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左思(約250~305)字泰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詩人。左思家世儒學(xué),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彥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陽太守等。少時曾學(xué)書法鼓琴,皆不成,后來由于父親的激勵,乃發(fā)憤勤學(xué)。左思貌丑口訥,不好交游,但辭藻壯麗,曾用一年時間寫成《齊都賦》(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見《水經(jīng)注》及《太平御覽》)。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曾任秘書郎。元康年間,左思參與當(dāng)時文人集團(tuán)“二十四友”之游,并為賈謐講《漢書》。元康末年,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宜春里,專意典籍。后齊王召為記室督,他辭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間王司馬颙部將張方進(jìn)攻洛陽,左思移居冀州,數(shù)年后病逝。有《左泰沖集》。
史籍記載
原文
《晉書·文苑列傳》
左思,字太沖,齊國臨淄人也。其先齊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因?yàn)槭涎。家世儒學(xué)。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小學(xué)鐘、胡書及鼓琴,并不成。雍謂友人曰:"思所曉解,不及我少時!八妓旄屑で趯W(xué),兼善陰陽之術(shù)。貌寢,口訥,而辭藻壯麗。不好交游,惟以閑居為事。造《齊都賦》,一年乃成。復(fù)欲賦三都,會妹棻入宮,移家京師,乃詣著作郎張載,訪岷邛之事。遂構(gòu)思十年,門庭籓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見不博,求為秘書郎。及賦成,時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謝班張,恐以人廢言,安定皇甫謐有高譽(yù),思造而示之。謐稱善,為其賦序。張載為注《魏都》,劉逵注《吳》《蜀》而序之曰:”觀中古以來為賦者多矣,相如《子虛》擅名于前,班固《兩都》理勝其辭,張衡《二京》文過其意。至若此賦,擬議數(shù)家,傅辭會義,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練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統(tǒng)其異。世咸貴遠(yuǎn)而賤近,莫肯用心于明物。斯文吾有異焉,故聊以余思為其引詁,亦猶胡廣之于《官箴》,蔡邕之于《典引》也!标惲粜l(wèi)權(quán)又為思賦作《略解》,序曰:“余觀《三都》之賦,言不茍華,必經(jīng)典要,品物殊類,稟之圖籍;辭義瑰瑋,良可貴也。有晉征士故太子中庶子安定皇甫謐,西州之逸士,耽籍樂道,高尚其事,覽斯文而慷慨,為之都序。中書著作郎安平張載、中書郎濟(jì)南劉逵,并以經(jīng)學(xué)洽博,才章美茂,咸皆悅玩,為之訓(xùn)詁;其山川土域,草木鳥獸,奇怪珍異,僉皆研精所由,紛散其義矣。余嘉其文,不能默已,聊藉二子之遺忘,又為之《略解》,祗增煩重,覽者闕焉!弊允侵螅⒅赜跁r,文多不載。司空張華見而嘆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余,久而更新!庇谑呛蕾F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初,陸機(jī)入洛,欲為此賦,聞思作之,撫掌而笑,與弟云書曰:“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dāng)以覆酒甕耳!奔八假x出,機(jī)絕嘆伏,以為不能加也,遂輟筆焉。
秘書監(jiān)賈謐請講《漢書》,謐誅,退居宜春里,專意典籍。齊王冏命為記室督,辭疾,不就。及張方縱暴都邑,舉家適冀州。數(shù)歲,以疾終。
翻譯
左思,字太沖,是齊國臨淄人。他的祖先齊國的王族中有左、右公子,就以“左”為家族這一分支的姓。左思的家族世代學(xué)習(xí)儒學(xué)。父親左雍,小吏出身,憑借自己的才能被提拔為殿中侍御史。
左思小時候?qū)W習(xí)鐘、胡書及鼓琴,都沒有學(xué)成。父親左雍對朋友說:“思兒所知道懂得的,不如我小時候!弊笏加谑鞘艿酱碳ぃ趭^學(xué)習(xí),同時擅長道家的陰陽術(shù)。左思相貌難看,不善言辭,但是寫的文章卻辭藻壯麗。他也不喜歡與人來往,有空就呆在家里。
左思寫《齊都賦》,寫了一年才寫成。再想寫三都賦,恰逢妹妹左棻被召入宮中,左思全家搬到京城,于是就去拜見著作郎張載,向他討教四川的情況。于是構(gòu)思十年,家門口,庭院里,廁所里,都擺放著筆和紙,偶爾想出一句,馬上就記錄下來。左思自己認(rèn)為見識不廣,就要求擔(dān)任秘書郎一職。等到《三都賦》寫成,當(dāng)時的人并未重視它。左思認(rèn)為自己的文章不比班固張衡遜色,左思擔(dān)心因?yàn)樽约旱牡匚坏臀䦟?dǎo)致自己的文章被埋沒,安定的皇甫謐在洛陽有很高的聲譽(yù),左思前往拜訪,把《三都賦》呈給皇甫看;矢χk稱贊賦寫得好,為他的賦寫了序。
