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慕容翰

    慕容翰

    慕容翰,字元邕,為鮮卑族領(lǐng)袖慕容廆的長子,慕容翰“性雄豪,多權(quán)略,猿臂工射,膂力過人”(《晉書·慕容翰載記》)慕容廆甚是驚奇,遂委以重任。

    慕容翰 - 人物簡介

    生卒:?—344年
    描述:中國十六國時期前燕名將。
    籍貫: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人,鮮卑族

    時值“八王之亂”,劉淵、李雄、石勒等乘機(jī)先后起兵,北方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亦卷入到戰(zhàn)亂之中。此時,慕容廆則采取了觀望政策。并于永嘉元年(307年),自稱為鮮卑大單于,但

    未公開與晉朝相抗。

    這期間,幽州局勢亦動蕩不安。遼東太守龐本以私仇殺東夷校尉李臻,結(jié)果塞外的鮮卑素連、木津二部借口為李臻報仇,連年寇掠,使得遼東百姓流離失所,歸附慕容部以求庇護(hù)者日月相繼。太守袁謙連戰(zhàn)失利,東夷校尉封釋欲求和于素連等。在這種情況下,慕容翰對慕容廆說:“求諸侯莫如勤王,自古有為之君靡不杖此以成事業(yè)者也。今連、津跋扈,王師覆敗,蒼生屠膾,豈甚此乎!豎子外以龐本為名,內(nèi)實幸而為寇。封使君以誅本請和,而毒害滋深。遼東傾沒,垂已二周,中原兵亂,州師屢敗,勤王杖義,今其時也。單于宜明九伐之威,救倒懸之命,數(shù)連、津之罪,合義兵以誅之。上則興復(fù)遼邦,下則并吞二部,忠義彰于本朝,私利歸于我國,此則吾鴻漸之始也,終可以得志于諸侯”(《晉書·慕容廆載記》)慕容廆接受了這一建議,率騎兵征討素連、木津,皆斬之。二部皆降,徙居于棘城。廆復(fù)立遼東郡而歸。

    建興元年(313年)年四月,王浚命部將棗嵩督諸軍屯易水縣(今河北雄縣西北),召鮮卑段疾陸眷部準(zhǔn)備共同進(jìn)攻漢鎮(zhèn)東大將軍石勒。段疾陸眷因與石勒有盟約,不來會兵。王浚憤怒,遂以重金賄賂代公拓跋猗盧,并傳檄邀請慕容廆出兵,共攻段氏。慕容廆遣慕容翰部進(jìn)攻段氏,慕容翰連克徒河(今遼寧錦州)、新城(今沈陽市東北),兵至陽樂(今河北盧龍東南),聞拓跋六修失敗撤退,遂留守徒河,于青山(今遼寧義縣東)筑壘壁防御。

    當(dāng)時晉平州刺史、東夷校尉崔毖自認(rèn)為出身名門望族,鎮(zhèn)守遼東(今遼寧遼陽市),平日樂于招攬流亡士人,以為流亡士人必然會來投奔,結(jié)果事與愿違,心中不平。他猜疑是慕容廆拘留了流亡士人,遂派使者陰結(jié)高句麗、鮮卑宇文部及段部,企圖借用三者的力量攻滅廆并分割其地。

    太興二年(319年)十二月,三方合攻棘城。慕容廆閉門堅守,并用使離間計,使高句麗、段氏分別帶兵撤退,只有字文氏部數(shù)十萬人。

    慕容翰

    宇文部首領(lǐng)宇文悉獨官憑其人多,遂連營40里包圍慕容廆。當(dāng)時,慕容翰據(jù)守徒河(今遼寧錦州市),派人告訴慕容廆:“悉獨官譽(yù)國為寇,彼眾我寡,易以計破,難以力勝。今城中之眾,足以御寇,翰請為奇兵于外,伺其間而擊之,內(nèi)外俱奮,使彼震駭不知所備,破之必矣。今并兵為一,彼得專意攻城,無復(fù)它虞,非策之得者也。且示眾以怯,恐士氣不戰(zhàn)先沮矣”(《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一》)慕容廆還是不放心,時遼東韓壽又對慕容廆說:“悉獨官有憑陵之志,將驕卒惰,軍不堅密,若奇兵卒起,掎其無備,必破之策也”(《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一》)。慕容廆這才同意讓慕容翰留在徒河,與其構(gòu)成內(nèi)外支援之勢。

