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舜卿 - 簡介
林舜卿 ,國家二級演員,青衣當行。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1952年考入玉梨劇團,1958中參加廣東潮劇院二團,1960年調(diào)廣東潮劇院青年實驗劇團,1965年調(diào)廣東潮劇院一團至今。
曾在《陳三五娘》(下集)中飾黃五娘、《刺梁驥》中飾郎飛露、《金花女》中飾金章婆、《三姑鬧婚》中飾程三姑、《香羅帕》中飾姨媽、《八寶與狄青》中飾皇后、《陳太爺選婿》中飾如夫人、《齊女情》中飾君夫人、《謝瑤環(huán)》中飾武則天、《柳玉娘》中飾常夫人,這些劇目均錄像發(fā)行海內(nèi)外。1960年和1985年分別在潮劇藝術影片《告親夫》中飾文淑貞,在《張春郎削發(fā)》中飾皇后。《刺梁驟》、《活捉孫富》參加廣東省會演評為優(yōu)秀表演獎。第二屆廣東省藝術節(jié)《八寶與狄青》中飾皇后獲三等獎。第四屆廣東省藝術節(jié)《陳太爺選婿》中飾如夫人獲二等獎!督鹕綉(zhàn)鼓》中飾梁紅玉、《告親夫》中飾文淑貞、《辭郎州》中飾陳璧娘、《西廂記》中飾鶯鶯、《火焰山》中飾鐵扇公主、《白蛇傳》中飾自家貞、《寶蓮燈》中飾三圣母、《王熙鳳》中飾王熙風、《沙家浜》中飾阿慶嫂、《龍江頌》中飾江水英、《杜鵑山》中飾柯湘。導演過《妙嫦追舟》、《忠義雙夫人》、《太子貶巴州》、《宋宮恩怨》(上、下集)、《幼主復國》、《柳玉娘》等劇目。退休后受聘于潮劇院二團,在《紅獅緣》、《洗馬橋》、《宇宙鋒》、《巧姻緣》中擔任重要角色
曾受到周恩來總理和聶榮臻、賀龍二位元帥接見。曾被評為廣東省先進工作者、汕頭專區(qū)群英會勞模、汕頭市三八紅旗手等。
林舜卿 - 演藝經(jīng)歷
林舜卿是國有二級演員,原廣東潮劇院一團藝委會副主任。她系揭陽榕城人,少年在榕城讀書,癡情于潮劇藝術。1952年考進國營玉梨劇團。是脫離童齡制后新中國第一代潮劇新人。林舜卿在潮劇舞臺滾打近半個世紀,演活大小一百多臺戲的主要人物,俗謂之"千面人"。主演青衣,兼扮閨門旦、刀馬旦、老旦、彩旦,甚至反串過小生,戲路十分寬廣,享譽海內(nèi)外,藝技轟動潮劇界。林舜卿不但善演古裝戲,現(xiàn)代戲更是輕車熟路。她主演的現(xiàn)代人物:柯湘、阿慶嫂、度水英,成功塑造英雄人物,顯示出豐富的舞臺經(jīng)驗。她先后受有周恩來、賀龍、聶榮臻等中央領導人和親切接見,飾演的人物形象多次在藝術節(jié)中獲獎,其事跡載入《中國當代高級科技人才系列詞典》、《中國國際名人集》等等。
林舜卿的表演,注重以情帶藝,調(diào)動個性技藝,運用身段動作,聲腔口白,嫻熟自如地循人物性格做戲,有機結合戲曲行當、生活根據(jù)而設計表演"路數(shù)"。
早在60年代,她就于影片《告親夫》中飾文淑貞感人的藝術形象走藝壇:閨閣勸夫婉轉陳詞,映托了文氏的溫良賢淑品德;圣母殿前的憤斥豺狼,揭示主人翁嫉惡如仇的大義氣慨;蘇州堂上的義告親夫,更把個女中丈夫的凜然正氣、義薄云天形象刻劃得光彩照人……這種正與邪、善與惡,使得影片在海內(nèi)外引起極大共鳴,林舜卿也如同一枝"出墻"的"紅杏"獨領風騷。時至今日,相當多的潮劇知音仍稱她為"文小姐"。
