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薩科奇

    薩科奇

    薩科奇1955年1月28日出生,匈牙利裔法國政治家,尼古拉·薩科齊于2007年參與總統(tǒng)初選,2007年5月7日凌晨2時左右,法國總統(tǒng)大選結果公布,法國現(xiàn)任內(nèi)政部長、執(zhí)政黨人民運動聯(lián)盟主席尼古拉?薩科奇以53%的支持率贏得大選,當選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第六位總統(tǒng)。2011年8月25日,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背負”三大國際議題,閃電訪華5小時。

    薩科奇 - 簡介

    薩科奇:1955年1月28日出生,匈牙利裔法國政治家,尼古拉·薩科齊于2007年參與總統(tǒng)初選。

    他先取得人民運動聯(lián)盟參與法國總統(tǒng)大選的黨內(nèi)代表權,然后在多項調(diào)查中一直領先。經(jīng)過兩輪投票,2007年5月7日凌晨2時左右,法國總統(tǒng)大選結果公布,法國現(xiàn)任內(nèi)政部長、執(zhí)政黨人民運動聯(lián)盟主席尼古拉?薩科奇以53%的支持率贏得大選,當選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第六位總統(tǒng)。

    薩科奇 - 概述

    尼古拉·薩科齊出生于一個匈牙利人家庭,曾獲得巴黎第十大學的法律學學士學位。他早在22歲已步入政壇,起先在巴黎西部一個市郊擔任市議會,并在及后當選為該鎮(zhèn)鎮(zhèn)長。信仰為天主教。曾于希拉克時代擔任過內(nèi)政部長,主要工作是包括改革法律,和調(diào)停中央和地方的行政關系。薩科齊從政經(jīng)驗豐富、處事果斷,是法國新一代政治領導人。薩科齊是“法國政壇自戴高樂以來最偉大的人物”;一些媒體還把他比作“雄心勃勃的拿破侖”。薩科齊傳承的是經(jīng)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戴高樂將軍以及其后的希拉克等老一輩法國右翼黨派的政治信條和治國理念,然而,必須看到的是,他所面臨的國內(nèi)形勢和國際局勢,與其前任領導人相比,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和深刻的變化,因此他接替希拉克出任法國總統(tǒng)并不輕松。

    薩科奇 - 個人介紹

    姓名:尼古拉·薩科齊
    全名:尼古拉?保羅?斯特凡納?薩科齊?德納吉·博喬
    法語:NicolasPaulStéphaneSark?zydeNagy-Bocsa
    出生年月:1955年1月28日
    籍貫:巴黎
    畢業(yè)大學:巴黎政治學院
    學位:法律碩士學位
    主要職位:
    1983年出任訥伊市市長
    1988年當選法國國民議會議員
    1993年擔任預算部長
    2002年擔任內(nèi)政部長
    2004年出任法國經(jīng)濟、財政和工業(yè)部長
    2005年再次出任內(nèi)政部長
    2007年5月7日當選法國總統(tǒng)。

    薩科奇 - 主要經(jīng)歷

    薩科齊于1955年1月出生在巴黎一個匈牙利移民家庭,擁有法學碩士文憑和律師執(zhí)照。早在1977年,22歲的薩科齊就當選為巴黎西郊“富人區(qū)”諾伊市的議員,開始了其政治生涯。1976年,他加入了由希拉克創(chuàng)建并擔任主席的戴派保衛(wèi)共和聯(lián)盟,接著先后當選為諾伊市市長和上塞納省議員。1993年3月,他開始進入內(nèi)閣,擔任“左右共治”時期右翼政府預算部長和政府發(fā)言人。

    1995年總統(tǒng)大選中,薩科齊沒有支持希拉克而導致兩人不和,從而未能進入內(nèi)閣;在此期間,他曾擔任過一段時間保衛(wèi)共和聯(lián)盟的總書記和代理主席的職務。2002年的大選中,薩科齊給予希拉克全力支持。希拉克總統(tǒng)連選連任后,薩科齊再次入閣、擔任政府內(nèi)政部長;2004年3月的政府改組中,他被任命為政府國務部長兼經(jīng)濟、財長和工業(yè)部長,成為內(nèi)閣中地位僅次于總理的第二號實力人物。

    薩科奇

    薩科奇 - 政治歷程

    薩科齊出生于一個富有的匈牙利移民家庭,20歲時就踏進政壇,一直是法國青年中的領袖人物。1978年,他拿到律師證,曾與人合伙經(jīng)營一家律師事務所。有闊綽的父母做后盾,年輕的薩科齊輕松地在政商兩界施展才華。28歲時當選塞納-那伊市市長,34歲時成為國會議員。2002年,他更是進入內(nèi)閣,出任內(nèi)政部長,瞬間成為法國政壇一顆冉冉升起的巨星。薩科齊個頭不高(1.61m),有性感的眼睛,陽剛、有活力的形象和充滿磁性的聲音。在法國,薩科齊被戲稱是希拉克的“政治女婿”(前總理阿蘭?朱佩被戲稱為其“政治兒子”)。他與希拉克有過近20年的師生情。上世紀70年代,時任總理的希拉克將只有20歲出頭的薩科齊拉入自己的隊伍。