    宇文悉獨官聞后,對部下說:“翰素名驍果,今不入城,或能為患,當(dāng)先取之,城不足憂”(《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一》)。便先遣數(shù)千騎兵襲擊慕容翰,企圖切斷慕容部的內(nèi)外聯(lián)系。慕容翰知道后,便派人裝扮成段氏使者,在路上等候宇文部騎兵。然后慕容翰率兵出城,在路上設(shè)兵埋伏。使者見宇文部騎兵后,對其說:“慕容翰久為吾患,聞當(dāng)擊之,吾已嚴(yán)兵相待,宜速進(jìn)也”(《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一》)!宇文部騎兵大喜,急馳而行,未加防備。進(jìn)入伏擊圈后,慕容翰伏兵四起,將其全部俘獲。慕容翰遂乘勝急行,并派人告訴慕容廆乘悉獨官不備,發(fā)兵出擊。慕容廆派三子慕容皝與長史裴嶷率精兵為前鋒,自率大兵繼之。宇文悉獨官自恃其眾,未加防范,及慕容廆兵至,只得倉惶應(yīng)戰(zhàn)。激戰(zhàn)中,慕容翰率千名騎兵從翼側(cè)沖入敵營,放火焚燒。宇文氏軍大驚,不知所為,遂大敗宇文悉獨官遁走。慕容廆乘機(jī)進(jìn)軍,盡俘其眾,獲皇帝玉璽三顆。并占據(jù)遼東,崔毖則逃奔高句麗(今遼寧沈陽,撫順之間)。

    高句麗曾數(shù)寇遼東,同年,慕容廆遣慕容翰、慕容仕伐之,高句麗王乙弗利逆來求盟,慕容翰、慕容仁乃率兵而還。

    太興三年(321年)十二月,晉廷封慕容廆監(jiān)平州諸軍事、安北將軍、平州刺史,增邑二千戶。不久后又加使持節(jié)、都督幽平州東夷諸軍事、車騎將軍、平州牧,進(jìn)封遼東郡公,邑一萬戶,常侍、單于并如故;丹書鐵券,承制海東,命置官司,置平州守宰。并立慕容皝為世子。

    由于慕容翰威名遠(yuǎn)播,為敵人所忌憚,慕容廆遂于同年十二月,命其鎮(zhèn)守遼東。高句麗聞慕容翰來,不敢再入侵。慕容翰在遼東安撫百姓,甚有威惠。他還崇尚儒學(xué),“自士大夫至于卒伍,莫不樂而從之”(《晉書·慕容翰載記》)。

    慕容翰雖為長子,但因其母出身微賤,只是慕容廆的一個普通小妾,所而慕容皝之母段氏是正室,故而被立為世子。

    咸和八年五月甲寅(公元333年6月4日),慕容廆去世。六月,慕容皝嗣遼東郡公,以平北將軍行平州刺史,督攝部內(nèi),統(tǒng)治遼東。慕容皝繼位后,用法嚴(yán)苛,國人多不安。特別是慕容翰(時為建威將軍)有才略,為慕容皝所忌。其弟慕容仁、慕容昭當(dāng)初也受寵于慕容廆,慕容皝也心中不平。慕容翰察覺后,嘆息道:“吾受事于先公,不敢不盡力,幸賴先公之靈,所向有功,此乃天贊吾國,非人力也。而人謂吾之所辦,以為雄才難制,吾豈可坐而待禍邪”(《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五》)!慕容翰為避禍,于十月帶其子投奔遼西段氏鮮卑。段遼素聞其才,非常高興,遂委以重用。而慕容昭和慕容仁后來則皆被慕容皝所殺。

