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李成恩

    李成恩

    李成恩:英文名: linda ,80后女作家、詩人,獨立紀錄片導演。著有詩集《汴河,汴河》、《春風中有良知》,另有長篇小說《大學城》、隨筆集《文明的孩子:女性主義意味的生活文本》等100多萬字。

    李成恩 - 簡介

    80后女作家、詩人,獨立紀錄片導演。

    獨立拍攝制作有《末代守陵人》、《三輪車夫》、《汴河,汴河》等“底層人文關(guān)懷系列”紀錄片在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鳳凰衛(wèi)視等播出,以及數(shù)部廣告、音樂電視與電影劇本等作品。

    擔任中央電視臺多個欄目編導,現(xiàn)在北京某大學工作。近年致力于一條河流的詩歌描述與影像記錄。

    李成恩 - 文學創(chuàng)作

    在《詩刊》、《星星》詩刊、《詩歌月刊》、《詩選刊》、《青年文學》、《十月》、《作品》、《滇池》、《天涯》等刊發(fā)表作品。入選《中國當代漢詩年鑒》(2006-2007年合卷)、《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8年詩歌》、《2007-2008中國詩歌選》、《2008中國年度詩選》、《2008:文學中國》、《2008年中國詩歌精選》、《2008-2009:中國詩歌雙年巡禮》等選本。

    著有詩集《汴河,汴河》、《春風中有良知》,另有長篇小說《大學城》、隨筆集《文明的孩子:女性主義意味的生活文本》等100多萬字。

    李成恩

    入選由新浪讀書、搜狐讀書、天涯社區(qū)、荊楚網(wǎng)等媒體主辦的“2008年度中國80后文學排行榜”十大詩人之一,以及天涯社區(qū)、訪談中國網(wǎng)等媒體主辦的“2009年中國80后十大作家文學榜”以及“2009年中國十大80后新銳詩人”之一。

    因詩集《汴河,汴河》,獲得第十七屆柔剛詩歌獎提名獎并進入2008年度中國詩歌排行榜之好詩榜。獲得2009年度第二屆井秋峰短詩獎。入圍《詩刊》第七屆華文青年詩人獎。獲得“宏達杯”全國短篇小說、詩歌大賽一等獎。受邀參加了國家文化部、中國作家協(xié)會、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詩歌節(jié),2009年“三月三詩會”。詩刊社第25屆“青春詩會”。

    2009年組建胭脂詩社,開始傾向于“胭脂主義”寫作,參與女性主義綠色環(huán)保運動。

    李成恩 - 著作簡介

    《汴河,汴河》是80后女作家李成恩第一部個人詩集,精選了她近年創(chuàng)作的部分詩歌。分為“汴河,汴河”、“孤山營”、“苦瓜芳香”三輯。她的詩完全是一個個獨立的鏡頭,簡潔,出奇制勝,不經(jīng)意中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她的詩短小而又能調(diào)動生活的資源,她對汴河的詩歌表達獨一無二。李成恩筆下的汴河是一條詩意的河流,神秘的氣息彌漫在汴河系列中。她留下了巨大的故事空間,電影鏡頭語言運用到了極致,畫面跳躍而富有詩意,讀起來恍若隔世。她近年詩歌轉(zhuǎn)型的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她所學習的電影編導專業(yè)應有的屬性,電影鏡頭感引入到詩中是新鮮而值得肯定的,這部詩集的出版標志著一個“電影鏡頭語言詩人”的誕生。

    這部詩集感情真摯,能夠扯動你內(nèi)心中最柔軟的那部分。詩集中濃烈的對親人的思念,極具動人的情感魅力。李成恩是一個真實的詩人,她每一個詩意的表達都能切中要害,都能讓人震撼,讀她的作品能夠感受到詩人心靈之痛。

    《汴河,汴河》是近年出版的一部具有獨特的審美指向的80后詩人詩集,也是中國地域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個里程碑。

    《春風中有良知》是青年作家、詩人李成恩自《汴河,汴河》之后的第二部個人詩集,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全書分為“春風中有良知”、“青春。青花瓷”、“天使的孩子”、“月亮紀事”、“雨下在學院操場”、“電影詩”、“汴河,汴河”與“胭脂主義”,共八輯,精選了李成恩200首新作。有作者自序,附錄有作者長達兩萬多字的自述《我的精神影像,我的歷史片場:像膠片那樣客觀而勇往直前》。

    李成恩關(guān)注現(xiàn)實對人心的污染,關(guān)注女性的精神狀態(tài),傳達了女性的詩意力量。對傳統(tǒng)文化與古老文明,她情有獨鐘,她在自序中寫道:“我這一生熱愛的是經(jīng)過電閃雷鳴劈開過的那一部分中國文化,它露出的是新鮮的肌體,朝向生機勃勃的青春,我傾心于此。”