    而薩科齊也很爭氣,22歲成為市議員,28歲就當上了市長。但是,好景不長。

    在2002年的法國總統(tǒng)競選中,薩科齊回到希拉克身邊,為“岳父”競選連任東奔西走。他當然也有自己的打算——試圖得到總理位子。但是,希拉克連任成功后,將總理寶座送給了連法國人都不太熟悉的拉法蘭。但希拉克還是給了他一根內(nèi)政部長的權杖。他決定將內(nèi)政部變成為自己而戰(zhàn)的陣地。他全力打擊犯罪活動,牢牢抓住了媒體的注意力。法國媒體曾用“安心睡吧,他在守護著你”的溢美之詞,來為薩科齊唱贊歌。2005年5月,希拉克因全民公決《歐盟憲法條約》失敗而更換內(nèi)閣總理,薩科齊的地位未變、繼續(xù)擔任政府國務部長并兼任內(nèi)政部長,他在當年年底發(fā)生的“巴黎騷亂”中采取鐵腕政策,很快平息了席卷全國的動亂,顯示了其治理國家的魄力和才能。2002年由保衛(wèi)共和聯(lián)盟以及其他右翼和中右翼黨派組建的右翼統(tǒng)一大黨——總統(tǒng)多數(shù)派聯(lián)盟(后更名為人民運動聯(lián)盟),在立法選舉中獲勝,占據(jù)了國民議會中多數(shù)席位,薩科齊參與其中,2004年11月他當選這個執(zhí)政黨的主席。今年1月,人民運動聯(lián)盟以98%的選票支持薩科齊作為執(zhí)政黨唯一候選人參加本次總統(tǒng)競選。3月希拉克宣布引退并且明確表示了對薩科齊的支持。薩科齊在競選中提出“同過去的法國平靜地決裂”的競選口號深得人心,使得他在4月22日的大選第一輪投票中勝出進入決賽。他的得票率超過30%、達到31.18%,這是右翼候選人在歷次總統(tǒng)選舉第一輪投票中從來沒有取得過的支持率。最終他在2007年的法國總統(tǒng)選舉中以53%的支持率贏得大選,成為希拉克之后的法國總統(tǒng)。

    薩科奇 - 政治觀點

    尼古拉?薩科奇1955年1月28日生于法國巴黎,他的祖父是猶太人,父親是匈牙利移民,母親是法國人,他是法國歷史上第一位移民后裔總統(tǒng)。薩科奇的施政風格雷厲風行、作風強硬。薩科奇28歲出任法國訥伊市市長,33歲當選法國國民議會議員,38歲起先后在歷屆法國政府中擔任預算部長、經(jīng)濟、財政和工業(yè)部長和內(nèi)政部長等要職。2007年薩科奇作為法國右翼總統(tǒng)候選人角逐法國總統(tǒng)大選,以百分之五十三的優(yōu)勢戰(zhàn)勝左派候選人羅亞爾,當選法國總統(tǒng)。薩科奇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薩科奇是法國傳統(tǒng)右翼代表,他的執(zhí)政觀點是支持自由市場經(jīng)濟,主張降低企業(yè)社會福利和稅收負擔,從而刺激經(jīng)濟發(fā)展以降低失業(yè)率;力主改革現(xiàn)行的社會福利和勞工制度,鼓勵員工延長工作時間以增加收入;他還強調(diào)法國的“國民性”以及加強對移民控制。在過去二十六年中,法國人均GDP從世界第七位跌落到第十七位,尤其近年來法國的經(jīng)濟低迷,在歐洲主要國家中,法國的增長率是最低的。法國的公共債務快速上升到兩萬五千億歐元;失業(yè)率長期居高不下。社會保障體系岌岌可危,社會失去活力,各階層嚴重對立,國民對未來信心降至歷史新低。以上這些問題,是法國的社會現(xiàn)實,也是薩科奇在法國特殊背景下當選的重要因素。法國人亟需一位銳意改革的總統(tǒng),來拯救法國的經(jīng)濟,重新恢復法蘭西民眾的信心。薩科奇的當選,可以說是眾望所歸,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