張載為其中的《魏都賦》作了注釋,劉逵為其中的《吳都賦》《蜀都賦》作了注釋,并為之作序說:“觀戰(zhàn)國以來,作賦的人太多了,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兩都賦》道理勝過文辭,張衡的《二京賦》文采超過立意。至于這篇賦作,比擬諸家,或運(yùn)用辭藻表現(xiàn)思想,或運(yùn)用事實(shí)闡發(fā)意蘊(yùn),也頗有情致,不精研細(xì)審的人不能詳知這篇賦作中蘊(yùn)含的深意遠(yuǎn)旨,不通曉眾物的人不能統(tǒng)攝這篇賦作中涉及的殊物異聞。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當(dāng)世之人的創(chuàng)作,沒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實(shí)質(zhì)!标惲羧诵l(wèi)權(quán)又為左思此賦作了《略解》……從此以后,《三都賦》被時人稱譽(yù)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記載。司空張華見到此賦,感嘆說:“左思是班固、張衡之流的人物,(此賦)能使誦讀的人感覺文已盡而意有余,歷時越久,越有新意!庇谑呛篱T貴族之家爭相傳閱抄寫,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yīng)求,價格大漲。
起初,陸機(jī)到了洛陽,想寫三都賦,聽說左思也在寫三都賦,就拍著手直笑,在給弟弟陸云的信中說:“這里有一個粗鄙之人,想寫《三都賦》,等他寫成之后,我將用它來封蓋酒甕呢。”等待左思的賦寫出,陸機(jī)從心底嘆服,認(rèn)為自己無法超過左思,就擱筆不寫了。
秘書省長官賈謐請他主講《漢書》,賈謐(在“八王之亂”中)被誅殺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門兒心思撲在典籍上。等到張方肆意暴虐,禍害京都洛陽,左思將全家人搬到冀州。幾年后,因病而死。
文學(xué)成就
作品概述
左思出身寒門,雖有很高的文學(xué)才華,卻在當(dāng)時的門閥制度下屢不得志,只好在詩中表述自己的抱負(fù)和對權(quán)貴的蔑視,歌頌隱士的清高。左思所作琴曲有《招隱》,收入《神奇秘譜》之中,并在解題中引錄了他的兩首同名詩,此外,《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也有人認(rèn)為是他的作品,這些作品中都貫穿著隱逸思想。左思作品舊傳有集5卷,今存者僅賦兩篇,詩14首!度假x》與《詠史》詩是其代表作。左思的作品收錄于清人嚴(yán)可均所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和逯欽立所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賦
《晉書·左思傳》載,他曾以10年時間寫出《三都賦》,“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度假x》的寫作時間,《晉書·左思傳》和《世說新語·文學(xué)》篇注引《左思別傳》的說法很不一致。據(jù)今人傅璇琮考證,《三都賦》成于太康元年(280年)滅吳之前。此外,今人姜亮夫認(rèn)為作于291年(《陸平原年譜》),劉文忠認(rèn)為作年“難以確定”(《中國歷代著名文學(xué)家評傳·左思》)。左思在序中批評前人作賦“侈言無驗(yàn),雖麗非經(jīng)”,提出作賦應(yīng)“貴依其本”、“宜本其實(shí)”。在寫作此賦過程中,他曾向到過蜀地的張載請教岷邛之事;又求為秘書郎,以便博覽方志群書。因此《三都賦》體制宏大,事類廣博。他那種強(qiáng)調(diào)征信求實(shí)的文學(xué)主張雖不免偏激,但也使《三都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況。《三都賦》問世后,張華贊嘆不已,嘆道:“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余,久而更新!保矢χk為之作序,張載、劉逵作注;衛(wèi)權(quán)作略解。一時間豪富人家競相傳寫,以致“洛陽紙貴”。這除了《三都賦》本身的富麗文采及當(dāng)時文壇重賦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因?yàn)樗水?dāng)時朝野上下關(guān)心矚目的內(nèi)容:進(jìn)軍東吳、統(tǒng)一全國。此賦的寫作手法及風(fēng)格雖與班固的《兩都賦》及張衡的《二京賦》相似,但它的思想主題則不是傳統(tǒng)的“勸百諷一”。因此《三都賦》在后期大賦中具有重要地位。左思另有一篇抒情小賦《白發(fā)賦》,語言樸實(shí)、行文幽默、感情含蓄,與《三都賦》完全不同。它采用頭發(fā)與人對話的寓言體,尖銳地抨擊“靡不追榮,貴華賤枯”的社會現(xiàn)實(shí)。
詩
