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陶布 - 個人簡介
亨利·陶布(Henry Taube)(1915年11月30日—2005年11月16日),美國無機化學家,他的研究興趣是氧化還原反應,其中對金屬配位化合物電子轉移機理的研究更使得他獲1983年諾貝爾化學獎。
亨利·陶布 - 人物生平
1915年11月30日生于加拿大,1937年移居美國,1942年加入美國籍。陶布1940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任康奈爾大學助理教授,芝加哥大學教授和化學系主任。1962年至今為斯坦福大學無機化學教授。他長期從事無機化學的基礎研究,研究領域十分廣泛,曾有過18項重大發(fā)現(xiàn),并接受過多項科學獎勵,近20年發(fā)表過200多篇論文。他有堅定的科學信念、活躍的學術思想、精細的實驗設計、高超的實驗技術及踏實的研究作風。陶布由于進行了無機氧化還原反應機理的開拓性研究,特別是在對金屬配位化合物電子轉移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從而獲得了1983年諾貝爾化學獎。
亨利·陶布 - 科學研究
陶布在研究工作中,特別注意采用新的實驗技術,開發(fā)新的實驗方法來解決一些特殊的問題。他用周密的實驗,確切地闡明了配位化合物電子結構和活性的關系。他對無機氧化還原反應深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改變了人們原有的概念。他的研究成果及重要發(fā)現(xiàn)所產(chǎn)生的影響幾乎涉及整個化學領域。特別是對金屬配位化合物中電子的轉移基理以及電子通過金屬間配位體橋的反應速度作出了出色的成果。他證實在混合價金屬配位化合物中電子可借共振作用而離域。他的研究成果加深了人們對許多工業(yè)過程及各種生命體系本質(zhì)的認識,同時也顯示了發(fā)展基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亨利·陶布 - 關于父母
父母源自德國,生于俄羅斯,后來遷到加拿大,因此他生于加拿大。父母均為農(nóng)夫。童年時他就讀單室學校,中學時,他對英國文學甚感興趣,化學成績雖然不錯,但起初他對化學沒特別大的熱忱。當他在柏克萊加州大學修讀時,他感受到那里的人對化學的熱誠、勇于承認不足和誠懇向人學習的態(tài)度,這深深了感動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