    薩科奇 - 情感生活

    說起薩科奇的情感生活,遠比他的政治仕途要豐富多彩。1984年,薩科齊主持法國電視明星雅克?馬丁婚禮,在婚禮上,他愛上了這位明星的新娘——模特出身的塞西莉亞。塞西莉亞那時已懷有馬丁的孩子,而那時薩科奇已經(jīng)結婚。中國有句俗話叫:“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薩科奇像所有的愛情“高手”那樣,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他和新郎一家有意成為朋友。兩家人一同出去游玩,一同出去旅行。一次,兩家人一同去滑雪,他偷偷約了塞西莉亞雪域消遣,被妻子發(fā)現(xiàn),妻子憤而與他離婚。然而,事情遠沒有這樣簡單就結束。塞西莉亞以后為薩科奇生了一個孩子,與他相隨工作了數(shù)年時間。在工作中,塞西莉亞結識了紐約廣告商人理查德?阿迪亞斯,后來塞西莉亞不辭而別,離家出走。薩爾科齊將妻子勸回,但塞西莉亞又選擇了第二次“私奔”。2006年年底,塞西莉亞又悄悄回到薩科奇身邊,當起了薩爾科齊非正式的競選顧問。但在剛剛結束的法國大選進入沖刺階段,薩科奇身邊卻少了妻子塞西莉亞的身影。薩科奇和妻子貓捉耗子的游戲,一度引起法國記者和百姓的猜忌和關注。有人說,薩科奇事業(yè)得意,家庭失意,他很可能將單身入主愛麗舍宮。也有人說,薩科奇是在玩弄政治把戲,想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現(xiàn)在看來,無論事業(yè)還是家庭,薩科奇都將要接受考驗,那么到底結果如何?我們來引用薩科奇的一句話做結束語吧——“到時候大家就知道了”。

    薩科奇 - 政策主張

    圍繞著法國的主要社會問題,這次法國總統(tǒng)競選活動的主要議題是如何改善經(jīng)濟增長、降低年輕人的失業(yè)率、移民政策幾個方面。薩科齊的簡要政策主張是:在經(jīng)濟與就業(yè)方面,豁免對超時工作以及社會保險費用的征稅;減征4%的稅收以及社會負擔費用,該舉措將使得法國國民增加680億歐元的收入;設計一種新的單一勞動合同,雇員的權利將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這種靈活性將會鼓勵企業(yè)主雇請更多的工人;禁止對高級管理人員實行“黃金降落傘”(即:企業(yè)的高級管理層或離任的政府官員在失去他們原來的工作后,在經(jīng)濟上給予其豐厚保障的一種制度安排)安排政策,阻止將股買賣的特權僅限于公司的老板;

    繼續(xù)將退休年齡維持在60歲,堅持每周35小時工作制,工人們有權拒絕超時工作;減少公共部門的工作人員數(shù)量,增加公務人員的工資水平,降低政府的公共債務;薩科奇所在的人民聯(lián)盟運動黨曾公開承諾,薩科奇當選總統(tǒng)后,在五年時間之內(nèi)將政府公共債務減少60%,將公共支出的增長水平增加到1.5%。

    在移民方面,減少非法移民數(shù)量,實行選擇性的移民政策,以有利于那些具備一定資格的工人進入法國;設立專門的移民和國民身份認證機構,使得國民身份認證不再被視為社會的禁忌。在福利與社會政策方面,對交通以及能源部門的退休人員實行更加優(yōu)厚的養(yǎng)老金政策,同時提高其它部門工作人員的退休待遇;通過法案使得全體國民享有房屋居住權,對于任何沒有住房的法國國民,將在兩年內(nèi)為他們提供居所。在機構改革上,薩科齊主張總統(tǒng)只能連續(xù)擔任兩屆;而總統(tǒng)有權直接在議會發(fā)表講話;在議會上院實行比例代表制。在外交政策上,薩科齊對美國態(tài)度友好,將與美國建立“深厚、真誠、堅定”的伙伴關系,“我想告訴美國朋友,他們可以依靠我們的友誼,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法國將永遠站在他們身邊,但法國可以有自己的想法!钡瑫r認為美國在阻止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應該受到譴責,也應該承擔更多的義務。薩科齊呼吁美國不要阻止應對全球變暖現(xiàn)象的措施,他說:“相反,他們應當領導這一斗爭,因為這事關人類的命運!

    薩科奇 - 面臨挑戰(zhàn)

    1法國的綜合國力持續(xù)下滑。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法國在世界經(jīng)濟中的地位不斷下降。法國GDP在最近25年中從世界排名第7位下降到第17位;法國人均財富的世界排名也由1995年的第5位下降到2006年的第13位;目前,法國的經(jīng)濟增長率為1?4%在歐盟各國中是最低的,而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則是最高的;法國的失業(yè)率也長期徘徊在10%的高水平上。可以說,法國實力的下降與其長遠的戰(zhàn)略目標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斷縮小。2005年5月,希拉克提出法國通過全民公決來批準《歐盟憲法條約》 ,而公決的結果是否定了這一條約。這一結果不僅對希拉克本人是一個打擊,而且導致法國在歐盟中的地位受到嚴重損害。隨著歐盟不斷擴大,一些來自中東歐的新成員對法國主導歐盟的地位也提出了挑戰(zhàn),而曾經(jīng)是推動歐洲建設的“法德軸心”也由于兩國領導人立場差異的加大而越來越失去了“發(fā)動機”的作用。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洶涌浪潮中,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正在經(jīng)歷一個經(jīng)濟迅猛高速發(fā)展的時期,在世界經(jīng)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同時這些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也隨之增強。法國認為,無論在爭取產(chǎn)品和投資市場上還是在資源開發(fā)方面都面臨著這些國家咄咄逼人的威脅。經(jīng)歷過二戰(zhàn)的政治領導人已經(jīng)紛紛退出歷史舞臺,而年齡在50歲上下的新一代法國領導人的資歷是很難同戴高樂、密特朗或者希拉克這樣的領袖人物相提并論的。他們在國際舞臺上尚未被人知曉或熟悉,這就直接影響法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作用。以上幾個方面正是擺在薩科齊面前必須正視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薩科奇 - 對外關系