    《春風中有良知》是李成恩的一種精神取向與價值判斷,她關(guān)注在全球經(jīng)濟危機下詩人何為。當下所缺失的文化信心正通過李成恩的《春風中有良知》,而得到有限的恢復。

    李成恩的作品大氣而細膩,開闊而內(nèi)斂,且具有女性獨立的精神立場,她所提出的“胭脂主義”女性寫作觀念,體現(xiàn)了她個人化的探索活力,呈現(xiàn)出李成恩的先鋒思想與傳統(tǒng)情懷,她的寫作是這個時代閃爍女性光芒與精神高度的寫作。李成恩站到了漢語言前沿,她的詩古樸、清新、自然,且沉著、冷靜,是一種全新的漢語言寫作,是1980年后出生的一代作家近年貢獻出的新的文學成果。

    《春風中有良知》大16開本,26個印張,360多頁,裝幀設計簡單而精美,封面是一輛舊單車,封底是一把鐵鍬,象征著這個時代的少數(shù)派獨立的精神境界與平實的生活狀態(tài)。是1980年后出生的作家近年出版的具有史料價值的個人作品集,是研究新一代詩人的難得的選本。

    《文明的孩子:女性主義意味的生活文本》是80后女詩人李成恩的一本隨筆集。是從其博客文字與私人筆記本上出逃的另類文本,既有博客的自由隨意表達,又有私人筆記的率性而為。詩人不自覺站在了女性主義的立場,對日常生活與當下社會進行個人化的解構(gòu),從中可以讀出80后出生的一代人心靈的磨擦與反抗。

    李成恩甚至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章法,甚至還略帶散漫的生活涂鴉,她夢游一般的純真情懷往往選擇宣言一樣干凈利落的表達。李成恩在書中強調(diào)這是“一個人的文字”,對理想化生活的堅守與黃金般品質(zhì)的鍛造,是80后女性主義者的特征,直指人心深處,尖銳、坦誠、獨立的文風力透紙背。

    “文明的孩子”是俄裔美籍詩人布羅茨基關(guān)于詩人的一個判斷,顯然李成恩以此做為一個美學標準,對當下生活與青春歲月做了一次浪漫的記錄。詩人在青春年少時嘗試不同文本的寫作,隨筆不失為一種更自由的方式。同時,《文明的孩子:女性主義意味的生活文本》無疑泄露出了一個80后女詩人的生活標準與道德要求,但更是她在詩歌之外的一次漂亮的出逃。

    李成恩 - 相關(guān)評論

    女性意識是她身上最美的部分
    ——簡評李成恩
    文/安琪

    女性意識一旦覺醒就將激發(fā)女人自身蓬勃的創(chuàng)造力和不可遏制的殺場秋點兵的凜冽氣象,因為女性意識事實上是一個女人自身潛藏著的男性部分,當它覺醒,意味著一個女人同時擁有了男人和女人的“性本質(zhì)”,所謂“性”既有性愛的意思,也有原初本在的根性。必須承認男人之“性”的“第一”,他通過世界使自己顯示為“我是什么”的自覺全然有別于女人之性的“第二”乃至“第三”:她通過男人使自己顯示為“我是什么”的小家心態(tài)。當一個女人以女人之軀降臨人世,她便成為繁殖的工具,大多數(shù)女人在經(jīng)歷了青春之美后便走向中年之平庸和老年之邪惡,如此悲哀的循環(huán)表明,文明的進程對每一個個體究其實是無效的,五千年還在每一個個體之外五千年著,而每一個個體還是得從出生的那一刻起開始自己的覺悟,一分鐘一分鐘地長,一分鐘一分鐘地覺悟,而能悟道的畢竟是少數(shù)。

    我確認李成恩就是這少數(shù)中的一個緣自于近階段對她作品間歇性的閱讀,她的文字有著令我怦然心動的氣息:決絕、果敢、激烈、慘酷、暴力、悲涼。她往來穿梭于逝者與逝者有著心靈感應般的體認,她無視時間的存在想回到前世就回到前世想來到今生就來到今生的自如,都令我喜愛。李成恩是個有想法有抱負有通盤寫作計劃的寫作者,作為同性,我感到自己與她有了呼應,我有吾道不孤的期待并且我在她多方面的文學才華中看到了她出神的狀態(tài)所達致的綺麗景致,這里面有血光閃閃的美人斷頸,有長袖飄逸的絕塵幻象。我關(guān)注李成恩還因為我想看看——
    一個女性主義者的詩歌之路究竟能走多遠?

