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還珠樓主

    還珠樓主

    還珠樓主,本名李壽民,是中國武俠小說作家。代表作為《蜀山劍俠傳》系列。環(huán)珠樓主是四川長壽人,原名李善基(後改名李壽民,1949年後還曾使用過李紅之名),清朝光緒廿八年(1902年)生長於一官宦世家。其父李元甫曾任蘇州知府,為官清廉。幼時常隨父宦游南北、飽覽各地風(fēng)光的李壽民,父親死後家道中落,故僅在蘇州讀過幾年中學(xué)便告輟學(xué),日後在文壇中發(fā)出異彩,悉賴自學(xué)成才。他的處女作《蜀山劍俠傳》,始署名“還珠樓主”,是他使用此一筆名的開端,而且一以貫之,直至擱筆。1961年2月因患食道癌去世,享年59歲。

    還珠樓主,本名李壽民,是中國武俠小說作家。代表作為《蜀山劍俠傳》系列。環(huán)珠樓主是四川長壽人,原名李善基(後改名李壽民,1949年後還曾使用過李紅之名),清朝光緒廿八年(1902年)生長於一官宦世家。其父李元甫曾任蘇州知府,為官清廉。幼時常隨父宦游南北、飽覽各地風(fēng)光的李壽民,父親死後家道中落,故僅在蘇州讀過幾年中學(xué)便告輟學(xué),日後在文壇中發(fā)出異彩,悉賴自學(xué)成才。他的處女作《蜀山劍俠傳》,始署名“還珠樓主”,是他使用此一筆名的開端,而且一以貫之,直至擱筆。1961年2月因患食道癌去世,享年59歲。

    還珠樓主 - 簡介

    本名李善基(1902~1961年),后改以李壽民行世,1949年后又改名李紅,四川長壽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即

    隨父游歷各地,走遍大江南北。曾在傅作義幕中任中文秘書,復(fù)任天津電話局長段茂讕之秘書,業(yè)余在銀行家孫仲山公館兼做家庭教師。1932年于天津《天風(fēng)報》發(fā)表長篇連載《蜀山劍俠傳》,聲譽鵲起。臨終前口授完成長篇小說《杜甫》 ,二日后逝世。

    民國武俠小說北派四大家中,最早使讀者著迷,又最受評論界斥責(zé),被稱為“荒誕至極”的便是還珠樓主。

    還珠樓主

    他生在一個書香世家,祖上累代為官。他的父親李元甫在光緒年問曾在蘇州為宮,后因不滿官場黑暗,棄官歸里,以教私塾為業(yè)。所以,李壽民從小便在他父親的悉心調(diào)教下,打下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堅實基礎(chǔ)。他三歲便開始讀書習(xí)字,五歲便能吟詩作文,七歲時寫丈許大對已然揮灑自如,九歲作《“一”字論》洋洋五千言,在鄉(xiāng)里間被譽為神童,當時長壽縣衙特制“神童”二字匾,敲鑼打鼓送往李家祠堂。可見李壽民后來得享盛名并非僥幸獲致。

    還珠樓主 - 生平

    還珠樓主的一生,歷經(jīng)曲折跌宕,極富傳奇色彩。他七歲便登過峨眉、青城,十歲時在他的塾師帶領(lǐng)下再登峨眉、青城。這位王姓塾師不是一個腐儒,他為還珠導(dǎo)游,隨處講說掌故,如數(shù)家珍;他還帶還珠去見峨眉仙峰禪院一位精干氣功的和尚,使還珠在幼時便學(xué)會了氣功。還珠樓主十二歲喪父,隨即由他的母親帶往蘇州投親,家

    境驟變。在蘇州,李壽民認識了長于他三歲的文珠姑娘,這姑娘面目清秀,性格溫柔,彈得一手好琵琶,他們二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漸漸產(chǎn)生了感情,形影不離,到李壽民十六歲時,他終于察覺自己正處在初戀之中。但是李壽民為家境所迫,不得不北上天津謀生。他與文珠分手后,仍時時書信往來。不料天不從人之愿,變起非常,文珠竟落入煙花隊中,此后音信不通,使李壽民在精神上受到一次痛苦的打擊,直到李壽民婚后,仍不時念及文珠。李夫人孫經(jīng)洵很同情文珠的遭遇,當李壽民為與孫經(jīng)洵結(jié)婚籌款,撰著《蜀山劍俠傳》,孫便建議他以還珠樓主為筆名,以紀念文珠。孫經(jīng)洵的教養(yǎng)、豁達,她的極富同情心和她對李的體貼,于此可見一斑,觀其所為不禁令人肅然起敬,還珠之終于得享盛名與這位賢內(nèi)助大有關(guān)系。