    從薩科齊在競選期間發(fā)表的言論以及當?shù)剌浾摰姆治鲈u論來看,法國新總統(tǒng)將會對法國對外政策進行調(diào)整,而法國對中國的政策將更加理性和務實。法國的綜合國力持續(xù)下滑。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法國在世界經(jīng)濟中的地位不斷下降。法國GDP在最近25年中從世界排名第7位下降到第17位;

    法國人均財富的世界排名也由1995年的第5位下降到2006年的第13位;目前,法國的經(jīng)濟增長率為1.4%,在歐盟各國中是最低的,而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則是最高的;法國的失業(yè)率也長期徘徊在10%的高水平上?梢哉f,法國實力的下降與其長遠的戰(zhàn)略目標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斷縮小。

    2005年5月,希拉克提出法國通過全民公決來批準《歐盟憲法條約》,而公決的結果是否定了這一條約。這一結果不僅對希拉克本人是一個打擊,而且導致法國在歐盟中的地位受到嚴重損害。隨著歐盟不斷擴大,一些來自中東歐的新成員對法國主導歐盟的地位也提出了挑戰(zhàn),而曾經(jīng)是推動歐洲建設的“法德軸心”也由于兩國領導人立場差異的加大而越來越失去了“發(fā)動機”的作用。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洶涌浪潮中,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正在經(jīng)歷一個經(jīng)濟迅猛高速發(fā)展的時期,在世界經(jīng)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同時這些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也隨之增強。法國認為,無論在爭取產(chǎn)品和投資市場上還是在資源開發(fā)方面都面臨著這些國家咄咄逼人的威脅。經(jīng)歷過二戰(zhàn)的政治領導人已經(jīng)紛紛退出歷史舞臺,而年齡在50歲上下的新一代法國領導人的資歷是很難同戴高樂、密特朗或者希拉克這樣的領袖人物相提并論的。他們在國際舞臺上尚未被人知曉或熟悉,這就直接影響法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作用。

    薩科奇 - 外交政策

    竭力恢復法國在歐盟中的原有地位,繼續(xù)推動歐洲一體化。法國是歐洲政治一體化建設的主要推動者,但是在2005年的全民公決中法國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此舉不僅造成歐盟一體化的步伐停止,也使法國在歐盟中的形象和地位受到嚴重損害。法國將在明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歐洲建設能否邁出新的步伐與法國新政府的能否有所作為關系密切,因此,擺脫“阻礙歐洲政治一體化”的不利形象、恢復法國在歐盟中的大國地位,是擺在薩科齊面前的緊迫任務,因為歐盟畢竟是法國加強自身在世界事務中地位的一個重要工具。薩科齊最近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解決制憲危機問題提出具體建議,他的設想是制定一項“簡化條約”來取代有爭議的條約。這一方案的核心內(nèi)容是設立歐盟主席和外交部長,使得歐洲有真實和具體的“面孔”和“聲音”,并且保證歐盟政策的穩(wěn)定性和歐盟在處理對外事務時保持一致的立場。他還提出,邀請歐盟其他26個成員國派遣一支部隊參加今年7月14日法國國慶節(jié)的傳統(tǒng)閱兵式,來表明“法國有意愿推動歐盟建設”。

    在堅持法國原有基本立場的基礎上逐步改善同美國的關系。薩科齊當選總統(tǒng)后在與布什總統(tǒng)通電話時也表示,“美國可以相信法國的友誼”,“友誼意味著他的朋友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此外,薩科齊表示,反對北約過度發(fā)展并與聯(lián)合國形成競爭、要求美國在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承擔自己的責任、不同意美國在土耳其加入歐盟問題上的支持態(tài)度。薩科齊在重大國際熱點問題上還將繼續(xù)堅持法國一貫的立場,而在這個基礎上則有可能調(diào)整對美政策,法美關系從而得到改善!

    在對待俄羅斯問題上,法國將采取審慎態(tài)度。法國始終把俄羅斯作為一個具有重要戰(zhàn)略和經(jīng)濟利益的伙伴來對待,而不會完全站在美國一邊同俄羅斯交惡。法國利用同雙方均保持的特殊關系而周旋于俄美之間,這是確保法國在歐洲安全事務中發(fā)揮自身作用的最好選擇。在對華關系問題上將會采取更加理性和務實的立場。中法兩國1964年建交以來40多年,兩國關系不斷發(fā)展。希拉克執(zhí)政后,兩國關系不斷升溫,在人權問題上,希拉克率先決定不再公開批評中國、強調(diào)通過對話而不是對抗解決問題。在他的倡導下,兩國建立了“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同樣出自傳統(tǒng)右翼的薩科齊,無論從政治理念上還是現(xiàn)實需要考慮都應當繼續(xù)維護與中國的傳統(tǒng)友好合作關系。