    程光煒、王家新、譚五昌、霍俊明、邱華棟、發(fā)星、錢剛、南鷗、宋逖、楊慶祥、左春和、張德明等評點李成恩的詩(選錄)

    李成恩是一個有著明確方向感和自己抒情空間的優(yōu)秀女詩人。她的詩有兩個資源,一個是生養(yǎng)她的故鄉(xiāng)汴河,另一個就是冷靜、干凈且非?陀^的攝像鏡頭。這是一個奇怪的詩歌組合,人性中極其柔軟的地方和現(xiàn)代機器的客觀性,在她的詩歌中發(fā)出并非和諧然而有趣的共鳴。

    她的詩,富有質(zhì)感,有清晰的棱角,但最深處卻沉淀、殘留著一個人的感傷。她的詩中還有九十年代后通常所見的形式感,且把技術(shù)隱藏在字里行間,以便把多層次的詩意徐緩而有變化的傳遞給讀者。這是我最欣賞的地方。
    --中國人民大學博導、著名評論家程光煒教授

    能讓一條河貫穿自己、書寫自己的人是幸福的。

    能拋開人們時下追逐的東西,而用詩的語言和攝影機的鏡頭去見證家鄉(xiāng)那條古老的河的人是值得我們矚目的,因為她朝向我們生命共同的源頭。

    我們讀李成恩的詩,就是和她一起上路;就是頭頂杏花,踏上詩的返鄉(xiāng)之途。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名詩人王家新

    詩集《汴河,汴河》是青年女詩人李成恩故鄉(xiāng)與童年情結(jié)一次濃墨重彩的詩性書寫,一份交織著美麗與哀愁詩情的青春的緬懷與見證。在李成恩那一系列以故鄉(xiāng)景物與人事記憶為表現(xiàn)對象的詩篇中,畫面的流動美與濃郁的懷舊情緒水乳交融在一起,構(gòu)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感染力。李成恩詩歌的面貌直觀上看上去并不先鋒,但顯得質(zhì)樸、大氣、純粹、深沉,作者對詞語出色的駕馭能力與幽默元素的合理吸納,使得她的詩歌詩質(zhì)豐厚,活力充盈。邱華棟認為李成恩是“80后”詩人中的一個“異數(shù)”,其實這正在一個深刻的層面上指出了李成恩不盲目追逐潮流、堅持自身獨立性的可貴詩學品質(zhì)。在我近幾年所看到的、當下人數(shù)眾多的所謂“80后”詩人群體中,李成恩是其中并不多見的、詩學品質(zhì)極為純正且頗具才華的青年詩人之一。我認為李成恩選擇了一種正確而穩(wěn)健的詩歌寫作方向,我為之感到無比欣慰,并有充分的理由對她的詩歌寫作前景充滿更多和更大的期待。
    --北大文學博士、新銳詩歌評論家、國際漢語詩歌協(xié)會秘書長譚五昌

    李成恩,完成的是一首又一首的“水邊書”,一切難以挽留,一切物是人非,草木無情,而唯有詩歌能夠帶來記憶,避免遺忘。詩歌,成為水岸的水草,讓那些漂泊的落水者能夠得以安棲,盡管這種安棲肯定不是長久的。書寫者,在記憶的火焰,現(xiàn)場的烤灼,未來的輝映中抵達靈魂和想象力的飛翔,當然光亮掠過陰影也呈現(xiàn)了生存的滯重、低緩的一面。在時間的巨大火焰與無邊黑暗共同織就的無形困厄中,李成恩在其中感受到的獨特而略顯悲涼的體驗,是通過詩人不動聲色的場景描述而一點點呈現(xiàn)出來。這種冷色調(diào)的呈現(xiàn)恰恰使這種痛入骨髓而悲痛難名的體驗帶有了瞬間穿透人們靈魂的持久膂力。
    --霍俊明,詩人,詩歌評論家,文學博士,教授

    新時期以來中國詩壇從不平靜,出現(xiàn)了不少美妙的詩歌潮流,看起來熱鬧非凡,也十分的值得深究。漢語詩歌在這個時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90年來的中國新詩毀譽參半,喜憂俱在。不過,今天我讀一位80后詩人李成恩的作品還是充滿了欣喜。新的詩歌力量總是在不經(jīng)意中出現(xiàn),李成恩的創(chuàng)作無疑是個異數(shù)。

    一個向詩壇奉獻了獨特的鏡頭語感的80后女詩人,她的詩歌探索充滿了魅力,漢語詩歌的節(jié)奏、音色、畫面感,在她的詩中突現(xiàn)得越來越清晰,我給她的概括是:她是一個獨特的擁有“電影鏡頭語言的詩人”。
    --邱華棟,當代作家

