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列寧

    列寧(蘇聯(lián)締造者)

    列寧(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是他的筆名。著名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論家,布爾什維克黨創(chuàng)立者、蘇聯(lián)締造者,任蘇聯(lián)人民委員會主席。他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列寧主義理論。被全世界共產(chǎn)主義者廣泛認同為“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革命導師和領袖”,也被世人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人物簡介

    1870年4月22日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生于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列寧是他參加革命后的筆名。

    列寧的父親是一位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教育活動家,哥哥亞歷山大因參加謀刺沙皇而被處死。在家庭的影響下,1887年秋列寧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

    1888年,列寧回到喀山后,開始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普列漢諾夫的著作。1892年,他開始籌建馬克思主義小組,并將《共產(chǎn)黨宣言》譯成了俄文,還寫下了第一本著作《農(nóng)民生活中新的經(jīng)濟變動》。這時的列寧已由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yōu)橐粋共產(chǎn)主義者了。

    1895年,列寧在彼得堡創(chuàng)立了“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獄,14個月的獄中生活后,于1897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的3年中,他開始使用“列寧”這個筆名,寫出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一書,并克魯普斯卡婭結婚。

    1900年2月,列寧在西伯利亞的流放結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轉赴西歐,在德國創(chuàng)辦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第一份機關報《火星報》。

    列寧

    1903年7月30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布魯塞爾召開代表大會,會上形成了以列寧為核心的布爾什維克,布爾什維克的意思是多數(shù)派。布爾什維克及其思想體系的產(chǎn)生,標志著列寧主義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爆發(fā)后,列寧回到祖國直接領導革命,并提出了無產(chǎn)階級政黨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裝起義失敗,列寧又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間,他寫了《唯物主義和經(jīng)驗批判主義》、《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等一系列著作,使馬克思主義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列寧又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zhàn)爭為國內(nèi)戰(zhàn)爭”的口號,闡明了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shù)國首先勝利的理論。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聽到沙皇垮臺的消息以后,列寧立即返回俄國,積極準備

    發(fā)動武裝起義。在列寧的領導下,俄國人民終于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史稱“十月革命”)的勝利。

    革命勝利后,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他領導人民粉碎了帝國主義的三次武裝進攻和國內(nèi)的叛亂,使蘇俄的經(jīng)濟建設逐步走上了正軌。

    1918年列寧遭到暗殺,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列寧的身體從此開始惡化。列寧在晚年得了腦溢血癥,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論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1923年,列寧病情開始惡化,并停止了一切政治活動。1924年1月21日,列寧不幸與世長辭,終年54歲。

    人物生平

    學生時代

    1870年4月22日(俄歷4月10日),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出生于沙皇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列寧是他參加革命后的筆名。

    1887年6月底,列寧全家移居喀山,秋天列寧中學畢業(yè)后,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然而,不久他就因為參加學生運動、反對警察制度而被學校開除,并被禁止在喀山居住。

    1888年,列寧回到喀山后,在那里參加了當?shù)氐鸟R克思主義研究小組開始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普列漢諾夫的著作。

    1889年5月,列寧全家遷往薩馬拉城。

    1891年,21歲的列寧以校外生的資格通過了彼得堡大學的畢業(yè)考試。并被授予優(yōu)等生畢業(yè)文憑。

    成立組織

    1892年,他開始組織了當?shù)氐谝粋馬克思主義小組,并將《共產(chǎn)黨宣言》譯成了俄文,還寫下了第一本著作《農(nóng)民生活中新的經(jīng)濟變動》。

    1893年8月,列寧移居彼得堡。這時的列寧已由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成了一個共產(chǎn)主義者。

    1894年寫成《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nèi)绾喂羯鐣裰髦髁x者》一書,對

    民粹派的經(jīng)濟政治理論、特別是唯心主義世界觀進行全面批判。

    1895年,列寧在彼得堡創(chuàng)立了“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12月,他再次被捕入獄。

    1897年2月,14個月的獄中生活后,被流放到東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的3年中,他開始使用“列寧”這個筆名。

    1899年,在流放地完成《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一書,從而徹底清算了民粹派的錯誤理論。

    1900年2月,列寧在西伯利亞的流放結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轉赴西歐,赴瑞士日內(nèi)瓦大學留學,然后又到斯圖加特、慕尼黑、萊比錫、布拉格、維也納、曼徹斯特和倫敦,從事反政府的職業(yè)政治活動。在德國慕尼黑他與馬爾托夫合作創(chuàng)辦了第一份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報紙《火星報》,然后先后在萊比錫、倫敦出版。期間他使用過很多別名,最終以“列寧”作為正式名。

    1901—1902年,撰寫了日后在俄國革命中極具影響力的《怎么辦?》一書。該書明確表示反對伯恩施坦的修正主義,批評黨內(nèi)的“經(jīng)濟派”路線,認為落后群體應接受先進群體的領導,要求把黨建設成一個以“職業(yè)革命家”為先鋒核心、有著嚴密組織紀律的機構(即民主集中制)。

    1903年7月30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布魯塞爾召開代表大會,會上形成了以列寧為核心的布爾什維克,布爾什維克的意思是多數(shù)派。布爾什維克及其思想體系的產(chǎn)生,標志著列寧主義的形成。

    武裝起義

    1905年11月,俄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爆發(fā)后,列寧回到祖國直接領導革命,并提出了無產(chǎn)階級政黨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裝起義失敗,列寧又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間,他寫了《唯物主義和經(jīng)驗批判主義》、《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等一系列著作,使馬克思主義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

    1906年被選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主席團。

    1907年12月,革命失敗后,列寧離開俄國,流亡在西歐的巴黎等地,在相對貧困的條件下堅持從事政治寫作。為回應對社會主義革命問題的爭論,他在1909年完成了《唯物主義和經(jīng)驗批判主義》一書,日后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哲學原理。他忙于參加歐洲各地的社會主義集會活動,如1912年的布拉格代表會議。列寧曾在巴黎與社會主義革命者依涅莎·阿爾曼德相識,兩人建立了秘密的情人關系。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列寧又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zhàn)爭為國內(nèi)戰(zhàn)爭”的口號,闡明了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shù)國首先勝利的理論。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列寧批評那些支持本國戰(zhàn)爭的社會民主黨,聲稱第二國際已經(jīng)死亡,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zhàn)爭為國內(nèi)戰(zhàn)爭”的口號。戰(zhàn)爭期間,他居住在奧地利波羅寧鎮(zhèn)時,曾被當局短暫扣押。隨后他于1914年搬到中立國瑞士的伯爾尼,后來又搬到了蘇黎世。并且在1915年8月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在少數(shù)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nèi)也可能取得勝利。

    1915年9月,他在瑞士參加了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齊美爾瓦爾德會議。列寧作為齊美爾瓦爾德左派的領導人,主張應把帝國主義戰(zhàn)爭轉化為階級戰(zhàn)爭,呼吁工人階級借機發(fā)動內(nèi)戰(zhàn)奪取政權。而會議中的多數(shù)派否決了他的主張,認為應把會議綱領限制和平主義的范圍之內(nèi)。在第二次于瑞士的召開的反戰(zhàn)會議中,他率領齊美爾瓦爾德左派重申主張,但最后只得到了一個妥協(xié)的宣言。

    1916年春,在蘇黎世完成了另一部理論著作《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在批判論敵考茨基的同時,也普及了后者在19世紀的正確觀點。

    二月革命

    1917年,俄國爆發(fā)了二月革命,俄羅斯帝國沙皇尼古拉二世遜位,羅曼諾夫王朝的統(tǒng)治被徹底推翻,成立了以社會革命黨和立憲民主黨為主的各黨派聯(lián)盟俄國臨時政府。同時彼得格勒也成立一個蘇維埃。此時尚在中立國瑞士的列寧深知自己需要馬上返回俄國,但由于鄰國陷入了一戰(zhàn)無法直接通行。盡管如此,瑞士社會民主黨人弗里茨·普拉廷積極與德國當局協(xié)商,德國也希望能利用列寧緩解同俄國在東線的戰(zhàn)事,于是同意協(xié)助列寧乘坐由德國安排的“密封列車”回國。列寧穿越德境后乘船到達瑞典,在瑞典社會民主黨人奧托·格日姆倫、圖雷·尼曼等人的幫助下,他順利經(jīng)過斯堪的納維亞,于1917年4月16日乘坐火車到達彼得格勒的芬蘭站。

    列寧歸國后迅速成為革命運動的領袖。他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綱》,指出俄國革命必須由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向無產(chǎn)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過渡,反對所謂的“資產(chǎn)階級臨時政府”,抗議其故意拖延立憲會議選舉,并提出“一切權力歸蘇維!钡目谔。起初由于他政治上的左傾使黨陷入了孤立,然而后來他的不妥協(xié)立場卻使所有不信任臨時政府的人把布爾什維克視為自己的盟友。而反對布爾什維克的社會革命黨領導人克倫斯基等則污蔑列寧是德國派來的間諜。

    十月革命

    1917年7月,彼得格勒發(fā)生了“七月事件”,臨時政府鎮(zhèn)壓了布爾什維克所支持的示威游行的工人和士兵,并宣布通緝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列寧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暫時放棄了武力奪權的想法。他潛伏至拉茲里夫湖畔的草棚里,繼續(xù)指導革命斗爭,8月9日離開俄國本土到達芬蘭(當時處于半獨立的處境),在此完成了《國家與革命》的寫作。9月7日,俄軍總司令科爾尼洛夫發(fā)動旨在推翻臨時政府的政變,后者不得不向布爾什維克的赤衛(wèi)隊求援。政變最終被粉碎,而布爾什維克也借機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列寧分析了新的形勢后,9月12-14日給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彼得格勒委員會和莫斯科委員會寫的兩封指示信里,明確提出了通過起義奪權的方案,并于同年10月7日從芬蘭秘密返回彼得格勒。他起草了由黨中央全會通過的武裝起義的決議,于1917年10月24日夜間到達斯莫爾尼宮親自指揮起義。

