕望籠罩著一切。上帝創(chuàng)造的世界的每一個毛孔里都散發(fā)出悲苦的呻吟。波浪翻滾著,嗚咽著拍打岸,風在森林里悲鳴怒號。森林的樹本全在暴風雨的鞭打之下低垂了頭,剛一抬起頭來又低垂下去了。忍受著可怕的折磨。那兒有一個悲修的、罪該萬死的生物,非?膳,巨大無比——我們居住的世界容納不下他!
在《華朗蒂納》和《雅克》中,喬治·桑仍然未脫離她的婚姻主題,只是角度已有所改變。在前部作品中,她塑造了一個文雅而冷淡的丈夫。而在《雅克》中,她把她心目中最高貴的品質(zhì)都賦予了這個丈夫。雅克的年青妻子卻不能理解他的那種高貴的性格,也不再愛慕他的性格,于是轉(zhuǎn)向了自己的情人。但雅克卻諒解了他的妻子。他說:“沒有人能夠控制愛情;沒有人會因為他愛或不再愛而有罪。促使女性墮落的是說謊。”最后為了給他的妻子自由,雅克只能采取自殺的方式,而即使自殺也要讓其妻子覺得是一次偶然事件。
人物評價
雨果 :喬治·桑在我們時代占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其他人是偉大的男性,她是偉大的女性”,“我們這個時代,大革命結(jié)束了,人道革命已經(jīng)開始,兩性平等是人道革命的一部分,我們需要一個偉大的女性,她應(yīng)證明既有男性的才干,又不失天使的稟賦;她是強有力的,又不失溫柔。喬治·桑具有這些能力”,“她是我們這個世紀的驕傲,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喬治·桑研究在20世紀一度被冷落,但最近十幾年,在歐美出現(xiàn)了“喬治·桑熱”,紐約霍夫斯特拉大學和洛杉磯西方學院的一批學者出了專著,開設(shè)網(wǎng)站,帶動起了研究熱潮,反過來影響法國。學界普遍感到她的思想具有超前性和現(xiàn)代性,那驚世駭俗的言行,包含著女權(quán)主義思想的萌芽,她稱得上女權(quán)運動的先驅(qū)。
和肖邦的愛情故事
1836年冬天肖邦結(jié)識了比他大6歲的法國女作家喬治·桑,肖邦,這個纖弱、浮華、儒雅而又溫柔的男子,對反傳統(tǒng)的多產(chǎn)女作家喬治·桑,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喬治桑越來越引起肖邦的注意,肖邦發(fā)現(xiàn)和她在一起時,他可以盡情傾訴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后來,肖邦和喬治·桑生活在了一起,他們保持了長達9年的關(guān)系,喬治桑給予肖邦的細心照料,有助于煥發(fā)肖邦的才華,他們生活在一起的后來幾年,肖邦的作曲生涯達到了他個人生命的最高點,是肖邦鳴唱“天鵝之歌”的歲月。
1846年,肖邦和喬治·桑在諾罕莊園里一起度過了最后一個殘秋,11月,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分開了。
肖邦來到巴黎心情十分憂郁,肺病加重,身體越來越壞,但為了生活,他還要帶病教學生彈琴。第二年春天他的身體稍微好一些,想起和喬治·桑在一起的這些年,他很有感觸,于是,寫下了一首《升C小調(diào)圓舞曲》。
乍一聽,你會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實際上它隱藏著一種說不出來的悲哀。
肖邦似乎在說:悲哀嗎?怎么?我可是不在乎的,不在乎的,該怎樣就怎樣吧!……可是,他究竟不是完全不在乎的,真相隱藏在圓舞曲激動的悲哀里,他的心潮在起伏翻滾。
接著出現(xiàn)了一段抒情的慢板,好似是以往和喬治·桑在一起的幸福日子的回憶——
肖邦似乎力圖忘掉悲慘的現(xiàn)實生活,而沉浸在他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虛無縹緲的甜蜜夢幻世界,但是旋律中仍然不由自主地滲透著深刻的憂郁情緒。
1848年,肖邦雖然病情嚴重,仍然訪問了英國和蘇格蘭,在倫敦,肖邦曾為維多利亞女王演奏,但英國的社交生活使他筋疲力盡,他的學生把他帶到一座鄉(xiāng)村別墅中休養(yǎng),并送給他當時迫切需要的一萬五千法郎。肖邦臨終前的一段日子非常孤寂,他痛苦地自稱為“一個遠離母親的孤兒”。
1849年10月,肖邦在巴黎逝世,在他的遺囑中,他讓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他的遺體埋葬在巴黎的彼爾……拉什茲墓地,緊靠著他最敬愛的作曲家貝里尼的墓旁。在他的葬禮上,奏響了他的《葬禮進行曲》和莫扎特的《安魂曲》,那杯從華沙帶來的祖國的泥土,被撒在他的靈柩上,他的心臟裝在匣子里運回了他一心向往的祖國波蘭,安置在華沙圣十字大教堂里。
肖邦短暫一生中的作品雖然幾乎全部是鋼琴曲,但由于他所創(chuàng)造的各種體裁是如此完美,他的感情幅度是如此廣闊,他所發(fā)展的鋼琴技法是如此豐富,人們絲毫沒有局限感和逼仄感,而象是走進了一個廣闊的藝術(shù)天地。因此,肖邦寫下的跨時代的鋼琴作品為幾乎所有鋼琴大師所喜愛,尤其在20世紀初,彈奏肖邦作品幾乎成為一種時尚。
肖邦是波蘭的肖邦,也是世界的肖邦,是浪漫時代的肖邦,也是永恒的肖邦。他那超越時空的靈性之光,不正穿過近2個世紀的巨變時代,一直在今天的夜空中閃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