    李成恩的語言中給我們透露了飄逸而幻覺的巫神氣質(zhì),這是其詩歌最具文化根性的一大亮點。凡是熟悉中國歷史的人們都知道,在遠古時代,詩人的名字就是通靈者——巫神之師。他們洞悉宇宙萬物的秘密,往往從肢體到靈魂釋放出奇異而燦爛的光芒。時光的河道不斷的改變,神性的詩人之相掩埋了許多泥沙。人類的高科技不管如何發(fā)展,未知之域的黑門總是不能全部打開。詩人這棵大地上的靈性之樹便在自然的陽光與雨露中獲得神力,得已唱出她的歡娛與苦痛,而這歡娛與苦痛則是整個人類的。這便是詩人的人文意義。地域中的文化形態(tài)在根性詩人的觸須中得以復活、再生、飛騰,一切玄夢的來去起世因為有了詩人而爆發(fā)紅色的火焰,而這一片地域以及文化便是活態(tài)與生機的,活態(tài)與生機的文化反過來又給地域中的人子們帶來精神與靈魂與實際生存的多度導向與憧憬……這一切都是巫神氣質(zhì)的功勞。詩人李成恩的姓名便是一個詩“結(jié)”,“恩”其實是對大地之根,身世之根的一種回敬與虔仰。每一個人心中都應有“恩”,這自然對自然的平和回敬相禮便促成詩意化世界的形成與前進。我一直認為,詩人是大地上最幸福快樂的人,因為她知道“恩”從何來,“恩”從何去,且在“恩”中洞悉人世的一切秘密,這樣的人不幸?鞓凡殴帜?
    --發(fā)星,詩人。

    如果說鄉(xiāng)村的呈現(xiàn)證明了女性詩人李成恩幻化在詩歌中的母體現(xiàn)實性,那么,從城市現(xiàn)實中透露出叛逆正在形成具有強烈批判意識的人性擁抱。無論是鄉(xiāng)村背景還是城市鏡像幻覺,詩人的審視都是矛盾而又雙向的,在一系列的現(xiàn)實矛盾表達中詩人穿越的是歷史 “情感化”背景映照的私我化進程,在這里“彷徨”與“憂郁”,“鄉(xiāng)情”與“懷想”,夯實了眾體凝重的人文精神,從歷史的現(xiàn)實進入、進入對于歷史深切意識的平衡,握住了浮在表層的現(xiàn)實,標志著一種屬于未來的回歸。
    --錢剛:詩人、文化批評家

    我們知道,從語言學的角度說,每一個時代的話語都有其自己的話語方式,無論是詩歌、小說、散文,還是作為綜合藝術(shù)的電影的話語在每一個時代都有其鮮明的特征。這個特征一是體現(xiàn)在審美旨趣這個層面,二是體現(xiàn)在對事物的進入方式上,而對于絕大多數(shù)詩人來說,他們在寫作中其語言都會不自覺的進入一種潮流化的范式之中。事實上,我認為這種潮流化的范式恰恰會對詩歌的語言構(gòu)成極大的傷害。一是因為人們在形成一種潮流化的表達方式時,作為優(yōu)秀詩人鮮明特征的鮮活的個性化表達就會喪失,二是這種話語方式在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來看,在當時是否就是一種最有效的表達?無疑,我們無法獲得這樣的結(jié)論,因為我們沒有判斷未來的權(quán)利。而對于一個詩歌寫作者來說,他的文本是否呈現(xiàn)出一種有效的表達,就成為他是否是一位優(yōu)秀詩人的標志。很慶幸,在閱讀了成恩的文本后,我獲得了一份驚喜和欣慰,在麻木、庸俗、無序的詩歌現(xiàn)場,當大片偽詩人卷起大片偽詩潮的時候,成恩表現(xiàn)出一位80后詩人異常罕見的警醒和安靜,我看到詩人以對一條家鄉(xiāng)河流的抒寫完成了一位詩人精神的還鄉(xiāng)和文化的深度透視;而以一只被砍斷的手臂指認了一個時代的青春被無端肢解的宿命,從而抵達對歷史文化與荒謬現(xiàn)實的思考和批判。
    --南鷗,詩人,詩歌評論家

