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滌生 - 生平
他年少時在中山縣翠亨村紀念中學(xué)念書。畢業(yè)后,進入了上海美術(shù)?茖W(xué)校,后來又曾在滬江大學(xué)修讀中文。
1937年夏天,日軍侵華被逼輟學(xué),南下廣州。1938年流徙香港,加入名伶薛覺先(亦為他的堂姐唐雪鄉(xiāng)(唐雪卿)的夫婿)領(lǐng)導(dǎo)的“覺先聲劇團”負責(zé)抄曲,稍后轉(zhuǎn)為編劇。不久就寫成第一部粵劇作品《江城解語花》,由“小生王”白駒榮(名伶白雪仙之父)主演,從此展開其編劇生涯。
1942年,唐滌生與擅長舞蹈的上海京劇名伶鄭孟霞結(jié)婚。他把吸收了的京劇及舞蹈元素加入粵劇中。后來,唐滌生得到薛覺先及馮志芬的指導(dǎo),加上自己苦心鉆研名家南海十三郎、馮志芬、謝漢扶等人的作品,融會貫通。當(dāng)任劍輝白成立“仙鳳鳴劇團”,便聘用唐滌生為駐團編劇,他便為仙鳳鳴編寫了《牡丹亭驚夢》、《蝶影紅梨記》、《帝女花》、《紫釵記》、《九天玄女》、《再世紅梅記》等等著名劇目。由于他辭藻秀麗,深入描寫人物情感世界,自創(chuàng)風(fēng)格,終于成為一代宗師。
1959年9月14日晚,唐滌生的新作《再世紅梅記》在利舞臺首演。當(dāng)演至第四場《脫阱救裴》時,唐滌生因腦溢血昏倒在觀眾席上,隨即被送往法國醫(yī)院搶救,但于翌日(9月15日)清晨4時最終不治,享年43歲。
唐滌生 - 海量作品
從1938年第一部粵劇作品《江城解語花》至他1959年去世的20年間共寫了446個劇本,也就是說他平均一年寫20多個劇本。事實上他在全盛時期,每年都寫30-40個劇本,其中1943年寫了43出,1944年更多至58出,是他寫作生涯中創(chuàng)作最多的年份。此外他在1950年至1955年期間寫了170個劇本(單是1950年就作了48個),是他創(chuàng)作生涯的另一個高峰。
“畫欄風(fēng)擺竹橫斜,如此人間清月夜。愁對蕭蕭庭院,疊疊層臺。黃昏月已上蟾宮,夜來難續(xù)橋頭夢,飄泊一身,怎分派兩重癡愛?不如彩筆寫新篇,也勝無聊懷舊燕,誰負此相如面目、宋玉身材?”(《再世紅梅記》之“脫阱救裴”)
“攜書劍,滯京華。路有招賢黃榜掛,飄零空負蓋世才華。老儒生,滿腹牢騷話?瓶坡涞诰尤讼,處處長賒酒飯茶。問何日文章有價?混龍蛇,難分真與假。一俟秋闈經(jīng)試罷,觀燈鬧酒度韶華,愿不負十年窗下!保ā蹲镶O記》之“燈街拾翠”)
以上數(shù)句,辭藻盡是清雋雅麗,音韻和諧更繞梁,反映了唐滌生先生的水平之高。
除此之外,他的劇本所描寫的人物,都是情感豐富,所以有不少被改編成電影,古裝片有《帝女花》、《跨鳳乘龍》、《蝶影紅梨記》、《再世紅梅記》、《紫釵記》及《洛神》,時裝片則有《花都綺夢》、《程大嫂》、《十載繁華一夢銷》及《夜夜念奴嬌》。他編寫的《粉城騷客》、《賴婚》、《十載繁榮一夢銷》更是運用了電影及話劇的手法。
當(dāng)時幾乎所有粵劇紅伶均有演出他編撰的劇本,譬如:薛覺先、馬師曾、陳錦棠、芳艷芬、紅線女、鄧碧云、何非凡、麥炳榮、吳君麗、羅艷卿、任劍輝、白雪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