    咸和九年(334年)二月,段遼派兵襲鮮卑屬地徒河(今遼寧錦州),不克;又派其弟段蘭和慕容翰攻打柳城(今遼寧朝陽市西南),柳城都尉石琮同城大(一城之長)慕輿泥合力拒守,段蘭等不克而退。段遼大怒,命段蘭必須攻克,20天后,又增兵往攻,仍不能克。此時,慕容皝派寧遠(yuǎn)將軍慕容汗與司馬封奕率援軍救柳城。臨行,慕容皝告誡慕容汗:“賊眾氣銳,難與爭鋒,宜顧萬全,慎勿輕進(jìn),必須兵集陣整,然后擊之”(《晉書·慕容皝載記》)。慕容汗不聽,輕兵冒進(jìn),率千余騎兵與段蘭在柳城北的牛尾谷相遇,大敗,死傷過半。段蘭欲乘勝追擊,慕容翰恐滅其國,便阻止段蘭:“夫為將當(dāng)務(wù)慎重,審己量敵,非萬全不可動。今雖挫其偏師,未能屈其大勢。皝多權(quán)詐,好為潛伏,若悉國中之眾自將以拒我,我縣軍深入,眾寡不敵,此危道也。且受命之日,正求此捷;若違命貪進(jìn),萬一取敗,功名俱喪,何以返面!”段蘭說:“此已成擒,無有馀理,卿正慮遂滅卿國耳!今千年(慕容仁小字)在東,若進(jìn)而得志,吾將迎之以為國嗣,終不負(fù)卿,使宗廟不祀也!蹦饺莺舱f:“吾投身相依,無復(fù)還理;國之存亡,于我何有!但欲為大國之計,且相為惜功名耳”(《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五》)。說完,率其所部而還,段蘭不得已,也只好回軍。

    咸康三年(337年)十一月,慕容皝因邊境屢遭段遼襲擾,遂遣使稱藩于后趙,并以其弟慕容汗為人質(zhì),請后趙發(fā)兵共討段遼。后趙王石虎辭退其人質(zhì),約定明年發(fā)兵。

    咸康四年(338年)正月,石虎募3萬勇士,均封為龍騰中郎,以桃豹為橫海將軍、王華為渡遼將軍,率舟師10萬出漂渝津(今天津市東);以支雄為龍驤大將軍、姚弋仲為冠軍將軍,率步騎7萬為前鋒,水陸兩路攻段遼。

    三月,慕容皝率兵攻掠令支(今河北遷安西)以北諸城,段遼將追之,慕容翰深知慕容皝若親自出征,則戰(zhàn)必克勝,遂對段遼說:“今石氏向至,方對大故,不宜復(fù)以小小為事。燕王自來,士馬精銳。兵者兇器,戰(zhàn)有危慮,若其失利,何以南御乎!”段蘭對上次慕容翰阻止其追擊一事耿耿于懷,聽到慕容翰的話,更是大怒,說:“吾前聽卿誑說,致成今患,不復(fù)入卿計中矣”(《晉書·慕容翰載記》)。乃率兵追擊,果為慕容皝設(shè)伏擊敗,并掠其5000戶及畜產(chǎn)萬計而歸。

    石虎進(jìn)屯金臺(今河北易縣東南),支雄長驅(qū)直入薊(今北京城西南),漁陽、上谷、代郡等郡守均降,后趙軍攻取40余城。段遼不敢再戰(zhàn),率親屬、宗族及豪帥千余家棄令支,逃奔密云山(今河北承德市北武烈河上游諸山)。臨行,段遼拉著慕容翰的手,哭著說:“不用卿言,自取敗亡。我固苦心,令卿失所,深以為愧”(《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五》)。慕容翰遂投奔宇文氏。

    宇文氏首領(lǐng)宇文逸豆歸與段遼不同,非常賢妒慕容翰的才能。慕容翰知其不能容自己,便假裝發(fā)瘋,整日狂飲,打亂頭發(fā)亂唱,拜跪乞食。宇文部的人以為他真瘋了,就沒人管他。慕容翰遂趁機(jī)四處游歷,把宇文部的境內(nèi)的山川地形均記在心中。

