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88年南京大學外語系畢業(yè),就職于中國銀行總行的營業(yè)部,不到一年當選三八紅旗手,不久被提升為副科長?忌嫌詴嫀熤,進普華會計師事務所工作;
三年后進入百富勤從事直接投資工作;后進入霸菱投資集團任霸菱投資香港公司合伙人、執(zhí)行董事。曾投資網易、中華英才網和掌中萬維等企業(yè),是一位知名的實力派風險投資人。
Kathy Xu擁有在中國10年的私募資產和風險投資的經驗。其中,作為中國權威的網絡招聘公司之一---中華英才網的初始投資者和董事會主席,Kathy領導該公司從最初的5名員工成長為今天擁有500多人和11家分公司的全國性著名招聘企業(yè)。全球最大的網絡招聘集團美國onster2005年初投資5000萬美元購買了中華英才網的40%的股份。
曾任霸凌投資(亞洲)公司的中國區(qū)董事和總經理。自1998年初加入霸凌投資以來,她一直負責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活動;以6800萬美元的資本獲得了1.21億美元的現金回報和4100萬美元的資本收益;
實現高達61%投資回報率或4倍于投資額的收益回報,總投資回報率達95%或2.4倍于投資額的收益回報;同時擁有豐富的董事管理經驗,擔任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成立了霸凌中國投資團隊并在中國擁有豐富的業(yè)務資源。
主要成就
*入圍2011年《福布斯》中文版第六次發(fā)布“中國最佳創(chuàng)投人”榜單,第七名。
* 入圍福布斯首推的50位亞洲商界權勢女性榜。
* 榮獲《商業(yè)周刊》2004年度“亞洲25位最具影響力的人”——即“亞洲之星”獎;
*《商業(yè)周刊》、《財富(福布斯)》、《經濟學家》以及路透社等著名雜志曾對其進行過專欄報道;
* 榮獲中國銀行1989年度“最杰出女員工”稱號;
* 擔任“中國風險資本協會”理事;
2014年12月29日,在福布斯中文版推出中國最佳創(chuàng)投人榜單中,徐新獲得第二。
2016年12月22日,2016中國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界女性公布,徐新位列其中。
2017年5月,新財富雜志發(fā)布《2017新財富500富人榜》,徐新以70億元的財富位列第462名。
2018年2月,徐新位居福布斯2018中國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第24位。
2018年3月8日,胡潤研究院發(fā)布《2018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徐新以88億元人民幣財富排名第67位。
2018年5月,2018新財富500富人榜發(fā)布,徐新、李松90億元財富,排名第334位。
投資經歷
投資網易
1999年,徐新相信丁磊能把公司做大,就向網易公司注入500萬美金風險投資;2000年,網易在納斯達克上市,18個月融得1.15億美元巨資,徐新最初的投資是5美元一股,網易在納市最高值達到每股30多美元,徐新卻并沒有套現。但隨后全球互聯網出現泡沫危機,股市狂跌,網易的股票最低時跌到每股不到1美元。
那時徐新是原巴林銀行旗下的霸菱投資集團中國區(qū)董事總經理,如此慘重的虧損讓霸菱的股東們對這個女人很不滿,但她頂住了壓力,并耐心等待。隨著市場的好轉,網易在納市逐漸有了優(yōu)異的表現,2004年,徐新套現,為股東們帶來了800%的收益。
業(yè)界注意到,不論是此前投資娃哈哈,還是后來投資中華英才網,徐新都表現出了女性領導者身上所特有的耐心,而上天似乎也更青睞這個有耐心的女人,當然,這也得益于她在風投行業(yè)磨礪多年所具備的“殺手”般的直覺和敏銳。
投資京東
2005年,徐新離開霸菱投資,創(chuàng)辦今日資本集團,并于次年把新公司搬到大上海。此后,徐新仍一直專注于自己擅長的互聯網、零售和消費品等行業(yè),即使在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影響下,今日資本仍未盲目擴大投資范圍,女性特有的謹慎和耐心仍然使徐新在2009年看好互聯網行業(yè)。去年年初,今日資本牽頭其他投資者向3C零售網站京東商城投資2100萬美元,這已經是京東商城來自今日資本的第二筆融資。
