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謝小鵬,男,漢族,1961年1月生,江西省樟樹市人,博士,現(xiàn)任華南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碩士與博士生導師;華南理工大學紀監(jiān)辦公室主任,汽車摩擦學與故障診斷研究所所長。1982年獲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工程機械專業(yè)學士學位,1989年獲長沙國防科技大學機械制造專業(yè)碩士學位,1997獲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博士學位,后到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二年。1982年7月參加工作到今先后在重慶交通學院,華東交通大學、廣東茂名學院和華南理工大學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1997年晉升為副教授,2002年晉升為教授。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油液監(jiān)測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機械設計與生產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摩擦學學會副理事長、《潤滑與密封》雜志編委。
個人經歷
教育經歷:
1982年獲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工程機械專業(yè)學士學位;
1989年獲長沙國防科技大學機械制造專業(yè)碩士學位;
1997獲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博士學位;
2000年——2002年在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做博士后研究。
工作經歷:
1982年7月參加工作到今先后在重慶交通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廣東茂名學院和華南理工大學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1997年晉升為副教授;
2002年晉升為教授;
2004年被批準為博士生導師;
曾任華南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汽車工程學院院長,現(xiàn)任華南理工大學紀監(jiān)辦公室主任,汽車摩擦學與故障診斷研究所所長。
社會兼職: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分會理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油液監(jiān)測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
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
廣東省機械設計與生產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廣東省摩擦學學會副理事長;
廣州市汽車協(xié)會專家;
《潤滑與密封》雜志編委。
主要成就
業(yè)績
長期從事機械設計、摩擦學以及新能源汽車的教學與研究開發(fā)工作。在納米摩擦學研究領域,開展了快速研磨劑開發(fā)、表面耐磨處理技術等研究,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積極探索飛輪電池電動汽車、壓縮空氣發(fā)動機以及燃油汽車尾氣減排技術等。他先后主持和參加了十多項科技攻關項目,在國內外刊物或學術會議上發(fā)表學術論文80多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錄論文12篇。主編或參編科技書四部,專著一部。申請專利16項,已獲得授權專利12項。近年來開始涉足納米摩擦學研究領域,內容包括快速研磨劑開發(fā)、表面耐磨處理等技術研究。
成果
謝小鵬教授在科學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有:
1)V100型機車柴油機摩擦學系統(tǒng)狀態(tài)識別與維修管理研究,該研究成果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全自動潤滑脂灌裝線開發(fā)設計,該成果首次實現(xiàn)了我國潤滑脂小包裝灌裝的精確定量自動化;
3)機車柴油機智能診斷系統(tǒng)開發(fā);
4)往復機械故障診斷理論與方法研究,研究了往復機械的特點和適用的故障診斷方法與機理;
5)射流式攪拌器研究開發(fā)(專利技術),這一技術解決了石油化工企業(yè)大型油灌中原油或成品油的攪拌與調和混合問題,提高了攪拌調和混合質量與速度。
著作
設備狀態(tài)識別與維修決策《設備狀態(tài)識別與維修決策》,中國石化出版社,2000.9;
《機械基礎實驗教程》,科學出版社,2005-04-01;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若干前沿問題》等。
獲獎
V100型機車柴油機摩擦學系統(tǒng)狀態(tài)識別與維修管理研究,2002年獲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科技成果獎;
“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機械設計系列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獲2005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優(yōu)秀論文獎。
