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侯孜,字妤學,亳州譙人,累遷婺州剌史、絳州刺史等職。唐宣宗時,自兵部侍郎升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
-
趙光裔 (?—939)唐末五代京兆奉天(今陜西乾縣)人,字煥業(yè)。
-
源乾曜(?-731年12月22日),唐代相州臨漳人(今河北臨漳),封安陽公,唐朝官員,唐玄宗開元年間兩度擔
-
徐溥,明朝大臣徐溥(公元一四二八年至一四九九年),字時用,號謙齋,袱溪(今宜興宜城鎮(zhèn)溪隱村)人。弘治
-
蕭拜。核淖嫦仁瞧醯と耍瓰槭ㄊ喜柯淙,祖上曾為金朝大臣,后來易姓為蕭。
-
邢文偉,唐代宰相。滁州全椒人(今安徽省全椒縣襄河鎮(zhèn)人)。年輕時與和州高子貢、壽州裴懷貴俱以博學知名于
-
呂相,春秋時晉大夫魏锜之子魏相。以擅長外交辭令著稱。魏锜亦稱呂锜,故魏相亦有呂相之稱。一說因食邑在呂
-
李蔚 ,字茂休,隴西人。祖上公,位司農(nóng)卿,元和初為陜虢觀察使。父景素,太和中進士。蔚,開成末進士擢
-
韓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北宋政治家、名將,天圣進士。他與
-
尤勒·馬薩林樞機(JulesCardinalMazarin;出生時姓名GiulioRaimondoMazzarino,1602年7月14日—1661年3月
-
何栗(1089—1127),字文縝,仙井監(jiān)(今四川仁壽)人。宋代大臣。政和五年進士第一,狀元。歷官秘書省校書
-
鄭覃(?-842年),封滎陽公,唐朝官員,唐文宗年間任宰相。他被視為牛李黨爭中李黨的領(lǐng)袖之一。
-
耶律乞奴(?—1216年),契丹人,為后遼丞相,1216年后遼帝國皇帝耶律廝不在位一個月被殺,耶律乞奴稱建國
-
孫處約,字道茂,汝州郟城(今河南郟縣)人。年輕時與朋友郝處俊、來濟、高智周一起到江都(今江蘇揚州),
-
劉羅鍋,即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清
-
劉瞻,字幾之,唐代連州人。父親劉景曾就教于詩人劉禹錫。劉景進士及第,開了連州學子進士之先例。劉禹錫欣
-
趙仁本,陜州河北人也。貞觀中,累轉(zhuǎn)殿中侍御史。
-
鄭余慶(748年-820年),字居業(yè),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人。父鄭慈官至太子舍人。少時即善寫文章,大歷十
-
徐溥(公元1428年-公元1499年),字時用,號謙齋,袱溪(今宜興宜城鎮(zhèn)溪隱村)人。他曾任明朝首輔一職,后
-
張說(yuè)(667—730),字道濟,一字說之,河南洛陽人,唐朝政治家、文學家。張說早年參加制科考試,策
-
杜審權(quán),字殷衡,京兆人也。釋褐江西觀察判官,又以書判拔萃,拜右拾遺,轉(zhuǎn)左補闕。
-
徐處仁(1062—1127)北宋應天谷熟(今河南商丘東南)人,字擇之。神宗元豐間進士。大觀間,知永興軍,反對童貫
-
鄭畋(825年-883年),字臺文。滎陽(今屬河南)人,唐末宰相。以鎮(zhèn)壓黃巢民變而知名。
-
盧多遜曾輔助過北宋的宋太祖、宋太宗平定內(nèi)亂,統(tǒng)一疆土,并主持編修《舊五代史》、《開寶通典》等國家典籍
-
裴寂(573年-629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人,唐朝宰相。裴寂出身河東裴氏西眷,隋末曾任晉陽
-
曹參(?-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漢族,泗水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政治家,漢朝第二
-
張璁(公元1475年-公元1539年),字秉用,號羅峰,浙江溫州府永嘉(今溫州市龍灣區(qū)普門村)三都人,明朝嘉
-
王爚[yuè](1199—1275年),字仲潛,一字伯晦,號修齋,新昌長潭人。南宋恭帝時期的著名宰相之一。
-
扈昭宗石門還宮,加開府儀同三司、守司空,進封齊國公,太清宮、修奉太廟等使,加弘文館大學士,賜“扶?
