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 - 基本資料
姓名:容庚
出生日:1894年9月5日
星座:處女座
性別:男
地區(qū):中國
出生省:廣東
出生市:東莞縣
身份:社會學家
容庚 - 簡介
容庚,曾任廣東中山大學教授、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理事、廣東省書法篆刻研究會主任等職。自幼在鄉(xiāng)間隨舅舅鄭爾雅學書,熟識《說文》、《說文古籀補》、《說文古籀補補》等書。1925年即編撰有《金文編》一書出版。津門羅振玉薦其入燕京研究所當王國維的研究生。
容庚 - 生平
現(xiàn)代著名的金文專家容庚教授,字希白,廣東東莞人,生于1894年。他出生時,其父為慶得子。
1917年1917年在東莞中學畢業(yè)后,被校長聘為教員,講授國文和文字源流等課程。其后刻苦學習,20幾歲時以研究金文所得編纂成1200余頁的《金文編》。
1922年1922年他攜《金文編》上京求學,得古文字學家羅振玉、馬衡教授的賞識,被破格錄取為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部研究生。他持此書稿遠離廣東家鄉(xiāng),北上天津向研究古文的權(quán)威羅振玉請教,深得羅振玉的贊許賞識,從此被介紹進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所作研究生,投在著名學者王國維門下,從此奠定了一生從事考古學和古文學研究的基礎(chǔ)。后來,容庚到燕京大學任教,編輯《燕京學報》。又被聘為北京古物陳列所鑒定委員。在此期間,容庚先后編著了《寶蘊樓彝器圖錄》、《武英殿彝器圖錄》、《海外吉金圖錄》、《善齋吉金圖錄》等書。
1926年畢業(yè)后留校任教。次年轉(zhuǎn)入燕京大學任襄教授,并主編《燕京學報》。
1927年起任北京古物陳列所鑒定委員。
1931年發(fā)表的《商周彝器通考》。對青銅器進行系統(tǒng)性的科學研究,被學術(shù)界譽為商周彝器研究的奠基著作。當時,亡命日本的郭沫若正研究古文字,曾寫信向這位年僅37歲的容庚請教。容庚雖未見過郭沫若,卻復信給予支持,二人以通信聯(lián)系,交流研究古文字的心得。后來郭沫若曾說,“若是沒有容庚的幫助,我走上研究金文的道路,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容庚從青年時期到滿頭白發(fā),不論時勢如何,個人處境順逆,數(shù)十年如一日,堅持在書齋工作,每天總在10小時以上。他博覽群書,手不釋卷,孜孜于古文物的探索之中。
容庚的女兒容琬和容瓘,談起父親埋頭鉆研的艱苦精神,常說:“我們都笑父親仿佛有膠把他粘在書房的椅子上似的,每次吃飯時,都要一請、再請,才能把他請出來!比莞惨赃@廢寢忘食的治學精神,教育女兒們。他常說:“好書不厭百回讀!本褪沁@種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的苦讀好學,使得容庚知識淵博,對古文物和金石書畫,無所不精。
1946年任嶺南大學教授。
1980年,容庚從書法開始,轉(zhuǎn)向金文、甲骨文和古文物的研究,晚年又轉(zhuǎn)回來研究書法和繪畫。60年代中期以后,大陸卷起“文革”狂飆,身處困境的容庚一頭埋在碑帖的研究中,最后完成了一部百萬言的《叢帖目》,為他晚年開拓一個研究領(lǐng)域。
容庚于1983年3月6日在廣州病逝,享年89歲。他逝世前已將珍貴的商周青銅器,名貴書畫以及藏書,全部捐贈國家博物館和中山大學圖書館。
容庚 - 成績
容庚幼年時即熟讀《說文解字》和吳大澂的《說文古籀補》。1922年,經(jīng)羅振玉介紹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讀研究生,畢業(yè)后歷任燕京大學襄教授、《燕京學報》主編兼北平古物陳列所鑒定委員、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嶺南學報》主編、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等。他的成名作為《金文編》。
1925年;香港商務印書館1939年出修訂本;科學出版社,1959年出增訂本)。這是繼吳大澂的《說文古籀補》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備的工具書之一。
1935年,又集秦漢金文而撰成《金文續(xù)編》。1959年出版的增訂本《金文編》,據(jù)歷代出土的青銅器三千多件的銘文,
共收字18000多。商周秦漢銅器銘文中已識與未識者,從中可盡覽無遺。這是一部相當完備的金文字典!渡讨芤推魍ǹ肌罚ㄑ嗑┐髮W哈佛燕京學社,1941年)是他的另外一部重要著作。這是一部關(guān)于商周青銅器的綜合性專著。分上下兩編。上編是通論,詳述青銅器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分15章。下編是分論,將青銅器按用途分為4大類。全書共30多萬字,附圖500幅,征引詳博,考據(jù)詳備審核,堪稱材料宏富、圖文并茂。這是一部對青銅器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闡釋并加以科學分類的著作,是研究青銅器的重要參考書。
在這方面他還著有《殷周青銅器通論》(合作,科學出版社,1958年)。他精于鑒定青銅器,經(jīng)多年積累,他編印了不少青銅器圖錄,如《寶蘊樓彝器圖錄》(1929年)、《秦漢金文錄》(1931年)、《頌齋吉金圖錄》(1934年)、《武英殿彝器圖錄》(1934年)、《海外吉金圖錄》(1935年)、《善齋彝器圖錄》(1936年)、《秦公鐘簋之年代》(1937年)、《蘭亭集刊十種》(1939年)等。其中《武英殿彝器圖錄》開創(chuàng)了印銅器花紋的先例,為花紋形式的研究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資料!渡讫S彝器圖錄》所編的是劉體智收藏的青銅器!逗M饧饒D錄》所編為日本所藏銅器。這為國內(nèi)學者提供了流失海外的銅器資料,很有意義。在書畫碑帖研究方面,他著有《伏廬書畫錄》(1936年)、《漢梁武祠畫像錄》(1936年)等多部著作。
容庚 - 作品
他的成名作為《金文編》(貽安堂,1925年;香港商務印書館1939年出修訂本;科學出版社,1959年出增訂本)。這是繼吳大澂的《說文古籀補》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備的工具書之一。1935年,又集秦漢金文而撰成《金文續(xù)編》。1959年出版的增訂本《金文編》 ,據(jù)歷代出土的青銅器三千多件的銘文,共收字18000多。商周秦漢銅器銘文中已識與未識者,從中可盡覽無遺。這是一部相當完備的金文字典。
他精于鑒定青銅器,經(jīng)多年積累,他編印了不少青銅器圖錄,如《寶蘊樓彝器圖錄》(1929年)、《秦漢金文錄》(1931年)、《頌齋吉金圖錄》(1934年)、《武英殿彝器圖錄》(1934年)、《海外吉金圖錄》(1935年)、《善齋彝器圖錄》(1936年)、《秦公鐘簋之年代》(1937年)、《蘭亭集刊十種》(1939年)等。其中《武英殿彝器圖錄》開創(chuàng)了印銅器花紋的先例,為花紋形式的研究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資料!渡讫S彝器圖錄》所編的是劉體智收藏的青銅器!逗M饧饒D錄》所編為日本所藏銅器。這為國內(nèi)學者提供了流失海外的銅器資料,很有意義。在書畫碑帖研究方面,他著有《伏廬書畫錄》(1936年)、《漢梁武祠畫像錄》(1936年)等多部著作。
容庚 - 私印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