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了18項省部級科技攻關及企業(yè)橫向科研項目,參加3項國家級項目,主持的項目包括:
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原油儲油罐油泥中碳氫化合物分離系統(tǒng)研制”,2002.8 項目負責人;
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納米齒輪快速磨合劑開發(fā)研究”,2003.8 項目負責人;
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汽車尾氣二相深度凈化關鍵技術研究”, 2005.9 項目負責人;
廣東省-教育部省部產學研項目:“基于衛(wèi)星定位與先進傳感技術的危化品運輸監(jiān)測與跟蹤網絡化系統(tǒng)開發(fā)及應用”;
廣東省公路局項目:“汽車養(yǎng)路費計量系統(tǒng)的研究開發(fā)”;
廣東省教育廳資助項目:“往復機械故障診斷理論與方法研究”, 2000.9 項目負責人;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資助項目:“車用飛輪電池開發(fā)研究”
企業(yè)科技攻關項目:“機車柴油機智能診斷系統(tǒng)開發(fā)”(2000.4 )、“螺桿氨壓機組狀態(tài)監(jiān)測與故障診斷系統(tǒng)開發(fā)”(2001.5)、“全自動潤滑脂灌裝線開發(fā)設計”、“多功能機械手的研究開發(fā)”、“ 新型汽車輪轂軸承潤滑系統(tǒng)研究開發(fā)”、“ 多極多磁場汽車節(jié)能器的開發(fā)研究”等,
此外還參加了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1項國家863項目。
學術交流
他注重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先后訪問了德國、日本、韓國、新加波及香港的相關大學與企業(yè)。接待來自美國、英國、日本、新加波、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大學和企業(yè)的專家學者20多人次,開展了學術交流,加強了國際交往。先后參加了6次國際學術會議,在大會宣讀論文,并應邀擔任首屆機械電子國際學術會議(ME&CAu20192002)分會主席。先后在德國德累斯頓大學、新加波南洋理工大學作短期學習訪問。
研究生情況:
謝教授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教風學風建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已指導碩士研究生17人,博士研究生8人,博士后3人。
最新論文
車載飛輪電池轉子的動力學建模與分析,《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 第4期電腦加油機嵌入式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機械與電子》2009年 第5期
OLAP技術在多品種離散生產制造管理決策中的應用,《制造業(yè)自動化》2009年 第5期
多品種離散生產制造決策支持系統(tǒng)的構建,《機械與電子》2009年 第3期
綠色無動力渡船設計及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機電工程技術》2009年 第1期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齒輪接觸仿真分析,《潤滑與密封》2009年 第1期
齒輪全壽命過程輪齒形貌變化的試驗研究,《潤滑與密封》2008年 第4期
主成分分析在陶瓷壓磚機液壓系統(tǒng)監(jiān)測中的應用研究,《液壓與氣動》2008年 第5期
基于ANSYS的COG邦定機壓接精度分析,《機電工程技術》2008年 第3期
齒輪磨合試驗中的磨合電現(xiàn)象及其分析,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 第10期
鋼質摩擦副在微-納米固體添加劑磨合油中磨合機制研究,《潤滑與密封》2007年 第11期
齒輪點蝕破壞中磨損與振動關系的試驗研究,《潤滑與密封》2007年 第11期
微米或納米固體粒子應用在齒輪副問的摩擦學特性,《工程設計學報》2007年 第4期
飛輪電池動態(tài)摩擦特性與控制補償技術研究,《潤滑與密封》2007年 第10期
電動汽車用飛輪電池充放電控制系統(tǒng)研究,《微計算機信息》2007年 第17期
油液污染度等級模糊聚類評定方法的研究,《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 第2期
鋼質齒輪副在微納米混合磨合油中的磨合試驗研究,《潤滑與密封》2007年 第4期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銷盤實體接觸應力仿真實現(xiàn),《潤滑與密封》2007年 第4期
汽車尾氣對大氣污染模擬系統(tǒng)的研究開發(fā),《機電工程技術》2007年 第1期
濾后油液中固體污染物數(shù)量的研究,《機床與液壓》2007年 第2期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的磨損預測,《潤滑與密封》2007年 第2期
油液監(jiān)測參數(shù)的灰色關聯(lián)動態(tài)分析,《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 第4期
一種新的建立磨損狀態(tài)判別標準的方法,《工程設計學報》2006年 第6期
鋼質漸開線直齒在不同潤滑介質下滾滑磨合磨損的試驗研究,《潤滑與密封》2006年 第11期
過濾后潤滑油液中磨粒粒度概率分布的研究,《潤滑與密封》2006年 第6期
油液中磨粒粒度分布的實驗研究,《潤滑與密封》2006年 第5期
基于D-S證據(jù)理論和集成神經網絡的磨粒識別,《潤滑與密封》2006年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