    革命勝利

    發(fā)動了十月革命,擁護布爾什維克的工人、士兵和水兵于次日凌晨2點占領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宣告推翻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人民委員會,并表示立即舉行立憲會議選舉,并要求排除立憲民主黨,建立清一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府,即“一切權力歸蘇維!薄

    1917年11月8日,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頒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聽到沙皇垮臺的消息以后,列寧立即返回俄國,積極準備發(fā)動武裝起義。在列寧的領導下,俄國人民終于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史稱“十月革命”)的勝利。

    統(tǒng)一權力

    列寧發(fā)動十月革命奪取政權后,表示立即召開立憲會議,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選舉。同時打擊資產(chǎn)階級反對派報刊,打壓立憲民主黨。但由于占當時俄國人口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民普遍支持民粹主義的社會革命黨(而大城市的工人則普遍投票給布爾什維克),結果社會革命黨在立憲會議選舉中以明顯的優(yōu)勢擊敗布爾什維克勝出。列寧不愿看到革命果實喪失,表示“依靠民意,但也不能忘記步槍”,于1918年1月5日解散了在彼得格勒塔夫利達宮召開的立憲會議,并派軍隊驅散了反對解散立憲會議的示威者,隨后稱“一切權力歸立憲會議”是反革命的口號,引起了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立憲民主黨等黨派的激烈反對。

    為維護蘇維埃政權打擊反對陣營勢力,1917年12月20日,列寧提議組建了一個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簡稱契卡)。任命捷爾任斯基為契卡主席。

    1918年2月,中央委員會發(fā)表了《人民委員會告俄國勞動人民書》,列寧在《社會主義祖國在危急中》法令中,親手加入“資產(chǎn)階級中有勞動能力的男女,均應編入挖壕營,受赤衛(wèi)隊負監(jiān)視,反抗者槍斃。……所有敵方奸細、投機商人,暴徒,流氓,反革命煽動者,德國間諜,一律就地槍決!钡葍(nèi)容,賦予契卡機關擁有不經(jīng)審判便可執(zhí)行槍決的權力。

    1918年9月,列寧公開聲稱要制造一場針對資產(chǎn)階級反革命的“紅色恐怖”,給社會帶來了恐慌。不同學者的研究表明,從1917年到1922年間,被契卡絞死和槍決的人數(shù)可能達到數(shù)十萬至數(shù)百萬人。受打擊者不僅僅是反對派的成員,還包括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平民。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全家也于此時被槍斃。一些馬克思主義者及社會民主黨人紛紛譴責列寧,孟什維克領袖馬爾托夫和德國社會民主黨“中派”領袖考茨基稱布爾什維克黨的執(zhí)政為“恐怖統(tǒng)治”,俄國馬克思主義之父(后成為孟什維克)普列漢諾夫也稱列寧“成為新的羅伯斯庇爾”。

    1918年1月14日,列寧在彼得格勒完成一次演講后,和瑞士社會民主黨人弗里茨·普拉廷共同乘坐一輛汽車,在經(jīng)過一座橋上時,突然遭遇12名不明身份的槍手猛烈射擊。普拉廷急忙將列寧的頭部按在座位下,而他自己掩護列寧的手卻被打得鮮血直流。事后契卡人員未能抓獲槍擊者,也未能確定殺手的身份。據(jù)后來移居國外的行刺者透露,組織這一行動的是沙科夫斯基公爵,他為這次行動贊助了50萬盧布。

    1918年8月30日,列寧在首都莫斯科郊外米赫爾松工廠對工人演講后剛要踏上汽車,一位女性上前與其交談,正在列寧回答她時,一支握勃朗寧手槍的手在三步遠的近距離伸了出來,接著響起了三聲槍響。第一發(fā)子彈擊中列寧左肩,第二發(fā)擊中他的左胸并穿頸而過,第三發(fā)卻打中了正在與他談話的女性。列寧當即倒地不省人事。恢復意識后他拒絕前往醫(yī)院治療,因為他認為可能會有下一次暗殺等待著他,遂被迅速帶往克里姆林宮。第二發(fā)子彈的位置很危險,醫(yī)生無法將其取出。子彈沒有刺穿左肺,但由于血液流入肺臟,情況仍很緊急。而列寧依然繼續(xù)工作,身體狀況逐漸恢復。但此次暗殺事件給列寧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很多人相信他晚年的中風與此有關。她是社會革命黨成員。事件發(fā)生不久后她就被契卡逮捕,卡普蘭承認自己刺殺了列寧,并表示幕后無人指使,完全是個人所為,因為列寧是“革命的叛徒”。尸體被焚毀。

    1938年2月,蘇聯(lián)當局曾一度宣稱布哈林是幕后主謀,后來又在1988年2月為布哈林平反。由于暗殺過程的資料記載存在諸多疑點,部分學者認為真兇并非卡普蘭而是另有其人,其中列寧的副手,全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斯維爾德洛夫有重大嫌疑。在此案和契卡首腦Moisei Uritsky遇刺身亡后,斯大林提出了要進行「公開和系統(tǒng)的全民恐怖……對付那些要負責的人」。

    建立蘇聯(lián)

    1918年1月15日,人民委員會通過了建立紅軍的法令,任命托洛茨基為軍事人民委員和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1918年3月,列寧領導召開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第七次代表大會,布爾什維克黨正式更名為俄國共產(chǎn)黨(布爾什維克),簡稱“俄共(布)”。同年頒布憲法,將國家的正式名稱定為俄羅斯蘇維埃聯(lián)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

    在1920年,列寧稱蘇維埃政權無法離開巴庫的石油而生存,蘇維埃俄國遂支持阿塞拜疆的布爾什維克勢力,1922年3月,這三個國家組成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lián)邦共和國,簡稱外高加索聯(lián)邦。

    布爾什維克上臺后,俄國和德國仍然處于交戰(zhàn)狀態(tài)。列寧主張接受德國的條件退出一戰(zhàn),布哈林則認為應繼續(xù)進攻解放德國,托洛茨基則支持不戰(zhàn)不和。起初列寧方案的支持者占少數(shù)故停戰(zhàn)決議沒有被通過,而隨著德國軍隊的推進,部分領導人改變了立場,最終于1918年3月3日,同德國簽署《布列斯特和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條約使波蘭、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烏克蘭、芬蘭、格魯吉亞等國紛紛獨立,使俄國喪失了大片領土,激起國內(nèi)民族主義者的強烈不滿。左派社會革命黨也因此借機與布爾什維克發(fā)生分裂,于同年3月退出了聯(lián)合政府。

    布爾什維克驅散立憲會議并簽訂《布列斯特條約》后,國內(nèi)形勢劇烈動蕩,1918年春,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叛亂,控制了烏拉爾山附近的西伯利亞鐵路。同年6月8日,社會革命黨、立憲民主黨和孟什維克在薩馬拉成立了立憲會議委員會(后改稱全俄臨時政府),并控制了薩拉托夫、辛比爾斯克、喀山、烏法一帶。11月,高爾察克在鄂木斯克成立西伯利亞政府,又于不久后發(fā)動政變推翻全俄臨時政府,自封為“俄國最高執(zhí)政”。同時聯(lián)合南部的鄧尼金,波羅的海沿岸地區(qū)的尤登尼奇,在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諸多國家的支持下,發(fā)起白衛(wèi)軍運動,對抗布爾什維克,俄國內(nèi)戰(zhàn)開始。列寧領導的人民委員會中央任命托洛茨基為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組建并領導紅軍,其中大量任用前沙俄時代的軍官,對抗白衛(wèi)軍運動。

    1919年,西線紅軍的波羅的海艦隊擊敗尤登尼奇及英國艦隊,東線紅軍在伏龍芝等人的指揮下?lián)魸⒏郀柌炜说臇|路白軍。

    1920年,布瓊尼、圖哈切夫斯基等人率領紅軍擊敗鄧尼金、弗蘭格爾的南路白軍。直到1920年10月,蘇俄基本穩(wěn)定了國內(nèi)局勢。

    1918—1919年期間,歐洲連續(xù)發(fā)生了德國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芬蘭革命等社會主義革命運動,世界局勢的順利發(fā)展的引起列寧發(fā)動無產(chǎn)階級世界革命的樂觀情緒。他預測俄國革命的下一環(huán)將是德國革命,為援助西歐其他國家的工人運動,他希望能滲透進波蘭并建立一個蘇維埃政府,然后延伸到德國去支援那里的社會主義革命。同時,布爾什維克建立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和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而新生的波蘭第二共和國領導人畢蘇斯基則希望借機建立由中東歐國家組成的國家聯(lián)盟,瓦解蘇俄以阻擋其向西擴張,遂于1920年與烏克蘭民族主義領導人西蒙·彼得留拉結為同盟并派兵進入烏克蘭,占領基輔。雙方發(fā)生摩擦引發(fā)波蘇戰(zhàn)爭。由圖哈切夫斯基率領的紅軍在與波軍進行了幾輪拉鋸戰(zhàn)之后,蘇軍在華沙戰(zhàn)役中被對方擊退,雙方于1921年3月18日簽訂《里加條約》結束戰(zhàn)爭。

