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楊國忠

    楊國忠(唐代宰相)

    楊國忠本名楊釗,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人,楊貴妃同曾祖兄,張易之之甥,卒于唐玄宗天寶十五載六月。楊玉環(huán)得寵于唐玄宗之后,楊國忠不斷憑借楊貴妃擴張自己的權(quán)力,蒐羅天下奇才,迸拔淹滯,升任宰相,身兼40余職,不斷打擊安祿山,他認為安祿山必反,并剝奪其權(quán)力,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最終導(dǎo)致了安史之亂。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楊國忠年輕時放蕩無行,嗜酒好賭,受到親族的鄙視,三十歲時前往西川從軍。他從事屯田工作,成績優(yōu)異,雖受節(jié)度使張宥厭惡,仍被授為新都縣尉。任期滿后,楊國忠更加貧困,只得依附蜀地大豪鮮于仲通,后又擔任扶風(fēng)縣尉。

    天寶四年(745年),楊國忠的從妹楊玉環(huán)被冊為貴妃,她的三位姐姐也日益受寵。劍南節(jié)度使章仇兼瓊與宰相李林甫不睦,便讓鮮于仲通前往長安,欲結(jié)交楊家,以為援助。鮮于仲通卻推薦楊國忠。章仇兼瓊見楊國忠身材高大,便征辟其為推官,讓他到長安進貢,并饋贈價值百萬的蜀地財貨。

    到長安后,楊釗把土特產(chǎn)一一分給楊氏諸姐妹并說這是章仇兼瓊所贈。于是,楊氏姐妹就經(jīng)常在玄宗面前替楊釗和章仇兼瓊美言,并將楊釗引見給玄宗,玄宗任他為金吾兵曹參軍。從此,楊釗便可以隨供奉官隨便出入禁中。

    深得帝寵

    楊釗在長安立腳之后,便憑借貴妃和楊氏諸姐妹得寵的條件,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則千方百計巴結(jié)權(quán)臣。

    不久,楊釗便擔任了監(jiān)察御史,很快又遷升為度支員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他便身兼15余職,成為朝廷的重臣。

    楊國忠

    天寶七載(748年),他告訴玄宗,“現(xiàn)在國庫很充實,古今罕見”。于是,玄宗在八載(749年)二月率領(lǐng)百官去參觀左藏,一看果然如此,很是高興,便賜楊釗紫金魚袋,兼太府卿,從此,他越來越受到唐玄宗的寵幸。

    天寶九載(750年)十月,楊釗因為圖讖上有“金刀”二字,請求改名,以示忠誠,玄宗賜名“國忠”。隨著地位的升遷,楊國忠在生活上也變得奢侈腐化。每逢陪玄宗、貴妃游幸華清宮,楊氏諸姐妹總是先在楊國忠家匯集,競相比賽裝飾車馬,他們用黃金、翡翠做裝飾,用珍珠、美玉做點綴。出行時,楊國忠還持劍南節(jié)度使的旌節(jié)(皇帝授予特使的權(quán)力象征)在前面耀武揚威。

    接任宰相

    楊國忠在與宰相李林甫的關(guān)系上,起初,二人一唱一合,楊國忠為了向上爬,竭力討好李林甫,李林甫也因為楊國忠是皇親國戚,盡力拉攏。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時,楊國忠等人充當黨羽,并積極參與其活動。他們在京師另設(shè)立推院,屢興大獄,株連太子的黨羽數(shù)百家。由于楊國忠恃寵敢言,所以每次總是由他首先發(fā)難。楊國忠與太子李亨的矛盾也由此愈結(jié)愈深。

    后來,李林甫與楊國忠由于新舊貴族之間的爭權(quán)奪利產(chǎn)生了矛盾,主要表現(xiàn)在對待王鉷的問題上。因王氏的寵遇太深,本是李林甫和楊國忠共同嫉妒的對象。但是為了牽制楊國忠,李林甫則極力提拔王氏;當楊國忠陷害王氏時,李林甫又竭力為其開脫罪責(zé)。由于楊國忠做了手腳,玄宗便開始疏遠李林甫。

