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納根 - 概述
漢納根 Von Hanneken(1855-1925),德國人。陸軍大尉,中國海關稅務司德璀琳長婿。1879年由德國軍隊退伍,由中國駐柏林公使館聘請來華,在天津任軍事教官兼充李鴻章副官,并負責設計和建造旅順口、大連灣、威海衛(wèi)炮臺。這些炮臺的設計有很大缺點,即“專為備擊洋面敵船而設”,“只能顧及海中,不能兼顧后路”。據漢納根自己稱,他“當時曾具稟聲明,并條陳慎防敵軍由陸后犯事宜。借有膠執(zhí)成法者,妄謂但須于臺后樹立木柵,已保無虞。其是否懷挾私意,余不敢知;而職此之故,遂與當事者意見不洽”。并于1891年回國,1894年再次來華,7月23日由大沽口搭乘運送清軍的英國商船“高升”號往朝鮮。25日,“高升”號在豐島附近海面被日軍艦擊沉,漢納根根泅水得免于難。不久,應李鴻章之聘以花翎總兵銜入北洋水師充總教習兼副提督。漢納根 - 詳細
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zhàn)爆發(fā)。漢納根與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在旗艦“定遠”指揮作戰(zhàn)。當北洋水師發(fā)現(xiàn)日本艦隊時,丁汝昌、漢納根指揮艦隊先以“犄角魚貫陣”迎敵。及見日本艦隊以“魚貫縱陣”逼來,并發(fā)現(xiàn)“日本艦隊似乎打算攻擊中國艦隊正中”的架式,乃下令變換陣形,“以鎮(zhèn)遠、定遠兩鐵甲艦居中,而張左右翼應之,令作犄角雁行陣”。午后1時許,海戰(zhàn)正式打響,戰(zhàn)斗持續(xù)了5個小時。海戰(zhàn)結果,北洋水師損失軍艦5艘,死傷官兵800余人。日本艦隊也遭到重創(chuàng)。海戰(zhàn)結束后,10月9日,清廷特頒諭旨,以“洋員漢納根在海軍當差,教練有方,此次大東溝之戰(zhàn),奮勇效力,深堪嘉獎。加恩賞給二等第一寶星,以示鼓勵”。后又賞加雙眼花翎提督銜。黃海海戰(zhàn)后,漢納根曾向清廷條陳節(jié)略,認為黃海海戰(zhàn)由于“中國海軍,近八年中未曾添一新船,所有近來外洋新式船炮,一概烏有,而倭之船炮,皆系簇新,是以未能制勝”。建議清政府向智利、德國、英國購買快船,聘請外國將弁水手同船來華,新舊合成一大軍,另派一洋員為全軍水師提督。同時建議加練陸軍10萬人以及向外國購買槍械等。清政府責成當時主持東征糧臺的廣西按察使胡 與漢納根“悉心籌劃”,共同辦理。后因清政府款 及其他多種原因,漢納根的建議未能實現(xiàn)。遂離開北洋水師,仍任陸軍教習。清末轉而經營井徑煤礦,直到1917年中德斷交。1918年底被中國政府遣送回國。1921年再度來華。1925年在天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