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郗超

    郗超

    郗超(336—378年),字景興,一字嘉賓,高平金鄉(xiāng)(今山東)人,東晉大臣,是東晉開國功臣郗鑒的孫子,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夫人是他的親姑姑。郗超吸引人之處就是對他沒法定性,無法把他歸結(jié)為君子還是小人,他是介于君子與小人之間的第三類人,在他身上,高尚與卑劣,殘忍與溫情都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讓人又愛又恨。


    生平

    經(jīng)歷

      祖父郗鑒,父親郗愔,皆為東晉大臣。郗超少年早熟,聰明過人,十幾歲即被撫軍大將軍司馬 昱(簡文帝)辟為椽。當時有諺語說:“揚州獨步 王文度( 王坦之),后來出人郗嘉賓”(《世說新語》)。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桓溫滅成漢,進位征西大將軍后,辟郗超為征西大將軍椽。永和十二年,桓溫任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郗超轉(zhuǎn)為參軍。太和六年(公元371年),桓溫廢海西公,改立簡文帝,專制晉政,郗超入朝任中書侍郎;笢厮篮笕ヂ。大元二年(公元377年)卒,終年四十二歲。

    評價

      縱觀郗超的一生,可以說絕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秘書崗位上度過的,而給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他是一個聰明絕倫的人。郗超自十幾歲入桓溫幕府后,在長達二十年左右的時間里,他一直是桓溫的主要幕僚。“挺雄豪之逸氣,韞文武之奇才”的一代梟雄桓溫氣概清高卓越,很少有他所推重的人,和郗超談?wù),他卻常說郗超深不可測,于是盡心敬待和信任他。當時桓溫幕府里人才濟濟,和郗超差不多同時在桓府任事的就有王坦之、謝玄、王珣以及大文學家袁宏、大畫家顧愷之等人,但真正為桓溫看重的,也就是郗超、王珣和謝玄等幾個人。對參軍郗超和主簿王珣,桓溫似乎又特別倚重,每件事都要同他倆商量,桓府的人因此稱他們是“長胡子參 軍,矮個子主簿,能令桓溫高興,能令桓溫憤怒”。史稱桓溫“經(jīng)略中夏,竟無寧歲,軍中機務(wù)并委珣焉。文武數(shù)萬人,悉識其面”(《晉書·王珣傳》)。又說:“溫懷不軌,欲立霸王之基,超為之謀”(《晉書·郗超傳》)。桓溫欣賞王珣的顯然是他的精明強練,倚重郗超的則是他的智慧謀略。一個善于內(nèi)務(wù)管理,一個長于權(quán)謀機變,郗超和王珣,無疑是桓溫身邊最得力的左臂右膀。

      郗超自幼“ 卓犖不羈,有曠世之度,交游士林,每存勝拔,善談?wù),義理精微”(《晉書》)。

      郗愔信道教,而郗超則信佛。郗愔好聚斂,積錢數(shù)千萬,曾開庫任郗超所取。郗超生性好施予,一日之內(nèi),將錢全部散與親故。

    深自結(jié)納

      郗超入桓溫幕府后,桓溫對他“傾意禮待”,郗超亦“深自結(jié)納”,兩人很快結(jié)為同黨。 公元369年春,郗超父親、東晉的徐、兗二州刺史郗愔給大司馬桓溫去了一封公函,表示要與桓溫共同輔佐王室,并請求率領(lǐng)自己的部隊渡河北上,討伐前燕,收復失地。郗愔寫這封信,是因為不久前收到了朝廷的命令,要他與桓溫一道進行北伐戰(zhàn)爭,而邀請他參加北伐的正是桓溫本人。郗愔對東晉王朝忠心耿耿,接命令后心情特別激動,以為為國立功的機會到了,于是動情地寫了這封信。遺憾的是郗愔并不清楚桓溫邀請他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笢赜行鄄,志在收復中原,這是事實,但他同時更企圖以軍事上的勝利來提高個人的威望,從而達到代晉稱帝的目的。郗愔對此卻一無所知。可以想見,桓溫如果讀到這封信,肯定會加深對郗愔的疑忌,從而給郗家?guī)頌牡。幸好郗超先看到這封信,他氣得當即把信撕得粉碎,然后提筆代父親寫過了一封信給桓溫。信中說自己不是將帥之才,不能勝任軍旅重任,而且年老多病,請求找一個悠閑的地方休養(yǎng),并勸說桓溫統(tǒng)領(lǐng)自己的部隊;笢匾娦牛笙策^望,當即調(diào)任郗愔為冠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自己則當仁不讓地兼任徐、兗二州刺史。自此,東晉的荊、揚兩個重鎮(zhèn),全由桓溫一人兼任,他一人掌握了長江上下游的全部事權(quán)(《資治通鑒》卷一百二)。

