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布魯斯 - 簡介
羅伯特·布魯斯(中古愛爾蘭語:Roibert a Briuis;蘇格蘭蓋爾語:Raibeart Bruis,1274年7月14日-1329年6月7日)是蘇格蘭歷史中重要的國王,他曾經領導蘇格蘭人打敗英格蘭人,取得民族獨立。
在電影《勇敢的心》里,羅伯特·布魯斯只不過是一個懦弱又自私的貴族,最后甚至還出賣了英雄的華萊士·華萊士雖然沒能擺脫反抗者的宿命被殘忍殺害,但蘇格蘭的獨立事業(yè)卻最終取得成功。而領導蘇格蘭人走向獨立的,卻是出賣過華萊士的蘇格蘭貴族羅伯特·布魯斯。
羅伯特·布魯斯 - 人物經歷
羅伯特·布魯斯出生于蘇格蘭貴族世家,遠祖來自挪威。1292年蘇格蘭王位繼承權之爭中,他的家族為重大競選者但在競爭中失敗,于是與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結盟反對出自約翰家族的新國王,并于1296年向英國國王宣誓效忠。
1297年,一度接受英國國王的蘇格蘭爆發(fā)獨立運動,羅伯特·布魯斯接到緊急信件要求其支持愛德華一世的軍隊,但他借機反動叛亂。他個人組織的叛亂稍后被鎮(zhèn)壓,其女兒也被脅逼送入英國為人質,但同年稍后,蘇格蘭人取得了斯特林橋戰(zhàn)斗的大勝,羅伯特于是再次開始活躍。
1298年愛德華在福爾柯克會戰(zhàn)中擊敗蘇格蘭叛亂首領威廉·華萊士,華萊士從護國公退位,羅伯特成為兩位繼任者之一。但另一位繼任者也正是當初蘇格蘭王位競爭者約翰家族的后代,兩者因此無法合作,1299年,羅伯特正式退任護國公,后再次轉向愛德華。
1305年華萊士被捕并被處決,蘇格蘭人獨立運動暫時結束。但羅伯特作為擁有繼承蘇格蘭王位資格的貴族,仍無法與另一位蘇格蘭大貴族約翰家族的后人同事,約翰家族在蘇格蘭貴族間有廣大的關系,同樣擁有王位繼承權,并被認為更堅定地反對英國人的統(tǒng)治。1306年,兩人在一個教堂中爆發(fā)沖突,羅伯特殺了對方,并不久后自主加冕國王。(因為這在教堂中的罪行而被革除教籍)。但在愛德華一世的鎮(zhèn)壓下,他領導的獨立運動并不成功,在會戰(zhàn)中失敗后,一度逃離蘇格蘭本土前往小島躲避。
1307年7月,愛德華一世病逝,由無能的愛德華二世繼承,羅伯特利用這個機會于1308年2月重返蘇格蘭再次領導獨立運動,開始連續(xù)不斷在游擊戰(zhàn)中取得勝利,奪取英國人的哨所甚至城堡。1309年3月羅伯特第一次組織召開了自己的國會,1310年蘇格蘭教士階層決定承認其為蘇格蘭國王,1313年羅伯特也派下屬道格拉斯進入英國北部攻擊對方本土,但直到8年后的1314年,羅伯特都始終避免和英國人在開闊地正面會戰(zhàn)。
1314年,蘇格蘭人和英國人在班諾克本進行會戰(zhàn)并取得決定性勝利,此戰(zhàn)成為了蘇格蘭獨立運動的重大轉折點,此后雙方雖然仍有交手,但基本勝利已傾向于蘇格蘭人一邊。
1320年,教皇開始承認羅伯特的地位,并收回了革除教籍的命令,1328年,愛德華二世的繼承者愛德華三世與布魯斯簽訂協(xié)定,承認蘇格蘭國獨立。
1329年,羅伯特病逝,被蘇格蘭人尊敬地稱為民族英雄。
羅伯特·布魯斯 - 歷史逸聞
蜘蛛結網故事
廣為人知的“蜘蛛結網故事”,在一個版本中的主角就是羅伯特·布魯斯。由于其一生經歷顛簸,在最初加冕國王并抵抗愛德華一世的過程中又遭遇慘敗而不得不出海躲避,有傳聞即說當時他看到一蜘蛛在風雨中結網,雖屢屢失敗而不放棄,最后終于成功,于是大受鼓舞而決心東山再起。
戰(zhàn)斧高手
羅勃特·布魯斯是蘇格蘭國內最強大、最富有家族布魯斯家族的長子。 他從小接收良好的教育,通曉多國語言——英語、法語、拉丁語、蓋爾語等;他武藝高強,是當時歐洲使用戰(zhàn)斧的第一高手(據說他作戰(zhàn)時十分勇敢,經常單槍匹馬與敵決斗,在班諾克本之戰(zhàn)中他沖到陣前一斧便劈死了迎面而來的敵將)。
影視編劇原型
歷史上的羅伯特·布魯斯是蘇格蘭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英雄,蘇格蘭在英王愛德華一世時代面對的是被同化和吞并的命運,正是羅伯特·布魯斯領導蘇格蘭人不斷與英格蘭進行著小規(guī)模的沖突,并在班諾克本之戰(zhàn)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事實上歷史上真實的“勇敢的心”指的并不是威廉姆·華萊士,而是后來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
羅伯特被稱為“勇敢的心”,因為其晚年據聞因深感自己曾為了家族利益而反復無常,排斥異己又利用盟友,于是決心對西班牙發(fā)動十字軍以洗脫罪孽。但他本人已病重無法隨軍遠征,即囑咐忠誠的部下道格拉斯領導隊伍,并要求將自己的心臟在死后保存在盒子中而同行。其死后道格拉斯忠實地履行了職責,在西班牙,一次遭遇異教徒襲擊時,他將盒子擲向對方高喊“勇敢的心,請指引我們!”(一說為留在懷中并對其自言自語),然后率領隊伍打敗了對手帶著盒子返回!坝赂业男摹钡涔始从纱硕鴣。(好萊塢的同名電影《勇敢的心》源自此故事,但有較大的修改和偏離)。
羅伯特·布魯斯 - 歷史評價
羅伯特·布魯斯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君主,開明而且公正,享有極高的威望。他還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在飽受戰(zhàn)火摧殘的蘇格蘭南部重建和修復了許多著名的修道院。不幸的是,沒過多久,布魯斯患上了皮膚病,有可能是麻瘋病。布魯斯認為這是上天對他在祭壇上殺死康米的懲罰,他自知命不久矣,要求死后將他的心臟帶到圣城耶路撒冷。因此,當1329年布魯斯病逝后,他的身體被葬在德菲姆林修道院——蘇格蘭歷代君王都葬在此;他的心被裝在一個小箱子里,由詹姆斯·道格拉斯勛爵保管。道格拉斯帶著這小箱子參加了后來的十字軍東征,戰(zhàn)敗身亡,“布魯斯之心”被送回蘇格蘭,葬在布魯斯心愛的美羅斯修道院。如同威廉姆·華萊士,人民同樣愛戴和懷念羅勃特·布魯斯,因為他經歷和克服了種種困難和失敗,最終領導蘇格蘭人民贏得了他們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