    晚年歲月

    由于緊張的革命與戰(zhàn)爭,在暗殺之前列寧的健康已經(jīng)受到嚴重損害。子彈留在他的頸部,靠脊柱很近,約1cm,當時的醫(yī)療條件無法安全取走子彈。

    直到1922年4月24日,由一位德國醫(yī)生為列寧實施手術取出了子彈。 1922年5月,列寧第一次中風,右側部分癱瘓,開始減少政務。同年12月第二次發(fā)生中風后,他停止政治活動。

    1923年3月,他第三次中風后,直到去世一直臥床不起,也不能說話。

    列寧在第一次中風以后,完成了一份遺囑并交給了妻子克魯普斯卡婭,評論了六位蘇共的高級領導人,包括:托洛茨基、斯大林、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皮達可夫。其中對斯大林的看法是“他能不能永遠十分謹慎地使用這一權力,我沒有把握”。由于同期列寧和斯大林在關于外貿(mào)壟斷和格魯吉亞事件問題上發(fā)生嚴重爭執(zhí)。

    1923年1月4日,列寧又為他的口授記錄作了一個補充,是專門針對斯大林的:斯大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來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總書記的職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議同志們想個辦法把斯大林從這個位置上調(diào)開,另外指定一個人擔任總書記。

    1923年3月5日,列寧得知妻子克魯普斯卡婭被斯大林辱罵和恐嚇后十分憤怒,向斯大林提出絕交。斯大林向列寧道歉,最終事情平息。

    1924年1月21日莫斯科時間18時50分,列寧在戈爾基村去世,終年53歲。有90余萬人出席追悼大會時瞻仰了列寧的遺體并默哀。視列寧為良師益友的孫中山聞訊后致悼詞:

    茫茫五洲,蕓蕓眾生;孰為先覺,以福齊民?伊古迄今,學者千百,空言無施,誰行其實?惟君特立,萬夫之雄;建此新國,躋我大同。并世而生,同洲而國;相望有年,左提右挈。君遭千艱,我丁百厄;所冀與君,同軌并轍。敵其不樂,民乃大歡;邈焉萬里,精神往還。天不假年,與君何說;亙古如生,永懷賢哲。

    而堅持反共主義立場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評論說:俄國人民掉進泥潭苦苦掙扎,對于他們來說最壞的事情莫過于列寧的誕生,而第二壞的事情則是他的死亡。列寧逝世后,蘇聯(lián)政府為紀念他,在莫斯科的紅場建造列寧墓并將列寧的遺體用現(xiàn)代防腐技術制成木乃伊保存在水晶棺內(nèi)供瞻仰。 1920年代初,俄國宇宙主義運動相當流行,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克拉辛和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博格丹諾夫提議將列寧的尸體冷凍,以便將來讓他蘇醒。冷凍設備需到國外購買,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該計劃未能實現(xiàn)。于是計劃改為尸體進行防腐處理,在1924年1月27日放置在永久展覽在莫斯科列寧墓。俄羅斯科學院等機構提出將列寧的遺體遷出紅場列寧墓下葬,并得到了部分議會議員的支持。但這一提議同時也遭到包括普京在內(nèi)的不少政治人物的反對。

    列寧逝世三天后,彼得格勒更名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后改名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所在的列寧格勒州保持原名。

    有關列寧的確切死因,長期以來一直是各方猜測的話題。醫(yī)學專家在解剖并仔細分析列寧大腦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哲學副博士、暢銷書《天才死后的診斷》的作者莫尼卡·斯皮瓦克,有幸接觸過秘密檔案文件,她幫助我們解開了這個謎團。

    斯皮瓦克說,列寧54歲英年早逝以后,科學家就開始研究列寧的大腦。下面是健康人民委員尼古拉·謝馬什科院士報告中的一段話:“列寧的死因被認為是血管壁硬化(動脈硬化)。解剖證明,這是列寧生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病因就在頸動脈!彼蛊ね呖苏f,解剖時,發(fā)現(xiàn)列寧的大腦狀況很糟糕。列寧的腦顱組織總共只有1340克,連標準的腦重量都達不到。謝馬什科院士的報告說,“動脈硬化首先影響大腦,也就是直接支配人體活動的器官”。用這位專家的話說,病癥直接侵害“最脆弱的部位”,列寧的腦顱組織就是這種“脆弱”部位。

    后來,專家就把列寧的大腦、心臟和從他身體里取出來的子彈放入研究所的玻璃瓶,進行仔細研究。據(jù)斯皮瓦克說,1925年,蘇聯(lián)成立了專門研究列寧大腦的實驗室。年輕的蘇維埃國家沒有自己的專家,只好求助于外國。著名的德國神經(jīng)學家奧斯卡爾·福格特(1870-1959年)主持了研究工作。按照福格特的計劃,在德國制作了宏觀切割儀(切割成幾大塊)和微觀切割儀(做成3.4萬個切片)。

    1927年,福格特提交了研究報告。報告說,列寧的大腦結構與常人不同,這成就了他的領袖事業(yè)。列寧的錐體細胞非常發(fā)達,細胞之間的連接纖維十分有力,細胞內(nèi)核也極為堅實和清晰。科學家把列寧的大腦和其他天才的大腦相比較,認為列寧的大腦質(zhì)地更高。列寧前額部位的溝回比盧那察爾斯基、米丘林、馬雅可夫斯基的溝回都要多。

    為政舉措

    政治決策

    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

    在1918年至1921年的俄國內(nèi)戰(zhàn)時期,列寧為最大限度的保障蘇俄政權得到充分的物資供應,同時也嘗試直接向共產(chǎn)主義社會過渡,于是在1918年6月,最高國民經(jīng)濟委員會通過了實施“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的政策。該政策主要包括:強制征收農(nóng)民除維持生存量之外的所有糧食(即余糧收集制),國有化所有大中企業(yè),國家壟斷所有外貿(mào)活動,禁止商品交易并實行計劃配給制,對工人采用嚴格的管理制度,罷工者即行槍決等。

    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政策很快就導致了經(jīng)濟崩潰,到1921年,俄國的重工業(yè)產(chǎn)量只有一戰(zhàn)前1913年的20%,1918年至1920年,彼得格勒失去的75%的人口,而莫斯科的人口也減少了50%。而余糧收集制也嚴重打擊了農(nóng)民種地的積極性,成為日后饑荒的主要原因。

    經(jīng)濟政策

    全俄電氣化計劃

    列寧在1918年就有制定國家電氣化計劃的打算。1920年,他提出了著名的口號:“共產(chǎn)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同年,蘇俄成立了俄羅斯國家電氣化委員會,吸收了200多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用了10個月的時間擬定了俄羅斯蘇維埃聯(lián)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電氣化計劃,簡稱全俄電氣化計劃。預計用10年到15年的時間,新建發(fā)電站30座(20座火力發(fā)電站和10座水力發(fā)電站)。該計劃于同年12月在全俄蘇維埃第八次代表大會上通過。列寧十分重視這個計劃,把它稱之為“第二個黨綱”。

    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

    在1918年至1921年的俄國內(nèi)戰(zhàn)時期,列寧為最大限度的保障蘇俄政權得到充分的物資供應,同時也嘗試直接向共產(chǎn)主義社會過渡,于是在1918年6月,最高國民經(jīng)濟委員會通過了實施“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的政策。該政策主要包括:強制征收農(nóng)民除維持生存量之外的所有糧食(即余糧收集制),國有化所有大中企業(yè),國家壟斷所有外貿(mào)活動,禁止商品交易并實行計劃配給制,對工人采用嚴格的管理制度,罷工者即行槍決等。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政策很快就導致了經(jīng)濟崩潰,到1921年,俄國的重工業(yè)產(chǎn)量只有一戰(zhàn)前1913年的20%,1918年至1920年,彼得格勒失去的75%的人口,而莫斯科的人口也減少了50%。而余糧收集制也嚴重打擊了農(nóng)民種地的積極性,成為日后饑荒的主要原因。

    新經(jīng)濟政策

    由于長期的內(nèi)戰(zhàn)和余糧收集制的實施,糧食供給明顯下降,而在內(nèi)戰(zhàn)基本結束之后,蘇俄當局卻沒有終止及時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政策,導致1921年春季出現(xiàn)了波及30多個省的嚴重饑荒,據(jù)估計期間全俄約有500多萬人餓死,甚至出現(xiàn)了人吃人的慘象。同期的農(nóng)民也對蘇俄政權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情緒,發(fā)生了反抗征糧的坦波夫叛亂。1921年2月21日,彼得格勒發(fā)生了喀瑯施塔得事件,曾經(jīng)在十月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喀瑯施塔得水兵暴動,他們要求實現(xiàn)言論自由、解除貿(mào)易限制、重新選舉一個“沒有布爾什維克的蘇維埃”。列寧派加里寧前往勸說無效后決定使用武力,令托洛茨基和圖哈切夫斯基攻陷喀瑯施塔得平息了水兵暴動。(參考條目:1921年俄國饑荒)

    1920年至1921年間連續(xù)發(fā)生的國內(nèi)叛亂使列寧承認:“我們計劃……用無產(chǎn)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nóng)國家里按共產(chǎn)主義原則來調(diào)整國家的產(chǎn)品生產(chǎn)和分配。現(xiàn)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于是自1921年3月21日開始,蘇俄放棄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轉而實行“新經(jīng)濟政策”。其主要內(nèi)容為:廢除余糧收集制,實施實物稅;停止配給制,允許商品買賣;放松外貿(mào)管制,鼓勵外資企業(yè)投資;允許一定程度的私企經(jīng)濟等。新經(jīng)濟政策使蘇俄經(jīng)濟逐漸走向恢復,至1928年,俄國的工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產(chǎn)量成功地恢復到1913年的水平。該政策于1928年被斯大林廢除。