    李、孫的締姻,在當時也是轟動津門的一大新聞。孫經(jīng)洵出身豪富之家,其父孫仲山是大中銀行董事長。李壽民至津,曾在傅作義幕中任中文秘書,與當時留英歸國任英文秘書的段茂瀾甚為投合。后段茂瀾出任天津電話局局長,李應(yīng)邀任段之秘書(或說是在郵政局,不確),專辦酬應(yīng)函件。業(yè)余在孫仲山公館兼做家庭教師,遂與比他小六歲的孫二小姐經(jīng)詢相愛。孫仲山得悉此事大怒,辭退李壽民,嚴責(zé)孫經(jīng)洵,致使孫經(jīng)洵棄家出走。孫仲山以“拐帶良家婦女”之罪名將李投入監(jiān)獄。開庭審理時,孫經(jīng)洵突然在旁聽席上出現(xiàn),理直氣壯地申明自己有婚姻自主權(quán),李即得判無罪開釋。此事在當時鬧得滿城風(fēng)雨,幾于無人不知。

    “七七”事變后,日寇曾設(shè)法勸誘李壽民任偽職,遭李拒絕,遂以李“涉嫌重慶分子”抓往憲兵隊,鞭打、灌涼水、向眼睛揉辣椒面,備施酷刑,李終不屈,熬了七十天,挺了過來,經(jīng)保釋出獄。

    1957年反右,還珠平安度過。1958年6月,某雜志刊登《不許還珠樓主繼續(xù)放毒》一文,還珠讀后默然,當夜即腦溢血,由此輾轉(zhuǎn)病榻兩年有余,臨終前口授完成了長篇小說《杜甫》。當他講述完杜甫窮愁潦倒、病死舟中的那段結(jié)尾后,對他的夫人孫經(jīng)詢說:“二小姐,我也要走了。你多保重!”二日后即溢然長逝,享年五十九歲,恰與杜甫同壽。

    為了有助于今天的讀者理解還珠樓主的作品,我就還珠子女觀賢、觀鼎姐弟所作《回憶父親還珠樓主》一文做了如上摘要(原文發(fā)表于《人民日報》海外版1988年3月15日至4月2日)。雖然我對還珠生平旱有耳聞,當觀賢將此文寄來時,披閱一過,仍不禁感慨萬端。  

    對于還珠樓主的研究,早在四十年代未即有徐國楨作《還珠樓主論》 ,先在陳蝶衣主編的《宇宙》雜志1948年第3至5期連載,后由上海正氣書局于1949年2月出版單行本,全文約三萬字,篇幅不算大,但其中的很多論斷在今天看來仍很確實,稱得上是還珠的知己。七十年代以來,香港黃漢立、臺灣葉洪生對還珠的研究致力頗勤,成績卓著。我曾與洪生在蝸居促膝談武論俠,相視大笑,唯時間短促,未能盡興,是一憾事。近年來,內(nèi)地研究還珠者,日漸增多,據(jù)我所知,上海周清霖收集還珠篇目最為完備,考訂精詳,曾在寒舍聽他講述,十分佩服。此外,在京津兩地有些老友會面,總免不了要談?wù)撨珠,對其才華無不推崇。還珠的知音遍及海內(nèi)外,而且并非“庸俗小市民”。

    還珠樓主 - 創(chuàng)作特點

    一部小說,能夠使上百萬人入迷,歷久不衰,百讀不厭,常讀常新,越讀越能品味出其意味之雋永,這就值得研究。

    還珠樓主有他鮮明的個性,他酷愛自然風(fēng)光,遍游名勝古跡,這對他小說創(chuàng)作的成功起著重要作用。徐國楨在

    《還珠樓主論》中說:“他自己本來的意思,很想把所歷所見的山水人物,寫成筆記,恰巧其時天津有一家《天風(fēng)報》,缺少一篇長篇武俠小說,他在人家鼓動之下,就不經(jīng)意地采用了《蜀山劍俠傳》作篇名,一天天寫下去。不料讀者異常歡迎!边@段話揭開了還珠樓主作品藝術(shù)魅力的部分奧秘,正是自然風(fēng)光美所激發(fā)的詩情,把他導(dǎo)向了成功之路。還珠樓主的成功,并非一蹴即就,而是有一個探索過程。他應(yīng)邀寫武俠小說,內(nèi)心卻懷著自然風(fēng)光激發(fā)的詩情,怎樣使主觀意愿與客觀條件諧調(diào)起來?他很費了一番心思!妒裆絼b傳》的前幾回并非沒有描寫風(fēng)景,只是現(xiàn)實的武俠情節(jié)總顯得與自然風(fēng)光美不能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這使他感到開始“寫得甚不愜意”,直到他把神話和自然美結(jié)合起來,才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名山大川的雄偉或秀美與神話傳說的奇幻融為一體,神話為山川添了靈氣,山川使神話更為瑰麗,兩者相得益彰。每逢寫到這個時候,還珠樓主便抑制不住那奔放的詩情,筆底一瀉千里,遠近兼收,動靜呼應(yīng),洋洋灑灑地連篇累牘說個盡興。下面且節(jié)錄一段《青城十九俠》中的“巫江取寶”為例:

    卞明德在百忙中瞥見,適才所見那片輕云逐漸展開,布滿了大半天。月光不時出沒隱現(xiàn)于密云之中,淡無光華。山風(fēng)漸作,下面峽中江濤澎湃,擊石有聲。估量時辰將至,…… 耳聽風(fēng)濤大作,覺著面前景色驟暗。卞明德抬頭一看天上,業(yè)已陰云四合,不見絲毫星月影于,只有電閃似金蛇一般在云邊掣動。電光閃處,照得濃云山岳一