    李成恩的詩敏感,語言清新、肆意,詩意盎然,意旨明確。身在這個“清純”和“浪漫”雙雙缺失的年頭,心在紅塵滾滾的流俗世界里,能夠讀到李成恩的這樣優(yōu)美的詩篇,真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她的一些作品足以當作清熱解毒、平心和火的藥湯來服用了。和大多數(shù)詩人一樣,李成恩也熱衷于用詩歌語言,通過描述或者敘說,來影印或者還原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將難忘或者不準備遺忘的記憶,盡可能完整、真實地留存在作品里,不讓珍貴的生活經(jīng)驗隨風飄散,不讓精神世界里的金屬因風塵的遮蔽而失去光彩;將生活中有價值的部分疊加起來,以作為生命從低谷走向巔峰的重要憑借。
    -- 符力 ,詩人

    讀成恩的詩,有時覺得與其說在讀詩,不如說在讀日記。那種不經(jīng)意的美;那種“天空一聲巨響,老子閃亮登場”似的戲謔和雜談;那種斷枝一樣漂回來的游子情思;那種戰(zhàn)斗性的詩體;那種因房價瘋漲而鮮花一樣脆弱的夢想和青春;那種一身塵土的外鄉(xiāng)人似的疑慮,好奇和羞愧;那種走向項羽和虞姬正在復活的垓下古戰(zhàn)場的沖動;那種行走于路途的人通常會有的對驚奇的艷遇的渴求;那種天蒙蒙亮,魚蝦也醒了的汴河情思;那種姐姐和弟弟,爺爺和奶奶,外公和外婆,父親和母親都難忘的汴河情思;那種差點淹死依舊難忘,沒人痛愛自盡流淚的汴河情思;等等,等等......無不在她筆下表現(xiàn)得微妙微肖,真有點立足生活之上浪言浪語的感覺。

    在個人看來,在藝術(shù)至高的境界,藝術(shù)和生活無界,原本就沒有高下之分;妄說歌德勝拜倫和妄說孔老勝基督一樣,都是難以理喻的。站在這藝術(shù)和生活的高處,或許我們將如西川所言的那樣:“放大了膽子,但屏住呼吸”。就這樣,也讓我放大了膽子,但屏住呼吸地,靜聲靜氣地,無語地,走進成恩的詩歌世界中去吧,和所有的好的詩歌一樣,我相信,它們將自己呈現(xiàn)自己的美質(zhì)。
    --詩人,寫作同盟會

    李成恩曾經(jīng)說過自己是“以詩歌蒙面”,而蒙面者是劊子手們的快刀見骨境界嗎?看到她銳氣+霸氣十足地言論“男詩人”,鋒芒不下伊沙狂言式的論戰(zhàn)筆鋒和王朔的箭術(shù)禪刀,我想她要是出一本評論集該是針針見血的,這樣膽識在皖系詩人里少見的很。在她的最新博客里我看到她評論一名60年代男詩人提出的“縣城寫作詩歌”這一概念,來和鄉(xiāng)土詩歌的概念做一區(qū)分,明顯是在借此對自己的詩歌做一理論主張的總結(jié)。

    “縣城是我們的母城”,“中國縣城寫作狀態(tài)”是相當獨特和原創(chuàng)性的理論定義,精神性的“中國縣城寫作狀態(tài)”也是大陸詩歌理論界沒有談及的領域。在這篇貌似論說另一詩人的文字里,李成恩對男權(quán)詩歌進行了女權(quán)性的反擊,用8個要點總結(jié)了她提出的“縣城寫作狀態(tài)”的定義和特征!绊槺憬淮痪,我身在北京,但我的寫作狀態(tài)回到了汴河流域邊的縣城,或者北京郊外的孤山營,呵呵我做到了一點點!边@句放在括號里的話點出了作者詩歌的定位和觀點。應該是相當重要的。當然,在這篇隨筆中,縣城女詩人李成恩也不忘記揶揄一下“詩歌的首都”:別一開口就是兄弟我來自北京。以及,我想很重要的一點,面對江湖氣嚴重的大陸詩壇,80一代詩人的立場:不要制定行業(yè)標準。
    --宋逖:詩人、樂評人

    回到李成恩的具體的詩歌作品上,我們不得不驚訝于她出色的自我建構(gòu)的能力,這可能也是她迅速就引起了詩歌界關(guān)注的原因之一。李成恩一定閱讀過大量的現(xiàn)代經(jīng)典名著,明白構(gòu)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同時又具有文化意味的“文學世界”的重要性,她對于汴河的持續(xù)的發(fā)掘和書寫證明了她具有同時代其它寫作者所不具有的耐心和魄力,在這一點上,她超越了她的性別身份進入了一個更普遍更高意義上的寫作中去,她試圖打通個體、歷史和大地山河之間隱秘而神奇的關(guān)系,她在求證自我同時又不斷地放棄自我。