    社會政策

    列寧反對民族主義,尤其反對基督教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反猶主義。他親自撰文,闡述正確處理民族問題的一系列重要原則。希望建立免費的全民醫(yī)療體系,并十分重視提高民眾的識字率。支持婦女權利,廢除沙俄時代對無責任離婚的禁令,同時也允許墮胎,但反對代表性解放的杯水主義,要求沙俄時代的性工作者轉職。其宗教政策給予東正教很大打擊,神職人員被契卡鎮(zhèn)壓,教會財產(chǎn)被沒收,傳教活動也受到嚴格限制。

    外交政策

    1919年7月25日,蘇俄政府首次表示要歸還中國被占領土,“蘇維埃政府把沙皇政府從中國人民那里掠奪的或與日本人、協(xié)約國共同掠奪的一切交還給中國人民以后,立即建議中國政府就廢除1896年條約、1901年北京協(xié)議及1907年至1916年與日本簽訂的一切協(xié)定進行談判”;1920年,再次聲明類似主張。但是,中國的北洋政府對此反應消極甚至不予理睬。

    締造蘇聯(lián)

    1922年12月30日,在列寧領導下,俄羅斯蘇維埃聯(lián)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南高加索聯(lián)邦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簡稱蘇聯(lián)。

    國際領袖

    列寧為了團結各國的革命左派,于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發(fā)起召開共產(chǎn)國際成立大會。30個國家的共產(chǎn)黨和左派組織代表出席會議,通過《共產(chǎn)國際宣言》、《共產(chǎn)國際行動綱領》等文件。它的成立極大推動了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發(fā)展和馬克思主義在全球的傳播。

    思想理論

    列寧主義

    善良的人們,是否應該警惕呢?

    (本文節(jié)本發(fā)表于《經(jīng)濟導刊》2014年10、11、12期本文鏈)

    列寧主義被稱為“帝國主義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它最早是由斯大林命名的,是列寧在20世紀初形成的思想體系。列寧主義是在俄國實踐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修訂與補充。

    列寧主義跟馬克思主義等其它流派相比,最大的特征就是其“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理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在“如何取得政權”和“無產(chǎn)階級政權如何治理國家”兩個問題上出現(xiàn)了重大分歧。以考茨基為代表的一派認為,無產(chǎn)階級政黨應當致力于合法斗爭(即在資產(chǎn)階級議會中進行議會斗爭),在取得政權之后可以保留所謂的民主制度。而列寧為代表的另一派認為,無產(chǎn)階級政黨尋求所謂的合法斗爭的努力必然有使其修正主義化的可能,無產(chǎn)階級取得政權在帝國主義階段只能通過暴力革命的手段,而在取得政權之后,不應當保留資產(chǎn)階級民主制度,而應實施無產(chǎn)階級專政,在無產(chǎn)階級獲得政權之后,即使一國的資產(chǎn)階級已經(jīng)不存在,仍然有必要采取專政的方式保衛(wèi)無產(chǎn)階級政權。

    黨報理論

    1、黨的報刊是無產(chǎn)階級先鋒隊的喉舌、 集體的宣傳者、鼓動者

    列寧

    和組織者。

    2、在黨報與黨的機關的關系上,黨報是全黨的輿論機關、宣傳機關,并且應在黨的綱領范圍內(nèi)進行宣傳。黨報應是黨的事業(yè)的一部分,黨報必須與黨的機關保持一致,并接受黨的絕對領導。

    3、無產(chǎn)階級黨報應該反映工人的利益,反映廣大群眾的利益。

    工作原則

    1、黨報工作者的創(chuàng)作自由必須服從于黨的基本利益。

    2、宣傳報道必須絕對真實。

    3、無產(chǎn)階級黨報應該是堅持原則,充滿戰(zhàn)斗性的機關報。

    人物逝世

    去世

    1924年1月21日莫斯科時間18時50分,列寧在戈爾基村去世,終年54歲。有90余萬人出席追悼大會時瞻仰了列寧的遺體并默哀。視列寧為良師益友的中華民國廣州革命政府領導人孫中山聞訊后致悼詞:

    茫茫五洲,蕓蕓眾生;孰為先覺,以福齊民?伊古迄今,學者千百,空言無施,誰行其實?惟君特立,萬夫之雄;建此新國,躋我大同。并世而生,同洲而國;相望有年,左提右挈。君遭千艱,我丁百厄;所冀與君,同軌并轍。敵其不樂,民乃大歡;邈焉萬里,精神往還。天不假年,與君何說;亙古如生,永懷賢哲。

    而堅持反共主義立場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評論說:

    俄國人民掉進泥潭苦苦掙扎,對于他們來說最壞的事情莫過于列寧的誕生,而第二壞的事情則是他的死亡。

    列寧逝世后,蘇聯(lián)政府為紀念他,在莫斯科的紅場建造列寧墓并將列寧的遺體用現(xiàn)代防腐技術制成木乃伊保存在水晶棺內(nèi)供瞻仰。1920年代初,俄國宇宙主義運動相當流行,列昂尼德·鮑里索維奇·克拉辛和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博格丹諾夫提議將列寧的尸體冷凍,以便將來讓他蘇醒。冷凍設備需到國外購買,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該計劃未能實現(xiàn)。于是計劃改為尸體進行防腐處理,在1924年1月27日放置在永久展覽在莫斯科列寧墓。俄羅斯科學院等機構提出將列寧的遺體遷出紅場列寧墓下葬,并得到了部分議會議員的支持。但這一提議同時也遭到包括普京在內(nèi)的不少政治人物的反對。

    列寧逝世三天后,彼得格勒更名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后改名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所在的列寧格勒州保持原名。

    死因解剖

    據(jù)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2008年1月17日報道,1924年1月21日,世界無產(chǎn)階級的領袖列寧與世長辭。有關列寧的確切死因,長期以來一直是各方猜測的話題。醫(yī)學專家在解剖并仔細分析列寧大腦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哲學副博士、暢銷書《天才死后的診斷》的作者莫尼卡·斯皮瓦克,有幸接觸過秘密檔案文件,她幫助我們解開了這個謎團。

    斯皮瓦克說,列寧54歲英年早逝以后,科學家就開始研究列寧的大腦。下面是健康人民委員尼古拉·謝馬什科院士報告中的一段話:“列寧的死因被認為是血管壁硬化(動脈硬化)。解剖證明,這是列寧生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病因就在頸動脈。”

    斯皮瓦克說,解剖時,發(fā)現(xiàn)列寧的大腦狀況很糟糕。列寧的腦顱組織總共只有1340克,連標準的腦重量都達不到。謝馬什科院士的報告說,“動脈硬化首先影響大腦,也就是直接支配人體活動的器官”。用這位專家的話說,病癥直接侵害“最脆弱的部位”,列寧的腦顱組織就是這種“脆弱”部位。

    后來,專家就把列寧的大腦、心臟和從他身體里取出來的子彈放入研究所的玻璃瓶,進行仔細研究。

    據(jù)斯皮瓦克說,1925年,蘇聯(lián)成立了專門研究列寧大腦的實驗室。年輕的蘇維埃國家沒有自己的專家,只好求助于外國。著名的德國神經(jīng)學家奧斯卡爾·福格特(1870-1959)主持了研究工作。按照福格特的計劃,在德國制作了宏觀切割儀(切割成幾大塊)和微觀切割儀(做成3.4萬個切片)。

    1927年,福格特提交了研究報告。報告說,列寧的大腦結構與常人不同,這成就了他的領袖事業(yè)。列寧的錐體細胞非常發(fā)達,細胞之間的連接纖維十分有力,細胞內(nèi)核也極為堅實和清晰。

    科學家把列寧的大腦和其他天才的大腦相比較,認為列寧的大腦質(zhì)地更高。列寧前額部位的溝回比盧那察爾斯基、米丘林、馬雅可夫斯基的溝回都要多。

    婚姻家庭

    1893年的秋天,列寧來到彼得堡從事秘密革命活動。這個消息很快就在彼得堡的馬克思主義者中間傳開了?唆斊账箍▼I(全名叫娜杰日達·康斯坦丁諾夫娜·克魯普斯卡婭,1869出生于俄國彼得堡一個貴族家庭,青年時代她在學校里,她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開始從事革命活動),當時是馬克思主義小組成員,她聽說從伏爾加河來了一位很有學識的馬克思主義者,并且閱讀了他的一本關于市場問題的著作。著作中那精辟的見解,使她大為欽佩,她渴望著能同這位新來的馬克思主義者見面。1894年在彼得堡的一次會議上,列寧結識了這位渴望能看見他的克魯普斯卡婭,會上列寧和大家一起探討俄國革命應走什么樣的道路,給克魯普斯卡婭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在她心目中,列寧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了不起的馬克思主義者。 此后,每逢星期天,列寧都去給工人小組講課,列寧常常順路到克魯普斯卡婭家里做客,當時,克魯普斯卡婭在一所工人星期夜校里任教,很了解工人們的生活疾苦、意見和要求,她經(jīng)常向列寧匯報學校里的情形和工人們的生活。而這一切情況,也正是他很想了解的事情,就這樣他們經(jīng)常見面,互相交換意見和討論問題。有一次,列寧得了肺炎,克魯普斯卡婭多次去看望他。這樣,他們接觸了解的機會就更多了。共同的事業(y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興趣,使他們之間的革命友誼逐漸發(fā)展成為純潔真摯的愛情。