    時慕容皝認(rèn)為慕容翰當(dāng)初并非叛亂,只是因猜忌而出逃,所以雖在它國,卻常為燕國著想,便于咸康六年(340年)正月,遣商人王車前往宇文部作買賣,打聽慕容翰的情況。慕容翰見到王車,什么也沒說,只把手摸著胸口,朝王車點頭。慕容皝聽說后,便說:“翰欲來也”(《晉書·慕容翰載記》)。慕容皝知慕容翰能彎弓三石,用的箭更是又長又大,便為其做了一副弓箭稱手的弓箭,并讓讓王車埋在路邊,暗中告訴了慕容翰。

    二月,慕容翰盜宇文逸豆歸的名馬,帶其二子取出弓箭而逃。宇文逸豆歸聞后,才知上當(dāng),遂派百余驍騎前去追趕。慕容翰對追兵說:“吾久客思?xì)w,既得上馬,無復(fù)還理。吾向日陽愚以誑汝,吾之故藝猶在,無為相逼,自取死了!”追兵不以為然,還要向前。慕容翰說:“吾居汝國久恨恨,不欲殺汝;汝去我百步立汝刀,吾射之,一發(fā)中者汝可還,不中者可來前”(《資治通鑒·卷第九十六》)。追兵解刀而立,慕容翰一箭射出,正中其環(huán)。追兵大驚,紛紛散去。慕容翰回國后,慕容皝大喜,待之甚厚。

    咸康八年(342年)十月,慕容皝遷都龍城。時前燕與高句麗相鄰,前燕王慕容皝常懼其乘虛而入,視為心腹之患。慕容翰便對慕容皝說:“宇文強(qiáng)盛日久,屢為國患。今逸豆歸篡竊得國,群情不附。加之性識庸暗,將帥非才,國無防衛(wèi),軍無部伍。臣久在其國,悉其地形;雖遠(yuǎn)附強(qiáng)羯,聲勢不接,無益救援;今若擊之,百舉百克。然高句麗去國密邇,常有闚之志。彼知宇文既亡,禍將及己,必乘虛深入,掩吾不備。若少留兵則不足以守,多留兵則不足以行。此心腹之患也,宜先除之;觀其勢力,一舉可克。宇文自守之虜,必不能遠(yuǎn)來爭利。既取高句麗,還取宇文,如返手耳。二國既平,利盡東海,國富兵強(qiáng),無返顧之憂,然后中原可圖也”(《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七》)。慕容皝從其計。時至高句麗有二條路可走,北道平闊,南道險狹,眾人都想走北道。慕容翰又說:“虜以常情料之,必謂大軍從北道,當(dāng)重北而輕南。王宜帥銳兵從南道擊之,出其不意,丸都不足取也。別遣偏師出北道,縱有蹉跌,其腹心己潰,四支無能為也”(《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七》)。

    十一月,慕容皝分兵兩路進(jìn)攻高句麗,自率主力精銳4萬從南道進(jìn)攻,以慕容翰及子慕容霸(慕容皝五子,后改名慕容垂)為前鋒,另命長史王寓等率兵1.5萬從北道進(jìn)攻。高句麗王高釗聞知,判斷燕軍主力必從北道而來,乃使其弟高武率精兵5萬防守北道,自率弱旅防南道。前燕軍在南道大敗釗軍,乘勝迫入丸都(高句麗都城,今吉林集安西),高釗只身逃走。于北道前燕軍敗于高句麗軍,故慕容皝不再窮追。慕容皝虜高釗母、妻及男女5萬余口,收其府庫珍寶,燒宮室,毀丸都而歸。

    建元元年(343年)二月,宇文逸豆歸派其國相莫淺渾率兵攻前燕。前燕諸將爭相請戰(zhàn),慕容皝不準(zhǔn)。莫淺渾以為慕容皝懼怕,遂不復(fù)防備。慕容皝命慕容翰率騎兵出擊,莫淺渾大敗,僅以身免,所部均被前燕軍俘獲。