    玄宗之所以如此信任楊國忠,除了取悅于楊貴妃之外,主要是借以牽制李林甫的專權(quán)。同時為取代已經(jīng)衰老了的李林甫做準備。終于在天寶十一載(752年)十一月,李林甫死后,玄宗派命楊國忠擔任右相,兼文部尚書,判使照舊。楊國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余職。

    禍亂朝政

    楊國忠執(zhí)政期間,唐朝兩次發(fā)動了征討南詔的戰(zhàn)爭,由于承平日久,戰(zhàn)力下降而先后失敗。

    天寶十載( 751年),攻打南詔,結(jié)果大敗,士卒陣亡六萬人,南詔投附吐蕃。楊國忠請求第二次發(fā)兵攻打南詔。玄宗便命令在長安、洛陽、河南、河北各地廣泛招兵,父母、妻子哭聲遍野。

    天寶十三載(754年)六月,楊國忠又命令留后、侍御史李宓率兵,再次攻打南詔,結(jié)果又遭慘敗。兩次攻打南詔,損兵折將近20萬人。楊國忠專權(quán)誤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動輒對邊境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用兵,不僅使成千上萬的無辜士卒暴尸邊境,給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造成了災(zāi)難,而且使內(nèi)地田園荒蕪,民不聊生。

    楊國忠為了籠絡(luò)人心,發(fā)展自己的勢力,讓文部選官不論賢不賢,年頭多的就留下來,按照資歷有空位子就接官。按慣例,宰相兼兵部、吏部尚書,選官應(yīng)交給侍郎以下的官員辦理,規(guī)定的手續(xù)十分嚴格,須經(jīng)三注三唱,反復(fù)進行,從春至夏才能完成。楊國忠卻自示精敏,先叫胥吏到自己家里,預(yù)先定好名單,然后把左相陳希烈及給事中、諸司長官都叫到尚書都堂,讀—名便定一名,一天就完了。當全部結(jié)束之后,楊國忠便當著大家的面說:“左相和給事中都在座,就算經(jīng)過門下省了。”于是,選官大權(quán)就這樣由楊國忠一人壟斷。從此門下省不再復(fù)查選官,侍郎僅僅負責(zé)試判,致使選官質(zhì)量下降。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楊國忠迎合和滿足了一些人的權(quán)欲,因而頗得眾譽。為此,楊國忠的親信京兆尹鮮于仲通、中書舍人竇華,侍御史鄭昂等授意選人,請求玄宗給楊國忠在省門立碑,歌頌其選官有“功”。玄宗讓鮮于仲通起草碑文,并親自修改了幾個字。鮮于仲通為了向楊國忠獻媚,便把這幾個字用黃金填上。

    楊國忠對人民的疾苦漠不關(guān)心。天寶十二載( 753年),關(guān)中地區(qū)連續(xù)發(fā)生水災(zāi)和嚴重饑荒。玄宗擔心會傷害莊稼,楊國忠便叫人專拿好莊稼給玄宗看,并說:“雨水雖多并未傷害莊稼!毙谛乓詾檎、以后,扶風(fēng)太守房(王官)奏報當?shù)爻霈F(xiàn)水災(zāi),楊國忠便叫御史審問他,從此再沒有人敢匯報實情。

    安史之亂

    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fā)了安史之亂。安祿山發(fā)動叛亂的借口是討伐楊國忠。楊國忠與安祿山都是天寶年間的新貴,同樣受著玄宗的寵愛。但是,楊國忠的發(fā)跡要比安祿山晚得多。當楊國忠尚未擔任高官要職時,安祿山早在天寶元年(742年)正月就升任平盧節(jié)度使,以后又兼范陽節(jié)度使、河北采訪使、御史大夫,稍后又兼河?xùn)|節(jié)度使。天寶九載(750年)又封為東平郡王。楊國忠雖有外戚關(guān)系,但遲至天寶七載(748年)始遷給事中,兼御史中丞等職。

    安祿山在朝中對老謀深算的李林甫還算懼怕,而對楊國忠則根本瞧不起。楊國忠接替宰相后,看到不能制服安祿山,便經(jīng)常向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可玄宗認為這是將相不和,不予理睬。楊國忠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奏請讓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兼河西節(jié)度使,以便排斥和牽制安祿山。