    一個多樣的自我因此浮現(xiàn)在李成恩的詩歌中,這是值得贊許的,因為自我的多樣性不僅意味著詩人想象力和修辭技巧上的多樣探索,更重要的是,它也許意味著詩歌與現(xiàn)實生活發(fā)生著多重的聯(lián)系,詩歌最終不是要構(gòu)建一個超越我們自我的“獨立世界”,而是使我們更清晰地發(fā)現(xiàn)和理解我們和這個世界的關(guān)系,我們可以成為什么以及是如何成為的。
    --楊慶祥,文學博士,青年批評家

    李成恩的其它詩篇也基本都是在“汴河”的文化記憶范疇,這種生命印記是無法剝離的,況且李成恩把它看成一種熱愛。我并不認為“記憶”完全是對農(nóng)業(yè)場景、童年時光的留戀和叩問,“記憶”同時也是對當下個人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和博弈。在此“記憶”并不是消極意義上的對于現(xiàn)代生活的批評和質(zhì)問,而是個人命運在完成了另一種高度之后的自我審視。也許這有著膚淺的世俗學意義,可是任何詩人自我神圣化的結(jié)果只能是詩意的喪失和語言的虛蹈。在聰明的時代,還是做個老實人吧,樸素的個人敘述已經(jīng)獲得了巨大的力量,或許這是詩壇眾多的技術(shù)主義詩人所無法理解的。詩集中除了樸素的力量之外,還有如龍應臺所說的悲憫的力量,這也正是所有偉大的作品所必須具備的,如果沒有這種悲憫則會暴露自己的愚昧。作為80后的詩人,這同樣是令我們驚嘆的。因為這種悲憫的力量已把我們的靈魂穿透,我們甚至已經(jīng)沒有力氣再去批評令人失望的詩壇。李成恩告訴我們“植物的內(nèi)心里沒有陰影/因為他們把陰影射到了地上”《孤山營,植物》。李成恩的靈魂里也不再有陰影,因為她把陰影全部投射到了汴河之中。雨果說:“一個可以散步的小園子,有無限的空間可以遐想。腳下可以種植收獲,身上可以研究思想,地上有幾朵花兒,天上有各種各樣的星星”。而李成恩有一條汴河,這是她永生的財富,在汴河里有她刻骨銘心的生命經(jīng)驗,有她清澈見底的青春和消解了經(jīng)典價值的文化意味。或許她還未能握有真理,但她已經(jīng)握住了對于汴河命運的疼痛和悲憫,這恰恰是整個詩壇所缺少的。
    --左春和:文化批評家,詩人

    李成恩是近年來迅速升起的一顆80后詩歌之星,她的詩以敘述的冷靜客觀,影像的積聚展演,語言的紓緩自如為特長,顯示出超過年齡的詩歌領悟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汴河”為主體的系列詩章,采用鋪排的語勢和鏡頭剪輯的筆法,在歷史的追味與現(xiàn)實的采寫之中,將詩人的童年記憶和少年感知藝術(shù)地呈現(xiàn)出來。詩人視野開闊,意象取用自然平實又頗具詩味,詩歌語言純熟老道,不蔓不枝。某種程度上,“汴河”已經(jīng)成為80后詩人群中一個不可多得的審美符號和代際標識,其顯著的詩學意義是值得肯定的。
    --詩歌評論家,張德明

    首先是一種對大情懷的追求。確實,如果說世間有什么情懷,春風就最有大情懷。上面我已分析過了。李成恩也將自己的追求定位于一種大的關(guān)懷與境界,而非傳統(tǒng)女性寫作的小情小調(diào)小恩小怨,或纏纏綿綿于男女糾葛!躲旰,汴河》就是其代表性作品!躲旰,汴河》被譽為國內(nèi)第一部地域性長詩,說來意味深長,從1980年代強調(diào)“尋根”,到21世紀強調(diào)“草根”,詩歌界雖然也不斷有吟誦地域之詩,如江非的“平墩湖系列”等,卻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一部完全關(guān)注于地域地方的長詩,而這最后居然由一個80后的小女子來率先完成(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不久很快又出現(xiàn)了一些地方性題材的長詩,如哨兵的《洪湖志》等)只能說,這個小女子確實有大情懷。在大部分詩人雕琢于小技小藝的時候,她默默奔走于鄉(xiāng)間田野,村莊城鎮(zhèn),餐風露宿,披星戴月,寫盡汴河兩岸的風土人情,民間疾苦。事實上,由于李成恩是出道不久,剛在網(wǎng)絡上陸續(xù)貼出汴河系列詩歌之歌時,很長時間,人們還以為李成恩是一位男性。一位小女子而具大情懷,必有其特殊的成長歷史與生活背景,李成恩在其詩集最后的文章中也有所交代:皖北天空的照耀、汴河的陶冶、文化徽派的影響、在拍攝大量紀錄片時與底層民間的深入接觸、對古典英雄主義的推崇,當然,還有大時代的風氣與激情,個人獨特的詩歌追求與精神探索……這些,也許都是探解詩人心路歷程與創(chuàng)作源泉的密碼。
    --詩人、詩歌評論家,李少君