林舜卿的藝術生涯植根于生她養(yǎng)她的潮汕家鄉(xiāng),她熱愛生活,深入生活,勤于思考,探索"戲路",硬練內(nèi)外功。她唱聲宏亮明澈,吐字清晰,善于塑造不同時代背景的人物,內(nèi)心獨白,自如流暢,剛與柔都通過唱和表演表達出來。她先后在《金花女》飾金章婆、《三姑鬧婚》飾程三姑、《陳太爺選婿》飾如夫人、《火焰山》飾鐵扇公主、《白蛇傳》飾白素貞、《寶蓮燈》飾三圣母、《辭郎洲》飾陳壁娘、《王熙鳳》飾王熙鳳、《沙家濱》飾阿慶嫂、《龍江頌》飾江水英、《螺號》飾民兵連長等等。
林舜卿 - 藝術資歷
提起林舜卿,廣大潮劇愛好者眼里定會浮現(xiàn)出影片《告親夫》中文淑貞感人的藝術形象:閨閣勸夫的宛轉陳詞,映托了文氏的溫良賢淑品德;圣母殿前的憤斥豺狼,揭示了主人翁性格發(fā)展中嫉惡如仇的大義氣概;蘇州堂上的義告親夫,更把個女中丈夫的凜烈形象鏤刻得光采照人……這種正與邪、善與惡、美與丑的斗爭,使得影片在海內(nèi)外放映時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林舜卿也如同一枝“出墻”的“紅杏”,揚名于海內(nèi)外。
如今,年近半百的林舜卿,仍以其藝術青春挺秀于“南國鮮花”叢中。那豐富的舞臺經(jīng)驗,對人物的獨具見解,明亮爽朗的聲腔以及俊麗扮相,使她蜚聲藝壇。八十年代以來,林舜卿二次隨潮劇團出訪泰國、新加坡、香港,吸引了不少爭睹“文小姐”風采的戲迷。盡管劇團當時沒有演出《告親夫》,但林舜卿并沒使戲迷們失望——她先以智刺權奸的鄔飛霞、忠于愛情的黃五娘、秀里藏奸的王照風出現(xiàn)在海外觀眾面前,顯示了她藝術上的純熟;繼而又在《金花女》中反串女丑,飾演了一個刁惡的商賈潑婦金章婆,表現(xiàn)了她的多才多藝。其中演王照鳳—角獲譽最高。一位華僑贈詩說:“……漫言熙鳳生平事,還看舜卿歌舞時。袖底眉梢皆絕藝,伊人再世正炫奇……。”
當然,林舜卿的藝術生涯,還是植根于生她育她的潮汕家鄉(xiāng)。她自十六歲投身梨園之后,刻苦習藝,熱愛事業(yè),對藝術孜孜追求。從藝三十余載,扮演過近百個角色。表演上既擅青衣、閨門旦、刀馬里,也能勝任老旦、女丑,甚至反串小生。既擅古裝戲,也長現(xiàn)代劇,成為潮劇舞臺上的。千面人”。1961年,林舜卿便因成功演出《活捉孫富》和《杜鵑山》,先后二次受到賀龍、聶榮臻同志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林舜卿現(xiàn)在是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作為一個老演員,她既是團的藝術骨干,也是新一代演員的良師益友。近年來,潮劇院一團新秀輩出,其中不乏林舜卿的獎掖和輔導之功。
眼下,林舜卿憑著多年的舞臺經(jīng)驗,積極練功。她決心充分發(fā)揮潮劇的傳統(tǒng)特色,勇于創(chuàng)新,在香港觀眾面前展示新的風姿。
林舜卿 - 評價