    天寶十三載(754年)春,玄宗按照楊國忠的意見召安祿山入朝,試其有無謀反之心。安祿山由于事先得到楊貴妃的通風(fēng)報信,故將計就計,裝模做樣地向玄宗訴說自己的一片“赤心”,贏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讓安祿山當宰相(加同平章事),并令太常卿張垍草擬詔敕。楊國忠知此立即勸阻道:“安祿山雖有軍功,但他目不識丁,怎能當宰相。如果發(fā)下制書,恐怕四夷皆輕視朝廷!毙谥缓米髁T,任安祿山為左仆射。

    至此,安祿山與楊國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銳激烈,以至于后來一觸即發(fā)。加之楊國忠任宰相后,官吏貪瀆,政治腐敗,民怨沸騰,終于使安祿山發(fā)動了以討伐楊國忠為名,行奪取皇位之實的叛亂。

    兵變族誅

    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guān),長安危在旦夕,玄宗決定逃往四川避難。當走到馬嵬驛(今陜西興平縣)時,將士們又累又餓,加之天氣炎熱,拒絕繼續(xù)前進。此時,楊國忠的政敵太子李亨、宦官李輔國和陳玄禮一致認為,除去楊國忠的時機已成熟,并由陳玄禮出面對將士進行煽動,說這場叛亂全是由楊國忠引起的,殺了楊國忠就可止息叛亂。

    這時,有20多名吐蕃使者在驛站西門外堵住楊國忠的馬頭,向他要飯吃。激怒了的士兵們立即將他們包圍上來,大喊:“楊國忠與吐蕃謀反!”一箭射中了他的馬鞍。楊國忠逃進西門內(nèi),軍士們蜂擁而入,將其亂刀砍死。接著,楊貴妃也被縊死,楊國忠的大兒子大常卿兼戶部侍郎楊暄以及韓國夫人和虢國夫人也一并被殺。楊國忠的妻子裴柔和幼子楊晞以及沈國夫人逃至陳倉(今陜西寶雞市),裴柔在竹林中讓虢國夫人用劍刺死自己。虢國夫人然后自刎,但沒有死,被縣吏押回獄中,后血凝至喉而死。

    馬嵬驛之變,表面上看來是一場士兵嘩變,實質(zhì)上是由太子李亨和宦官李輔國、高力士等策劃的一場爭權(quán)斗爭。太子李亨自天寶五載(746年)遭李林甫和楊國忠的打擊后,極為孤立;楊國忠任宰相后,又連遭傾軋;安祿山叛亂時,玄宗本想讓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由于楊國忠及其姐妹的反對而未成事實;后又棄京幸蜀,如果到了蜀中,李亨在楊國忠勢力的控制下就更無出頭之日了。因此,太子李亨主謀,借機除掉了楊國忠。

    軼事典故

    天寶十年十一月,楊國忠為右相兼吏部尚書。上奏玄宗請求在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兩京選人授官,玄宗答應(yīng)了。銓選那天,便決定任官。那天,無論年齡大的、年齡小的都在楊國忠私宅里注冊登記任官。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韓國夫人,貴妃妹秦國夫人在屋里放下竹簾看這些人,老、病、丑陋者都指名道姓取笑他們,即使是士大夫也免不了遭受她們恥笑取樂。依照過去的慣例,被選的官員,須在兵部、吏部登記、注冊完了,再呈送給門下省。門下省長官侍中和助手給事中考核,考核認為不合格,退回,叫退量。楊國忠專權(quán)任官只一人說了算,叫左相陳希烈在邊上坐著。門下省給事中出了行列到前邊說:"既然已經(jīng)授職任官,就是經(jīng)過門下省這道手續(xù)了。"陳希烈等(與選官有關(guān)人員),口中不說,心里不愿意,只是悶坐而已。門下侍中韋見素、張倚都穿紫衣和本衙署郎中等官員,在藩屏外并排坐桌案后,如有事叫他們還得快走向前回話。給事中對簾中的楊國忠說:"兩個穿紫衣服的主辦這件事怎么樣?"楊哈哈大笑。被選官鄭怤阿諛奉承楊國忠,與二十余人拿著錢在勤政樓設(shè)宴,并且在尚書省南邊給楊國忠立碑。楊國忠主管這件事,吏部三銓(尚書銓、中銓、東銓)授職、選拔、考績等全免了。說吏部職務(wù)繁忙,不能親自動手,皆委典史及令史、孔目官(低級官員)代替。楊國忠只是簽個字而已,還不一定都簽。