    薩科奇 - 小拿破侖

    薩科奇似乎為政治而生。1955年1月28日出生在巴黎一個有著猶太人血統(tǒng)的、匈牙利難民的家庭。他曾經(jīng)就讀于巴黎政治學院和巴黎大學,主修法律。據(jù)說畢業(yè)時薩科奇曾經(jīng)在記者與律師這兩個職業(yè)之間猶豫不決。不過,最后還是選擇了與他的母親相同的職業(yè)去做了一名律師。1977年初涉政壇,薩科奇一直順風順水,28歲做了奈伊市市長,34歲當上國民議會議員,38歲擔任部長,甚至一度被希拉克選為“政治女婿”,成為希拉克家中的?汀V皇敲\給薩科奇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在1995年的總統(tǒng)選舉中,

    因為倒戈支持希拉克的政治對手巴拉迪爾,從此背負“叛徒”之名。不過,薩科奇并沒有倒下。2002年當他入閣拉法蘭政府,“小拿破侖”王者歸來。的確,在薩科奇身上找到拿破侖的影子并非難事。他精力充沛、口若懸河、不屈不撓,每個毛孔里都裝著雄心壯志。在薩科奇與羅雅爾進行最后一場電視辯論的當晚,Canal 的木偶新聞劇的鏡頭里,薩科奇的椅子下面竟然墊上了厚厚一沓雜志——薩科奇還有著和拿破侖一樣謙虛節(jié)儉的身高。

    值得一提的還有薩科奇的第二任妻子塞西莉亞。1984年,薩科齊以市長身份為塞西莉亞的第一段婚姻主持婚禮時就迷上了她,從此展開長達12年的求愛馬拉松。雖然薩科奇抱得美人歸,但是沒多久他便開始了另一場尋妻馬拉松。不同的是,這一次塞西莉亞并不樂意帶著薩科奇跑,而是選擇和另一位魅力男士私奔。希拉克夫人貝爾娜黛特不忘“警告”與自己廝守了50年的丈夫“拿破侖離開約瑟芬就失去一切”。人們同樣喜歡拿塞西莉亞和約瑟芬相提并論;蛟S是掂量到自己身為“約瑟芬”的份量,就在薩科奇與羅雅爾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與人私奔多日的塞西莉亞重新回到了薩科奇的身邊,為薩科奇擦汗。不過也有傳聞說“約瑟芬離開拿破侖同樣失去了一切”,塞西莉亞之所以回心轉意是沖著“第一夫人”的頭銜而來。而此間媒體亦有擔心,常年處于私奔預警狀態(tài)的塞西莉亞能否與薩科奇為出訪“公奔”時會不會繼續(xù)私奔。

    薩科奇 - 選擇改革

    團結起來,一切皆有可能。在巴黎的一個集會上薩科奇向2000名支持者宣稱:“我只想使人們團結在一個新法國夢的周圍,這將是一個兄弟式的共和國!备傔x過程中,薩科奇提出要“與過去決裂”,就是要與“法國病”決裂。選舉結果出來后,人們幾乎異口同聲的說,法國選擇了改革。的確,薩科奇是以改革者的面目出現(xiàn)的。暮氣沉沉的法國也確實需要一場徹底的改革。針對法國高福利制度造成的人們對國家福利政策的依賴,薩科齊在競選中不斷重申多勞多得,強調(diào)只有多工作,才能得到更多報酬;對于“職業(yè)失業(yè)者”領取的救濟金竟然比一個工作的人得到的報酬還多的現(xiàn)象,他更是無法容忍。法國是歐元區(qū)第二大經(jīng)濟體,

    在歐洲前50大公司中,法國占了10家。但法國現(xiàn)在深陷困境,在歐洲主要經(jīng)濟體中,法國的經(jīng)濟增長率是最低的,國家支出占了GDP的一半,公共債務快速上升。在過去25年中,法國的人均GDP從世界第7位跌落到第17位。

    一方面,失業(yè)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高額的稅收使許多事業(yè)有成的企業(yè)家與明星逃到國外避稅。一個曾經(jīng)雄心勃勃啟動歐盟建設的國家,卻在2005年為《歐盟憲法草案》投下了反對票,從中不難看出法國人的內(nèi)心有著怎樣的瓜果飄零。全球化的浪潮中,許多法國人進退失據(jù),對國家的未來喪失了的信心。如果不能做時代的領導者,不如關起門來過好自己的小日子。英國《衛(wèi)報》分析說,薩科奇已成為30年來法國最受歡迎的右翼政治家,他已承諾通過自由市場改革、減少企業(yè)稅、采取嚴格的法制措施恢復“權威”、打擊移民、使國民產(chǎn)生“國家自豪感”等措施來制止法國的衰退;仡櫧陙淼恼母镆约按似鸨朔慕诸^運動,不難發(fā)現(xiàn)法國政治其實已經(jīng)陷入了一個難以自拔的怪圈:一方面選民希望改革派上臺;另一方面一旦改革啟動,政府就得面對解散的命運。