    1895年12月,列寧因為進行革命活動,被沙皇政府逮捕了?唆斊账箍▼I焦急萬分,她通過地下黨的幫助,先同列寧取得了聯(lián)系,并且經(jīng)常秘密通信。她還邀請她的一位女友,想辦法去秘密會見列寧,她那位女友笑著說道:“不,你一個人去吧,他想看見的是你,不是我! 這當然是一句玩笑,但對于克魯普斯卡婭來說,心里確是感到甜滋滋的。 可惜的是,克魯普斯卡婭一連去了三次,沒有一次見到列寧。列寧后來知道這事以后,心里也很難過。 列寧流放以后,她也被捕了,警察當局判處她到烏法流放三年。于是,列寧和克魯普斯卡姬分別向警察當局提出申請:克魯普斯卡姬讓自己也到列寧的所在地流放(列寧讓她也到自己的流放地去服刑)。警察當局開始不同意。后來經(jīng)過反復的斗爭,警察當局才勉強允許克魯普斯卡婭去舒申斯克,但必須與列寧結婚,在列寧刑滿離開后,克魯普斯卡婭還要到烏法去服滿剩下的刑期。 1898年5月7日黃昏時分,在這樣的情況下克魯普斯卡婭就由她的母親陪同來到了列寧的流放地——西伯利亞東部米努辛斯克縣的舒申斯克村。她們到了舒申斯克村列寧去打獵去了還沒回來。 掌燈時分,列寧帶著獵物回來了,老遠就看到自己的房間里亮著燈光。不免有些奇怪,便去找房東打聽。風趣詼諧的房東和列寧開了個小玩笑,她說:可不得了啦,村里的一個醉漢耍酒瘋,闖進了你的房間,將書扔了一地,你快去看看吧!列寧聽后趕緊向屋里奔去,正好這時克魯普斯卡婭從房里走出來,他們險些撞個滿懷。房東在一旁見了,笑得前仰后合,他為這一對青年戀人在苦難中相會而高興?唆斊账箍▼I一到舒申斯克,警察當局就威脅說,如不馬上結婚,就要將她押送到烏法。他們只得立即準備結婚,可是警察當局卻又故意刁難,拖了兩個月才發(fā)給他們結婚證書。 1898年7月10日,由幾位同村的農(nóng)民當證婚人,列寧和克魯普斯卡婭舉行了婚禮;楹,他們互敬互愛,他們認為夫妻之間如果沒有最大的信任,共同生活是不能設想的。他們之間曾訂了一個夫妻“條約”:互不盤問。以后又補充了一條:如果互相有了意見,絕不隱瞞。不論是列寧還是克魯普斯卡婭,在婚后幾十年的生活中誰都沒有違反過這些“條約”。

    列寧在家里對她,總是象在革命隊伍中對待同志一樣體貼入微,倘若克魯普斯卡婭身體稍有不適,列寧就非要動員她去就醫(yī)不可,生怕因診治不及時而使病情加重。

    成功秘訣

      過去人們以為共產(chǎn)主義革命跟馬克思、恩格斯兩位德國思想家有關系,與大封建大資產(chǎn)階級勢不兩立,但鮮為人知的是另一位重要的人物——德皇威廉二世曾給予列寧很大幫助。

    沒有永遠的敵人

    2007年12月出版的德國《明鏡》周刊刊登了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副題則是《被收買的革命》。文章披露,俄共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列寧與德皇串聯(lián),獲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資助,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沒有威廉二世出錢出槍,擴大革命喉舌《真理報》,列寧的武裝政變絕無成功的可能。文章說,列寧想要顛覆沙皇,而威廉二世皇帝則要取得在東線的勝利。德意志帝國接連數(shù)年以千萬計的馬克和后勤援助支持了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人。

    歷史上流傳著一句古老的政治要訣——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文章用大量證據(jù)證明,德意志帝國跟布爾什維克首腦共同密謀反對沙皇尼古拉二世,柏林用馬克、武器彈藥支持了俄國的布爾什維克及其他革命力量,以此為結束沙皇專制貢獻了力量。德國外交部直到1917年年底至少為列寧支出了兩千六百萬帝國馬克,相當于今天七千五百萬歐元。

    這些共謀者書寫了世界的歷史:沒有威廉二世對列寧的幫助,就沒有九十多年前的十月革命。沒有德國的支持,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就無法維持執(zhí)政最關鍵的第一年(1917-1918年),很可能也就沒有蘇聯(lián)的出現(xiàn)、沒有共產(chǎn)主義的崛起。

    只有永遠的利益

    一切都開端于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盡管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堂兄弟,但他們分別屬于不同的政治集團。前者屬于中歐奧匈及德意志帝國;后者則參加了因為擔心德國在歐洲的霸權地位而形成的協(xié)約國,其成員包括法蘭西共和國、君主立憲制的英國和獨裁的俄國。

    戰(zhàn)爭使得戰(zhàn)略家們不僅在戰(zhàn)壕內(nèi)尋找戰(zhàn)勝敵人的辦法,而且要在敵人內(nèi)部瓦解他們。當時的德國財政部門提供數(shù)億馬克,用來煽動摩洛哥人、印度人以及其他殖民地的人民起來反抗巴黎和倫敦。落后的沙俄帝國也成為德國“從內(nèi)部瓦解”的對象。

    在超過一百個民族和種族的沙皇帝國里,波蘭人,烏克蘭人,愛沙尼亞人,芬蘭人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都夢想有他們自己的國家。威廉二世有所謂的桔皮戰(zhàn)略: 將熱帶水果的皮從果肉上分離下來,受德國資助的新興國家自然要尋求德國的監(jiān)護——這就是邁向世界權力道路上的一步。

    當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二月革命中最終垮臺之后,資產(chǎn)階級臨時政府掌管了政權,俄國出現(xiàn)臨時政府和工兵代表蘇維埃并存的局面,革命的走向還是一個大問題,身在瑞士的列寧渴望著盡快返回祖國來引導革命。當時,列寧返回俄國的路線只有兩條,一是通過德國,經(jīng)瑞典、芬蘭回國。但德國當時是俄國的交戰(zhàn)國,祖國的仇敵會給他回國的機會嗎?二是取道法國,然后渡海到英國,再返回俄國,但英法是俄國的協(xié)約國,俄國根本沒有打算讓這位革命者再回來鬧革命,英國則無論如何不會借道給他這樣一個堅決反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的人。

    通過1917年二月革命上臺的俄國資產(chǎn)階級臨時政府不顧俄國人民要求退出戰(zhàn)爭的呼聲,繼續(xù)嚴令缺彈少糧的俄軍向武裝到牙齒的德軍進攻,結果導致一連串災難性的失敗,數(shù)十萬計的俄軍士兵戰(zhàn)死。面對這樣一個“不死不降不走”的俄國臨時政府,德國轉而希望與堅持共產(chǎn)主義和歐洲革命的俄國布爾什維克取得聯(lián)系,以便促使俄國退出戰(zhàn)爭。德國陸軍參謀長魯?shù)堑婪蚪ㄗh德皇允許列寧取道德國返回俄國。與此同時,正在中立國瑞士流亡的列寧也發(fā)現(xiàn)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列寧與德國的秘密接觸

    據(jù)監(jiān)視列寧的瑞士特工記載:“1916年12月28日,列寧提著一個不大的行李箱走出蘇黎世的住所,我們跟隨他乘火車于上午10時來到首都伯爾尼。下車后他直接住進離火車站不遠的一個旅館,半個小時后,他走出旅館坐上一輛開往邊境小城福索祖爾斯方向的有軌電車。下車后,他邊走邊環(huán)顧四周,隨后走進德國駐當?shù)氐念I事館大樓,此時是上午12時30分。直到第二天下午16時,列寧才走出領事館。大約4個小時后,他坐上了返回蘇黎世的火車!

    事后獲悉,列寧此次福索祖爾斯之行,是與德國駐瑞士伯爾尼特使馮·羅姆貝格伯爵會談,協(xié)商了兩套護送俄國革命黨人回國的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從瑞士乘坐專列前往德國,再經(jīng)過德軍占領下的波蘭或經(jīng)中立國瑞典進入俄國。鑒于俄國臨時政府向瑞士提出過引渡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黨人的要求,一旦瑞士不同意列寧等人出境的話,就采取第二套方案,由德軍總參謀部提供秘密車廂,借國際貨運專列將布爾什維克黨人運出瑞士,或者在德瑞界湖博登湖上準備好渡輪,將列寧等人接走。魯?shù)堑婪蛟谄浠貞涗浿袑懙溃骸皬能娛陆嵌葋砜,把列寧放回俄國是一個明智之舉!还芏韲绾尾皇堑聡膶κ,只要它不退出戰(zhàn)爭,我們就不能擺脫失敗的陰影。在這一前提下,我們幫助宣揚赤色革命的俄國激進分子,其實就是幫助德國!

