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發(fā)展國力
秦人祖居東方。西周初年,嬴姓一支西遷,游牧于渭水流域甘肅省禮縣境內的秦襄公像。后因非子養(yǎng)馬有功,周孝王將秦地(今甘肅天水)封給非子。西周晚期,秦仲誅伐西戎有功,獲封西垂大夫,后傳位長子秦莊公。秦襄公是秦莊公次子,其長兄世父知其有雄心壯志,于是將太子之位讓給秦莊公。
秦莊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78年),秦莊公去世,秦襄公即位。 當時,戎狄之勢仍非常強大,直接威脅秦國的基業(yè)之本。另一方面,秦國僅為“大夫”之職,只有賣命效力的義務,并未得到周王室的信任。秦襄公深知秦人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稍有不慎將會導致滅種之禍。秦襄公審時度勢,于秦襄公元年(公元前777年),將其妹穆嬴嫁與西戎豐王為妻 ,秦襄公的決策顯示出他的敏銳判斷力和戰(zhàn)略眼光。
秦襄公二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將都城遷到汧邑 (今陜西省隴縣東南)。同年,戎兵大舉圍攻犬丘,世父率軍頑強抵抗,不幸城破被俘。由于秦襄公和親西戎,而且據有汧邑戰(zhàn)略要地,戎人沒有誅殺世父,一年后便放其歸秦 ,雙方一度和好相處。秦襄公通過嫁妹、遷都這兩項重大決策,秦人一方面加強與周王室的關系,得到較可靠的聲援;另一方面東進占據汧邑膏沃之地,可以大力發(fā)展生產,加強武備,賴此進入一個快速發(fā)展階段。
列為諸侯
秦國在向上發(fā)展,西周王朝已日暮途窮;囊鶡o道的周幽王因寵幸褒姒的緣故,廢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為王后,褒姒之子姬伯服為太子。而且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 屢次欺瞞諸侯,因此諸侯都反叛他。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申國國君申侯因周幽王廢黜自己的女兒申后、外孫姬宜臼而惱怒,于是聯合繒國、犬戎進攻周朝都城鎬京,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當時,秦襄公曾率兵援救周朝,作戰(zhàn)得力,立有大功。
周幽王死后,諸侯共立太子姬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當時豐鎬周圍主要有四種力量:一是周幽王和姬伯服的勢力,他們死后由王子余臣(周攜王)繼承;二是周平王的勢力;三是戎族的勢力;四是秦的勢力。在周幽王被殺之后,秦襄公面臨的抉擇是或者追隨周攜王,或者擁戴周平王。秦襄公利用周王室的傳統(tǒng)威信,而并不拘于秦國與周幽王、姬伯服的舊有關系,特別是周幽王死后,他更沒有必要與王室的正統(tǒng)代表周平王相敵對。于是在周朝為逃避犬戎禍難,都城東遷洛邑時,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并說:“犬戎兇惡無道,掠奪我們岐、豐的土地,只要秦國能攻打并趕走西戎,就可以占有那些土地。”周平王與秦襄公盟誓,封給他爵位。秦襄公這時才開始建立諸侯國,享有與齊、晉、鄭等國一樣的地位,得與山東各諸侯國互通使節(jié),彼此訪問。這是巨大的飛躍。秦襄公非常高興,即立西汧,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三頭的太牢大禮,在西疇祭祀白帝 ,以慶賀秦國的正式立國。
伐戎去世
盡管秦人獲得在關中地區(qū)自由發(fā)展的機會,但是在建國之初秦襄公,還面臨著能否生存下去的嚴峻考驗。周平王賜給秦的土地,實際上布滿戎、狄部落,秦國要存在下去,就必須與戎、狄作長期的斗爭,不斷壯大自己,拓展疆土。最初幾年的斗爭,均以秦國的失敗而告終。秦襄公眼看著封賜給自己的土地卻得不到手,很不甘心,于是連年向戎、狄發(fā)動進攻。秦襄公有一次率兵終于攻到屬于自己的封地岐山,但未能立足,只好退回"西垂"故地。
秦襄公十二年(公元前766年),秦襄公討伐西戎,打到岐山時突然去世,其子秦文公繼位。
為政舉措
秦襄公是春秋初期的一位杰出君主,在位時日雖不算很長,但他開創(chuàng)的基業(yè)及其雄才大略,為秦國社會發(fā)展和強盛奠定基礎。
歷史評價
司馬遷《史記》:“秦起襄公,章于文、繆,獻、孝之后,稍以蠶食六國,百有馀載,至始皇乃能并冠帶之倫!
司馬貞《史記索隱》:“襄公救周,始命列國!
家族成員
祖父:秦仲
父親:秦莊公
哥哥:世父
妹妹:繆嬴
兒子:秦文公
史籍記載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
文學形象
在明代馮夢龍的歷史演義小說《東周列國志》中,秦襄公于第三回《犬戎主大鬧鎬京 周平王東遷洛邑》中登場,記載其姓嬴名開,與衛(wèi)武公、鄭武公和晉文侯共同擊退犬戎,迎立周平王。 在第四回《秦文公郊天應夢鄭莊公掘地見母》中,周平王賜給秦襄公被犬戎占領的岐豐之地,秦襄公回國后整兵備戰(zhàn),大敗犬戎。犬戎將領孛丁、滿也速皆戰(zhàn)死,犬戎王被迫向西撤退。秦襄公拓地千里,使秦國成為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