    郗超

      郗超對桓溫的想法之所以摸得那么清楚,是因為他經(jīng)常聽到桓溫念叨“京口酒可飲,兵可用”這句話。從這句話里,他知道桓溫對他父親身居京口要地深為不滿,很想將此二州攫為己有,只是沒有適當?shù)睦碛珊徒杩,他才暫時沒有動郗愔。京口一帶,原來地廣人稀,西晉滅亡,北方士民紛紛避難來到江南后,這里便逐漸成為東晉的重鎮(zhèn),號稱北府。因當?shù)剀娒駨姾罚掠趶能,桓溫早就有把他們編練成一支新軍的計劃;笢貙┛谥劓?zhèn)早就垂涎三尺,郗愔卻如此不識時務(wù),也難怪郗超要把他父親的信撕得粉碎了。

      郗超是桓溫最主要的謀士和最得力的助手,同時也是桓溫的死黨,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實,然而郗愔卻不知道。假如郗愔早知道兒子已與桓溫結(jié)為死黨,郗超擅自做主代他給桓溫寫信,從而把手中的權(quán)力奉送給桓溫以保一家平安,郗愔會不會堅決反對呢?從他忠于王室這一點看,他肯定會這樣做的。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但郗超和他的父親郗愔,卻是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人。郗愔忠于王室,郗超卻同桓溫結(jié)為死黨;郗愔為人糊涂怯弱,郗超卻精明強練;郗愔事奉天師道,郗超卻信佛;郗愔喜好聚斂錢財,郗超卻輕財重施,視錢財如糞土。

      郗愔大肆搜刮錢財,有錢數(shù)千萬,郗超心中很不以為然。有一天早晨,郗超去給父親請安,郗家的禮法,在長輩面前,晚輩不能坐著,郗超就站著說了很久的話,并有意把話題引到了錢財上來。郗愔說:“你只不過想得到我的錢財罷了!”于是打開錢庫一天,讓郗超任意使用。郗愔如此大方,原以為郗超頂多只能用掉幾百萬而已,卻沒有想到他會在一天時間里把錢庫里的錢全部分給親戚朋友,到最后所剩無幾了。郗愔聽了,驚怪不已(《世說新語·儉嗇第二十九》)。

      太元二年(公元377年)十二月,郗超去世。當初,郗超與桓溫結(jié)為同盟,因為父親郗愔忠誠于王室,所以沒讓父親知道。等到他病重以后,拿出一箱子書信交給門下的弟子,說:“家父年事已高,我死之后,如果他過度悲傷,影響到飲食睡眠,可把這個箱子呈交給他,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就請把它燒掉!臂篮,郗愔果然因悲痛惋惜而患病,弟子把箱子呈送給他,里面全是郗超與桓溫商議密謀的往返書信。郗愔勃然大怒,說:“這小子死得已經(jīng)太晚了!”于是再也不為他悲痛流淚了(《晉書·郗超傳》)。

    權(quán)謀機變

    軍事才能

      永和元年(345年),郗超被辟為撫軍掾。

      興寧元年(363年)五月,桓溫升為大司馬,郗超也被升為參軍;笢貫槿擞飧哌~,所以很有少能被他推崇的人,在與郗超交談后,對其卻非常欽佩,常說郗超深不可測,遂傾意禮待,郗超也和桓溫結(jié)下深交。時王珣為桓溫主簿,也為桓溫所倚重,所以府中人常說:“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晉書·郗超傳》)。髯指郗超,短指王珣。