左思詩歌代表作品是《詠史》詩8首,見于《文選》!对伿贰纷园喙桃詠泶蟮质且辉娫佉皇拢诳陀^事實(shí)的復(fù)述中略見作者的意旨,而左思的《詠史》錯綜史實(shí),融會古今,連類引喻,“詠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見”(沈德潛《古詩源》)。左思早年有著強(qiáng)烈的用世之心,自認(rèn)才高志雄,“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第1首),希望有所作為。但是在門閥制度的壓抑下,他始終懷才不遇。在《詠史》詩第2首中,他以“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的藝術(shù)形象,深刻地揭露“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現(xiàn)象;在第7首中他借詠古代賢士的坎坷遭遇,沉痛地指出:“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對扼殺人才的黑暗現(xiàn)實(shí)進(jìn)行了猛烈的抨擊,其筆鋒之尖銳,在兩晉南北朝是不多見的!对伿贰吩娺借詠古人,闡明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志向,聲稱:“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彼粤捍u論家鐘嶸說左思“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喻之致”(《詩品》)。形容陶淵明有“左思風(fēng)力”,也說明了左思詩歌的風(fēng)骨剛健,有建安遺風(fēng)。
明清之際王夫之曾說:“三國之降為西晉,文體大壞,古度古心,不絕于來茲者,非泰沖其焉歸?”(《古詩選評》)左思《詠史》詩的這種風(fēng)格被鐘嶸稱為“左思風(fēng)力”!白笏硷L(fēng)力”曾對陶淵明產(chǎn)生過影響。左思所創(chuàng)造的“澗底松”這一藝術(shù)形象也被南朝范云、初唐王勃借用來抒發(fā)懷才不遇的苦悶。
左思另有《招隱》詩兩首,文筆流麗,其中“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很受后人贊賞。《嬌女詩》一首,語言樸素,感情真摯,對小女兒的疼愛之情躍然紙上。陶淵明的《責(zé)子》、杜甫的《北征》、李商隱《驕兒詩》等,都受到它的一定影響。此外他還有《雜詩》一首,《悼離贈妹》詩二首。前者風(fēng)格與《詠史》相近,后者是四言詩,典雅凝重。
家庭成員
父親
左熹,字彥雍,太原相、弋陽太守。
妹妹
左棻,字蘭芝,晉武帝貴人。
妻子
翟氏
兒子
左髦,字英髦,長子。
左聰奇,字驃卿,次子。
女兒
左芳,字惠芳,長女。
左媛,字紈素,次女。
相關(guān)典故
洛陽紙貴
在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xué)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人們嘖嘖稱贊,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后來竟傾銷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抄寫這篇千古名賦。
然而,左思寫成《三都賦》卻是歷經(jīng)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視的;沒有伯樂識才,也許這篇《三都賦》便成為一堆廢紙,不得流傳。
在左思小時候,他父親就一直看不起他。父親左雍從一個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見兒子身材矮小,貌不驚人,說話結(jié)巴,倒顯出一副癡癡呆呆的樣子,常常對外人說后悔生了這個兒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還對朋友們說:“左思雖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識和道理,還不如我小時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這種鄙視,開始發(fā)憤學(xué)習(xí)。當(dāng)他讀過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兩京賦》,雖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氣魄,華麗的文辭,寫出了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的京城氣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虛而不實(shí)、大而無當(dāng)?shù)谋撞。從此,他決心依據(jù)事實(shí)和歷史的發(fā)展,寫一篇《三都賦》,把三國時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寫入賦中。
為寫《三都賦》,使得筆筆有著落有根據(jù),左思開始收集大量的歷史、地理、物產(chǎn)、風(fēng)俗人情的資料。收集好后,他閉門謝客,開始苦寫。他在一個書紙鋪天蓋地的屋子里晝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個滿意的句子。經(jīng)過十年,這篇凝結(jié)著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賦》終于寫成了!
