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運洲 - 簡介
胡運洲(公元1909——1939),江西瑞金縣城西南效虎嶺村(俗名胡嶺背)人。幼年聰穎,隨習則通。且生性落拓,不拘小節(jié),因被同村群眾小呼為“癲子”。十七歲,畢業(yè)于寧都江西省立九中。以父卒家貧,無力升學,遂矢志投身革命。
胡運洲 - 經歷
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后因體弱退學。1930年改入上海吳淞商船學校學駕駛。1934年畢業(yè),分至海船實習,歷任招商局、三北、濟平等輪船公司所屬海船之三、二副,行駛于南北洋一帶。人以海上生活很艱苦,勸他轉業(yè)駕駛江輪。運洲感嘆日:“中國正圖自強,航業(yè)必須發(fā)展。吾輩青年,可不于此時艱苦磨煉,儲為國用耶!”1937年春,受英商摩爾公司聘,任摩爾號船三副,旋升二副,航行于地中海東岸,系較早由外輪聘任為高級船員的中國人,在贛南更屬首開記錄的先行者?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運洲辭職回國效命。1938年春抵廣東,供職于西南運輸處,擔任戰(zhàn)時運輸工作。在廣州服務的8個月中,他除努力本職外,并參加了廣州船員的組工作,著有《廣東內河航行須知》。同年秋被奉命入上滇,勘查黎滄河。
1939年,國民黨政府為加強內部運輸,以適應戰(zhàn)時需要,決定利用金沙江通航。為此,組織成金沙江勘查試航隊。運洲以西南運輸總處委員身份,參加長一次勘查試航工作。予計金沙江先能航一段,由云南金江街起,到四川宜賓止,長達1000多公里,當中有200余個險灘是船只航行難過的閻王關。運洲等人于是年1月出發(fā)勘查,歷經數(shù)月,備嘗艱險。從新街至蒙姑一段,有金牙灘者,為金沙江天險,一般航行者都須將船只拆開,由陸地帶過。但運洲擔識過人,更兼技術高超,他仍然駕船通過。他這樣做,意在探索總結,以利全線開通,節(jié)省人力物力。
勘查事竣,胡運洲復奉當局命,偕國聯(lián)駐華顧問、水利專家蒲得利,經濟部技士張炯等實行度航。他于1939年4月22日出發(fā),28日抵金沙江開始工作。5月10日,試航巧家老君灘,不幸于此處覆舟,三人均殉職。運洲時年僅次31歲。國民黨政府于同年6月17日發(fā)布命令,褒揚運洲及蒲氏、張氏,并予以撫恤。
運洲在參加試航前,曾與一位小組訂婚。此次試航,臨別囑伊“試航成功時,即在昆明舉行婚禮。。。。!庇纱丝梢姡沂繛閲柢|在所不辭壯士豪情,堪為我國內河航行史上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