      最能體現(xiàn)郗超軍事才能的是桓溫伐燕之役(參見晉攻前燕之戰(zhàn))。在太和二年(367年)五月,前燕太宰慕容恪病死,桓溫準備趁機伐燕。太和四年(369年)三月,桓溫請與徐、兗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沖、豫州刺史袁真等討伐前燕。時郗愔所領(lǐng)徐州,其民多勁悍,為精兵所聚之地;笢爻Uf:“京口酒可飲、兵可用”(《晉書·郗超傳》),很不愿意讓郗愔居于京口。這時,郗超讓郗愔寫信給桓溫,自稱老病,不堪軍旅,請桓溫統(tǒng)率自己所領(lǐng)之兵,并乞閑職自養(yǎng)。桓溫見信大喜,即刻轉(zhuǎn)郗愔為會稽太守,自己并郗愔之兵,又自領(lǐng)平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實力大增。(編輯者注:《晉書·郗超傳》中的記載是:郗愔寫信邀桓溫一同出兵北伐,信被郗超截獲,郗超將原信撕碎,模仿父親筆跡另寫一封告老信給桓溫,于是桓溫解了郗愔兵權(quán)。)

      四月,桓溫親率步騎5萬自姑孰(今安徽當涂)出發(fā)開始北伐。郗超認為:“道遠,汴水又淺,恐漕運難通”(《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笢夭宦。六月,桓溫軍至金鄉(xiāng)(今山東嘉祥南),適逢大旱,河床干涸,水運斷絕;笢嘏晒谲妼④娒⑸阝犚(今山東巨野北)開挖運河300里,引汶水和清水(古濟水自鉅野澤以下別名清水)會合;笢芈仕姀那逅M入黃河,船艦綿延幾百里。郗超又建議:“清水入河,無通運理。若寇不戰(zhàn),運道又難,因資無所,實為深慮也。今盛夏,悉力徑造鄴城,彼伏公威略,必望陣而走,退還幽朔矣。若能決戰(zhàn),呼吸可定。設(shè)欲城鄴,難為功力。百姓布野,盡為官有。易水以南,必交臂請命。但恐此計輕決,公必務(wù)其持重耳。若此計不從,便當頓兵河濟,控引糧運,令資儲充備,足及來夏,雖如賒遲,終亦濟克。若舍此二策而連軍西進,進不速決,退必愆乏,賊因此勢,日月相引,僶俛秋冬,船道澀滯,且北土早寒,三軍裘褐者少,恐不可以涉冬。此大限閡,非惟無食而已”(《晉書·郗超傳》);笢厝圆患{,繼續(xù)揮軍伐燕。果然在枋頭(今河南?h西南)為燕將慕容垂所敗,狼狽逃回。

      桓溫經(jīng)此慘敗,深為慚愧。太和六年(371年)正月,桓溫攻克壽春,問郗超:“此足以雪枋頭之恥乎?”郗超回答:“未厭有識之情也”(《晉書·郗超傳》);笢刎撈洳帕Γ脩旬愔。其北伐本意是欲先立功河朔,然后還受九錫,漸竊朝柄。既有枋頭之敗,威望頓減。所以才有此一問。晚上,郗超至桓溫營中,對其說:“明公既居重任,天下之責將歸于公矣。若不能行廢立大事、為伊霍之舉者,不足鎮(zhèn)壓四海,震服宇內(nèi),豈可不深思哉”(《晉書·郗超傳》)!桓溫素有野心,遂納其策,遂定廢立之事。

      由于海西公司馬奕(366—371年在位)平素謹慎,沒有過錯,桓溫與郗超商量,乃誣海西公有陽痿,是太監(jiān)之身,并說海西公使嬖人相龍、計好、朱靈寶等與美人田氏、孟氏私通,生下三子,將要冒充皇子建儲為王,改變皇家血統(tǒng),傾移皇基。