可是,當(dāng)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給別人看時,他卻受到了譏諷。當(dāng)時初入洛陽的陸機(jī)也曾起過寫《三都賦》的念頭,他聽說名不見經(jīng)傳的左思寫《三都賦》,給弟弟陸云寫信說:“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寫《三都賦》,我猜他寫成的東西只能給我用來蓋酒壇子!”
左思的《三都賦》在文學(xué)界品評時,那些文人們一見作者是位無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細(xì)看,搖頭擺手,把一篇《三都賦》說得一無是處。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沒,找到了著名文學(xué)家張華。
張華先是逐句閱讀了《三都賦》,然后細(xì)問了左思的創(chuàng)作動機(jī)和經(jīng)過,當(dāng)他再回頭來體察句子中的含義和韻味時,不由得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動了。他越讀越愛,到后來竟不忍釋手了。他稱贊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氣不重文章,他們的話是不值一提的;矢χk先生很有名氣,而且為人正直,讓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薦給世人!”
皇甫謐看過《三都賦》以后也是感慨萬千,他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并且欣然提筆為這篇文章寫了序言。他還請來著作郎張載為《三都賦》中人魏都賦做注,請朱中書郎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劉逵在說明中說道:“世人常常重視古代人東西,而輕視新事物、新成就,這就是《三都賦》開始不傳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薦下,《三都賦》很快風(fēng)靡了京都,懂得文學(xué)之人無一不對它稱贊不已。甚至以前譏笑左思之人--陸機(jī)聽說后,也細(xì)細(xì)閱讀一番,他點(diǎn)頭稱是,連聲說;“寫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斷定若自己再寫《三都賦》決不會超過左思,便停筆不寫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將它貶得一錢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時。這其中當(dāng)然有鑒別力高低人區(qū)別,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們是否重視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識英才的問題。
晉代左思作《齊都賦》一年始成。復(fù)以十年之久,作《三都賦》。在其舍中院內(nèi),以及茅廁皆置紙筆,偶得佳句,當(dāng)即錄之。自認(rèn)所學(xué)不多,便求為宮禁藏書郎。其賦成后,仍未獲士人青睞。左思自認(rèn)其作不遜于漢時班固與張衡,恐一人之褒貶而遭埋沒。便請文學(xué)家張華過目,張華閱后,咸認(rèn)為佳作,可媲美班張之文。復(fù)請教當(dāng)時名士皇甫謐,謐觀后欣然為之作序,自此名聲大噪。由于都城洛陽權(quán)貴之家,皆爭相傳抄《三都賦》,遂使紙價上揚(yáng),為此而貴。
左思的《三都賦》更是造成了令政府相當(dāng)頭痛的“洛陽紙貴”的局面。這篇賦,耗費(fèi)了左思近十年的心血,為此他專門拜訪專家,又到蜀都、吳都、魏都去實(shí)地調(diào)查,繼續(xù)在家里掛滿紙筆,以備有靈感來時隨時寫下,可謂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像一則外國小寓言說的一樣:花十年時間畫一幅,一天就可以賣出去,而花一天時間畫一幅畫,可能十年也賣不出去。左思深諳此道理,難怪此賦一經(jīng)發(fā)行,風(fēng)靡全國,從此,丑男作家終于一鳴驚人,揚(yáng)眉吐氣了!
作品選摘
詩作
《詠史詩》
梁習(xí)持魏郎。秦兵不敢出。
李牧為趙將。疆場得清謐。
《雜詩》