-
蘇逢吉,京兆長安人也。(后)漢高祖(劉知遠)鎮(zhèn)河東,父悅為高祖從事,逢吉常代悅作奏記,悅乃言之高祖。高
-
李日知(?一715)唐宰相,鄭州滎陽人。進士出身。武則天天授年中(690—691),累遷司刑丞,時法令嚴厲,吏爭為
-
裴澈,唐朝大臣。孟州濟源(今河南濟源)人。裴俅之子,裴休的從子。登咸通進士第。僖宗朝,拜相,歷官門下
-
杜充(?-1141年),字公美,相州(今中國河南省安陽市)人。曾是開封留守宗澤的副手,1128年七月宗澤去世
-
蔣芾,字子禮,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今宜興楊巷鎮(zhèn)人。蔣芾在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
-
陸希聲,字鴻磬,自號君陽遁叟(一稱君陽道人),唐代蘇州府人氏。博學善屬文,昭宗(八八八至九零四)時召
-
劉正夫[宋],字德初,衢州西安(今柯城區(qū))人。北宋大臣,書法家;兆诔紫,與時人范致虛、吳材,江嶼號
-
來宗道(1571—1638,即明隆慶辛未十月初三日至崇禎戊寅正月廿八日,行裕13),字子由,號路然,廩生,明代
-
楊賜(?—185年11月4日),字伯獻(又作伯欽或子獻)。弘農(nóng)華陰(今陜西華陰東)人。楊震之孫、楊秉之子,
-
歐陽珣(1081-1127年),字全美,又字文玉,號歐山,男,漢族,學籍吉州廬陵,鄉(xiāng)籍泉州晉江潘湖,歐陽詹之十
-
杜讓能(841—893年) ,唐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字群懿。咸通進士。歷官中書舍人、翰林學士。興元
-
俾斯麥 百科名片
奧托·馮·俾斯麥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生于1815年4月1日,殂于1898年,普
-
趙汝愚(1140-1196),字子直,饒州余干人,宋代漢恭憲王元佐七世孫。宋代政治人物,宗室,宰相,死后追封
-
王黼[fǔ](1079年—1126年),原名王甫,字將明,開封祥符(今屬河南開封)人,北宋末年大臣,宋徽宗朝宰相。王
-
敬翔(?---923) 同州馮翊(今陜西省大荔縣、華陰市西北)人,字子振,為五代后梁大臣。好讀書,尤長刀筆
-
汪伯彥(1069年―1141年),字廷俊,徽州祁門(今安徽祁門)人,南宋初年大臣,名相。為主和派重要人物。少
-
盧杞(?―約785),唐朝大臣。字子良,滑州靈昌(今河南安陽滑縣西南)人,故相懷慎之孫。以蔭歷忠州、虢州
-
張延賞[唐](七二七至七八七)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人。嘉貞子。本名寶符,玄宗賜名延賞。歷事玄宗、肅宗
-
岑長倩(?-691),荊州人,唐朝宰相,岑文本之侄。早年曾任兵部侍郎。永淳元年(682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
-
魏謨,或魏謩,(794--859)字申之,巨鹿(今屬河北)人鄭公徵五世孫,登進士第。
-
田蚡(?—公元前131),西漢時期長陵(今陜西省咸陽縣)人,是孝景王皇后的胞弟,有口才,善阿諛,是個勢利
-
柳奭(?-659),字子邵,蒲州解人,唐朝宰相,高宗王皇后的舅舅。貞觀年間,累遷中書舍人,拜兵部侍郎,
-
李昭德(?~697年),京兆(雍州)長安人。唐朝大臣,如意元年拜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
《舊
-
鄭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別號安晚,慶元道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泰二年進
-
韋貫之,本名純,以憲宗廟諱,遂以字稱。八代祖敻,仕周,號逍遙公。父肇,官至吏部侍郎,有重名于時。貫之
-
崔佑甫(721~780年),字貽孫,京兆長安人。生于唐玄宗開元九年,卒于德宗建中元年,年六十歲。第進士,調(diào)壽
-
張充(449—514),字延符,齊副相張緒之子。年少時放蕩不羈,齊初入仕后因言辭不遜,得罪宰相王儉,被廢累
-
和士開(524年-571年8月30日),字彥通,清都郡臨漳縣人,鮮卑族,北齊權(quán)臣。天保年初,高湛被封長廣王(今
-
朱倬(1086—1163)字漢章,閩縣(今福州市區(qū))人。唐武周宰相永城朱敬則十八世裔孫。祖上朱敬則七世裔孫唐
-
尹繼善(1694年-1771年),字元長,號望山,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尹泰之子,始祖為穆都巴延,原居滿洲長
-
鄭絪,字文明。父羨,池州刺史。絪少有奇志,好學,善屬文。大歷中,有儒學高名如張參、蔣乂、楊綰、常袞,
-
姓名:馬燧 馬燧生辰:726 忌日:795 籍貫:汝州郟城 地區(qū):汝州郟城 國家:唐朝 職業(yè):將領(lǐng) (726-795)唐朝
-
王溥(922年-982年),字齊物,宋初并州祁人。歷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兩代四朝宰相。出生于官宦
-
李輔國(704年-762年),本名靜忠,后賜名護國,又改為輔國,唐肅宗時當權(quán)宦官,相貌奇丑無比。后自以功高僭主
-
蕭遘(?-887年4月6日),唐代狀元宰相,徐國公蕭嵩的第四代孫。咸通五年(865年)乙巳科狀元。光啟三年
-
(公元668~749年),著名唐朝丞相、軍事家。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拜相,為蕭氏唐朝拜相笫三人,后梁
-
鄭肅,滎陽人。祖烈,父閱,世儒家。肅苦心力學。元和三年(808),擢進士第,太和初,入朝為尚書郎。六年,
-
劉仁軌(601—685年3月2日),字正則,漢族,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尉氏縣張市鎮(zhèn)),唐朝名將。劉仁軌出身隋
-