    建元二年(344年)二月,慕容皝親自帶兵攻宇文逸豆歸,以慕容翰為前鋒將軍,劉佩為副將;命慕容軍、慕容恪(慕容皝四子)、慕容霸及折沖將軍慕輿根等率兵分三路并進(jìn)。宇文逸豆歸派南羅城大(即城主)涉夜干率精兵迎擊。慕容皝派人告訴慕容翰:“涉夜干勇冠三軍,宜小避之。”慕容翰說:“逸豆歸掃其國內(nèi)精兵以屬涉夜干,涉夜干素有勇名,一國所賴也。今我克之,其國不攻自潰矣。且吾孰知涉夜干之為人,雖有虛名,實易與耳,不宜避之,以挫吾兵氣”(《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七》)。遂出戰(zhàn)涉夜干,兩軍激戰(zhàn)之時,慕容霸率軍從側(cè)翼殺出,涉夜干戰(zhàn)死,宇文軍不戰(zhàn)自潰,燕軍乘勝追擊,攻克宇文氏都城紫蒙川(今遼寧朝陽西北)。宇文逸豆歸敗逃,死于漠北。慕容皝收其畜產(chǎn),徙其部眾5000余落于昌黎(今遼寧義縣),辟地千余里,改南羅城為威德城,命慕容彪戍守。   

    此戰(zhàn)雖勝,但慕容翰卻被亂箭射傷,回國內(nèi)臥病不出,后傷勢漸好,便在家中試著騎馬。有人便向慕容皝誣告其在家中私自騎馬,可能要謀反。慕容皝中贊賞慕容翰的才能,但心中卻始終忌之,遂賜慕容翰死。臨死前,慕容翰對使者說:“翰懷疑外奔,罪不容誅,不能以骸骨委賊庭,故歸罪有司。天慈曲愍,不肆之市朝,今日之死,翰之生也。但逆胡跨據(jù)神州,中原未靖,翰常克心自誓,志吞丑虜,上成先王遺旨,下謝山海之責(zé)。不圖此心不遂,沒有余恨,命也奈何”,遂服毒而死。 

    慕容翰 - 人物評價

    在燕國歷史上,就軍事才能能與慕容翰相比者,僅慕容恪、慕容垂二人而已。但慕容翰卻是一個悲劇人物,雖有一身才能,卻未遇明主,甚為可惜。但在慕容翰的一生中,始終能以大義為重,不計個人榮辱,真英雄也。

    慕容翰 - 相關(guān)記載

    《晉書·慕容翰載記》

    《晉書·慕容廆載記》

    《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一》

    《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五》

    《資治通鑒·卷第九十六》

    《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七》

    慕容翰 - 相關(guān)條目

    歷史 人物 前燕

    慕容翰 - 人物傳說

    慕容翰百步射環(huán)

     后趙天王石虎雖然沒能與成漢聯(lián)兵,但其軍事力量比起沒有名將領(lǐng)銜的東晉軍隊還是要強(qiáng)得多。后趙建武五年(公元339年),石虎以夔安為大都督,統(tǒng)帥石鑒、石閔、李農(nóng)等五位將軍,領(lǐng)兵五萬侵犯東晉荊州、揚(yáng)州的北部邊境,又以騎兵二萬專門攻打駐守武昌的庾亮在江北分兵守衛(wèi)的小城邾城。邾城的守將毛寶向庾亮求救,庾亮以城墻堅固為由,并沒有派遣援兵。后趙諸將的軍隊在江北沒有遇到什么頑強(qiáng)的抵抗,便先后攻下了沔陰、沔南、白石和邾城,各城守將盡皆戰(zhàn)死。庾亮得到邾城失陷的消息,才意識到事態(tài)的嚴(yán)重,趕緊向朝廷上表陳述自己的罪狀,自貶官階三等。幸好竟陵太守李陽在石城的戰(zhàn)斗中擊敗了夔安的軍隊。夔安在漢水以東掠奪一陣,就領(lǐng)兵北還,臨走時又強(qiáng)行驅(qū)趕當(dāng)?shù)仄咔Ф鄳舭傩毡边w幽州、冀州,以補(bǔ)充北方戰(zhàn)亂后稀少的人口。