    在德皇幫助下順利回國

    1917年3月下旬,德皇威廉二世正式批準了由德國外交部與總參謀部共同制訂的“托爾計劃”,并在計劃上批示:“以列寧為首的40余名布爾什維克黨人對德國有利用價值,接受他們的申請。”俄國革命黨人被分為兩組,分批取道德國返回祖國。1917年4月9日,以列寧及其家人為首的第一批革命黨人從蘇黎世登上了德國專列。專列開出后不允許任何人上車,也不允許任何人下車,窗戶被用黑色亞麻布制作的窗簾遮得嚴嚴實實,車上乘務員也盡量保持沉默。幸運的是,瑞士政府并未進行任何阻攔,行程十分順利。

    1917年4月12日清晨,列寧一行抵達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列寧在那里參加了俄國移民和瑞典社會民主黨舉行的聯(lián)席會議,成立了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國外政治局,間接領導俄國國內(nèi)工兵蘇維埃與臨時政府做斗爭。不久,列寧等人回到彼得格勒,受到工人和士兵們空前熱烈的歡迎,波羅的海艦隊的水兵們還開來帶探照燈的裝甲車,負責列寧的警衛(wèi)工作。蘇聯(lián)歷史學家在描述當時的場景時寫道:“在歡呼的人群當中,水兵指揮官馬克西莫夫邀請列寧講幾句話,列寧登上了裝甲車,發(fā)表了著名的u2018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u2019演說……”

    1917年4月17日,德國在斯德哥爾摩的情報機構頭目向柏林總部發(fā)出電報說:“列寧幸運的進入了俄國。他已完全按照所愿行使!

    成功為自己辯護

    列寧回國后,布爾什維克在俄國境內(nèi)的活動立刻活躍起來。克倫斯基的臨時政府對其恨之入骨,除了采取鎮(zhèn)壓外,還利用一切手段詆毀列寧以及布爾什維克的名譽,而列寧經(jīng)德占區(qū)回國一事正好被用來炒作。

    1917年7月4日,曾與列寧一起在國外工作的社會革命黨人班克拉托夫在媒體上指責列寧與德國“達成某種秘密協(xié)議”,并宣稱列寧、加米涅夫、科茲洛夫斯基都是“德國派往俄國的間諜”。這些人“要在德國的資金資助下推翻臨時政府的統(tǒng)治”。另外,彼得格勒法院還引用俄軍準尉伊爾莫列科“自首”后交代的材料。伊爾莫列科宣稱,他是受德軍總參謀部直接指派負責與布爾什維克聯(lián)系的。伊爾莫列科還公開指責列寧是一名德國間諜,他曾奉命與列寧進行過接觸。1917年7月,俄國法院下達了逮捕列寧的命令,幸好警察出動時列寧并沒有在家。列寧十分氣憤,打算親自出庭為自己辯護。但由于人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在黨內(nèi)同志的勸說下,列寧放棄了這一打算,轉而前往芬蘭,躲避臨時政府的追捕。

    臨時政府在煽動輿論時牢牢抓住“列寧是經(jīng)德國返回俄國”這一事實,一時間,列寧成為眾矢之的。他每天都能收到海外僑民和俄國文化界發(fā)來的譴責信,一些人在信中將列寧稱為“叛徒”和“被德皇收買的人”。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和意大利鋼琴家布佐尼也加入了聲討列寧的行列。羅蘭認為,列寧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與德國合作,列寧的行為將對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產(chǎn)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由于臨時政府的煽動,當時俄國內(nèi)局勢變得對布爾什維克相當不利。列寧在芬蘭公布了一系列材料證明自己的清白。列寧指出,那個伊爾莫列科準尉的證詞沒有任何可信的成分,一向以嚴謹高效著稱的德國總參謀部是不會找一個隨時可能叛變的準尉來與他這樣的人物聯(lián)系的。列寧的自我辯護很有效果,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他是清白的,后來連列寧的政敵也拒絕相信伊爾莫列科的證詞。不久,列寧成功領導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

    與魔鬼結盟

    很快,新成立的蘇維埃國家就跟德意志帝國締結了和平,和平帶給德國在東線的安寧,讓德國對東歐發(fā)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威廉二世曾經(jīng)夢想過,建立一個對抗西方的同盟關系或者友好結盟關系,就像二十多年之后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勾結一樣。盡管這個同盟的兩方信誓旦旦,但是從來沒有忘記想要把對方送上絞刑架。受德國皇帝支持的列寧幫助德國的同志們?nèi)ミM行反對帝制的革命,而威廉二世則不僅支持布爾什維克,同時又去支持他們的反對派。1918年11月4日基爾德的水兵起義導致德皇政府中斷了與俄國新政權的外交關系,雙方相互利用的陰謀關系告一段落。

    在中國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挘骸笆赂锩宦暸陧,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今天我們才知道十月革命到底是怎樣的一場革命。根據(jù)俄國學者的證實,進攻冬宮的浩大場面,都是后來的藝術化編造,實際是一支不到兩千人的赤衛(wèi)隊占領了彼得格勒全市的戰(zhàn)略據(jù)點,部分武裝人員采取了逼宮行動,阿芙樂爾巡洋艦當時并沒有實彈炮擊,而是發(fā)射了一發(fā)禮花炮彈。政府武裝十分微弱,主張民主自由的臨時政府沒有任何抗拒就被赤衛(wèi)隊逮捕了。十月革命不是人民的自發(fā)革命,而是布爾什維克武裝隊伍向二月革命建立的臨時政府“奪權”。

    俄國著名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普列漢諾夫(1856-1918年)曾是列寧的導師?墒鞘抡兪顾闯隽肆袑帤埲痰囊幻。臨終前他口授了一份《政治遺囑》預言了俄國社會的基本走向,結果很多內(nèi)容都得到了歷史的證實。蘇聯(lián)解體后,這份遺囑重見天日,1999年在俄國《獨立報》發(fā)表,2000年中共中央《馬恩列斯研究》第二期翻譯出版了這份歷史文獻。

    按照普列漢諾夫《政治遺囑》的說法,列寧“為了達到既定目標什么都干得出來,如果有必要,他

    甚至可以同魔鬼結盟”。為了實現(xiàn)奪取政權的目標,列寧不惜同德國皇家政權的情報機構合作,領取他們的大量資助,使得布爾什維克黨有錢有槍,而且擴大《真理報》這樣的輿論工具,影響了大量的工人、士兵和市民。其他黨派沒有這樣的資助,沒有財力和武裝,沒有發(fā)行量巨大的報紙,根本不可能發(fā)生重大的影響。在列寧鼓動軍隊反戰(zhàn),農(nóng)民要求土地的時候,德國情報機構從各國發(fā)回的密電都報告說,列寧正在按計劃進行。布爾什維克奪權以后,立刻與德方和談,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片土地拱手割讓給德方。按照和約的內(nèi)容,這些土地是永久割讓的。只是后來戰(zhàn)爭雙方的力量對比發(fā)生逆轉,德軍在一戰(zhàn)后期全線崩潰,俄國意外地重新贏回了這些土地。

    比沙皇殘忍的列寧

    列寧說過,沙俄帝國是各族人民的大監(jiān)獄。其實沙皇政府對于革命者還是相對仁慈的。列寧被逮捕以后,沒有酷刑伺候,而是判處流放。所謂流放,僅僅是送往西伯利亞地區(qū),并沒有苦役和監(jiān)禁,仍有相對自由。

    根據(jù)旅美學者程映紅教授的介紹,列寧的母親寫信給沙皇當局要求照顧列寧的健康,列寧獲準到西伯利亞的北國江南地區(qū)蘇申斯克,那里氣候溫和,飲食無虞。列寧每天游泳、打獵、釣魚,主要是散步,并且每月享受八盧布的政府津貼。他參加了一位流放同志的婚禮后,覺得應該借此機會跟他的女友克魯普斯卡婭完婚。于是接來母親和未婚妻,到教堂舉行了婚禮。還雇用了一名當?shù)嘏樗麄円患抑笈D套鲲垼路蛉藙t教女孩認字。這樣悠閑的流放生活簡直是后來被克格勃逮捕關押的囚犯們不可想象的天堂之夢。

    列寧也曾被關押在監(jiān)獄里。有一年,列寧被沙皇政府逮捕了,關在一間狹小的單人牢房里。這房間黑乎乎的,只有一個窗戶透進一點微弱的光。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列寧仍然堅持學習和工作。他讓家人送來了許多書。他一邊讀書,一邊秘密地寫了不少傳單和小冊子,指導監(jiān)獄外的革命斗爭。列寧在監(jiān)獄里寫這些秘密文件,要是被看守發(fā)現(xiàn)了,就得延長期限。列寧想了個巧妙的辦法,他把面包捏成“墨水瓶”,裝上牛奶,在書上空白的地方寫字。牛奶干了,只要在火上一烤,字就會顯出來。列寧寫的時候非常小心,一聽見門響,他就把“墨水瓶”放進嘴里大嚼起來。看守一天要來檢查好幾次,但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有一天,列寧在寫給同志的信里很風趣地說:今天真不走運,一連吃了“六個墨水瓶”。列寧坐牢沒有從事過苦役勞動,還能讀書,指導獄外的革命活動。他還有筆能寫字,寫革命傳單和小冊子。列寧的行為如果被發(fā)現(xiàn),僅僅可能被延長關押,而不是吊打、反銬、小號站籠等酷刑。最令人們驚嘆的是,列寧有足夠的面包和牛奶,當作墨水瓶和墨水。

    而在沙俄監(jiān)獄里受優(yōu)待的列寧卻和斯大林創(chuàng)建了古拉格勞改營,后來成為各社會主義國家勞改營的典范。數(shù)以千萬計的人在勞改營中從事繁重的苦役,大量的人犯在饑餓、寒冷和病痛中死亡,其中包括許多詩人、作家、學者、科學家和藝術家。俄羅斯著名作家索爾仁尼琴據(jù)此寫了令人看后心驚肉跳的《古拉格群島》。普列漢諾夫寫道:“列寧為了把一半俄國人趕進幸福的社會主義未來中去,竟能夠殺光另一半俄國人”。

    普列漢諾夫回憶,過去曾經(jīng)跟列寧一起談論過法國革命,列寧認為“雅各賓共和國之所以垮臺,就是因為斬首機砍掉的腦袋太少了”,當時以為不過是他的玩笑話。后來奪權后,列寧真的大開殺戒,契卡(肅反委員會)殺人不眨眼。電影《列寧在1918》中,高爾基忍不住向列寧諫言,列寧發(fā)表了一番議論,為肅反擴大化濫殺無辜作辯解,他說,在生死搏斗的時刻,誰能說明哪一拳是必要的,哪一拳是不必要的?

