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孫位,一名遇,原籍會稽(今浙江 紹興)。擅畫人物、鬼神、松石、墨竹,所作皆筆精墨妙,雄壯奔放,情高格逸。尤以畫水著名,與張南本善畫火并稱于世。舉止疏野、襟韻曠達,喜飲酒,罕見其醉。樂與方外人往還,然對豪貴相請,則禮有少慢,縱贈千金,難留一筆。曾在蜀中應天、昭覺、福海等寺院畫過不少壁畫,俱筆簡形備,氣勢雄偉。畫跡有《說法太上像》、《維摩圖》、《神仙故實圖》、《四皓弈棋圖》等27件,著錄于《宣和畫譜》。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高士圖,高逸圖卷!陡咭輬D》唐孫位絹本設色縱45.2厘米橫為168.7厘米上海 博物館藏。 《高逸圖》實際上畫的應是以魏晉時期七位著名文人隱士為描寫對象的《竹林七賢圖》,不過現(xiàn)在畫上只留下山濤、王戎、劉伶、阮籍四人,另外三人嵇康、向秀、阮咸已遺失了。這四個主體人物分別坐在華麗的花毯上,每人旁邊都有一個小童侍候,段與段之間有礁石樹木相隔,環(huán)境靜穆幽雅。從右至左第一人是山濤,他赤袒上身披衣抱膝而坐,流露出傲慢神色;第二人是王戎,手持長柄如意,因此人善作“如意舞”;第三人是劉伶,表現(xiàn)得愛酒如命;第四人是阮籍,手捧麋尾(大鹿之尾),斜倚花毯而坐。這些“賢人”是尚好清談、不拘禮法的文人,作品將不同人物的個性
特色和清高、傲 慢、放蕩不羈的精神狀態(tài)都刻畫得恰如其分。
后人評價
孫位者,東越人也。僖宗皇帝車駕在蜀,自京入蜀,號會稽山人。性情疏野,襟抱超然。雖好飲酒,未曾沉酩。禪僧、道士,常與往還。豪貴相請,禮有少慢,縱贈千金,難留一筆,唯好事者時得其畫焉。光啟年,應天寺無智禪師請畫山石兩堵,龍水兩堵,寺門東畔畫東方天王及部從兩堵。昭覺寺休夢長老請畫浮漚先生松石墨竹一堵,仿潤州高座寺張僧繇戰(zhàn)勝一堵。兩寺天王部眾人鬼相雜,矛戟鼓吹,縱橫馳突,交加戛擊,欲有聲響。鷹犬之類,皆三五筆而成;弓弦斧柄之屬,并掇筆而描,如從繩而正矣。其有龍拿水洶,千狀萬態(tài),勢愈飛動,松石墨竹,筆精墨妙,雄壯氣象,莫可記述。非天縱其能,情高格逸,其孰能與于此耶!悟達國師請于眉州福海院畫行道天王、松石、龍水兩堵,并見存。不知其后有何所遇,改名遇矣。
——宋·黃休復《益州名畫錄》卷上 【評】此段文字記孫氏畫壁事跡最多。
孫遇,自稱會稽山人。志行孤潔,情韻疏放。廣明中,避地入蜀,遂居成都。善畫人物、龍水、松石、墨竹,兼長天王鬼神。筆力狂怪,不以傅采為功。長安、蜀川,皆有畫壁,實奇跡也。初名位,后改名遇,亦有圖軸傳于世。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二《紀藝上》【評】此條“筆力狂怪,不以傅采為功”句須注意。
《德隅堂畫品》載:“位為蜀文成殿下將軍,后遇異人得度世法,故名遇云!
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卷二《唐》
古今畫水多作平遠細皺,其善者不過能為波頭起伏,使人至以手捫之,謂有洼隆,以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與印板水紙,爭工拙于毫厘間耳。唐廣明中,處士孫位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為神逸。其后蜀人黃筌、孫知微,皆得其筆法。
宋·蘇軾《東坡集》卷二三
予昔游成都,唐人遺跡遍于老、佛之居。先蜀之老有能評之者曰:畫格有四,曰能、妙、神、逸。蓋能不及妙,妙不及神,神不及逸。稱神者二人,曰范瓊、趙公佑;而稱逸者一人,孫位而已。范、趙之工方圓不以規(guī)矩,雄杰偉麗,見者皆知愛之。而孫氏縱橫放肆,出于法度之外,循法者不逮其精,有縱心不逾矩之妙。
宋·蘇轍《欒城集》后集卷二一【評】孫位的畫風,反映出晚唐繪畫已出現(xiàn)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