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泰希內 - 簡介
法國導演,60年代在《電影手冊》雜志任編輯,撰寫影評,1969年開始導演生涯。《法蘭西回憶》使他聲譽鵲起。此后,他的影片大受贊揚,《約會》獲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被譽為同一代導演中最富才華者之一。同時,他又被稱為杰出的浪漫派導演。他的影片注重色彩的運用,造型感很強。
安德烈·泰希內 - 基本資料
安德列·泰西內André Téchiné.
出生日期:: 1943年3月13日.
出生地點:: 法國 ...
別名:安德列·達西尼(譯名),安德列·塔希內(譯名),安德列·泰希內(譯名),安德烈·泰西內(譯名), ...
安德烈·泰希內 - 主要成就
1985年,泰希內以《激情密約》得到坎城影展最佳導演,也是茱麗葉畢諾許在影壇發(fā)光成名的處女代表作。
凱薩琳丹妮芙則是泰希內最重要的班底女星,自《法國回憶》起,一路合作《鐘愛一生》、《似水年華》等片。
作品《 愛滋味 》,則被譽為《野戀》再一部泰希內大師傑作。描寫少年同志苦澀青春的自傳電影《野戀》,拿下法國凱薩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大獎.
《夜夜夜賊》 Les Voleurs (1996) IMDb:0118100
1996年戛納電影節(jié)提名金棕櫚
1997年法國愷撒獎最佳女新人
1997年安德烈.泰希內(《野蘆葦》)經(jīng)典名作之一,凱瑟琳德諾芙、丹尼奧圖爾合演,戛納電影節(jié)參賽作品,凱撒電影節(jié)最佳新進女演員獎,入圍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新進男演員等四項大獎!
安德烈·泰希內 - 作品特點
泰希內的《目擊者》探究了在那場由大家并不了解的艾滋病毒引發(fā)的災難中受到波及的人們之間復雜的關系網(wǎng)。
編劇安德烈·泰希內、Laurent Guyot和Viviane Zingg,為本片創(chuàng)作的影片劇本獨具匠心,有著非常強烈的戲劇演出風格,以80年代艾滋病首次在歐洲爆發(fā)為背景,通過展現(xiàn)幾段不同的生活方式帶領我們認識了這樣一群人,描述了當時人們是如何對待這種致命疾病的故事。影片故事情節(jié)圍繞無憂無慮的同性戀男青年曼努展開,他燃起了孤獨的中年男子阿德里安的激情,之后又與一名壞脾氣的已婚警察姆赫迪有染。影片故事由警察姆赫迪的妻子莎拉(艾曼紐爾·貝阿飾)口中道出,她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但是對自己剛出生孩子卻很冷漠,而之后,曼努的故事成了她首部成年文學作品的靈感來源。
導演超越種族、社會、性的障礙,以狂熱的方式講述一個欲望的故事,流暢的攝影機從一個人物轉移到另一個人物身上,在肉感的鏡頭中展現(xiàn)動態(tài)中的肢體。全片充滿感情,攝影精美,演員的演出細膩。導演安德烈·泰希內攜本片參加柏林電影節(jié)時向媒體解釋:他是“出于對這些年代去世的朋友的懷念,以及出于銘記的職責”而拍攝此片。他還強調說艾滋病對他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改變,它改變了他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看法,讓他了解到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凡人。泰西內還在影片首映前的發(fā)布會上說道,從某種意義上說,他覺得他也是命大才逃過了那場災難。他表示,自己有好多朋友都因感染艾滋病毒而去世。
《夜夜夜賊》是1997年安德烈.泰希內(《野蘆葦》)經(jīng)典名作之一,凱瑟琳德諾芙、丹尼奧圖爾合演,戛納電影節(jié)參賽作品,凱撒電影節(jié)最佳新進女演員獎,入圍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新進男演員等四項大獎!