    李成恩不是一個柔弱的女子,這一點在我與她于西安初遇的第一天我就知道。第二屆中國詩歌節(jié)似乎有意讓詩人們成為觀眾,而不是主角,于是我們就安貧樂道、自得其樂,在劇場和景區(qū)之間游蕩。在這樣游蕩的大部隊或者小團伙里,卻時常缺少李成恩的身影。她以各種理由缺席,或者拖延到我們在回民街的夜夜笙歌已經(jīng)散場,她回復的信息大概還會重復“過一會就出來了”。她把自己關(guān)在酒店里,只做一件事情:寫詩。 她對詩歌的熱愛從詩歌產(chǎn)量中得到了明證。與此同時,她的詩歌的質(zhì)量也一直保持著令人警惕的高度。在西安,她和我說要寫十首詩送給這座古都,我微微一笑,而事實上她五天內(nèi)超額完成了任務,收在這本厚厚的詩集里的《大慈恩寺》、《曲江流飲》等十一首不出意外就是那時的作品。記得讀到《大慈恩寺》里這樣的句子——我踏進大慈恩寺的庭院/一頭撞進了晨鐘暮鼓的教誨里/唐代的教誨穿著袈紗/我抱著玄奘一樣的鐵鐘/敲打曲江新區(qū)的湖面/我看見大雁塔站起來,搖搖晃晃/抱著我叫太子李治——我心頭一驚。這種驚訝不是此刻作文時故意潑濺開的矯情,而是對這首詩歌進入歷史意境的順暢與深入的驚嘆。作者從旅居的長安古城的廢墟出發(fā),掙脫現(xiàn)實,一路穿過大慈恩寺的庭院,穿過市街和城門,到達了叫李治的太子和帝王。接著,她將作為“李家的女兒”,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在虛構(gòu)的家譜與矛盾的個體之間,展開想象與思索。最后,“一個穿袈裟的女子”的形象的營造讓人覺得只要悲慈之人,無論男女,皆可成佛。而這位“女佛”似乎又有些懺悔鑲嵌在詩句里,只是這些懺悔已經(jīng)不再面對作為敘述起點的虛幻的長安,而是面對讓她擁有生命的親人,或者是除己之外的整個世界。
    --80后詩人,肖水

    “我一生熱愛的是經(jīng)過電閃雷鳴劈開過的那一部分中國文化,它露出的是新鮮的肌體,朝向生機勃勃的青春。我傾心于此”。這是李成恩的名言。 而我,信賴一切深沉的淚水。有決心與毅力,有道德理想與精神取向,有一代人心理和生活的土壤,有刷新人視覺的文字構(gòu)建和閃耀著迷人個性氣息的孤獨。李成恩無疑是這樣一個有寫作使命感的人。我信賴李成恩的寫作。

    在25屆青春詩會與李成恩相遇。春風般的年齡,春風般的才貌,她是春風的女兒。

    近幾年,李成恩寫得很狂,很恣肆,很馳騁,很出色,很出名。她寫下南方的一條河流,叫汴河,她寫下北方的一個地名,叫孤山營。這兩個名字在很多讀者那里都開始閃光。

    似乎每天她都在詩歌中,每分每秒,萬物入眼都可成詩。她的創(chuàng)作力很高,一年寫了二百多首詩歌,而且質(zhì)量都不差。而且通過她自己的創(chuàng)作把她自己和別人區(qū)別開來。她就是她,帶著自己沖刷力很強的語言,與對生活的開掘能力,大踏步走入到詩歌的片場。