    薩科奇 - 美國派別

    幾年前,筆者在《美國化與法國病》中指出,二十世紀以來,法國文化日益邊緣化,漸漸失去“主流”意義。在強勁的“美國化”背景下,法國如此安于現(xiàn)狀必將寅吃卯糧,傷及未來。外在因素是,大多數(shù)國家出于功利與自身安全的考慮,都信奉美式效率,而非法式幸福,這或許注定了將來又一場先行者的悲劇上演;內(nèi)在內(nèi)素是,當法國人沉醉于昔日榮光與今世安逸時,自大癥與鼻塞正腐蝕它未來的根基。不可否認,作為老牌文化帝國,講究“法蘭西文化例外”的法國一直存在著某種“反美”的情緒,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它甚至都具有“政治正確”的意味。一個代表性的場面是,4月19日夜里,當羅雅爾在西南部城市圖盧茲的一場大型拉票活動上宣布:“我們在美國總統(tǒng)布什面前不會屈膝!”作為報答,人們立即高呼“塞戈萊娜—總統(tǒng)”以響應。

    當然,這個“反美口號”同樣是為了策反薩科奇的支持者。其言下之意是“薩科奇是美國的哈巴狗”。與活躍于法國政壇的許多人物不同的是,薩科奇與美國一直保持著某種親密的關系。盡管薩科奇在不同場合表達了自己對美國“救世主”角色的反感,并強調(diào)一旦美國的外交政策侵犯了法國和歐洲的利益,

    也會與華盛頓正面對抗——否則“小拿破侖”顏面何存?然而,即使如此,薩科奇的政治對手不放過一切機會對他進行攻擊。2006年9月薩科奇與布什見面時被一名社會黨成員稱為布什總統(tǒng)的“哈巴狗”、一個“持有法國護照的美國新保守主義者”。眼下Canal 開始嘲笑希拉克正在愛麗舍宮忙著攝影留念。比較希拉克與薩科奇的區(qū)別,有法國朋友向我這樣表述:希拉克是一個智者,而薩科奇更需要磨練。舉例說,同樣面對是否出兵伊拉克的問題上,希拉克可以堅定從容地對美國說不,但如果是薩科奇當政,他便完全可能像英國首相布萊爾一樣為了一場無謂的戰(zhàn)爭將本國國民派去送死。

    2007年5月,一場政治的花火在巴黎的夜空散盡。記得選舉開始時,一些法國網(wǎng)站盡情地渲染選民自己的權利:“是我們決定他們(候選人)的命運!北M管薩科奇是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但是,最終的選舉結果表明更多人對他仍然心懷希望。據(jù)說,年輕的時候薩科奇常常為自己的姓氏悶悶不樂,在匈牙利的土語里,“Sarkozy”的意思是“一小片沼澤地”。這個姓氏是否暗合了自己的命運?無論如何,這位已然橫空出世的“小拿破侖”更應該謹慎行事,讓“滑鐵盧”離自己越遠越好。至于法國選民,他們已經(jīng)心甘情愿地將自己的權柄交到了“小拿破侖”的手里。法國人懷念十九世紀,法國需要“拿破侖”,實在沒有,小的也行。

    薩科奇 - 婚姻家庭

    1、二任妻子
    塞西莉亞是薩科齊的第二任妻子。他們曾經(jīng)被視為“愛情與事業(yè)的完美組合”。身為名模的塞西莉亞婚后一直扮演著丈夫非正式政治顧問的角色,據(jù)說在薩科齊擔任財政部長時,她就是公認的財政部“二號人物”。多年來,夫人塞茜利婭一直是薩科齊得力而知心的助手。她是個不領報酬的“高級顧問”,長期負責薩科齊生活和工作中的各項事務,諸如準備菜單、籌備招待會等。薩科齊毫不掩飾自己對夫人的時刻牽掛,而塞茜利婭也對丈夫體貼入微,著實羨煞旁人。但在2004年底,兩人的感情出現(xiàn)了危機——塞西莉亞有了情人、紐約廣告商人理查德?阿迪亞斯,后來索性在2005年離家出走。薩科齊一度將妻子追回,但塞西莉亞選擇了第二次“出逃”。出人意料的是,2006年年底,塞西莉亞悄悄回到薩科齊身邊,當起了薩科齊非正式的競選顧問。而在22日投票當天,塞西莉亞重新出現(xiàn)在薩科齊身邊,陪同丈夫一起投票。