    人物評價

    總評

    楊國忠專權(quán)誤國,積怨太深,終被亂刀砍死,實為罪有應(yīng)得。但是客觀來看,在他執(zhí)政期間,雖然國事日非,但朝中未出現(xiàn)李林甫妒賢嫉能、誅逐大臣時的那種恐怖動蕩局面,而在一時間內(nèi)還曾搜羅天下奇才,迸拔淹滯,頗得眾譽。楊國忠獨攬大權(quán),外戚跋扈,民怨沸騰,終不可收拾,爆發(fā)了安史之亂,使強大的唐王朝江河日下,一蹶不振。他作為宰相,自是難辭其咎。但是,早在李林甫執(zhí)政期間,唐王朝就已經(jīng)顯露出趨向沒落的種種跡象,只是到了楊國忠執(zhí)政時來了個總爆發(fā)而已。

    歷代評價

    崔群:安危在出令,存亡系所任。玄宗初得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颋、韓休、張九齡則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輕。

    李絳:近代北齊任楊遵彥則理,用高阿那肱則亂;隋代任高颎則理,用楊素則亂;國家任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王珪、姚崇、宋璟則理,用李義府、許敬宗、李林甫、楊國忠則亂。

    劉昫:①祿山雖據(jù)河洛,其兵鋒東止于梁、宋,南不過許、鄧。李光弼、郭子儀統(tǒng)河朔勁卒,連收恒、定,若崤、函固守,兵不妄動,則兇逆之勢,不討自弊。及哥舒翰出師,凡不數(shù)日,乘輿遷幸,朝廷陷沒,百僚系頸,妃主被戮,兵滿天下,毒流四海,皆國忠之召禍也。②楊國忠稟性奸回,才薄行穢,領(lǐng)四十余使,恣弄威權(quán),天子莫見其非,群臣由之杜口,致祿山叛逆,鑾輅播遷,梟首覆宗,莫救艱步。以玄宗之睿哲,而惑于二人(李林甫、楊國忠)者,蓋巧言令色,先意承旨,財利誘之,迷而不悟也。開元任姚崇、宋璟而治,幸林甫、國忠而亂,與夫齊桓任管仲、隰朋,幸豎刁、易牙,亦何異哉!

    宋祁:玄宗初年,法行近親,里表修敕。天寶奪明,委政妃宗,階召反虜,遂喪天下。楊氏之誅,噍類不遺,蓋數(shù)十年之寵,不賞一日之慘,甲第厚貲,無救同坎之悲,寧不哀哉!

    劉摯:古者任大臣,必用有德,不用有才。有德進,則行忠厚之政,以安天下;有才進,則為殘刻之政,以禍天下。則德之與才,治亂之所系也。有德者廉靜而重謹,故人難識之,有才者矜強而敏捷,故人多悅之;此歷代人主所以多惑于忠邪之際也。楊國忠、李林甫、盧杞輩,其才皆過人,然終為唐室之亂,不可不察也。

    張珪:國之安危,在乎論相。昔唐玄宗,前用姚崇、宋璟則治,后用李林甫、楊國忠,幾致亡國。雖賴郭子儀諸將效忠竭力,克復(fù)舊物,然自是藩鎮(zhèn)縱橫,紀綱亦不復(fù)振。

    蔡東藩:① 楊國忠與安祿山,皆小人之尤,氣類相求,宜歡好無間,乃始則親近之,繼則構(gòu)害之,中以危法,冀其速敗,彼狼子野心,寧肯伈伈伣伣,拱手就戮,始信君子能用君子,小人必不能容小人也。② 國忠忌翰,促令陷賊,潼關(guān)不守,亟議幸蜀,陷翰猶可,陷天子可乎?惟國忠之意,以為都可棄,君可辱,而私怨不可不復(fù),身命不可不保,兄弟姊妹,不可不安。自秦赴蜀,猶歸故鄉(xiāng),庸詎知王思禮等之竊議其旁,陳玄禮等之加刃其后耶?