    般,密層層簇涌滿天。風(fēng)是越來越大,上面技術(shù)揚塵,下面洪濤怒涌,灘里江峽齊作回音,萬竅怒號震撼峽壁似欲崩頹,令人耳聾心悸。比起適才妖風(fēng),來勢又是不同,方幸身在法圈以內(nèi),風(fēng)吹不到身上,突地眼前金蛇亂竄,震天價一個大霹雷打?qū)⑾聛,風(fēng)便小了許多。跟著稀落落一叢雨點打向地上,滴滴撻噠,響不片刻,由疏而密雨點也越來越大,直似銀河決口自空倒灌,嘩嘩刷刷,連同江聲灘聲,響成一片狂喧。那迅雷霹靂更一個接一個,挾著電光雷火打?qū)⑾聛,聲震天地。山勢陡峻,除臨江一面有大片平地外,后面還有崖嶂矗立。水自崖頂化為大小瀑布,爭先噴墜,黑影里看去,直似無數(shù)大小白龍沿崖翔舞。地上石多土少,無什蓄水之處。雨只管大得出奇,水僅一二尺深,勢絕迅疾,再吃高處飛落下來的狂瀑一催,化為驚湍急浪,挾著風(fēng)雨吹折的沙石樹枝,齊向崖過駛落,直墜江中,又添了無數(shù)威勢。有時電光閃過,照見滿地波光流走,疾如奔馬,眼神一花,仿佛連崖都要飛去。端的聲勢猛惡,從來未見。卞明德方自駭異,忽見前面暗影中有一股金光霞彩,自江峽之下,透過兩面峽崖朝空涌起。眼看便見兩道十來丈長的灰黃色光華,由對面危崖,朝那金霞起處電射而下。方料靈姑等來了對頭,兩道青虹已自峽中飛上,迎著那兩道灰黃色光華,就在兩岸空處時上時下,時隱時現(xiàn),往來馳逐,糾結(jié)爭斗起來。卞明德正看得起勁,……同時下面江峽中金霞越益濃盛,上燭霄漢,當頂天空中的黑云都被幻映成了烏金霞彩,加上十來道青黃紅白光華在峽中飛舞盤旋,照耀崖巖,麗影揚輝。這便是還珠筆下古仙人廣成子(最早見于《莊子》 )金船藏寶在巫峽出水時的場面。

    一般地說,武俠小說不同于詩、詞、散文,武俠小說作家們總是著眼于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和人物刻畫,很少把自然風(fēng)光做為重點描述對象,他們大多只是在不得不介紹場地時,才把自然風(fēng)光做為環(huán)境背景略加勾畫,適可而止。還珠樓主則與眾不同,他常常表現(xiàn)出一種難于遏止的對自然風(fēng)光美的向往,一有機會就要宣泄出來。一般的武俠小說作家寫風(fēng)景,不外是兩個層次:較低層次的是客觀介紹具體景物,譬如登山,那山是荒山野嶺還是有石級蹬道,如

    此之類都是情節(jié)所需必不可少的交代;較高層次的是用以渲染氣氛,譬如駭浪驚濤、秋風(fēng)落葉之類,在交代地理環(huán)境的同時,賦予一一定的感情色彩。還珠樓主遠遠超出了這兩個層次,他不只是要交代環(huán)境、渲染氣氛,更根本的是他要宣泄自然風(fēng)光激發(fā)的詩情。即以上引的一段為例,本來寫到“齊向崖邊駛落,直墜江中,又添了無數(shù)威勢”,就既已完成了環(huán)境的交代,又已把氣氛渲染得很濃,已經(jīng)稱得上是好文章了;他卻偏要再加一筆:“有時電光閃過,照見滿地波光流走,疾如奔馬,眼神一花,仿佛連崖都要飛去。”這就是他的審美感受,加了這一筆,畫龍點睛,為整段景色描寫平添了詩意。我常常感到,還珠樓主寫風(fēng)景,并不是小說自身的需要,而是他在借題發(fā)揮。在還珠樓主的小說中,風(fēng)景描寫隨處可見,只要有機會,他總要借題抒寫他的詩情,也正因為他寫的自然風(fēng)光是詩境,不但不使讀者感到冗長、厭煩,反而使讀者興味盎然,感到難得的審美享受。

    還珠樓主寫景的成功,來自景色與神話的融為一體。這正是莊子《逍遙游》 、屈原《九歌》以降許多名篇所體現(xiàn)的共同規(guī)律,非勝境不足以顯揚神話,非神話不足以渲染勝境。在我們中國,有勝境必有神話,諸如:巫山與神女,西湖與白蛇,石林與阿詩瑪,如此等等,不勝枚舉;且有勝境與神話的結(jié)合就必有詩。所以,就還珠樓主開始創(chuàng)作武俠小說時所處的主客觀條件而言,采用神怪武俠小說樣式,在他是勢所必然,這是他能找到的最佳途徑。了解這一點,就不會用“荒誕”二字輕率地否定他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貢獻。