    盡管薩科齊與塞西莉亞的愛情故事,堪稱世界政壇的一段傳奇;可是再好的戲也有落幕一刻,從上個星期開始,這一對權力與美麗結合的夫婦宣布離婚。薩科齊離婚的消息已經(jīng)讓媒體頗感震驚,不過塞西莉亞的表現(xiàn)更為詫異。就在法國官方證實“第一家庭”離婚事實的前幾個小時,塞西莉亞竟衣著光鮮地為《巴黎競賽畫報》高調(diào)拍照,并被拍到與朋友在高級餐廳就餐,出入高檔購物場所。塞西莉亞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是一個低調(diào)、喜歡寧靜生活的人,非常不喜歡“站在聚光燈下”,她對“第一夫人”角色的排斥由來已久。兩年前她就說過一句名言:“老實說,當?shù)谝环蛉撕軣。我不適合這種場合!薄苊黠@,這是真心話。這身黑色吊帶裙和芭蕾舞平底鞋都是法國高級服裝定制大師阿瑟丁?阿拉亞(AzzedineAlaia)手筆,他的服裝以2.5萬美元起價,阿拉亞的設計強調(diào)女性腰臀的優(yōu)美,塞西莉亞選這個品牌作為自己在國際舞臺首次亮相的包裝,對身材顯然有相當?shù)淖孕,也強調(diào)了她特立獨行的個性。戴安娜王妃在世的時候,法國《巴黎競賽畫報》 、《Elle》這類媒體對她的關注度比起英國小報來也只多不少,時尚記者不舍得漏過她在公眾場合穿戴的任何一款新衣、手袋、鞋或者珠寶。鄰居家有這么一個光彩照人的女人,法國人既羨又妒,只可惜自家沒有王室來撐社交門面,也沒有杰奎琳?肯尼迪那樣的第一夫人,令時裝設計大師們個個奉她如天仙。

    2、再次結婚
    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與女友布魯尼在愛麗舍宮舉行婚禮,愛麗舍宮所在的巴黎第八區(qū)的區(qū)長拉貝爾(FrancoisLebel)接受電臺訪問時證實,08年2月2日他在法國總統(tǒng)府主持了兩人的婚禮。

    這是首次法國總統(tǒng)在任內(nèi)結婚,53歲的薩科齊去年底與第二任妻子塞西莉亞離婚之后,開始同現(xiàn)年40歲,曾經(jīng)做過模特兒的布魯尼一起出席公開場合。拉貝爾告訴法國電臺“歐洲第一”:“我為兩位住在巴黎市第八區(qū)圣譽郊路55號的市民見證結婚儀式!边@正是法國總統(tǒng)府艾里賽宮的地址。區(qū)長拉貝爾宣布兩人結婚時,雙方部分親屬、朋友以及證婚人約20人在場觀禮。男方證婚人是薩科齊的密友、顧問尼布拉?巴齊爾,女方證婚人是公關專家馬蒂爾德?阿戈斯蒂內(nèi)利。

    薩科齊就任總統(tǒng)后支持度一路下滑,在其大方表態(tài)下,媒體緊追其感情生活,使其花邊新聞凌駕政策和國事宣導,令人民感覺總統(tǒng)為已勝于為民。法國媒體給薩科齊取了個“亮晶晶總統(tǒng)”的封號,因為他送給布魯尼一只粉紅色迪奧訂婚鉆戒,布魯尼則回贈他百達翡麗手表。薩科齊就任法國總統(tǒng)創(chuàng)了兩項紀錄,一是去年他和前第一夫人西西莉亞結束11年的婚姻,成為法國史上第一位任內(nèi)離婚的總統(tǒng);二是本月二日迎娶布魯尼,成為法國史上第一位任內(nèi)結婚的總統(tǒng)。薩科齊與女友認識不到三個月就結婚,薩科齊與第二任妻子西西莉亞離婚也還不滿四個月。

    薩科奇 - 薩科語錄

    希拉克總統(tǒng)力求無為,我則希望求變!薄_科齊屢次聲明將與過去的政策“決裂”。
    “我唯一所求就是將法國人民團結在一個新的法國夢周圍,

    在這個博愛共和國中,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多樣化再不會被視為一種威脅,而是一種財富!薄_科齊“頭號警察”的稱號名不虛傳。
    “雖然與美國總統(tǒng)布什的見面為我自己帶來了重重困難。但美法兩國的友誼是深刻的、誠摯的、可靠的,是決不會屈服的!薄_科齊是戰(zhàn)后60年來第一個“擁抱美國”的法國重量級政治人物。
    “我是中國人民的朋友,對中國懷有深厚的感情。感謝中國政府在我仕途處于最困難、思想最低落時,邀請我訪問中國……”———2007年春節(jié),薩科齊把300多位華人華僑請到自己的內(nèi)政部做客,在宴會上他對中國公開示好。他想了解中國,但他選擇向野心家“民運”分子請教中國問題,所以受到了很大誤導。他像一個跳梁小丑想利用奧運會和“藏獨”來抹黑中國,甚至威脅要抵制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近來臺灣爆出的“鐽震”案更顯示出薩科奇兩面三刀的兩面派作風。
    “最后想想看,比起騎馬,我寧可選擇總統(tǒng)競選,老實說簡單多了。”——第一輪投票前,薩科齊來到了法國卡馬爾格地區(qū)的農(nóng)場騎馬,度過首輪競選活動最后一天。對于薩科齊來說,他從來都不缺乏信心。