溫彥博,字大臨,生于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卒于唐貞觀十一年( 637年),隋朝至唐初并州祁縣(今山西祁
-
賈似道(1213~1275),字師憲,號悅生、秋壑,宋理宗時權(quán)臣。浙江天臺藤橋松溪人。賈涉之子,生母胡氏是賈
-
王嗣宗(944~1021),汾州(今山西汾陽)人,字希阮。宋太祖開寶八年(975)乙亥科狀元。即史上著名的“
-
蕭鄴,字啟之,唐朝丞相,祖籍南蘭陵。蕭鄴雖為官多年,高居相位,但并無值得稱道之政績。
-
丁謂(966年—1037年),字謂之,后更字公言,北宋時期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善言談,喜歡作詩,于圖書、
-
蕭瑀(575年—648年),字時文,南朝梁明帝蕭巋之子,蕭皇后之弟。從小以講孝道聞名天下,而且能夠善于學習和
-
呂端(935年-1000年),字易直。北宋時期的大臣。北宋幽州安次人,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qū)。其祖呂兗曾在滄州
-
魏裔介(1616-1686) ,清初大臣。字石生,號貞庵,又號昆林。清直隸柏鄉(xiāng)(今屬河北邢臺)人。順治進士。選庶吉
-
鄭綮,[唐](公元?年至八九九年)字蘊武,鄭州滎陽人。生年不詳,卒于唐昭宗光化二年。第進士,累官廬州刺
-
敬暉,字仲曄,中唐人,絳州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與張柬之、崔玄暐等人,乘武則天重病,發(fā)動神龍政變,迎
-
司馬冏(?-302),齊王司馬冏,字景治,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晉文帝司馬昭次子齊獻王司馬攸之子。河內(nèi)
-
楊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號東里,漢族江右人,今泰和縣澄江鎮(zhèn)城東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
-
蕭思溫(?~970),中國遼代大臣。小字寅古。契丹族國舅部人。太宗女燕國公主駙馬,宰相蕭敵魯之侄。通書史
-
司馬越(?-311年),字元超,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高密王司馬
-
湯思退(1117年—1164年),字進之,號湘水,南宋宰相,浙江景寧湯氏第七世祖。據(jù)《湯氏宗譜》記載,湯氏二
-
韓縝(1019~1097)字玉汝,原籍靈壽(今屬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縣)。韓絳、韓維之弟。慶歷二年進士
-
趙普(922—992)字則平,幽州薊縣(今天津市薊縣)人,后遷居洛陽,北宋宰相。后周時為趙匡胤幕僚,掌書記
-
夏言(14821548),明嘉靖時大臣,字公謹,號桂州,江西貴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進士。嘉靖二年(1523年)出
-
李林甫(683-753年1月3日),號月堂,陜西人,唐朝宗室。唐高祖祖父李虎五世孫,父李思誨,揚府參軍。小名
-
楊國忠本名楊釗,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人,楊貴妃同曾祖兄,張易之之甥,卒于唐玄宗天寶十五載六月。楊玉
-
武三思(649年—707年8月7日),并州文水(今屬山西)人,武周宰相,荊州都督武士彟之孫,女皇武則天的侄子
-
裴秀,字季彥,魏晉期間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魏文帝黃初四年(公元223年)生于一個世代官宦家庭。
-
晉國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漢族,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
-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
-
魏相(?—前59年4月20日),字弱翁,濟陰定陶(今定陶縣東王店鄉(xiāng)魏胡同)人,西漢政治家,先后任茂陵令、揚
-
王導(公元276年-公元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阿龍,瑯玡臨沂(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時期著名政治家、
-
馬周(601~648年2月7日),男,唐初宰相。字賓王,博州茌平(今山東省茌平縣茌平鎮(zhèn)馬莊)人。少孤貧,勤讀
-
劉統(tǒng)勛(1698年—1773年),字延清,號爾鈍,山東諸城(今山東高密)人。雍正二年(1724年)中進士,歷任刑
-
馮溥是馮氏文學世家中官階最高者,他生當明清交替之際,順應時勢,入仕清廷,歷順治、康熙二朝。他處事雖機
-
丙(或作邴)吉(?—前55年),字少卿。魯國(今屬山東)人。西漢名臣。少時研習律令,初任魯國獄史,累遷
-
作為演員,曾經(jīng)拍攝過的電影:
2005 電視劇《秘密》 飾演
2006 電視劇《候機大廳》 飾演
電影《愛家之約
-
張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將,漢族,唐朝襄州襄陽人。張柬之中進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賢良征試,擢為監(jiān)
-
張嘉貞是唐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人,生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死于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29年)。他歷仕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