    像這樣有聲有色的奇幻景象,在還珠樓主的作品中也很平常,并非罕見,無須專意搜尋;但在中國武俠小說的其它作品中卻并不多見,這正是還珠樓主不同凡響之處。吳云心先生曾對我說,他在天津電話局與還珠樓主共事時,有一次問及《蜀山劍俠傳》中的那些怪獸是怎樣想出來的,還珠答:容易得很,取任何昆蟲,如蝗蟲、椿象、青蛙、蚯蚓、螳螂等,放大若干倍而描寫之,其兇惡詭異之狀可以想象。從這一點也可看出還珠樓主想象力之活躍。

    還珠樓主的成功,也不僅僅是憑藉想象,還在于這想象是建立在廣博深厚的學(xué)識基礎(chǔ)之上,譬如他寫五行生克即

    是一例。那抽象的五行生克原理經(jīng)他的想象化為具體的情節(jié),又更顯得變化萬端,生動有趣。讀他的小說,常常會感到他對經(jīng)史于集、醫(yī)卜星相幾乎無所不曉。除博覽舊籍、熟知典故外,他還足跡所至,留意風(fēng)俗,所以他的小說絕不僅僅是以“新奇”、“荒誕”取勝,其容量是非常大的,諸如川、湘、云、貴民間的婚喪、食用、醫(yī)藥、巫蠱之類,往往信手拈來,涉筆成趣,使讀者如入山陰道上,興味無窮。他很善于把奇幻的神話與現(xiàn)實的生活交織在一起,仙境與紅塵,出入兩無拘。譬如他在《青城十九俠》的最末一集寫洞庭君山的風(fēng)光民俗,娓娓講來,令人神往。洞庭月夜,波光帆景,君山十二螺朦朦朧朧一片靜寂,岳陽樓上遙遙望去燈火猶存,天畔偶見一兩道遁光若流星掠過眨眼即逝,舟中青城門下三四知己正臨流對酌談古論今,此情此景,雖虧他生花妙筆,若不曾親歷其境也斷然描畫不出。

    看他寫得多么順暢!穿插得多么自然!洞庭夜色多么美!人間生活多么美!然而細心的讀者當能看出,這段妙文與其說是精心結(jié)構(gòu),毋寧說是即興抒發(fā)。唯其如此,方是大手筆,方是真詩人,方稱得起見識廣博,方說得上體味深刻。若是翻書檢籍,搜索枯腸,字斟句酌,刻意求工,即使寫得結(jié)構(gòu)謹嚴,準確無誤,面面俱到,合符文法,那也只是俗匠,難稱大匠;只是死文字,難稱活文章。

    還珠樓主 - 作品評價

    曾與幾位年輕朋友談及還珠樓主的作品,他們覺得還珠所寫純屬虛幻,景是子虛烏有之景,人是“君子國里”的人,無可稽考,不能理解。這也難怪,幾十年滄海桑田,人們的生活方式變了,景觀也變了,哪里再去尋覓還珠描繪的風(fēng)景民俗!四十年代后期,我曾在湘、桂、川、黔、滇的許多地方住過,多者半年,少則三月,雖然當時我不過十四五歲,可已經(jīng)遍讀還珠的著作,每到一處總免不了要把自己親見親聞的景象與還珠所寫加以印證。就說岳陽,我住的竹樓即在洞庭湖邊,每日飲用水,都向湖里去挑,須用白礬凈過,居處距岳陽樓不過里許。那時的岳陽樓一片衰敗景象,側(cè)旁連著斷壁頹墻,無人經(jīng)管,自然也不必購票,早晚皆可循斷壁登臨。君山道士每每為游客導(dǎo)游,游畢取出緣簿,請結(jié)善緣,多少不拘,任憑尊便,少捐者或留吃一碗素面,多捐者尚可得道士回贈一包君山名茶。岳陽與君山之間全憑小舟擺渡,風(fēng)大浪急之日便游人裹足。彼時在岳陽樓上倚欄遠望,洞庭湖水闊天空,三五漁帆點綴其間,不由得就會觸發(fā)思古之情。每逢掌燈之后,青石鋪就的小街極少行人,聽梆聲清脆,由遠而近,那是賣冰糖蓮子粥的小販,馳名的湘蓮子在銅爨中煨得極爛,一爨一角錢,恰好一小碗。如此這般,大概也就是還珠所見的岳陽。1985年,我重至岳陽,岳陽樓已修飾一新,光彩奪目,映日生輝,筑墻圍成一座公園,購票登臨,見輪渡穿梭于岳陽、君山之間,游客摩肩擦背,萬頭攢動,歡笑相呼之聲不絕于耳,好一派熱鬧景象,哪里還有仙俠容身之地!歸途尋覓賣冰糖蓮子粥者,遍求不得,向個體小飯鋪探詢,一位三十多歲店伙膛目不知所對。另一五十許婦女插口道:“你家此話,少說也有三十多年了。”如此這般,便是現(xiàn)代的生活方式,頓使人有往事如煙之感,也難怪年輕朋友不能理解還珠!