人物評價
娃娃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她就是徐新。正是這個女人,用獨到的眼光和敏銳的判斷,讓十多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yè),一飛沖天。其中三位創(chuàng)業(yè)者還進入了福布斯富豪榜前一百名。
29歲的丁磊執(zhí)著于互聯網,徐新交給他500萬美元,于是有了三大門戶網站之一的網易。類似的案例還有永和豆?jié){、中華英才網。沒有她的慧眼,就沒有這些熟悉的名字。但在閃光燈頻頻對準他們時,她已經悄然離開,來到下一個渴望資金的創(chuàng)業(yè)者面前。
這周一,她作為央視和《每日經濟新聞》“贏在中國”創(chuàng)業(yè)大賽的特別評委,專程來到上海。憑借豐富的經驗,爽朗的性格,很快與一群夢想創(chuàng)業(yè)的“愣頭青”打成一片。活動結束后,她接受了本報《新財經周刊》的獨家專訪。
憑直覺千金一擲
風險投資這個圈子,是男人的天下。入行11年,徐新越發(fā)自信,放言要創(chuàng)中國第一VC品牌。身為今日資本集團的總裁,她掌控著2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這些資金大多來自歐美政府和企業(yè),可老外們卻全權交給她打理,這在風險投資界頗為罕見。一問原因:外國投資者相信,這個中國女人有一雙慧眼。
和同行相比,徐新常常是“溫柔一刀”,笑傲投資場。女人的直覺,就是她與生俱來的殺手锏。“選人是門藝術,這么多創(chuàng)業(yè)者,這么多項目,動輒需要幾百萬上千萬的資金,投給誰,除了做調研看數據,還離不開直覺。女性的直覺特準,所以我總能投對人”,說完,自己樂了。
回顧起來,她1995年參與了對娃哈哈的投資,當時中國還沒人喝瓶裝水。直覺告訴她,這個行業(yè)肯定有戲,所以她和團隊決定投資。4年后,她遇到丁磊,問他網易在行業(yè)里怎么樣,丁磊脫口而出:第一。其實當時網易排名第三,但就是這股自信,深深吸引了她。加上丁磊對商業(yè)的敏感和專注,于是徐新“下注”500萬美元。這兩家企業(yè)的市值先后超過了10億美元。再后來,就是中華英才網,最初不過五個員工,再加上一份歪歪扭扭的商業(yè)計劃書,當時毫無業(yè)績可言。看到互聯網招聘的巨大前景,徐新破天荒投資了,2014年這個公司身價超過12億人民幣,網站的日瀏覽量達到1500萬!皫啄暌院螅腥A英才網也將是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yè)”,她的信心滿滿的。
有了這么多經典案例,徐新的名氣不脛而走。每個禮拜,都有各式各樣的人,帶著千奇百怪的創(chuàng)業(yè)想法找到她?赏妒遣煌,還得判斷。有人豪情萬丈地對她說:你投錢給我,我保證3個月后成為中國首富!徐新快言快語:“你的可信度也太差了!边有人緊握雙拳,喊著:相信我,要是公司業(yè)績不翻一番,我馬上從樓上跳下去!徐新一盆冷水澆過去:我們并不喜歡暴漲,持續(xù)成長更重要……
她的性格就是直來直去。畢竟激情不等于一切。她向筆者透露了選人的獨門秘技:第一,看創(chuàng)業(yè)者的頭腦,有沒有對生意的直覺。比如丁磊,他第一個進入短信業(yè)務,第一個開發(fā)網絡游戲。別人看不到的商機他能看到,別人放棄了他能堅持,別人都跟進他能退出。第二,業(yè)績,徐新一般只投行業(yè)前五名,中國競爭這么激烈,能做到前五名,肯定有獨到之處。她會問他們:你做過什么重大決策?你怎么做決定?第三,帶隊伍的能力,創(chuàng)業(yè)者會不會管人。很多公司規(guī)模到了100人,就管理不下去,創(chuàng)業(yè)者反倒成了瓶頸。為了考察這一點,徐新喜歡觀察他的副手,如果副手能力很強,而且跟隨他很多年,說明這個人的領導力不錯。第四,激情不能少,具有永不放棄的性格;第五,創(chuàng)業(yè)者的品格應該是公開、透明、誠實可靠,這一點不能忽略,畢竟這么多錢交給他呀,能不考慮嗎?