      十一月,桓溫率軍從廣陵返回姑孰,半路止軍于白石(今安徽當涂西),帶兵入朝,威逼褚太后廢海西公帝位,立會稽王司馬昱為帝。改年號為咸安,司馬昱是為簡文帝。簡文帝詔桓溫依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賜錢五千萬,絹二萬匹,布十萬匹。郗超被升為中書侍郎,執(zhí)掌朝廷機要。

      時郗超因為與桓溫的關(guān)系,朝中大臣皆畏之。謝安曾與左衛(wèi)將軍王坦之一起謁見郗超,到晚上還未能入見,王坦之欲去,謝安說:“不能為性命忍俄頃邪”(《晉書·郗超傳》)!由此可見郗超的權(quán)勢之大。郗超一直是桓溫的謀主,謝安和王坦之見桓溫時,郗超臥在帳中竊聽他們的談話。恰巧這時來一陣風把帳幕吹開,謝安笑道:“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晉書·郗超傳》)。

      太元二年(377年)十二月(陽歷為378年),郗超去世,時年四十二歲。郗超是桓溫的黨羽,而其父郗愔則忠于晉室,郗超臨死時,為了不讓郗愔傷心,便取出一箱書,對門生說:“本欲焚之,恐公年尊,必以傷愍為弊。我亡后,若大損眠食,可呈此箱。不爾,便燒之”(《晉書·郗超傳》)。郗超死后,郗愔果然哀悼成疾,門生便將書交給郗愔,郗愔一看,里面寫的都是郗超與桓溫密謀的事,郗愔大怒說:“小子死恨晚矣”(《晉書·郗超傳》)!從此不再哭泣。

    三次北伐

      在中原板蕩之際,能提高威望、博取人心者,莫過于武力征伐以收復失地。平蜀之后,桓溫又進行了 三次北伐。永和十年,桓溫自江陵出發(fā),從水陸兩路,攻伐由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水軍沿漢水北上,步兵直趨武關(guān)。他又命梁州刺史司馬勛北出子午道,作為偏師;笢卦谒{田大敗秦軍,進至灞上(今陜西西安市東)。關(guān)中百姓帶著牛酒,前來犒師。父老感動地流淚說:“想不到今天又見到官軍!”率正義之師,以破竹之勢,如能一鼓作氣,直搗長安,關(guān)中當唾手可得;笢貐s駐軍灞上,觀望不進。原來桓溫北伐的目的只是想立功名以鎮(zhèn)服江東,并非真心伐罪吊民,收復舊土;笢剡M軍之初,本打算以秦地之麥為糧,但秦人早已芟麥清野,晉軍無糧可食,只好退回荊州。

      兩年后,桓溫乘冉魏叛將周成占據(jù)洛陽,被姚襄圍困之機,進行第二次北伐;笢氐竭_伊水時,姚襄撤洛陽之圍,拒水結(jié)陣;笢嘏锥綉(zhàn),大敗姚襄。接著周成出降,桓溫進入洛陽,謁晉諸帝陵寢,有毀壞者皆令人修復之,并置陵令看守。留潁川太守毛穆之等以三千人鎮(zhèn)守洛陽,自率大軍而還。

      以上兩次北伐,第一次雖說無功而返,但志在立威的目的還是達到了,而第二次北伐,則是取得了成功,所以自此以后,桓溫既掌內(nèi)外大權(quán),其諸弟皆身居要職,桓氏勢力一時甚盛。遺憾的是,接下來的第三次北伐,桓溫卻以慘敗告終。