    至于說到“君子國里”人,還珠作品中的綠袍老祖之類自然不能算是“君子”。不過,還珠常愛描述云貴山區(qū)民風(fēng)之純樸渾厚,這也是事實。當年途經(jīng)黔滇山區(qū),荒村并無野店,打尖投宿全在民家,昔日山區(qū)居民生活甚苦,尤缺食鹽,旅客食宿不必用錢,只須送主人二兩鹽巴,便端上大盤煮鮮筍、荷包蛋,熱情款待。留客的空屋內(nèi)只有一架竹床,上鋪尺許厚稻草,被褥均由旅客自備;虬胫λ擅骱跓熆澙@,或一盞油燈光焰如豆,主人尚諄諄叮囑“小心火燭”。此種景況遠非今日住豪華賓館。睡席夢思床者所能想象。一次恰逢集日,見有山民賣皮蛋(北方所謂松花蛋),一簍一塊銀洋,竹簍密封,不許開視;若要打開竹簍便是不相信賣主,他便不賣。在沿海大都市受過“泥包草繩”之騙的我,對這種賣法總不放心,買回一看,一簍足足一百零四個皮蛋,個個是上等貨色。山民之純樸渾厚,即此可見一斑,還珠筆下的“君子國里”人也并非全出虛構(gòu)。

    《蜀山劍俠傳》和《青城十九俠》所寫的劍仙,主要是一些道教徒,還珠的寫作風(fēng)格也頗有“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遺風(fēng),在思想上也有些“不失其性命之情”的意味,追求自然真情的流露,連書中一些佛教徒也不免如此,這自然是作者自己重情的表現(xiàn)。譬如《蜀山劍俠傳》中說:“佛家原以清靜寂滅為宗,本來無魔,何有于降?出世人世,相由心生,……謝琳道:‘我佛無緣無故,時以無上愿力普度眾生,便是最情長的人。你看師父,法號忍大師,坐關(guān)那多年,一旦前生愛女再劫重逢,金剛不壞的門橫巨木,為何只憑女兒兩滴淚珠,便化烏有呢?’”作者筆下的這些“出家人”并未超脫人世之情。也正因此,《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中的正派修道之士,總是特重外功的修積,隨處濟世救人,在此類情節(jié)描寫中,作者常常對現(xiàn)實的民間疾苦做動情的揭示。

    還珠樓主的才華,集中表現(xiàn)在《蜀山劍俠傳》和《青城十九俠》兩部傳世之作中。平心而論,一般寫實的武俠小說,很難達到如此自然的詩境,這并非插入幾首詩就可充作“詩化”的。人們稱贊還珠樓主“才華橫溢”,絕非過譽。他的小說,別人很難仿效,便是明證。

    在民國武俠小說作家中,還珠樓主也許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人。在他的書中的半文言半白話的文字風(fēng)格,也毫無半點歐化腔。這也是值得特別提到的。

    還珠樓主 - 作品年表

    還珠樓主一生寫了三十六部武俠小說,其中有神怪武俠小說,也有接近現(xiàn)實的技擊武俠小說,

    1932     蜀山劍俠傳   (50集309回 410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7月上旬起在天津《天風(fēng)報》連載;旋由天津勵力印書局(后改名勵力出版社)按集出版單行本;1946年10月第三六集起改由上海正氣書局出版,至1948年9月出版第五○集。因大陸淪陷,未完,下接《蜀山劍俠后傳》。
    1934《蠻荒俠隱》。ㄎ寮寤40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6月由天津勵力出版社出版第一集,書名《蠻荒俠隱記》1937年2月出版第二集,改名《蠻荒俠