    我的一個詩歌老師告訴我,詩歌應該是才華與生活二者與詩人的相遇,或者說詩歌比的就是才華與生活。成恩不缺乏這兩個元素。她有無限江山,題材非常廣,路子很野。她詩歌里呈現(xiàn)出來的動態(tài)的可感的燦爛生活圖景令人欣喜。且不說整塊的汴河系列,電影詩系列,就是行游,剝柚子,騎單車,剪短了頭發(fā),與妹妹交談,這些零星的事件,都被她狠狠抓住了?梢哉f,生活被她“揮霍”到了詩歌中。她不抵制浮世之歡。從浮世之歡中,她捕捉到了更為凝重或者更有價值的東西。李成恩她追求一種有質(zhì)地的寫作,不是綿軟的抒情,她是一位馳騁的詩人。一個人要做自己語言的公主,語言元素的不可復制性和自我的生成能力是兩項指標。成恩有的作品語言調(diào)皮幽默輕靈動感,像一只小獸,很猛很快很劇烈,語言的沖鋒能力很強,急促得像心跳。她的“青春系列”很多詩篇就體現(xiàn)了這種風格。有的有天才般的、叫你一見鐘情的句子,叫你大喜,過目不忘,比如“30萬株樹木倒映尚湖的美/我混入其中,內(nèi)心的斧子磨了磨/在常熟我移植了江南最大的牡丹園/但與3000株牡丹無緣相見,我內(nèi)心的斧子怦怦亂跳”(《尚湖雅集》),有的詩歌語言又很沉滯,帶著一些你說不清的模糊的浪花,直達你的心扉:“什么是良知?父親告訴我/一個人在故鄉(xiāng)游泳,他的天地/再自由不過了。浪花推著他向前/而你在異鄉(xiāng),異鄉(xiāng)的細雨/糾纏不休。這也再正常不過了/……父親所講授的無非是弟弟一樣的公雞,在父親的晚年,在汴河上踱步”(《父親來電》)。總體來說,成恩的詩歌語言剝離了大眾,呈現(xiàn)異質(zhì)。我讀了成恩的很多隨筆,她對于文化的,生活的思考也很有個性和見地。她作為生活者的多重身份,比如大學教師,記錄片導演,詩人,小說創(chuàng)作者,女性主義綠色環(huán)保運動提倡者,足以證明她是豐富的,才華,才干兼俱。 
    --70后詩人橫行胭脂

    李成恩 - 最新詩作

    ◎ 高樓鎮(zhèn),夕陽 (150) 2010-1-19
    ◎ 高樓鎮(zhèn),枯河 (150) 2010-1-19
    ◎ 高樓鎮(zhèn),大雁 (174) 2010-1-18
    ◎ 高樓鎮(zhèn),土路 (174) 2010-1-18
    ◎ 高樓鎮(zhèn),喜鵲村 (182) 2010-1-16
    ◎ 高樓鎮(zhèn),獸醫(yī) (177) 2010-1-15
    ◎ 高樓鎮(zhèn),花生 (137) 2010-1-14
    ◎ 高樓鎮(zhèn),煙花 (140) 2010-1-13
    ◎ 高樓鎮(zhèn),天黑黑 (198) 2010-1-13
    ◎ 高樓鎮(zhèn),南瓜 (230) 2010-1-12
    ◎ 高樓鎮(zhèn),母雞 (210) 2010-1-12
    ◎ 高樓鎮(zhèn),盜賊 (183) 2010-1-11
    ◎ 高樓鎮(zhèn),銅首狗 (182) 2010-1-11
    ◎ 高樓鎮(zhèn),守夜人 (184) 2010-1-10
    ◎ 高樓鎮(zhèn),趙寡婦 (178) 2010-1-10
    ◎ 高樓鎮(zhèn),獨眼人 (180) 2010-1-9
    ◎ 高樓鎮(zhèn),東山西村 (176) 2010-1-9
    ◎ 高樓鎮(zhèn),怪獸 (177) 2010-1-9
    ◎ 高樓鎮(zhèn),馬蹄 (174) 2010-1-9
    ◎ 高樓鎮(zhèn),四書五經(jīng) (203) 2010-1-7

    名人推薦
    • 藍藍
      藍藍,1967- ? ,原名胡蘭蘭,出生于煙臺,中國現(xiàn)代詩人。
    • 歐陽江河
      歐陽江河,男,1956生于四川省瀘州市,原名江河,著名朦朧派詩人。1979年開始發(fā)表詩歌作品,1983年至1984年間,他創(chuàng)作了長詩《懸棺》。其代表作有《...
    • 任洪淵
      任洪淵著名詩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1937年夏歷8月14日生于四川邛崍,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61屆畢業(yè)。著有詩與詩學合集《女媧的語言》、漢語...
    • 樹才
      樹才,詩人、翻譯家。文學博士。
    • 桑克
      桑克,1967-,出生于黑龍江省密山市一個農(nóng)場工人家庭。父親所受的教育是私塾,他從事過許多職業(yè),如織布匠、礦工、軍人、菜農(nóng)等。
    • 詩陽
      詩陽,1963-,中國首位網(wǎng)絡詩人。原名吳陽,出生于安徽省蕪湖。詩陽曾旅居法國美國并獲得博士學位。1993年3月開始通過電子郵件網(wǎng)絡大量發(fā)表詩歌作...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