秋風(fēng)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鴈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
《招隱詩二首》
一
杖策招隱士;耐繖M古今。
巖穴無結(jié)構(gòu)。丘中有鳴琴。
白雪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糧。幽蘭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二
經(jīng)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聊可瑩心神。
峭蒨青蔥間。竹柏得其真。
弱葉棲霜雪。飛榮流余津。
爵服無常玩。好惡有屈伸。
結(jié)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
惠連非吾屈。首陽非吾仁。
相與觀所尚。逍遙撰良辰。
《嬌女詩》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晳。
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
鬢發(fā)覆廣額,雙耳似連璧。
明朝弄梳臺,黛眉類掃跡。
濃朱衍丹唇,黃吻瀾漫赤。
嬌語若連瑣,忿速乃明劃。
握筆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執(zhí)書愛綈素,誦習(xí)矜所獲。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畫。
輕妝喜樓邊,臨鏡忘紡績。
舉觶擬京兆,立的成復(fù)易。
玩弄媚頰間,劇兼機(jī)杼役。
從容好趙舞,延袖像飛翮。
上下弦柱際,文史輒卷襞。
顧眄屏風(fēng)畫,如見已指摘。
丹青日塵暗,明義為隱頤。
馳騖翔園林,菓下皆生摘。
紅葩棳紫蒂,萍實(shí)驟抵?jǐn)S。
貪華風(fēng)雨中,倏忽數(shù)百適。
務(wù)躡霜雪戲,重綦常累積。
并心注肴饌,端坐理盤槅。
翰墨戢閑按,相與數(shù)離逖。
動為壚鉦屈,屣履任之適。
止為荼菽劇。吹噓對鼎鑠。
脂膩漫白袖,煙熏染阿錫。
衣被皆重地,難與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長者責(zé)。
瞥聞當(dāng)與杖,掩淚俱向壁。
《詠史詩八首》
一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著論準(zhǔn)過秦,作賦擬子虛。
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
雖非甲胄士,疇昔覽穰苴。
長嘯激清風(fēng),志若無東吳。
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
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二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yè),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三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
當(dāng)世貴不羈,遭難能解紛。
功成恥受賞,高節(jié)卓不群;
臨組不肯紲,對珪寧肯分。
連璽曜前庭,比之猶浮云。
四
濟(jì)濟(jì)京城內(nèi)。赫赫王侯居。
冠蓋蔭四術(shù)。朱輪竟長衢。
朝集金張館。暮宿許史廬。
南鄰擊鐘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楊子宅。門無卿相輿。
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
言論準(zhǔn)宣尼。辭賦擬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區(qū)。
五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列宅紫宮里。飛宇若云浮。
峨峨高門內(nèi)。藹藹皆王侯。
自非攀龍客。何為歘來游。
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六
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震。