    隱》,至1941年11月出版第五集。未完。
    1935年《青城十九俠》。ǘ寮弧鹌呋230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5月:日起在《新北平報》連載;旋由天津勵力出版社按集出版單行本,至1943年10月出版第二四集;1947年11月由兩利書局出版、正氣書局印行第二五集。未完。
    1938年 邊塞英雄譜 (一集五回9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6月由天津勵力出版社出版單行本。未完,下接《天山飛俠》 (后改名《冷魂峪》)。
    云海爭奇記。ㄒ灰患幕96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10月起在北平《實報》連載;旋由天津勵力出版社按集出版單行本,至1947年2月出版第一一集。未完,下接《兵書峽》 。
    1941年《輪蹄》。ㄒ患6萬字)
    社會小說。本年8月10日起在《新北京報》連載,作者署名“老(羊+患)”;1943年9月由天津勵力出版社出版單行本第一集。未完。1948年10月改名《征輪俠影》 ,增為四集二四章:第一。二集由上海三新書店出版,第三、四集由上海勵力出版社出版。全。
    1943年 皋蘭異人傳。ǘ幕15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月由天津勵力出版社出版,分訂上下集。全。1942年11月出版《青城十九俠》第二一集之“新書預(yù)告”中曾名《雍涼異人傳》。
    天山飛俠。ㄈ呕20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7月由北京新華書局出版第一集,至1944年:月出版第三集。未完。1947年8月改名《冷魂峪》,由上海正氣書局出版,改訂上下二集,增為一三回。全。
    1946年武當異人傳。ㄒ患7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10月由上海勵力出版社出版第一集。未完,下接《武當七女》。
    柳湖俠隱。蝗36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10月由上海正氣書局出版第一集,至1948年5月出版第六集。全。
    峨眉七矮。ㄈ呕17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12月由上海百新書店出版第一集,封面書名前冠以“蜀山續(xù)集”;1947年6月出版第二集;第三集未印出版年月,而扉頁書名前冠以“蜀山外集”。全。
    1947年 蜀山劍俠新傳(四集八回29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3月由上海百新書店出版第一集,至1948年5月出版第四集。全。
    冷魂峪 (二集一三回27萬字)
    武俠小說。本書前九回曾以《天山飛俠》書名于1943年7月至1944年:月由北京新華書局出版,分訂三集;本年8月改名冷魂峪,由上海正氣書局出版,分訂上下二集,續(xù)至一三回。全。
    北海屠龍記。ǘ幕12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8月由上海百新書店出版第一集:1948年3月出版第二集。全。
    虎爪山王。ㄒ患幕4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9月起在上!队腊苍驴愤B載五期,略有刪節(jié);12月由正氣書局出版單行本,全一冊。
    俠丐木尊者。ㄒ患幕6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10月由正氣書局出版單行本,全一冊。
    黑孩兒。ㄈ19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11月由正氣書局出版第一集;至1948年4月出版第三集。全。第一、二集有董天野插圖七八幅。
    1948年青門十四俠。ㄋ募鸹28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月由正氣書局出版第一集;至本年9月出版第四集。未完。
    關(guān)中九俠。ㄎ寮弧鸹6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5月至10月在上海《藍皮書》月刊連載六期,未完;本年11月起改名《女俠夜明珠》 ,由上海華英書局出版、廣藝書局印行單行本,分訂五集,仍未完。
    萬里孤俠。ǘ寤13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6月由上海百新書店出版第一集;10月出版第二集。未完。
    大漠英雄 (六集一二回35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6月由百新書店出版第一集;至1949年3月出版第六集。未完。
    大俠狄龍子。ㄒ欢蝗59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7月由正氣書局出版第一集;至1951年3月出版第一二集。未完。
    長眉真人專集。幕30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9月由正氣書局出版第一集,封面書名前冠以作者手書“蜀山前傳”;至1949年3月出版第六集。未完。
    征輪俠影。ㄋ募恼29萬字)
    社會小說。本書前六章曾以《輪蹄》書名由天津勵力出版社出版第一集,未完;本年10月改名《征輪俠影》,由上海三新書店出版第一集,1949年1月出版第二集;第三、四集改由上海勵力出版社出版,均未印出版年月。全。
    蜀山劍俠后傳。ㄎ寮鸹25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11月由上海正氣書局出版第一集;至1949年3月出版第五集。未完。
    女俠夜明珠。ㄎ寮弧鸹25萬字)
    武俠小說。本書曾以《關(guān)中九俠》書名于本年5月至10月在上!端{皮書》月刊連載六期,未完;本年11月改名《女俠夜明珠》,由上海華英書局出版、廣藝書局印行單行本第一集,至1949年11月出版第五集,仍未完。
    1949年  武當七女。ㄒ患幕5萬字)
    劍俠小說。本年4月由上海廣藝書局出版,封面書名前冠以“武當異人傳續(xù)”。未完。
    力。ò思囊换40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6月由上海正氣書局出版第一集;至1950年6月出版第八集。全。
    兵書峽 (一二集二四回61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7月由上海正氣書局出版第一至四集,第一集封面書名前冠以“續(xù)云海一一”,第二集起均冠以“云海后傳”;至1950年:月出版第一二集。未完。
    龍山四友。ň偶呕45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12月由上海育才書局出版第一集至1950年3月出版第三集;第四至九集均未印出版年月。未完。
    獨手丐。ㄒ凰募灏嘶68萬字)
    武俠小說。本書第一至一二集由上海元昌印書館出版,第一三、十四集由武訓(xùn)出版社印行;第一至三集未印出版年月,第四集出版于1950年4月,第一四集出版于1951年5月。全。
    1950年  黑螞蟻。ㄆ呒呕32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3月由上海廣藝書局出版第一、二集;至本年6月出版第七集。全。
    黑森林。ㄒ灰患55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6月由上海民生書店出版第一集;本年8月至1951年2月由上海新流書店出版第二至九集;1951年4至5月由上海新風(fēng)書店出版第一○、一一集。全書結(jié)束后作者宣布“現(xiàn)已放棄武俠舊作,不久將有新作品貢獻社會”。
    酒俠神醫(yī)。ㄒ患幕5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7月由上海勵力出版社出版第一集。未完。
    鐵笛子。ㄆ呒嘶35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7月由上海匯文書店出版第一、二集,至11月出版第七集。全。結(jié)尾處作者有言:“本書至此暫告結(jié)束。要知小鐵笛子、大俠祖旺學(xué)成出世以及前途緊張、新奇情節(jié),請看《無名俠盜小鐵笛子》、《翼人影無雙》!
    翼人影無雙。幕30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12月由上海匯文書店出版第一集,至1951年5月出版第六集。未完。
    1951年
    拳王。ㄈ蝗15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3月由上海武陵書屋出版第一集,至5月出版第三集。未完。
    白骷髏。ǘ嘶10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4月由上海正華書店出版第一集,5月出版第二集。未完。
    1956年  岳飛傳 (一集二○回17萬字)
    歷史小說。本年10月由香港文宗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全一冊。
    1957年 劇孟 (一集七回7萬字)
    武俠小說。本年5月17日至7月21日在上海《新聞日報》連載,有董天野插圖數(shù)十幅;1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全一冊,有董天野插圖八幅,扉頁書名下標有“游俠列傳之一”。
    1958年 十五貫。ㄒ患凰幕14萬字)
    傳奇小說。本年5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全一冊,扉頁書名下標有“根據(jù)昆蘇劇團《十五貫》演出本”“改編”。
    游俠郭解。ò嘶7萬字):武俠小說。本年9月9日至ii月14日在廣東《羊城晚報》連載,全,有趙崇正插圖27幅。未出單行本。
    1960年   杜甫。ㄒ患灰换9萬字)
    歷史小說。本年2月至1961年2月作者口述,由作者秘書侯增女士記錄,當時未曾出版,后收入北岳文藝出版社與山西人民出版社所處《還珠樓主全集》 。