在我編輯潮劇節(jié)目的時候,林舜卿的名字常和我的目光相遇;而第一次看她的戲,是看《張春郎削發(fā)》。林舜卿在其中扮演皇后(原報有附圖),青衣應工,規(guī)矩大方;臺步、表演、扮相、演唱……,確是一位國家二級演員的風范。后來在一份“戲橋”里,看到介紹林舜卿的文章,說她演過《張春郎削發(fā)》里的張春郎——這是個小生活兒,腳穿厚底靴,甩發(fā)表演難度也挺大。林舜卿說,那是因為原扮演張春郎的演員患病住院,一時好不了,可這戲又不能不演,《張春郎削發(fā)》正是“火”的時候。同事們不知為什么,就是認定她能接這個活兒!熬葓鋈缇然稹,才排了三天,林舜卿就唱起了小生戲來了。雖說是藝高人膽大,可觀眾能接受么?林舜卿心里真沒底。她演的“張春郎”在汕頭市里唱了9場,觀眾挺高興的,而林舜卿心里更高興:“她們不嫌棄我,那我就更得好好演了!泵繄觥稄埓豪上靼l(fā)》演完了,年過50的林舜卿還在臺上加班練功:甩發(fā)、圓場,……一通狠練,心里想著的是回報觀眾的厚愛。這《張春郎削發(fā)》,林舜卿演了47場的張春郎這段經(jīng)歷,還始終留在林舜卿的記憶里。關于角色行當?shù)挠洃洠莠F(xiàn)代戲的時候《沙家浜》里的阿慶嫂一直也是林舜卿難以忘懷的。她“演戲”愛琢磨,尋找角色的內(nèi)心體驗。行里人說她有悟性,腦子好,演什么都像。演阿慶嫂時,正是林舜卿演藝生涯中的大好年華,她敏感地抓住了和觀眾“對話”的“氣口”。她知道角色要什么,更知道觀眾要什么。一出《沙家浜》,她不知演了多少場阿慶嫂,也不知看了多少場別的劇種的阿慶嫂。在和別的劇種交流中,當時廣州京劇團的演員王保德一家人給了她很大的幫助。王保德的實在,林舜卿的坦誠熱情,使他們兩家后來結成了親家。后來,王、林兩家就有了第三代,他樣給孩子起名叫“王林”——這是兩個演員的后代。
說起林舜卿演過的戲,37年前拍成電影的潮劇《告親夫》,是她張嘴就會提到的一出戲。她扮演文淑貞。那會兒她真是年輕啊,還是黑白片的時候,倒是真實地記錄了她那時日趨成熟的表演風格。許多潮劇迷還告訴我,林舜卿的《王熙鳳》演得也很好。我雖沒看過,但可想象:憑著林舜卿的表演功力,要駕馭王熙鳳這樣復雜的人物性格,是會讓觀眾“過把癮”的。
潮劇《陳太爺選婿》,是繼《張春郎削發(fā)》之后,潮劇舞臺上又一出頗具品位的戲。林舜卿在劇中演一個如夫人。戲份本來不多,卻讓林舜卿摳出不少戲來。舞臺上只要林舜卿的如夫人一出場,觀眾席里就充滿了溫馨的笑聲;氐胶笈_,林舜卿有時自己都會笑出聲來。她感動了觀眾,觀眾也感動了她。
現(xiàn)在,林舜卿已是廣東潮劇院的退休演員,本來可以過過麻將癮,可一看到年輕演員懇求學藝的眼光,她就放心不下了。年輕人學點東西不容易,自己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三年來,她一直在為廣東潮劇院培養(yǎng)后來人,她愿意把40多年的舞臺經(jīng)驗傳給下一代;她愿意用她自己的人格力量,喚起潮劇舞臺上新一代的生命風采。
“我除了花臉沒演過,其它行當都演過。獨立導演還是第一次!背眲 吨伊x雙夫人》是林舜卿第一次自導自演的戲。整臺演員,就是她親手調(diào)教出來的。
有人說,林舜卿臺上一身都是戲。其實,她下得臺來,一生也都是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