    北伐慘敗

      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四月,桓溫率桓沖、袁真等步騎五萬從姑孰出發(fā)北伐前燕。時正大旱,水道不通,郗超勸阻桓溫說:“路途遙遠,汴水又淺,恐怕運送糧食的水道難以暢通”。桓溫沒有聽從。六月,大軍進至金鄉(xiāng)(今山東金鄉(xiāng)),桓溫命冠軍將軍毛虎生在巨野(巨野澤,在今山東巨野北)開鑿三百里水路,引來汶水(今大汶水)會合于清水(古濟水自巨野澤以下又稱清水)。這條航道后來稱作“桓公瀆”;笢芈蚀筌姵舜郧逅M入黃河,舳艫連綿數(shù)百里。這時,郗超又建議說:“從清水進入黃河,運輸難以暢通。如果敵人不與我們交戰(zhàn),運輸通道又斷絕,我們將陷入非常困難的境地。不如讓現(xiàn)有部隊全部徑直開向鄴城,他們害怕您的威赫名聲,一定會聞風潰逃。如果您覺得這樣做太冒險,那就不如停兵于黃河、濟水,控制水路運輸,等到儲備充足,到明年夏天再進軍。這樣做雖說拖延了時間,卻是萬全之策!钡笢赜治床杉{,既不肯直趨鄴城,決勝負于一役,又不肯頓兵河、濟,以待來年。于是乃按原定計劃進軍。七月,桓溫大軍進至枋頭(今河南?h)。這時,桓公瀆因為干旱水位下降,已不能通運,桓溫水軍的退路及糧食供應(yīng)都成了問題。此后,桓溫幾次與燕軍交戰(zhàn)都未取勝,乃命令燒掉船只,棄掉輜重從陸路退軍。前燕部隊從后追擊,幾次大敗桓溫,晉軍死傷數(shù)萬人,這次北伐于是以桓溫的慘敗而告終。起初,桓溫令袁真攻打譙郡、梁國,開鑿石門,以便修通水道,運送糧草。袁真攻克了譙郡、梁國,但無法打開石門;笢厣罡袉蕩煍】兊男邜u,于是以石門不開,糧運不濟,歸罪于袁真,上疏請求免除袁真官職,貶作庶人。袁真認為桓溫誣陷自己,不服,上疏控告桓溫,朝廷不理。袁真便據(jù)守壽春叛變,投降前燕。

      桓溫此次北伐慘敗的原因,分析起來,應(yīng)該說主客觀方面都有。從桓溫主觀上來說,其北伐不是真正想收復中原,而是志在立威,欲以功名鎮(zhèn)服江東,伺機取晉室而代之。因此,桓溫在作戰(zhàn)時務(wù)求持重,在大好形勢下常常觀望不進,貽誤戰(zhàn)機。另外,桓溫確實很懂兵法,也善于用兵,但他還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軍事家,用兵貴在多謀善斷,相機而動,桓溫于此卻略遜一籌,因此在用兵時往往不善于捕捉戰(zhàn)機,缺乏靈活性。郗超的權(quán)謀機變本來可以彌補他這方面的不足,可在關(guān)鍵時桓溫卻沒有聽從郗超的意見,出現(xiàn)這種結(jié)果,當然是非常遺憾的。

    廢立皇帝

      太和五年二月,袁真死,前燕任命袁真的兒子袁瑾為揚州刺史。八月,桓溫從廣陵率二萬兵馬討伐袁 瑾,在壽春郊外擊敗袁瑾,進而將城池包圍。第二年正月十七日,桓溫攻下壽春,活捉了袁瑾,將他和他的家屬一起押送到建康,在建康處斬(《資治通鑒》卷一百三)。

      桓溫北伐本來是想先立功河朔,為自己贏得更大的聲望,回來后接受加九賜的禮遇。既有枋頭之敗,他的威望和聲名都受到很大打擊。攻克壽春后,他問郗超:“這一仗,能不能雪枋頭之恥?”郗超說:“不能。”過后有一天,郗超在桓溫府中留宿,半夜里郗超對桓溫說:“您難道毫無憂慮嗎?”桓溫說:“你一定有話要對我講!臂f:“你身負天下的重任,如今以六十歲高齡,卻在一次大規(guī)模的行動中失敗,如果不建立非常的功勛,就不足以鎮(zhèn)服人心!”桓溫說:“那該怎么辦呢?”郗超勸他廢立皇帝。桓溫歷來懷有此心,對郗超的話深以為然,兩人立即商議,決定行動步驟。他們考慮到皇帝司馬奕一貫謹慎,沒有什么過失可挑,只能從男女關(guān)系入手,便決定四下散布謠言,說:“皇上早就得了陽痿病,不能生育,他的幾個兒子都是宮中美人和嬖人相龍、計好、朱靈寶等人通奸生下的,將來他們被立為儲君,封為王侯,必然改換皇家血統(tǒng)!敝{言在民間秘密傳播,人們無法判別真假。太和六年(公元371年)十一月,桓溫從廣陵返回姑孰,中途帶兵入朝,威逼褚太后廢黜海西公司馬奕,以丞相、錄尚書事、會稽王司馬昱繼承皇位,是為簡文帝。此后,司馬昱雖為皇帝,實際上僅是一個傀儡,凡事拱手默認而已。

