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蛇容 - 簡介
水蛇容,男,清末時著名丑角。水蛇容雖年少失學卻能吃苦訓練、虛心求教、勤于自修。以詼諧、幽默的形象出現于舞臺并以出色的“吊辮”絕技弛名于梨園。
水蛇容 - 生平
水蛇容少年時因家貧,曾跟隨一位走江湖的藝人,在華南一帶流浪以賣藝為生。因其聰明伶俐,深受師父喜歡,于是傳授他一些技藝,讓他有一技傍身。這技藝就是“吊辮”。
“吊辮”就是在表演前,由工作人員從舞臺頂懸下一根繩子,演員將繩子系著長辮的辮尾,然后根據劇情的需要,或拉上或放下,演員在半空中可以做一些難度甚高的動作,以顯示吊辮負重驚人。由于這門技藝對頭發(fā)、頭皮損傷較嚴重,因此在演出前必須把頭發(fā)洗凈吹干,用銅梳把頭發(fā)反復梳理,使每根頭發(fā)平直、整齊力求受力平衡,不致傷及皮肉,最后用白酒噴灑在發(fā)根部分,這樣會令演員有麻痹的感覺,減少吊起的痛苦。
未幾,水蛇容憑著“吊辮”這絕技加入戲班,并成為班中數一數二的大佬倌。在《秦瓊賣馬》大反山東一劇中,水蛇容飾演神仙一角。劇中反映程咬金在夢中遇到神仙,向他傳授七十度板斧招式,當練到三十六度時被羅成撞入,醒來后只記得一半招式。故世人有“程咬金三十六度板斧”一語,譏笑一些學藝不精只有“半桶水”的人。水蛇容在表演神仙下凡過程中,采用了“吊辮”絕技,用繩系著辮子,徐徐由臺頂吊下,在半空中他用一雙小腿筘實交椅,作坐椅狀。一張鋪上臺圍的小木臺平放在大腿上,做手一番,表演飲酒、吃仙桃等象征動作惟妙惟肖。表演完畢,拋開臺椅,由什箱接去后,才站在臺上照常演唱。臉上毫無留露出吃力、痛苦的表情。精彩的演出獲得了全場觀眾陣陣的掌聲。
“吊辮”這絕技對頭發(fā)損傷十分大,因此水蛇容對頭發(fā)十分愛惜,每天花不少時間進行保養(yǎng),可是在每一次表演這技藝后,仍掉下不少頭發(fā)。以致到晚年,他不大愿意表演這門絕技,并向班主聲明,每屆班只限演出次數。當鄉(xiāng)間主會訂戲時會自愿增加訂戲金,以一睹“吊辮”絕技,這些戲金被稱為“落發(fā)錢”。
水蛇容除了以“吊辮”這一絕技濟身梨園外,他對丑角的表演藝術也有獨到一面。正如其藝名中的“蛇”一樣機智、靈動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幽默演出。
據說,有一次水蛇容落鄉(xiāng)演出,極受當地觀眾歡迎。主會在夸贊的同時和他進行一次打賭,就是雙方選定一天,由水蛇容進行表演,若其演出引得全場觀眾發(fā)笑則為之勝利,主會就要舉行隆重的儀式歡送該班離開。反之,如在這場表演中有一名觀眾沒有發(fā)笑則為輸,那么水蛇容就要免費在當地表演一晚“吊辮”絕技。初時水蛇容聽到后面露難色,但經不住主會及在座眾人的出言相激及以免影響日后在戲班中的名聲,最后答應了。在演出當天,主會方派出多人在舞臺四周巡邏,舞臺上水蛇容使用渾身解數,唱出以往最惹笑的諧曲,做出最搞笑的滑稽動作,但只引起小部份觀眾發(fā)笑,較多的觀眾還是面無表情,似乎已了決心要為難他。當演出將要接近尾聲時,正當主會方和眾鄉(xiāng)人暗自高興之際。忽見水蛇容在表演時穿在外面的紅褲突然褪脫,露出了里面的白褲,這一情景的意外出現,剎那間引起了全場觀眾哄堂大笑。原來在表演將結束前,水蛇容見所有的逗笑技倆已使盡,于是急中生智,把穿在里邊的白褲整理好并扣緊,然后穿上紅褲,用水草作褲帶,由于水草極脆弱,稍為用力鼓腹,水草斷開外面的紅褲褪脫下來。在沒有進行任何動作就使出這一招,讓在場觀眾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發(fā)生了這意外,惹出陣陣笑聲。雖然水蛇容有意把外褲褪脫下來,但因里面還穿一條長褲,以致其表演并不下流,沒有因此而“失禮”。演出結束后,主會方輸得口服心服,佩服其機智。最后擺上金豬、放串炮舉行隆重儀式歡送戲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