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
雖無壯士節(jié)。與世亦殊倫。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
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
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七
主父宦不達(dá),骨肉還相薄。
買臣困樵采,伉儷不安宅。
陳平無產(chǎn)業(yè),歸來翳負(fù)郭。
長卿還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賢豈不偉,遺烈光篇籍。
當(dāng)其未遇時,憂在填溝壑。
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
八
習(xí)習(xí)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
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涂。
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
外望無寸祿,內(nèi)顧無斗儲。
親戚還相蔑,朋友日夜疏。
蘇秦北游說,李斯西上書。
俯仰生榮華,咄嗟復(fù)雕枯。
飲河期滿腹,貴足不愿余。
巢林棲一枝,可為達(dá)士模。
《悼離贈妹詩二首》
一
郁郁岱青。海瀆所經(jīng)。
陰精神靈。為祥為禎。
峨峨令妹。應(yīng)期挺生。
如蘭之秀。如芝之榮。
總角岐嶷。齠齔夙成。
比德古烈。異世同聲。
厥德伊何。塞淵其慮。
厥聲伊何。日新其譽(yù)。
幽思泉涌。乃詩乃賦。
飛翰云浮。摛藻星布。
光曜邦族。名馳時路。
翼翼羣媛。是瞻是慕。
匪惟見慕。善誘善導(dǎo)。
斟酌諸姬。言成典誥。
匪唯辭章。多才多巧。
黼黻文繡。幾微要妙。
積德彌高。用心彌奧。
伊我之闇。晞妹之曜。
惟我惟妹。寔惟同生。
早喪先妣。恩百常情。
女子有行。實(shí)遠(yuǎn)父兄。
骨肉之思。固有歸寧。
何悟離拆。隔以天庭。
自我不見。于今二齡。
豈唯二齡。相見未克。
雖同京宇。殊邈異國。
越鳥巢南。胡馬仰北。
自然之戀。禽獸罔革。
仰瞻參商。沉憂內(nèi)塞。
何以抒懷。告情翰墨。
二
穆穆令妹。有德有言。
才麗漢班。明朗楚樊。
默識若記。下筆成篇。
行顯中閨。名播八蕃。
以蘭之芳。以膏之明。
永去骨肉。內(nèi)充紫庭。
至情至念。惟父惟兄。
悲其生離。泣下交頸。
桓山之鳥。四子同巢。
將飛將散。悲鳴忉忉。
惟彼禽鳥。猶有號啕。
況我同生。載憂載勞。
將離將別。置酒中袖。
銜杯不飲。涕洟縱橫。
會日何短。隔日何長。
仰瞻曜靈。愛此寸光。
何以為贈。勉以列圖。
何以為誡。申以詩書。
去去在近。上下欷噓。
含辭滿胸。郁憤不舒。
燕燕之詩。佇立以泣。
送爾涉涂。涕泗交集。
云往雨絕。瞻望弗及。
延佇中衢。愊憶嗚唈。
既乖既離。馳情仿髴。
何寢不夢。何行不想。
靜言永念。形留神往。
優(yōu)思成疚。結(jié)在精爽。
其思伊何。發(fā)言流淚。
其疢伊何。寤寐驚悸。
詠爾文辭。玩爾手筆。
執(zhí)書當(dāng)面。聊以永日。
文賦
《白發(fā)賦》
星星白發(fā),生于鬢垂。雖非青蠅,穢我光儀。策名觀國,以此見疵。將拔將鑷,好爵是縻。白發(fā)將拔,惄然自訴:稟命不幸,值君年暮。逼迫秋霜,生而皓素。始覽明鏡,惕然見惡。朝生晝拔,何罪之故?子觀桔柚,一暠一曄,貴其素華,匪尚綠葉。愿戢子之手,攝子之鑷。咨爾白發(fā),觀世之途。靡不追榮,貴華賤桔。赫赫閶闔,藹藹紫廬。弱冠來仕,童髫獻(xiàn)謨。甘羅乘軫,子奇剖符。英英終賈,高論云衢。拔白就黑。此自在吾。白發(fā)臨欲拔,瞑目號呼:何我之冤,何子之誤!甘羅自以辯惠見稱,不以發(fā)黑而名著。賈生自以良才見異,不以烏鬢而后舉。聞之先民,國用老成。二老歸周,周道肅清。四皓佐漢,漢德光明。何必去我,然后要榮? 咨爾白發(fā),事各有以,爾之所言,非不有理。曩貴耆耄,今薄舊齒。皤皤榮期,皓首田里。雖有二毛,河清難俟。隨時之變,見嘆孔子。發(fā)乃辭盡,誓以固窮。昔臨玉顏,今從飛蓬。發(fā)膚至昵,尚不克終。聊用擬辭,比之國風(fēng)。
《蜀都賦》
有西蜀公子者,言于東吳王孫,曰:蓋聞天以日月為綱,地以四海為紀(jì)。九土星分,萬國錯跱。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為王者之里。吾子豈亦曾聞蜀都之事歟?請為左右揚(yáng)搉而陳之。