    入幕之賓

      寧康元年二月,大司馬桓溫帶兵入朝。孝武帝司馬曜派遣吏部尚書謝安與侍中王坦之到新亭(建康西南的近郊軍壘)迎接。當時建康城中普遍認為桓溫此次入朝是為了顛覆晉室,所以王謝二人此番前去必然兇多吉少。王坦之對此表示憂慮,謝安卻神色坦然,鼓勵王坦之道:“這次保存晉室就在你我二人身上”;笢氐竭_新亭后“大陳兵衛(wèi),延見朝士”。極度驚恐中的王坦之“流汗沾衣,倒執(zhí)手版!敝x安依舊坦然,安然入座后對桓溫道:“我聽說諸侯有道,守衛(wèi)在四鄰,大司馬又何必在壁后安置如此多的人?”桓溫笑道:“正是由于不能不這樣做!彪S即命士兵撤去,與謝安談笑良久。就在此時作為桓溫心腹謀主的郗超正躲在簾幕后偷聽桓溫與謝安的談話,恰巧一陣風襲來,簾幕被吹開,謝安笑道:郗生真可以說是入幕之賓啊。

      為了掌握兵權(quán),控制上游,桓溫廢掉司馬奕后,任命郗超為中書侍郎,坐鎮(zhèn)朝廷,自己則帶兵返回白石,還鎮(zhèn)姑孰。郗超此時雖然名義上成了皇帝的秘書,實際上是桓溫有意安插在朝中的一個釘子,以便把持朝政。

      桓溫臨走之前,桓溫和郗超商議削除一些朝廷大臣,對朝中的異己力量大加廢徙。太宰武陵王司馬晞好習武事,為桓溫所忌;殷浩之子殷涓、廣州刺史庾蘊與桓溫素有成見,又庾、殷二姓勢力很強,亦為桓溫所忌,很想把他們清除;笢睾哇褟U徙名單和相關(guān)文書的條款擬定之后,這天晚上兩人就睡在一起。第二天早晨,桓溫起來,叫宰相謝安、王坦之進來,把準備好的文書丟給他們看,郗超則躲在帷幕之內(nèi)。謝安沒有開口說什么,王坦之把文書還給桓溫之后,也只是說了兩個字:“多了。”桓溫取過筆來,想從中減掉幾個,躲在帷幕中的郗超便偷偷地跟桓溫說起話來,顯然是向桓溫提出具體建議。謝安于是含笑地說:“郗先生真可以稱得上是入幕之賓了。”(《世說新語·雅量第六》)謝安在這里所說的“入幕之賓”,可算是一句雙關(guān)語!澳弧笨梢允侵港逡圆厣淼暮煄。中國古代習慣用簾帳之類的紡織品來分隔房屋內(nèi)的空間,而這種起隔斷作用的簾帳,統(tǒng)稱為“幕”。嚴格來說,“在上曰幕,在旁曰帷”,一般則混稱為“幕”。帷幕之內(nèi)是居室私密之處,能進入帷幕中的賓客,自然與主人關(guān)系非同一般,因此習慣以“入幕之賓”指心腹、死黨。另一方面,謝安這句話中的“幕”,也可以指郗超所任的“參軍”官職,因為當時此一官職被稱為“幕僚”、“幕職”。

      自此以后,不僅桓溫威振朝廷,而且因為桓溫的緣故,朝廷里的人也都害怕和郗超打交道,一時朝廷大臣如謝安等,均畏其權(quán)勢。有一次,謝安和王坦之一起到郗超那里去,太陽快落山了,還沒有被召見,王坦之想離去,謝安說:“你難道不能為保全性命而忍耐一會兒嗎?”(《世說新語·雅量第六》)

