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直夫 - 簡介
李直夫,元代雜劇作家。女真族人,本姓蒲察,人稱“蒲察李五”。寄居德興(今河北省涿鹿縣)。生卒年不詳。元明善《清河集》有詩《贈湖南李直夫憲使》,約作于大德末年,可知他此時任湖南肅政廉訪使。作雜劇12種,現(xiàn)存《便宜行事虎頭牌》1種,《伯道棄子》僅存佚文。
李直夫 - 作品
《虎頭牌》寫金國金牌上千戶山壽馬鎮(zhèn)守邊塞,屢建奇功,被升為兵馬大元帥,他讓叔父銀住馬接替自己原來的職位。銀住馬貪酒誤事,中秋節(jié)丟失了夾山口子。山壽馬堅決執(zhí)行軍紀,將銀住馬判處斬刑,并拒絕了嬸母、妻子和部屬的求情。后來得知銀住馬失地后曾率軍追趕,奪回被掠去的人口馬匹,才將功折罪,改判杖刑。次日,他又同妻子擔酒牽羊,去為叔父“暖痛”。山壽馬公私分明,執(zhí)法嚴明,也有豐富的內(nèi)心感情。劇中有不少女真族生活習俗的描寫,并采用了由〔阿那忽〕、〔風流體〕等女真曲調組成的樂曲,使劇作富有濃厚的民族色彩。《虎頭牌》是元雜劇中一部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反映了少數(shù)民族作家的創(chuàng)作成就。
《虎頭牌》雜劇同其他元雜劇一樣,也是四折一楔子,寫金國金牌上千戶山壽馬自幼父母雙亡,由叔父銀住馬撫育成人,后鎮(zhèn)守邊塞,屢建軍功,被升任兵馬大元帥,掌虎符金牌,即“虎頭牌”,有便宜行事、先斬后奏大權。他的叔父銀住馬鎮(zhèn)守夾山口,違反軍令,貪酒誤事,中秋節(jié)丟失了夾山口子。山壽馬拒絕嬸娘、妻子和部屬的求情,依法判處叔父斬刑。后來得知,銀住馬失地后曾率軍追趕,奪回被掠去的人口馬匹,才將功折罪,改判杖刑。第二天,他又同妻子牽羊擔酒去給叔父“暖痛”。作品歌頌了山壽馬公私分明、執(zhí)法嚴明的優(yōu)良品德,也真實地表現(xiàn)了他責打叔父時痛苦而復雜的心理:“打的來一棍子,一刀錐,一下起,一層皮。他去那血泊里難禁忍,則著俺交椅上怎坐實!”
這是一部女真族作家描寫女真族生活的優(yōu)秀劇作,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它不僅記述了一些女真族的風俗習慣,還采用了不少源出女真族音樂的曲牌,使該劇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同時,這部劇因為記述了女真族的生活情景,也受到歷史學家的重視,研究金史的學者認為:“從中看到了金代后期女真社會的一種世象!
李直夫 - 記載
《錄鬼簿》中有李直夫的小傳:“李直夫,德興人,女真,即蒲查李五”。德興府就是今天的涿鹿縣,女真就是女真族,蒲查是李直夫在女真族的姓氏!朵浌聿尽酚涊d了李直夫所作的十一種雜劇,即《勸丈夫》、《伯道棄子》、《怕媳婦》、《占斷風月》、《鄭莊公》、《水淹藍橋》、《虎頭牌》、《壞盡風光》、《錯立身》、《念奴嬌樂》、《夕陽樓》。明人《太和正音譜》還記有一種《火燒襖廟》。至于李直夫的生卒年月、生平事跡,便如同關漢卿等許多元代劇作家一樣,就一概沒有記載了。而在這十二種劇目中,也僅存一種《虎頭牌》。但是就是這一個戲,奠定了李直夫在戲劇史上的地位,凡是談元雜劇的,無一不提到李直夫,無一不提到《虎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