    家庭成員

    宗族

    根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楊國忠出身于弘農(nóng)楊氏河中房,是東漢太尉楊震后裔。楊震十世孫楊珍,出仕于北魏拓跋氏,擔任上谷太守。楊珍曾孫楊順,擔任冀州刺史,徙居河中永樂。楊順曾孫楊令本,楊令本曾孫楊國忠。

    弘農(nóng)楊氏(河中房)世系表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
    楊令本(庫部郎中)楊友諒(昊陵令)楊珣(宣州司士參軍)楊國忠楊暄(太常卿,戶部侍郎)
    楊昢(鴻臚卿)
    楊曉(殿中少監(jiān))
    楊晞(太子中允)
    楊志謙楊玄琰(蜀州司戶參軍)韓國夫人
    虢國夫人
    秦國夫人
    楊貴妃
    楊玄珪(工部尚書)楊铦(殿中秘書監(jiān))
    楊锜(大仆卿)楊晅
    楊玄璬(國子司業(yè))楊鑒(湖州刺史)

    表格參考資料:

    弘農(nóng)楊氏河中房因為楊貴妃的關(guān)系,在玄宗一朝非常顯赫,多與皇室聯(lián)姻,史稱“楊氏一門尚二公主、二郡主”。楊昢娶玄宗女萬春公主;楊锜娶玄宗女太華公主,又娶萬春公主;楊暄娶宗室女延和郡主;楊鑒娶宗室女承榮郡主。此外,韓國夫人的女兒崔氏(即崔貴妃),嫁給唐代宗李豫;虢國夫人的兒子裴徽娶代宗女延安公主,女兒裴氏嫁給讓帝李憲的兒子;秦國夫人之子柳鈞娶宗室女長清縣主。

    妻子

    楊國忠的妻子裴柔,原是蜀地倡家,馬嵬坡之變后與虢國夫人逃奔陳倉,最終自剄而死,一說被虢國夫人刺死。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六·列傳第五十六》

    《新唐書·卷二百六·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影視形象

    年份影視類型劇名飾演者
    1962電影《楊貴妃》楊志卿
    1976電視劇《楊貴妃》羅國維
    1983電視劇《劍仙李白》凌文海
    1986電視劇《楊貴妃》于守仁
    1987電視劇《珍珠傳奇》李影
    1990電視劇《唐明皇》高蘭村
    1992電影《楊貴妃》程文寬
    1994電影《楊貴妃秘史》張忠杰
    2000電視劇《楊貴妃》曾偉權(quán)
    2003電視劇《大唐歌飛》王宇
    2006電視劇《神鬼八陣圖》韓振華
    2007電視劇《大唐芙蓉園》張彤
    2008電視劇《大唐游俠傳》劉丕中
    2010電視劇《楊貴妃秘史》張頌文
    2014電影《王朝的女人》張鈞宇
    2017電視劇《大唐榮耀》杜源

    名人推薦
    • 武三思
      武三思(649年—707年8月7日),并州文水(今屬山西)人,武周宰相,荊州都督武士彟之孫,女皇武則天的侄子。官右衛(wèi)將軍累進至兵部、禮部尚書,并監(jiān)...
    • 王凌
      王凌(172年—251年),字彥云,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lǐng),東漢司徒王允之侄。李傕、郭汜殺害王允后,他逃歸鄉(xiāng)里。后來舉孝廉,為...
    • 王振
      王振,明朝蔚州人,今河北蔚縣,略通經(jīng)書,是明朝第一個專權(quán)的太監(jiān)。其本來是一個教書先生,后來自閹進宮,英宗為太子時,侍于東宮。太皇太后死 ,...
    • 楊二酉
      楊二酉(1705年-1780年)字學(xué)山,號又屯,山西太原人,清朝官員,他曾于1739年任巡視臺灣監(jiān)察御史。 1705年出生于山西的楊二酉于1733年高中進士,后...
    • 張瑞
      張瑞,1909年3月出生于浙江,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14年9月17日,張瑞因病在北京去世。
    • 張輝
      張輝,山東體育CBA球員。曾在2013年的全運會上表現(xiàn)出色,變成球隊助攻王。后當選國家三人制籃球隊隊員,參與世界大賽。 2015年1月5日,國家體育總局...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