    后趙向南方用兵,每次的結(jié)果都是搶掠一番退回,總?cè)〉貌涣藢嵸|(zhì)性的進(jìn)展,固然有兵力上的匱乏問題,但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內(nèi)憂外患。石虎即位以來,對百姓的統(tǒng)治極為殘暴,各地的反抗斗爭此起彼伏,雖然在石虎的鐵腕政策下難以做大,無形中卻消耗了后趙自身的實力。而令石虎頭痛的前燕在后趙的東北面又是活動異常頻繁,剛剛從段氏手中得到的幽州遼西各城尚是后趙的“軟肋”,在與狡猾多謀的慕容皝的對抗中顯然處在下風(fēng)。石虎在攻晉的當(dāng)年又急調(diào)撫軍將軍李農(nóng)到東北邊境執(zhí)掌遼西、北平的軍事,想在與前燕的攻守戰(zhàn)中撈得便宜。李農(nóng)與后趙征北大將軍張舉進(jìn)攻前燕的凡城,慕容皝派在凡城守將大悅綰身先士卒,親自抵抗趙兵。后趙軍不能取勝,這使石虎感到東北的壓力太大,他將遼西的百姓全部遷到冀州以南地區(qū),以防止前燕的突襲。(石虎終于也有“退縮”的時候,可是面對慕容皝這個對手,也真是難為他了。一方只知窮兵黷武,極盡所能的擴(kuò)充軍事力量;另一方則講究策略,在軍事上不處于優(yōu)勢的情況下,進(jìn)攻時發(fā)揮騎兵游擊作戰(zhàn)的機(jī)動性,防守時注重守城時的穩(wěn)固。石虎整日除了用兵就是打獵,還想做不朽之君,他是一輩子也睡不醒的。)

     慕容皝此時雖然稱王,但由于規(guī)模和地盤有限,只能算是地方割據(jù)。他采取遠(yuǎn)交近攻的政策,一面向東晉稱藩,一如當(dāng)初的公孫淵與孫權(quán),一面把精力放在攻滅他東北的兩大勢力宇文部和高句麗上。

     宇文部幾十年來一直被慕容部壓得喘不過氣來,對慕容部屢戰(zhàn)屢敗。段部滅亡以后,慕容翰來投奔宇文逸豆歸,如果用得好,也許宇文部還有轉(zhuǎn)機(jī)。但宇文逸豆歸卻是個疾賢妒能之人,一點不曉得慕容翰的好處,慕容翰待的時間長了,意識到自己早晚會被宇文部的人搞死,便假裝發(fā)瘋,整日喝酒,又常常披散了頭發(fā)胡亂唱歌,可憐巴巴的向人們討要吃的。宇文部的人以為他真的瘋了,也就不再把他放在眼里。慕容翰因此倒得了個方便在宇文部的境內(nèi)到處游逛,暗中把各處的山川險要,一一記在心中。這時,慕容翰那個在國中為王的弟弟慕容皝忽然念起兄弟情誼來,他派了個商人王車前往宇文部作買賣,打聽慕容翰的情況。慕容翰見到王車,什么也沒說,只把手摸著胸口,朝王車點頭。王車不解其意,回來向慕容皝一稟告,慕容皝高興的說:“慕容翰要回來了!”慕容皝知道慕容翰沒有稱手的弓箭,就為他定制了一副弓箭,讓王車埋在某個路邊,并告知慕容翰。慕容翰將一切打點完畢,乘人不備時把逸豆歸的名馬偷了出來,帶著兩個兒子取出王車埋下的弓箭,便向慕容部的方向逃去。宇文逸豆歸得到慕容翰盜馬出逃的消息,方才明白上了慕容翰的當(dāng),立即派人騎著快馬去追趕。騎兵隊在快出宇文部邊境的地方終于趕上慕容翰父子,當(dāng)然催促慕容翰回去,慕容翰遠(yuǎn)遠(yuǎn)的說道:“我久客他鄉(xiāng),今日思?xì)w,既然上了馬,就沒有回頭的道理。我當(dāng)初裝傻是騙你們的,我從前的武藝還在,你們不要硬逼我,否則自取死路!”騎兵不以為然,還要向前。慕容翰道:“我在你們國內(nèi)也住了不少時間,我今天不想殺人,這樣吧,你們把你們的刀放在離我百步遠(yuǎn)的地方,由我來射箭,如果一發(fā)即中,你們就請返回,否則你們只管來抓我!庇袀騎兵馬上解下手中的刀立好,慕容翰取下慕容皝贈予的弓箭,一發(fā)射出,正中刀環(huán),一旁觀看的騎兵見狀大驚,知道自己都不是慕容翰的對手,就此紛紛散去。