      簡文帝司馬昱對郗超也是敬畏三分。他常常害怕自己被廢黜,有一次,他對在宮中當班的郗超說;“命運長短,本來就并不計較,所以不該再出現(xiàn)前不久廢黜皇帝那樣的事情吧?”司馬昱還是撫軍大將軍時,曾聘用郗超為椽屬,原來既是司馬昱的部下、現(xiàn)在又是他的秘書的郗超,從心里對司馬昱還是同情的,于是說:“大司馬桓溫,正在對內(nèi)穩(wěn)定國家,對外開拓江山,我愿用百余家口保證,不會發(fā)生那種不正常的政變!彼抉R昱這才稍稍放下心來,于是對郗超吟詠庾闡的詩歌:“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晉書·簡文帝紀》)。由于難以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位不到兩年,司馬昱便憂憤而死。

    胸懷與識見

      前秦苻堅圖謀東晉天下,已經(jīng)吞并了梁、岐一帶,又虎視眈眈地想攻占淮水以南地區(qū)。當時朝廷決定派謝玄北上討伐苻堅,人們對這一決定意見很不一致。只有郗超說:“此事一定能成功。我過去曾和謝玄在桓府中共事,發(fā)現(xiàn)他用人能人盡其才,即使在極小的事情上,也能委任得當。從這些事來推斷,估計一定能建立功勛!敝x玄大功告成后,當時人們都贊嘆郗超有先見之明,更敬重他雖然與謝玄關(guān)系不好,卻能不因個人愛憎而隱匿別人的才能(《世說新語·識鑒第七》)。

      太和二年(公元367年)九月,東晉朝廷任命郗愔為都督徐兗青幽四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徐州刺史。郗愔的外甥、黃門侍郎王徽之到郗家祝賀,說;“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狈磸驼b說,多次不停。郗愔的次子郗融對哥哥郗超說:“老人家今天拜官,王徽之說的話太不恭敬了,實在難以容忍!臂f:“這是陳壽對諸葛亮所作的評語,人家把你家的人都比作諸葛武侯了,還有什么可說的!”據(jù)陳壽著《三國志·諸葛亮傳》載:“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這就是王徽之用來評論郗愔的兩句話的出處。王徽之對他的舅舅郗愔有些瞧不起,他想表達的意思確實是隨機應(yīng)變的用兵策略不是郗愔的擅長?上俗约核玫膬删湓,竟是出自陳壽對諸葛亮的評語,結(jié)果被他的表兄弟郗超所利用,從而出現(xiàn)了“欲貶實褒”的喜劇效果。這也表明,郗超這個人確實聰明過人,不但博覽群書,而且記憶驚人(《世說新語·排調(diào)第二十五》)。(本文史料主要引自《晉書》、《三國志》、《世說新語》、《資治通鑒》等)

    TAGS: 南北朝軍事人物 晉朝軍事人物 隋唐軍事人物 魏晉南北朝軍事人物 魏晉南北朝文化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
    名人推薦
    • 鐘會
      鐘會(225年-264年),字士季,潁川郡長社(今河南長葛縣)人。三國后期曹魏重要謀臣和書法家,太傅鐘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鐘毓之弟。自幼才華橫溢,...
    • 陳湯
      陳湯,西漢后期將領(lǐng)。字子公。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東北)人。家貧,喜讀書,到長安求官,任太官獻食丞。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奇...
    • 樂進
      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衛(wèi)國(今河南清豐)人。東漢末年名將。以膽識英烈而從曹操,隨軍多年,南征北討,戰(zhàn)功無數(shù)。從擊袁紹于官渡,奮勇...
    • 昌義之
      昌義之(?—523.11.19),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南北朝時期梁朝名將。少有武干,隨曹虎征戰(zhàn),多有戰(zhàn)功。官至都督北徐州緣淮諸軍事、平北將...
    • 侯安都
      侯安都(519年-563年),字成師,始興曲江(今廣東乳源)人,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侯安都出身于始興豪門,早年曾被始興內(nèi)史蕭子范征辟為郡主簿,后...
    •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