    歷史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就給出了答案,正是那些砸向無辜而善良人們的不必要的拳頭,搗毀了自己的根基,蘇聯(lián)在倒塌前沒有人再相信謊言以及為掩蓋謊言而制造的更多的謊言。即使擁有氫彈、導彈和最先進的飛機、坦克,依然沒有保住蘇共的政權,貌似超級強大的蘇聯(lián),不幸被普列漢諾夫的預言說中,“像紙牌搭成的小房子那樣坍塌!备鼮榭杀氖牵瑤缀鯖]有一個干部站出來為黨抗爭。當一個政權需要用欺騙來對待自己的人民,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的歷史,那么你就可以毫不猶豫地認定,它,錯了,不論它標榜自己多么正確。

    人物名言

    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友誼建立在同志中,鞏固在真摯上,發(fā)展在批評里,斷送在奉承中。

    欺騙的友誼是痛苦的創(chuàng)傷,虛偽的同情是銳利的毒箭。

    患難識朋友。

    不用相當?shù)莫毩⒐Ψ,不論在哪個嚴重的問題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誰怕用功夫,誰就無法找到真理。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也會變成謬誤。

    貽誤時機或張惶失措,就等于喪失一切。

    贏得了時間就是贏得了一切。

    在歷史急劇轉變的關頭,往往連先進的政黨也會在相當?shù)囊欢螘r間內(nèi)不能理解新的局勢而復舊的口號,這些口號在昨天是正確的,但在今天已經(jīng)失去任何意義。

    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于是慢性自殺。

    貧農(nóng)特別吃沒有文化的虧,特別需要受教育。

    只要千百萬勞動者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跟隨本階級的優(yōu)秀人物前進,勝利也就有了保證。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

    科學的宗旨就是提供宇宙的真正寫真。

    我們不需要死記硬背,我們需要用基本的知識來發(fā)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

    學習,學習,再學習!學,然后知不足。

    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

    只要愿意學習,就一定能夠學會。

    一般青年的任務,尤其是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及其他一切組織的任務,可以用一句話來表示,就是要學習。

    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完全由教學人員來決定。

    應該在肩膀上長著自己的腦袋。

    誰不會休息,誰就不會工作。

    黨的任務是對所有國家機關的工作進行總的領導,而不是像那樣進行過分頻繁的……往往是對細節(jié)的干涉。

    只有當全體居民都參加管理工作時,才能徹底進行反官僚主義的斗爭,才能完全戰(zhàn)勝官僚主義。

    道德是為了幫助人類社會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類社會擺脫勞動剝削制。

    真正建立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任務正是要由青年擔負。

    少說些漂亮話,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判斷一個人,不是根據(jù)他自己的表白或對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據(jù)他的行動。

    寧要好梨一個,不要爛梨一筐。積極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兩三個,也比十個死氣沉沉的人強。

    要成就一件大事業(yè),必須從小事做起。

    勞動者的組織性、紀律性、堅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勞動者的團結一致,是取得最后勝利的保證。

    當前的任務是,即使在最困難的條件下,也要挖掘礦石,提煉生鐵,鑄造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以及與這一世界觀相適應的上層建筑的純鋼。

    馬克思認為理論的符合于現(xiàn)實是理論的唯一標準。

    必須有勇氣正視無情的真理。

    一切非階級的社會主義和非階級的政治學說,都是胡說八道。

    任何一件事都具有兩面性。

    誰不和我們一起就是反對我們,中立的人最危險。

    (1)任何時候都不要玩弄起義,在開始起義時就要切實懂得,必須干到底。

    (2)必須在決定的地點,在決定的關頭,集中很大的優(yōu)勢力量,否則,更有準備、更有組織的敵人就會把起義者消滅。

    (3)起義一旦開始,就必須以最大的決心行動起來并堅決采取進攻。防御是武裝起義的死路。

    (4)必須在敵軍還分散的時候,出其不意地襲擊他們。

    (5)每天(如果以一個城市來說,可以說每小時)都必須取得勝利,即使是不大的勝利,無論如何要保持“精神上的優(yōu)勢”。

    要學會游泳,就必須先下水。

    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

    閃光的東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心。

    欺騙友誼是痛苦的創(chuàng)傷,虛偽的同情地銳利的毒箭。

    人物語錄

    1、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

    2、寧要好梨一個,不要爛梨一筐。積極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兩三個,也比十個朝氣沉沉的人強。

    3、當前的任務是,即使在最困難的條件下,也要挖掘礦石,提煉生鐵,鑄造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以及與這一世界觀相適應的上層建筑的純鋼。

    4、判斷一個人,不是根據(jù)他自己的表白或對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據(jù)他的行動。

    5、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錯誤。

    6、勞動者的組織性、紀律性、堅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勞動者的團結一致,是取得最后勝利的保證。

    7、閃光的東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8、分裂是一件沉痛的事情,但是有時是必要的。在必須分裂時,一切軟弱,一切溫情都是犯罪。

    9、欺騙友誼是痛苦的創(chuàng)傷,虛偽的同情地銳利的毒箭。

    10、我們是未來的黨,而未來是屬于青年的。我們是革新者的黨,而青年總是更樂于跟革新者走的。我們是跟舊的腐朽事物進行忘我斗爭的黨,而青年總是首先投身到忘我斗爭中去。

    人物著作

    作品名稱時間
    《俄國社會民主主義者的任務》(1897年)
    《談談罷工》(1899年)
    《俄國社會民主黨人抗議書》(1899年8月)
    《我們的綱領》(不早于1899年10月)
    《我們運動的迫切任務》(1900年11月初)
    《中國的戰(zhàn)爭》(1900年12月)
    《無政府主義和社會主義》

    (1901年)

    《怎么辦?》(1901年秋—1902年2月)
    《我們綱領中的民族問題》(1903年7月)
    《五一節(jié)》(1904年4月2日〔15日〕)
    《小資產(chǎn)階級社會主義和無產(chǎn)階級社會主義》(1905年10月25日〔11月7日)
    《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1905年11月13日〔26日)
    《社會主義和宗教》(1905年12月)
    《莫斯科起義的教訓》(1906年8月29日[9月11日])
    《約·菲·貝克爾、約·狄慈根、弗·恩格斯、卡·馬克思等致弗·阿·左爾格等書信集》(1907年4月6日〔19日〕)
    《公社的教訓》(1908年3月23日)
    《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1908年4月3日(16日)以前)
    《論工人政黨對宗教的態(tài)度》(1909年5月13日〔26日〕)
    《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1913年3月1日(14日))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1913年3月)
    《民族問題提綱》(1913年6月)
    《馬克思主義和改良主義》(1913年9月12日〔25日〕)
    《關于民族問題的批評意見》(1913年10-12月)
    《論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民族綱領》(1913年12月)
    《論民族自決權》(1914年2—5月)
    《民族平等》(1914年4月)
    《關于民族政策問題》(1914年4月6日[19日]以后)
    《腐蝕工人的精致的民族主義》(1914年5月)
    《關于民族平等和保護少數(shù)民族權利的法律草案》(1914年5月 6日[19日]以后)
    《卡爾·馬克思》(1914年11月)
    《第二國際的破產(chǎn)》(1915年5-6月)
    《社會主義革命和民族自決權(提綱)》(1916年1-2月)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1916年1-6月)
    《關于自決問題的爭論總結》(1916年7月)
    《四月提綱》(1917年4月)
    《革命的教訓》(1917年7月底)
    《國家與革命》(1917年8-9月)
    《革命的任務》(1917年9月6日[19日])
    《大難臨頭,出路何在?》(1917年9月10—14日〔23—27日〕)
    《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彼得格勒委員會會議上的發(fā)言》(1917年11月1日[14日])
    《論“左派”幼稚性和小資產(chǎn)階級性》(1918年5月5日)
    《論我們報紙的性質(zhì)》(1918年9月18日或19日)
    《無產(chǎn)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年10-11月)
    《論“民主”與專政》(1918年12月23日)
    《共產(chǎn)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文獻》(1919年3月上旬)
    《關于用自由平等口號欺騙人民》(1919年5月19日)
    《答美國世界新聞社駐柏林記者卡爾·維干德問》(1920年2月18日)
    《共產(chǎn)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
    《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為共產(chǎn)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草擬的)(1920年6月5日)
    《民族和殖民地問題委員會的報告》(1920年7月26日)
    《關于無產(chǎn)階級文化》(1920年10月)

    歷史貢獻

    無產(chǎn)階級導師之一

    列寧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chǎn)階級執(zhí)政黨的創(chuàng)建者。他成功地領導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使社會主義由科學理論轉變?yōu)閭ゴ髮嵺`。

    毛澤東和鄧小平曾先后分別用中國革命與中國建設的成功經(jīng)驗充分肯定了列寧主義的指導意義。毛澤東指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chǎn)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強調(diào)指出:“中國革命的成功,是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F(xiàn)在中國搞建設,也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绷袑幹髁x作為馬克思主義在帝國主義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時代的新發(fā)展和新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化之路,成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產(chǎn)生的重要思想基礎。列寧主義思想體系中一系列重要思想,如:東方社會發(fā)展思想、社會主義改革思想、社會主義國家治理思想、無產(chǎn)階級執(zhí)政黨建設思想、黨內(nèi)民主建設思想等,對于當代中國全面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仍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和借鑒價值。