為賺錢而創(chuàng)業(yè)易敗
徐新“創(chuàng)業(yè)非常艱辛,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在美國硅谷,100萬個創(chuàng)業(yè)想法,只有6個能成功上市。”
徐新如是說。根據她的經驗,不少人選擇創(chuàng)業(yè),可能是一時沖動,可能想賺錢改善生活。但成功的人,往往都非常熱愛他的事業(yè),一心想把事業(yè)做大。??事業(yè)心,創(chuàng)業(yè)者很難堅持,也難以感染團隊。她一針見血地說:“你想想,如果老板只想著賺點錢,團隊也是短期考慮,賺一票就走。他們的行為方式就變了,不會有長期發(fā)展的胸懷,可能連游戲規(guī)則也不遵守了。所以單純?yōu)橘嶅X,趁早打消創(chuàng)業(yè)念頭,還不如去炒房產、賣保險。”
不過,現實卻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想創(chuàng)業(yè)。有人甚至預測說,中國有1億人想創(chuàng)業(yè)。不過,站在徐新面前的,不外乎3類人。
跨國公司中國區(qū)的CEO、總經理,可能會自立門戶出來創(chuàng)業(yè)。從簡歷看,他們都是頂呱呱的,善于建立公司制度和文化,擁有專業(yè)精神,而且很會融資。但他們缺點也很明顯,過去是海外公司的中國總經理,拿著30萬到50萬美元的年薪。出來創(chuàng)業(yè),他們依然給自己開高工資,比如30萬美元?蛇@樣一來,就為公司設立了標尺,于是首席財務官的年薪20萬美元,銷售總監(jiān)18萬美元……于是,公司的成本高得不得了,毫無競爭優(yōu)勢。另一方面,這些CEO是走格子的人,而不是畫格子的人。他們被訓練去執(zhí)行總部的戰(zhàn)略,卻不習慣自己尋找商機。“我拒絕過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他帶領一大批人辭職創(chuàng)業(yè),給自己配了秘書和法律顧問,還設立一個收購兼并部,請個老外做總裁。我心想你們公司一分錢沒有,還想兼并誰啊!他們先建好了巨輪,才發(fā)現沒有方向。而聰明的創(chuàng)業(yè)者是扔掉包袱,劃著小舢板出海,能活下來,再慢慢壯大。所以,對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的CEO,我們總讓別的投資者去投,先交點學費!痹谶B珠炮一樣的語速下,徐新的機敏和幽默撲面而來。
還有一類是“海歸”派,成功者不少。他們把美國的模式復制到中國,進行創(chuàng)業(yè)。由于華爾街的投資者喜歡會說英語的人,這些“海歸”深得青睞。在互聯網行業(yè),誰拿到融資,就能養(yǎng)活自己,大打廣告,名氣就出來了,成功就不遠了。但他們的劣勢同樣明顯,太年輕,管理經驗不足,而且喜歡見好就收———“在外國待過,見識過上層生活。別人出好價錢,他們就把公司賣了,然后去享受生活”。
第三類是本土派,數量最多,對市場的直覺好,而且非常勤儉節(jié)約,生命力強?上Р粫v英語,不會與董事會打交道,而且特別喜歡多元化,不夠專注。但徐新關注的恰恰是本土企業(yè)家,“中國有那么多中小企業(yè),上市太小,從銀行又借不到錢,發(fā)展又很迅速,這就是我們的投資對象。今天的小企業(yè),很可能就 是明天的大公司”。
不過,最讓她放心不下的,就是多元化的問題。她感嘆:“這些企業(yè)家喜歡同時做很多件事,橫跨多個領域,可能是覺得每年30%的成長速度不過癮,要100%的增長才過癮”,但她堅信,不管你多么聰明多么能干,同時做三件事,不可能都做到第一。于是,為了避免創(chuàng)業(yè)者多元化,她想了一些辦法,“比如,投資者必須把50%的身家財產放在這一個公司里,讓他只有一個兒子,他就沒理由不努力。而且只能投入一個行業(yè),讓他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