    還珠樓主 - 文學(xué)的奇跡

    “大眾文學(xué)”,這是近十余年來才有的新的名詞。致力于大眾文學(xué)的第一個條件,應(yīng)該貢獻些真正大眾確能接受的文學(xué)作品出來,然后才有教育大眾的功效可以發(fā)揮。許多先生們在竭力研究這個問題,而且在試寫著這種作品,都是可敬可佩的作家。可是努力到現(xiàn)在,所見的功效,依然不怎么宏大。

    據(jù)說中國的文盲,為數(shù)有百分之八十之多,而這浩大數(shù)目的文盲,卻是最真正的大眾,他們根本沒有讀書看報的能力。能讀書看報而被視為大眾者,并非是最底層的人物,已是比底層上一層的人物了。所以,還珠樓主的小說,雖然擁有廣大的讀者群,若因此而就視之為大眾的作家,那是不很妥當?shù)。當然更不能說他的作品,可以歸人大眾文藝之類。他的小說作品,主要目的,在供給讀者以趣味,不是給予讀者以教育(當然道德觀念還是有的)。如今姑且退一步說話:“一個作家或一種作品,能夠為次底層人物所歡迎,就可以算是一個通俗作家,或一種通俗作品了!币源藶闃藴识,還珠樓主可算一個通俗作家之中很受歡迎的人物,而其所著《蜀山劍俠傳》,更是一部通俗作品之中讀者很廣的作品。

    許多人對于還珠樓主表示憎恨,因為他以寫神怪小說為“絕技”,而神怪小說,據(jù)許多人說,是有毒的。可是還珠樓主不客氣地把《蜀山劍俠傳》一集二集依次寫下去,自有那么許多人伸長了頭頸等他三集四集寫出來,先睹為快。這就是他的作品的力量,未嘗不是一個奇跡,而這個奇跡是事實。這個事實,是值得注意的。

    還珠樓主 - 成名之作

    還珠樓主以《蜀山劍俠傳》為成名作,也可以說是代表作。他的作品,十之八九歸上海正氣書局發(fā)行。據(jù)書局主人說:在每一集出版的三四天內(nèi),一萬冊之數(shù),一搶而空。早晨開出門來,就有顧客望門而候了。那許多顧客,以擺設(shè)書報攤的小販為多,一個人要買好幾本,買去不是完全靠賣出,而是以租出為主,F(xiàn)在上海以“租借小說”為營業(yè)的書店報攤,幾于無不備有《蜀山劍俠傳》,讀者之多,在上海已足驚人。此書最初歸天津勵力出版社發(fā)行,因戰(zhàn)事關(guān)系,中間一度停止續(xù)出。到勵力上海分社探聽續(xù)出消息的人很多,外埠來信探問者遠及南洋一帶。西南地帶,聞曾有翻版?zhèn)伪玖餍小D菚r出至第三十余集。不久,上海有一個兩利出版社,向勵力出版社把該書紙型和版權(quán)同時購得,重版出書,由正氣書局發(fā)行。購買的人果然很多,而且有許多人都從第一集購起,可見他的老讀者固然不大肯忘懷他,新讀者還是在繼續(xù)產(chǎn)生。

    二十年來,坊間新出的章回小說不能算少。作品最暢銷者,張恨水部分,以及向悄然的一部《江湖奇?zhèn)b傳》而外,只有還珠樓主的各種作品了。張恨水先生的作品,材料偏于男女情愛方面的糾紛,和還珠樓主在性質(zhì)上相差很遠。向悄然(不肖生)先生寫的是武俠小說,和還珠樓主的神怪武俠小說比較的相近。當年《江湖奇?zhèn)b傳》風(fēng)行一時,銷行甚廣,可是書局方面對于此書的宣傳也很著力!妒裆絼b傳》的風(fēng)行有所不同,書局方面未曾有過盛大的宣傳,它是在讀者互相傳說之間,日益廣其流傳。而篇幅的浩大,