    薩科奇 - 第六次訪華


    2011年8月25日,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背負”三大國際議題,閃電訪華5小時,會晤中國元首胡錦濤,外界評論“取得預期成果”,再次引發(fā)輿論廣泛關注。   
    薩科齊“隨時可以”訪華,透露出當前中法關系良好態(tài)勢。體現(xiàn)了如胡錦濤主席在與薩科齊會晤后所言:“ 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中法戰(zhàn)略互信的水平,也充分體現(xiàn)了總統(tǒng)先生對發(fā)展中法關系的高度重視。中方對此表示高度贊賞”。薩科齊此次訪華,凸顯的是兩國關系,在新的國際形勢下的全球影響力。   
    法國元首在前往法屬新喀里多尼亞訪問途中突訪北京,在中法關系史上“前無古人”。此舉固然與薩科齊本人雷厲風行、“八面出鋒”的行事風范不無關系,但抖開他背上的“包袱”看到 “歐債危機”、“G20期待”與“利比亞亂局”,還是會讓人發(fā)“實事比人強”感嘆。兩國元首在中南海“一談”、“一餐”之間,包容上述三個當今世界最為重要的議題,顯示兩國關系越來越具“全球價值”的一面。 薩科齊此次訪華的第一效應,就是在國際舞臺上凸顯了中國在當今國際事務中日益上升的重要性。中國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表態(tài)乃至“吹風”,對于深陷危機的西方世界來說,都具有前所未有影響。其實。G20,以及為其鋪墊的相關部長級會議,在時間表上已呈紛至沓來之勢,而薩科齊之所以要搶先一步,還是表現(xiàn)了在危機背景下,金融風暴中,歐洲在很多問題上急于得到中國的支持與合作。有人評論,拜登訪華,中美互派“定心丸”,對于市場立即起到穩(wěn)定作用,相信中歐相互支持,鼓舞信心,也是薩科齊訪華訴求之一。 在歐美債務危機引爆全球股災之際,薩科齊與默克爾曾經(jīng)想以虛大于實的“團結形象”穩(wěn)住市場。而事實證明,市場對于法德均不想發(fā)行使自己吃虧的“歐元共同債券”這一點,很不滿意。薩科齊此次訪華之際,仍然帶著“后院失火”的擔憂。盡管中國對“歐洲有限團結”也表批評,但還是旗幟鮮明地力挺歐洲。胡錦濤在會晤后說,中方對歐洲經(jīng)濟和歐元抱有信心,相信歐洲有智慧、有能力克服當前困難,保持經(jīng)濟穩(wěn)定和增長。這一表述已經(jīng)讓薩科齊收到了“利好” 作為20國集團輪值主席國的總統(tǒng),薩科齊歷來表現(xiàn)出“重收拾舊山河”勃勃雄心。從他此次訪華將經(jīng)濟部長留在北京繼續(xù)其溝通之旅的安排看,薩科齊確實希望中國在11月的“戛納峰會”上扮演重要角色,支持由他本人提出的諸項國際貨幣與金融改革。他說:“我從未想過不到中國來和我的中國朋友討論全球的重大經(jīng)濟問題。二十國集團峰會必須做出一些能夠重新讓世界經(jīng)濟復蘇的決定,這是一個非常關鍵和重大的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痹谶@一點上,胡錦濤也充分肯定了“法國角色”以及“議題設置”堪稱會晤預期成果之一。   薩科齊訪華時間雖短,但卻事關全球,“后話”可以很長。作為旅法華僑華人,我們期待法中關系在新的歷史時期,增加戰(zhàn)略互信,求同存異,立足雙贏,更為世界“多級”實現(xiàn)“多贏”帶來新機遇。

    名人推薦
    • 喬治·克列孟梭
      喬治·克列孟梭(法文:Georges Clemenceau,1841年9月28日- 1929年11月24日),法國政治家、新聞記者、第三共和國總理,法國近代史上少數(shù)幾個...
    • 讓-弗雷德里克·菲利波
      讓-弗雷德里克·菲利波,莫爾帕伯爵()(1701年7月9日–1781年11月21日)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世時代的大臣,路易十六世在位頭7年的國王首席顧問。17...
    • 斯維爾德洛夫
      斯維爾德洛夫是劉國權導演的一部電影,主演:穆·什特勞赫,阿·郭巴較德捷,阿·留包舍夫斯基,普·卡道赤尼闊,恩&middo...
    • 桑地諾
      奧古斯托·塞薩爾·桑地諾(Augusto Cesar Sandino, 1893~1934),尼加拉瓜反美游擊隊領導人。1920年因參與械斗,先后逃亡中美洲的洪都...
    • 薩達姆·侯賽因
      薩達姆·侯賽因 (1937年4月28日—2006年12月30日),全名薩達姆·本·侯賽因·本·馬吉德·阿爾·提克里特,伊拉克第五任總統(tǒng)(1979年7月16日—2003
    • 臺爾曼
      Ernst Thälmann 恩斯特·臺爾曼(1886年4月16日-1944年8月18日),德國共產(chǎn)黨(KPD)主席.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