十歲男孩的父親為何突然死去?環(huán)繞著他的成年人各持真相的零星碎片。然而,這不過是開始。一個顛簸著的妙齡少女;一個家族的非法勾當;女哲學教授突然自殺;嫉惡如仇的警長;一段淡化了的女同志戀情;無法接受父親去世的孩子。原來警察亞力克斯一家都是盜賊,他哥哥伊凡被人謀殺,而他自己跟朱麗葉相戀時,并不知道對方的弟弟原來是伊凡黑幫中的成員,而朱麗葉本人有一個當哲學老師的同性情人。亞力克斯跟該情敵見面的戲是本片中最精彩的場景。導演把來自毫不相關的世界的人物放在一起,支取不同電影類型的元素,發(fā)展出一個精彩絕倫的講故事游戲。重重疊疊、循環(huán)不息,幾條生命軌道交錯,有說不盡的隱衷、揭不完的秘密。本片為導演繼《野蘆葦》之后又一力作。
影片采用不同人的視角,以黑幫世界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出其不意的三角戀情。導演借用一個警匪故事類型來處理已經(jīng)冷漠疏離的家庭關系,當中也涉及了性、死亡、同性戀等問題,被認為是導演最暴力殘忍以及最震撼人心的作品,兩位主角的表演非常賣力。
安德烈·泰希內 - 點評
影評人出身的泰希內,追隨新浪潮前輩楚孚、高達、夏布洛的腳步,評而優(yōu)則導,近四十年的導演生涯,是「后新浪潮」最受尊崇的大師。
人際關系是泰希內作品一貫的主題,他總以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眼光,冷眼審視角色在面臨人生難題時的選擇,而其中同志、妓女、黑道等邊緣角色,則再再透露泰希內的人文關懷與寬容。
作為2004年《時光流轉》之后泰希內的首部作品,《目擊者》中貫穿始終的都是嫉妒、悔過和冷漠,而艾滋病病毒的出現(xiàn)迫使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影片故事從青春的無限可能性到墮落,再到重生,完成了一個完美的圓圈。泰希內說,除了影片的悲劇情節(jié)外,重要的是,《目擊者》應該被理解為一次對生命的禮贊。安德烈·泰希內的這部影片真實生動,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使得人們會去計算在這場流行病中的得失:一個更加不及后果的性經(jīng)歷還是一種更加透明的人際關系。曼努感到非常羞愧,把自己躲起來不見任何人,甚至拒絕了他的愛人的關心。每一個人對于他幾近死亡的反應都截然不同,從恐慌到接受血液檢測到質疑生命中需要面對的基本責任。重估什么才是他們個體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已經(jīng)變得極為重要。
安德烈·泰希內繼續(xù)延續(xù)了以往的導演風格,在本片中依舊十分注重色彩的運用而且造型感很強。他將故事背景設置在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之中——有歌劇、警察和醫(yī)療科學,有私人飛機、文學作品和廚房烹飪。他同樣在本片中啟用了強大的法國演員陣容,有銀幕老將米歇爾·布朗、艾曼紐·貝阿、塞米·鮑亞吉拉和茱莉·德帕迪約。片中飾演莎拉的是法國演員艾曼紐·貝阿,1985年以令人亮眼的賣座大片《瑪儂的復仇》獲愷撒獎最佳女配角,后又從五千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主演美國片《天使之約》,旋又回法國主演了賣座喜劇《電梯向左轉》!督裆槲戳恕肥浅墒燹D型的代表作。貝阿被《帝國》雜志評為1995年度最性感明星之一,在2002年12月份的歐洲電影大獎上憑借《八美圖》和其她七名女主角同獲影后稱號。茱莉·德帕迪約曾以《莉莉的誘惑》一片榮獲第29屆法國凱撒電影獎最佳新進女演員稱號。米歇爾·布朗是法國最受歡迎的老牌影星之一,1986年,米歇爾主演了貝特朗·布里葉的《晚禮服》,贏得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男演員獎,1994年,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累得要命》,摘得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劇本獎,是法國影壇的絕對重量級人物。
安德烈·泰希內 - 作品年表
1970《寶琳娜》Paulina s’en va
1975《法國回憶》Souvenirs d’en France/ French Provincial
1976《巴洛克》Barocco
1979《白朗蒂姊妹》Les S?urs Bront?/ The Bronte Sisters
1981《美國旅店》H?tel des Amériques/ Hotel of the Americas
1983《歸鄉(xiāng)》La Matiouette
1985《激情密約》Rendez-vous
1986《犯罪現(xiàn)場》Le Lieu du crime/ Scene of the Crime
1987《無辜者》Les Innocents/ The Innocents
1991《我不接吻》J’embrasse pas/ I don’t kiss
1993《鐘愛一生》Ma saison préférée/ My Favorite Season
1994《野戀》Les Roseaux sauvages/ The Wild Reeds
1996《夜夜夜賊》Les Voleurs/ Thieves
1998《甜蜜愛麗絲》Alice et Martin/ Alice and Martin
2001《遠方》Loin/ Far Away
2003《灰眼珠的男孩》Les égarés/ Strayed
2004《似水年華》Les Temps qui changent/ Changing Times
2007《 愛滋味 》Les Témoins/ The Witnesses
安德烈·泰希內 - 參考資料
[1] 我酷電影 http://movie.iamcool.net/tw/movie_news.php?promoID=3260
[2] 中國影視庫 http://www.mdbchina.cn/persons/8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