夫蜀都者,蓋兆基于上世,開國于中古。廓靈關(guān)以為門,包玉壘而為宇。帶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水陸所湊,兼六合而交會焉;豐蔚所盛,茂八區(qū)而庵藹焉。
于前則跨躡犍牂,枕倚交趾。經(jīng)途所亙,五千余里。山阜相屬,含溪懷谷。崗巒糾紛,觸石吐云。郁葐蒕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氣而為霞。龍池瀑濆其隈,漏江伏流潰其阿。汩若湯谷之揚(yáng)濤,沛若蒙汜之涌波。于是乎邛竹緣嶺,菌桂臨崖。旁挺龍目,側(cè)生荔枝。布綠葉之萋萋,結(jié)朱實(shí)之離離。迎隆冬而不凋,常曄曄以猗猗?状淙合瑁蟾傫Y。白雉朝雊,猩猩夜啼。金馬騁光而絕景,碧雞儵忽而曜儀;鹁驘捎谟娜郀w飛煽于天垂。其間則有虎珀丹青,江珠瑕英。金沙銀礫,符采彪炳,暉麗灼爍。
于后則卻背華容,北指昆侖。緣以劍閣,阻以石門。流漢湯湯,驚浪雷奔。望之天回,即之云昏。水物殊品,鱗介異族;虿仳泽ぃ螂[碧玉。嘉魚出于丙穴,良木攢于褒谷。其樹則有木蘭梫桂,杞櫹椅桐,椶枒楔樅。楩柟幽藹于谷底,松柏蓊郁于山峰。擢修干,竦長條。扇飛云,拂輕霄。羲和假道于峻歧,陽烏回翼乎高標(biāo)。巢居棲翔,聿兼鄧林。穴宅奇獸,窠宿異禽。熊羆咆其陽,雕鶚鴥其陰。猿狖騰希而競捷,虎豹長嘯而永吟。
于東則左綿巴中,百濮所充。外負(fù)銅梁于宕渠,內(nèi)函要害于膏腴。其中則有巴菽巴戟,靈壽桃枝。樊以蒩圃,濱以鹽池。蟞蛦山棲,黿龜水處。潛龍蟠于沮澤,應(yīng)鳴鼓而興雨。丹沙赩熾出其阪,蜜房郁毓被其阜。山圖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若乃剛悍生其方,風(fēng)謠尚其武。奮之則賨旅,玩之則渝舞。銳氣剽于中葉,蹻容世于樂府。
于西則右挾岷山,涌瀆發(fā)川。陪以白狼,夷歌成章。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讓所植,蹲鴟所伏。百藥灌叢,寒卉冬馥。異類眾伙,于何不育?其中則有青珠黃環(huán),碧砮芒消。或豐綠荑,或蕃丹椒。麋蕪布濩于中阿,風(fēng)連莚蔓于蘭皋。紅葩紫飾,柯葉漸苞。敷橤葳蕤,落英飄飖。神農(nóng)是嘗,盧跗是料。芳追氣邪,味蠲癘痟。
其封域之內(nèi),則有原隰墳衍,通望彌博。演以潛沬,浸以綿雒。溝洫脈散,疆里綺錯。黍稷油油,稻莫莫。指渠口以為云門,灑滮池而為陸澤。雖星畢之滂遝,尚未齊其膏液。
爾乃邑居隱賑,夾江傍山。棟宇相望,桑梓接連。家有鹽泉之井,戶有橘柚之園。其園則林檎枇杷,橙柿梬楟。榹桃函列,梅李羅生。百果甲宅,異色同榮。朱櫻春熟,素柰夏成。若乃大火流,涼風(fēng)厲。白露凝,微霜結(jié)。紫梨津潤,樼栗罅發(fā)。蒲陶亂潰,若榴競裂。甘至自零,芬芬酷烈。其園則有蒟蒻茱萸,瓜疇芋區(qū)。甘蔗辛姜,陽蓲陰敷。日往菲薇,月來扶疏。任土所麗,眾獻(xiàn)而儲。
其沃瀛則有攢蔣叢蒲,綠菱紅蓮。雜以蘊(yùn)藻,糅以蘋蘩。總莖柅柅,裛葉蓁蓁。蕡實(shí)時味,王公羞焉。其中則有鴻儔鵠侶,振鷺鵜鶘。晨鳧旦至,候雁銜蘆。木落南翔,冰泮北徂。云飛水宿,哢吭清渠。其深則有白黿命鱉,玄獺上祭。鳣鮪鱒魴,鮷鱧鯊鲿。差鱗次色,錦質(zhì)報章。躍濤戲?yàn)|,中流相忘。
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帀中區(qū)。既麗且崇,實(shí)號成都。辟二九之通門,畫方軌之廣涂。營新宮于爽塏,擬承明而起廬。結(jié)陽城之延閣,飛觀榭乎云中。開高軒以臨山,列綺窗而瞰江。內(nèi)則議殿爵堂,武義虎威。宣化之闥,崇禮之闈。華闕雙邈,重門洞開。金鋪交映,玉題相暉。外則軌躅八達(dá),里甓猿。比屋连甍,千庑万蕮uR嚶屑椎,蒂H橄蚴。坛逾S猿ǎ咼拍涉。庭扣钟磬,堂抚琴瑟。窢q鴟私,畴纳惽恤?/p>
亞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會,萬商之淵。列隧百重,羅肆巨千。賄貨山積,纖麗星繁。都人士女,袨服靚妝。賈貿(mào)墆鬻,舛錯縱橫。異物崛詭,奇于八方。布有橦華,麫有桄榔。邛杖傳節(jié)于大夏之邑,蒟醬流味于番禺之鄉(xiāng)。輿輦雜沓,冠帶混并。累轂疊跡,叛衍相傾。喧嘩鼎沸,則哤聒宇宙;囂塵張?zhí),則埃壒曜靈。阛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離房,機(jī)杼相和。貝錦斐成,濯色江波。黃潤比筒,籯金所過。
