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祝世寧, 功能材料學家。南京大學教授。1949年12月生于江蘇省南京市,籍貫江蘇鎮(zhèn)江。1981年畢業(yè)于淮陰師范學院,1988年在南京大學獲碩士學位,1996年在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F(xiàn)任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200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個人履歷
祝世寧,南京大學物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南京大學物理系獲碩士、博士學位。曾先后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日本京都大學從事過合作研究和學術訪問。2005年任南京大學物理學系主任;2009年起任南京大學物理學學院院長; 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F(xiàn)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員, 材料學部主任, 江蘇省物理學會理事長等。
祝世寧長期從事微結構功能材料研究。在鐵電疇工程方面,發(fā)現(xiàn)了鈮酸鋰型鐵電體電疇反轉動力學規(guī)律,發(fā)展了圖案極化技術,研制出不同功能的介電體超晶格材料。在微結構晶體功能研究方面,發(fā)展了非共線準相位匹配技術,并應用于光的非線性彈性散射、增強拉曼散射、非線性切侖科夫輻射和糾纏光研究等。在全固態(tài)激光器研究方面,將超晶格材料與全固態(tài)激光技術結合,研制了光學超晶格多波長激光器和可調諧激光器等。
研究方向
微結構功能材料和物理/非線性光學、激光物理與量子光學。研究領域為凝聚態(tài)物理和非線性光學,通過學科交叉,發(fā)展與未來光電子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新型微結構功能材料,從微米、納米層次上關注疇結構、相結構、異質結構對電磁波、彈性波傳播與激發(fā)的影響,探索其中新的物理效應,包括光子晶體、聲子晶體、QPM材料等。
科研項目
1.倍頻、自倍頻光學超晶格LN、LT晶體及應用研究(863項目);
2.光電功能晶體的微結構設計及其物理(973項目);
3.光學超晶格中光參量及耦合參量過程的研究和應用(基金重點);
4.準位相匹配和介電帶隙材料中光物理過程的研究”(教育部專項)。
成就及榮譽
祝世寧主要興趣在光學超晶格的非線性光學、量子光學新效應以及在全固態(tài)激光技術方面的應用,近幾年也關注金屬/介電微納結構對電磁波(光波)的調控效應。擁有國際、國家發(fā)明專利10余項。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00余篇, 其中包括 Science(科學), Nature(自然)子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美國物理評論快報)等, 論文總引用超過2000 次。與合作者一起完成的研究成果三次獲中國基礎研究年度十大新聞,二次被評為中國高校年度科技十大進展;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排名第三)所完成的“介電體超晶格的設計、制備、性能與應用”項目獲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擔任基金委創(chuàng)新團隊“人工微納結構光學新效應的研究”項目(2011-2013)負責人,是“量子調控”項目課題“微結構材料中經典光與非經典光的調控”(2006-2010)負責人,特別關注用微結構調控光的經典與量子效應及功能集成。
代表性著作《EconomicAnalysisofPropertyRights》
代表性論文《DirectObservationofFerroelectricDomainsinLiTaO3UsingEnvironmental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