    (慕容翰百步射環(huán)這一節(jié),與呂布的轅門射戟何其相似。以箭法的高超來顯示自己的武功,古時甚多。古代的神射手如后羿、養(yǎng)由基等,多被視為勇士,為人們所崇敬?鬃恿囍幸浴吧洹币豁梺泶砦渌嚕部煽闯龉g(shù)在武藝中的獨特地位。)

    慕容皝在春風(fēng)得意之時又得慕容翰相助,自然是喜出望外。慕容翰明白慕容皝的戰(zhàn)略方向,也就是要先征服其后方高句麗、宇文部等勢力,然后再找機(jī)會以圖中原。(慕容皝當(dāng)時是否已有南下取中原之意,實際上也很難說。一方面,作為鮮卑人的一支,慕容氏一直把遼東及其東部和北部看作它的勢力范圍,大致相當(dāng)于今天我們所說的中國東北地區(qū)和朝鮮北部,統(tǒng)一這一地區(qū)或至少成為這個地區(qū)的宗主國,在當(dāng)初是包括慕容氏在內(nèi)的遼東鮮卑各部共同的愿望;而另一方面,由于在生產(chǎn)方式及政治制度等方面一定程度上的漢化以后,慕容氏的確對中原漢人的文化產(chǎn)生了興趣和向往,從而有了認(rèn)同感,這樣一來,慕容氏又從漢人的角度來看待局勢的變化,要南下黃河流域?qū)购筅w,這一點從慕容皝幾次寫給東晉的書信中多次提出要合力破趙就可以看出,當(dāng)然這也可以理解為前燕為在東北確立其合法地位所用的藉口。)

     慕容皝按照漢人皇城的式樣在柳城北部建造新都城龍城,又派使者向東晉朝廷請求封他為大將軍和燕王。當(dāng)時庾亮已經(jīng)去世,掌權(quán)的是他的兩個弟弟庾冰和庾翼。東晉的多數(shù)大臣認(rèn)為自漢朝以后便沒有封異姓王的事情,而大將軍則從來都是在朝中任職,沒有派在“邊城”的道理。然而東晉皇帝的權(quán)威自永嘉之亂以后全失,晉成帝竟覺得慕容皝對他“忠心耿耿”,應(yīng)當(dāng)給予封賞。慕容氏的實力擺在那里,東晉朝中那幫書呆子式的大臣當(dāng)然也只能是耍耍嘴皮子而已。庾冰收到慕容皝寄給他的信,斥責(zé)他在國中手握重權(quán),卻不知為國雪恥,這令他十分害怕,而慕容皝又離東晉太遠(yuǎn),難以制約,不如順?biāo)浦鬯蛡人情,于是他也向成帝上書要求答應(yīng)慕容皝。慕容皝在自稱燕王五年后,得到了東晉皇帝的一個名正言順的封號。(怎么樣,是不是很象周威烈王分封三晉為諸侯的那一段?羸弱的“中央政府”,勢力強(qiáng)大的“諸侯割據(jù)”,類似的形勢,而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已不可同日而語。十六國好似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戰(zhàn)國時期,前一次是漢人或曰華夏族的戰(zhàn)亂,而這一次則是當(dāng)時的整個漢文化圈內(nèi)的大戰(zhàn)亂。)