侈侈隆富,卓鄭埒名。公擅山川,貨殖私庭。藏鏹巨萬,鈲摫兼呈。亦以財雄,翕習(xí)邊城。三蜀之豪,時來時往。養(yǎng)交都邑,結(jié)儔附黨。劇談戲論,扼腕抵掌。出則連騎,歸從百兩。若其舊俗,終冬始春。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賓。金罍中坐,肴煙四陳。觴以清醥,鮮以紫鱗。羽爵執(zhí)競,絲竹乃發(fā)。巴姬彈弦,漢女擊節(jié)。起西音于促柱,歌江上之飉厲。紆長袖而屢舞,翩躚躚以裔裔。合樽促席,引滿相罰。樂飲今夕,一醉累月。
若夫王孫之屬,郤公之倫。從禽于外,巷無居人。并乘驥子,俱服魚文。玄黃異校,結(jié)駟繽紛。西逾金堤,東越玉津。朔別期晦,匪日匪旬。蹴蹈蒙籠,涉寥廓。鷹犬倏眒,罻羅絡(luò)幕。毛群陸離,羽族紛泊。翕響揮霍,中網(wǎng)林薄。屠麖麋,翦旄麈。帶文蛇,跨雕虎。志未騁,時欲晚。追輕翼,赴絕遠(yuǎn)。出彭門之闕,馳九折之阪。經(jīng)三峽之崢嶸,躡五屼之蹇浐。戟食鐵之獸,射噬毒之鹿。皛貙氓于葽草,彈言鳥于森木。拔象齒,戾犀角。鳥鎩翮,獸廢足。
殆而朅來相與,第如滇池,集于江洲。試水客,艤輕舟。娉江婓,與神游。罨翡翠,釣鰋鮋。下高鵠,出潛虬。吹洞簫,發(fā)棹謳。感饔,动阳侯。陶Eǚ杏,珠贝汜浮。若云簼h牽庖榱鰲=鑲艙擼艓暷,会平原。讉冨酤,割芳鲜。饮御酣,宾虏[。车马谰YВ浜溷巽佟H舴緦饔晟,漫乎数百厘Q洹K垢欽林怖鄭厶輝疽。焉独三川,为嗜R校?/p>
若乃卓犖奇譎,倜儻罔已。一經(jīng)神怪,一緯人理。遠(yuǎn)則岷山之精,上為井絡(luò)。天帝運(yùn)期而會昌,景福肸饗而興作。碧出萇弘之血,鳥生杜宇之魄。妄變化而非常,羌見偉于疇昔。近則江漢炳靈,世載其英。蔚若相如,皭若君平。王褒韡曄而秀發(fā),楊雄含章而挺生。幽思絢道德,摛藻掞天庭。考四海而為儁,當(dāng)中葉而擅名。是故游談?wù)咭詾樽u(yù),造作者以為程也。至乎臨谷為塞,因山為障。峻岨塍埒長城,豁險吞若巨防。一人守隘,萬夫莫向。公孫躍馬而稱帝,劉宗下輦而自王。由此言之,天下孰尚?故雖兼諸夏之富有,猶未若茲都之無量也。
《三都賦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卑喙淘唬骸百x者,古詩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觀土風(fēng)。見“綠竹猗猗”于宜,則知衛(wèi)地淇澳之產(chǎn);見“在其版屋”,則知秦野西戎之宅。故能居然而辨八方。
然相如賦上林而引“盧橘夏熟”,楊雄賦甘泉而陳“玉樹青蔥”,班固賦西都而嘆以出比目,張衡賦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假稱珍怪,以為潤色,若斯之類,匪啻于茲?贾,則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則出非其所。于辭則易為藻飾,于義則虛而無徵。且夫玉卮無當(dāng),雖寶非用;侈言無驗(yàn),雖麗非經(jīng)。而論者莫不詆訐其研精,作者大氐舉為憲章。積習(xí)生常,有自來矣。
余既思摹二京而賦三都,其山川城邑則稽之地圖,其鳥獸草木則驗(yàn)之方志。風(fēng)謠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長者,莫非其舊。何則?發(fā)言為詩者,詠其所志也;美物者貴依其本,贊事者宜本其實(shí)。匪本匪實(shí),覽者奚信?且夫任土作貢,虞書所著;辯物居方,周易所慎。聊舉其一隅,攝其體統(tǒng),歸諸詁訓(xùn)焉。
歷史評價
劉勰:左思其才,業(yè)深覃思,盡銳于《三都》,拔萃于《詠史》。
王夫之:三國之降為西晉,文體大壞,古度古心,不絕于來茲者,非太沖其焉歸?
劉大杰:在兩晉偏重形式主義的年代里,只有左思一人,獨(dú)標(biāo)異幟,出現(xiàn)于當(dāng)時的詩壇,實(shí)有卓爾不群的氣概。他現(xiàn)存的作品雖不多,但大都富于諷諭寄托,具有建安、正始的風(fēng)骨和傳統(tǒng)。
相關(guān)爭議
左思之表字,《晉書》作太沖,而出土的《左棻墓志》作泰沖?籍(dāng)時應(yīng)并無太字字形,僅有“大”字與“泰”字同音而常被作為“泰”字簡寫,現(xiàn)史書記載的“太”字應(yīng)均為后世所改。兩種記載并存時,當(dāng)以“泰”字為正。其余諸如夏侯玄(《三國志》作太初)、周昕(《會稽典錄》作大明)、郭奕(《晉書》作大業(yè))、荀組(《晉書》作大章)皆是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