    還珠樓主 - 人物評價

    奇怪的頭腦

    還珠樓主的神怪小說,設(shè)想的神奇幽怪,出乎意想之外,簡直匪夷所思。這個問題,后面有得講到,請閱“物理與玄理”一下。

    現(xiàn)在所要說的是:小說中的人物既然是那么多,末了各說部的篇幅又是那么長。不要說事跡,就是那許多的人名、地名、法寶名稱已夠繁瑣,不容易弄清楚。而且若干篇作品,在一天內(nèi)同時續(xù)寫,更多纏雜錯誤的可能。據(jù)我所知道,他并無備作查考的各部小說的人名等簡表,竟就隨隨便便地一篇一篇續(xù)寫下去,記憶力之強,實是驚人。再者,他一天總要做足十二小時的工作,腦力休息的機會,除睡眠以外,就很少了。一個人腦力能夠“長期抵抗”,同他一般久用不疲的,也不多見。

    還珠樓主可算是個怪人,特別是他的頭腦,怪得更出奇。有了那么奇怪的頭腦,然后可以產(chǎn)生像《蜀山》、《青城》那么神怪的小說。

    人生觀點

    小說家不等于思想家,然而不能夠運用思想的,作品就成了平庸的敘述,難有吸引讀者的力量。特別是神怪小說,說穿了無非是捕風(fēng)捉影之談,無中生有之境,更非運用思想不可。至于思想上屬于哪一條路線,思想的價值如何,那是因人而異的問題,不可一概而論。

    還珠樓主在作品中所透露的“思想面目”十分蕪雜,差不多找不出中心點所在。說他是儒家,他卻把釋家看得至高無上;說他是道家,他卻很肯為儒家說教;說他是釋家,他卻是對于游俠社會中人拔刀相助舍命全交的德性非常推崇;說他是陰陽家,他卻援用聲光電磁等等作用而演為書中的各種“法寶”;說他肯接受科學(xué),他卻又是金木水火土說得光怪陸離。其蕪雜在此,其作品的具有令人眼花繚亂的魔力的原因也在此。

    還珠樓主 - 文學(xué)地位

    在中國近代武俠小說發(fā)展史上,還珠樓主李壽民天才橫溢,成就獨特,居于一個承先啟后的關(guān)鍵地位。他的代表作《蜀山劍俠傳》及其系列作品,云蒸霞蔚,大放異彩;挾“神怪武俠小說空前精采第一巨著”之盛名美譽,曾風(fēng)靡了三四十年代海內(nèi)外無數(shù)的讀者。對于五十年代以降,港臺兩地的武俠小說界而言,他的筆名仍然具有某種不可思議的魔力,令人聯(lián)想到古老中國神秘幽玄的文化底蘊,極富于傳奇色彩;而其曠世巨著《蜀山劍俠傳》則有如武俠小說的“百科全書”,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侍平而論,當代武俠作家?guī)缀鯚o一能跳出他那森羅萬象、博大精深的“無形劍圈”之外;其影響力既深且廣,以迄于今。

    誠然,論還珠樓主的成就是與《蜀山》分不開的;但若以現(xiàn)代西方文學(xué)批評的觀點或標準來看《蜀山》,無疑會很輕易地指出:其小說肌理(整體結(jié)構(gòu))頗為不足,布局松散而有大多枝蔓;尤其是在技巧上運用“轉(zhuǎn)移觀點”之錯亂,以及濫用間接復(fù)述法等等。但如果就這樣論斷一部小說之成敗優(yōu)劣,并不公允,因為我們對于半個世紀以前形成的武俠作品,理應(yīng)基于“同情的諒解”來看待。

    還珠樓主 - 參考資料

    http://www.soobb.com/Destination_Wiki_26089.html

    http://www.wuxiawu.com/wuxia/hzlz/hzlzpl/hzlzpl09.htm

     

    名人推薦
    • 戴季陶
      戴季陶(1891年1月6日——1949年2月11日)男,生于四川廣漢,畢業(yè)于日本大學(xué)法科。曾任國民政府委員,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立中山大學(xué)校長,中華...
    • 鄧賢
      鄧賢,男,1953年生,祖籍湖北武漢,云南大學(xué)中文系畢業(yè)。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成都師范學(xué)院教授,國務(wù)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優(yōu)秀教師。已出版《...
    • 范祖禹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純,甫或作父),一字夢得,漢族,成都華陽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終年五十八歲。...
    • 黃開基
      黃開基(1787~1854),字自堂,清重慶府永川縣五間鄉(xiāng)人,清抗英將領(lǐng)。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生,咸豐四年(1854)逝世。
    • 李宗吾
      李宗吾(1879.2.3-1943.9.28),四川富順自流井(今四川自貢市自流井)人,其早年加入同盟會,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系四川大學(xué)教授,歷任中學(xué)校長、省...
    • 羅青長
      羅青長(1918年9月4日—2014年4月15日),四川蒼溪人。1932年秘密參加共青團,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5年參加長征,在紅軍政治部門從事聯(lián)絡(luò)工...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