     晉成帝咸康八年(公元342年),慕容皝遷都龍城,準(zhǔn)備以“君臨遼東”的姿態(tài)討伐高句麗和宇文部。慕容翰向慕容皝提出,宇文部自逸豆歸掌權(quán)后日益衰微,而他在宇文部時又掌握了第一手的地形資料,消滅宇文部可以說是板上釘釘?shù)娜菀资;但高句麗在身邊則是一大禍患,不如先取高句麗,再滅宇文部。慕容皝表示同意。從遼東進(jìn)攻高句麗有南北兩條路,北邊的一條平坦寬闊,而南邊的一條則險峻狹窄,慕容皝再次聽從慕容翰之計,主力部隊從對手意想不到的南路進(jìn)攻高句麗,碰上的防守部隊只是由高句麗國王高釗率領(lǐng)的老弱殘兵,根本經(jīng)不起前燕的精銳部隊的沖擊,很快就潰散,高釗單騎逃走,把自己的母親和妻子都丟到了燕兵的手中,前燕軍隊直接占領(lǐng)了高句麗國都,再回過頭把留在北路抵抗的高句麗殘余兵力消滅。慕容皝一時找不到高釗,自知不能久守高句麗,就生出一條毒計,將高釗父親的墳?zāi)咕蛄,連同他的尸體一同帶回國內(nèi)。這一招果然生效,半年之后,高釗派他的弟弟來向慕容皝稱臣進(jìn)貢,才換回其父的遺骨,而他母親則依舊以人質(zhì)的身份被扣留在前燕。從此在魏晉時期曾在東北顯赫一時的高句麗基本上只有接受燕國統(tǒng)治的份了。(這個高句麗后來乘燕國的衰落和南北朝混亂之機(jī)重新崛起,一度進(jìn)入被朝鮮(韓國?)歷史引以為豪的高麗時期。(故而朝鮮人常稱中國東北應(yīng)該是他們的土地。)實際上在我看來,高句麗亦或高麗也起源于東胡一支,實際上更接近于前燕這樣的鮮卑國家,在十六國以及以后的南北朝時期應(yīng)屬于周邊勢力這一類,類似于我前面提到過的仇池,后面會提到的吐谷渾。今日朝鮮民族的祖先主要是《后漢書》和《三國志》中提到的“三韓”(所以叫韓國),即馬韓、辰韓和弁辰(弁韓),分布在今天的韓國以及朝鮮南部地區(qū),實際上它們在十六國時期還只是三個大的部族,到南北朝時期才逐漸形成新羅和百濟(jì)兩國。所以唐高宗時期只滅高麗而不滅新羅,其中也是有歷史原因的。)

    TAGS: 南北朝軍事人物 隋唐軍事人物 魏晉南北朝軍事人物 魏晉南北朝文化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
    名人推薦
    • 鄧艾
      鄧艾(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軍事家、將領(lǐng)。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nèi)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
    • 鐘會
      鐘會(225年-264年),字士季,潁川郡長社(今河南長葛縣)人。三國后期曹魏重要謀臣和書法家,太傅鐘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鐘毓之弟。自幼才華橫溢,...
    • 昌義之
      昌義之(?—523.11.19),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南北朝時期梁朝名將。少有武干,隨曹虎征戰(zhàn),多有戰(zhàn)功。官至都督北徐州緣淮諸軍事、平北將...
    • 侯安都
      侯安都(519年-563年),字成師,始興曲江(今廣東乳源)人,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侯安都出身于始興豪門,早年曾被始興內(nèi)史蕭子范征辟為郡主簿,后...
    • 郗超
      郗超(336—378年),字景興,一字嘉賓,高平金鄉(xiāng)(今山東)人,東晉大臣,是東晉開國功臣郗鑒的孫子,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夫人是他的親姑姑。郗超吸引...
    •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dāng)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