    列寧研究尚需進一步拓展

    有關列寧及列寧主義的價值,今天更需要學術界進一步研究和挖掘。就目前已有的成績而言,國內(nèi)學者通過數(shù)十年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成果在列寧的辯證法思想、東方社會發(fā)展思想、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思想、法律思想、黨內(nèi)民主思想等方面達成了一系列共識。但與現(xiàn)實需要相比,還顯得不夠。至于國外學術界,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也出現(xiàn)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只是囿于意識形態(tài)的偏見,西方學術界對列寧及列寧主義基本持否定的態(tài)度。有鑒于此,我們更需要加強和深化列寧及列寧主義研究。揚長補短,乃當務之急。目前學術界關于列寧研究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不足:

    第一,對詆毀列寧的種種觀點回應不夠。這些觀點包括:“列寧是專制獨裁者”、“列寧是烏托邦主義者”、“蘇聯(lián)解體原罪在列寧”、“列寧背叛了馬克思”等。要客觀地評價列寧的歷史功績,就必須對這些錯誤觀點作出積極有力的回應。

    第二,對列寧與斯大林之間的關系研究不夠。如:列寧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斯大林?斯大林究竟在哪些方面繼承了列寧的思想,又在哪些方面背離了列寧的思想?只有說清楚這些問題,才能對列寧和斯大林雙方都有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

    第三,對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發(fā)展問題研究不夠。如:毛澤東對列寧的東方社會發(fā)展思想、社會主義革命道路和策略思想、社會主義國家治理思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思想等有哪些新發(fā)展?鄧小平對列寧的改革開放思想、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思想等有哪些新突破?對這些問題能否作出準確回答,不僅關系到對列寧的評價,而且關系到對毛澤東、鄧小平乃至當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評價。

    第四,對列寧思想本身的內(nèi)在邏輯及歷史演進研究不夠。如:列寧關于黨內(nèi)民主思想,晚期與早期有何歷史性聯(lián)系,有何實質(zhì)性發(fā)展?列寧為鞏固無產(chǎn)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統(tǒng)治地位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究竟作了哪些探索和思考?這些探索和思考對于中國在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元化社會思潮有何借鑒價值?我們只有把握了列寧思想的內(nèi)在邏輯和歷史演進過程,才能科學揭示其思想內(nèi)涵和精神實質(zhì)。

    總而言之,列寧研究亟須進一步拓展問題域。對于以上所提的種種問題,都需要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主義原則,力求辯證地歷史地加以解讀。換言之,就是要做到,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導,以現(xiàn)實問題作引領,通過文本的深度耕犁來發(fā)掘列寧的本真思想,并對此作出科學的闡釋。

    時代價值

    充分發(fā)掘列寧思想的時代價值

    深化列寧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列寧是連接馬克思、恩格斯和毛澤東、鄧小平的橋梁與紐帶。列寧的思想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列寧根據(jù)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經(jīng)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規(guī)律提出的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個國家里取得勝利并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理論判斷,也沒有過時。列寧的這些重要理論判斷為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理論支持。

    人物故事

    誰打碎了花瓶

    列寧是俄國十月革命的領導人,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創(chuàng)始人。他從小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經(jīng)常弄壞家里的東西。列寧八歲那年,有一次母親帶著他到阿尼亞姑媽家中做客;顫姾脛拥男×袑幰徊涣羯瘢压脣尲业囊恢换ㄆ看蛩榱。但是,誰也沒有看見。

    后來,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說:“不是我!

    而小列寧因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說出實話會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媽的責備,所以他也跟著大家大聲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親看他的表情,已經(jīng)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里經(jīng)常發(fā)生類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

    于是,小列寧的媽媽就想:應該怎能樣對待孩子撒謊這件事呢?當然,最省事的辦法就是直接揭穿這件事,并且處罰他。但是列寧的媽媽沒有這么做。她認為,重要的是教育兒子犯錯誤后要勇于承認錯誤,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而不是責備他。

    于是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在三個月內(nèi)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各種各樣的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的良心深處萌發(fā)出對自己行為的羞愧感。

    從那以后,列寧的媽媽明顯地感覺到,兒子不如以前活潑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著他。

    有一天,在小列寧臨睡前,媽媽又像往常一樣,一邊撫摩著他的頭,一邊給他講故事。不料小列寧突然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阿尼亞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干的!甭犝f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說:“給阿尼亞姑媽寫封信,向她承認錯誤,姑媽一定會原諒你的。”

    于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給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

    幾天后,小列寧收到了阿尼亞姑媽寄來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諒小列寧,還稱贊小列寧是個誠實的好孩子。

    小列寧得到原諒后,十分高興,又像以前一樣過著快樂的日子。他還悄悄地對媽媽說:“做誠實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譴責!眿寢尶粗鴥鹤訒牡男α。

    提高閱讀速度

    列寧讀書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異常驚人。有一次,一位老布爾什維克見列寧捧著—本很厚的外文書在快速翻閱,便問他要把一首詩背下來需要讀多少遍,列寧回答說:只要讀兩遍就可以了。

    列寧之所以具有如此強的記憶力,是與他讀書過程中的專心致志分不開的。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一切就理會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個不穩(wěn)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后,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一章書,才抬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這個故事說明,要想把書讀透、記牢,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朱熹早就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

    列寧酷愛讀書,在緊張的革命斗爭生活中,甚至在被捕、流放中仍然手不釋卷。他讀書時很喜歡在書頁的空白處隨手寫下內(nèi)容豐富的評論、注釋和心得體會。有時還在書的封面上標出最值得注意的觀點或材料。一旦讀到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他還在書的扉頁上或封面上寫下書目索引,特別注明書中的好見解、好素材及具有代表性的錯誤論斷的所在頁碼。列寧把做批注視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非常認真地加以對待,從不馬虎草率。他一般使用鉛筆批注,很少用鋼筆。他寫批注的過程,可以說是與書的作者探討甚至激烈爭論的過程。每當讀到精辟處,他就批上“非常重要”、“機智靈活”、“妙不可言”等,讀到謬誤處,就批上“廢話!”、“莫名其妙!”等等,有的地方則干脆寫上“哦,哦!”、“嗯,是嗎?!”、“哈哈!”、“原來如此!”等等。更有價值的是,列寧的重要著作《哲學筆記》就是在讀哲學書籍時寫的批注和筆記匯編而成的。它被公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認真寫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讀書時開動腦筋,認真鉆研,把握書的主要內(nèi)容,也可以督促自己動手筆錄,記下某些感受、某個思想火花。

    列寧與衛(wèi)兵

    十月革命剛剛勝利,一天早晨,朝陽透過薄霧,把金色的光輝灑在高大的斯莫爾尼宮上。

    人民委員會就設在斯莫爾尼宮,在門前站崗的是新戰(zhàn)士洛班諾夫。班長叮囑他說:“洛班諾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崗。到這里來的人很多,你的任務是檢查他們的通行證。列寧同志要來這里開會,你千萬不能讓壞人混進來!”

    “是,班長同志。”洛班諾夫行了個軍禮,“我以革命的名義保證,一定為列寧同志站好崗!”

    太陽越升越高,到斯莫爾尼宮開會和辦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農(nóng)民,還有學生。洛班諾夫認真地檢查了他們的通行證。

    人民委員會主席列寧來了。他一邊走,一邊在考慮什么問題。

    “同志,您的通行證?”洛班諾夫攔住了他。

    “噢,通行證,我就拿!绷袑幖泵Π咽稚爝M衣兜里拿通行證。

    一位來開會的同志看到洛班諾夫攔住了列寧查通行證,就生氣地嚷起來:“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寧!” “對不起。”洛班諾夫嚴肅地說,“我沒有見過列寧。沒有通行證,誰也不能進!”

    列寧把通行證交給洛班諾夫。洛班諾夫接過來一看,果然是列寧同志,他非常不安,舉手行禮說:“列寧同志,請原諒,我耽誤了你的時間!

    列寧握住這位年輕戰(zhàn)士的手,高興地說:“你做的很對,小伙子!你對工作很負責任。謝謝!”

    他又回過頭來對旁邊那位同志說:“你不該責備他。我們就需要這樣認真負責的好戰(zhàn)士。革命紀律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列寧理發(fā)

    十月革命勝利后的一天,列寧到理發(fā)館去理發(fā)。當時,屋子里已經(jīng)來了很多人。列寧一進門,便問誰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后的次序等候。等著理發(fā)的人都認識列寧,知道列寧日夜為國家大事操勞,每一分鐘都是極其寶貴的。于是急著對他說:“誰是末了一位這不要緊,現(xiàn)在空出位置來,請你先理吧。”列寧回答說:“謝謝諸位同志們。不過這是要不得的,應該按班次和守秩序。我們自己訂的法律,應該在一切瑣碎的生活里去遵守它!绷袑幰幻嬲f著,就一面找個椅子坐下來,并從衣袋里掏出一張報紙看起來。等著理發(fā)的人們看到列寧態(tài)度很堅決,再沒有說什么,都以敬佩的眼光看著自己的革命領袖。

    在規(guī)定、制度、公約面前,人們是一律平等的。比如理發(fā)要按先后次序,這對誰都應該一樣——不管是普通群眾還是革命領袖。人們所以向列寧投來敬佩的眼光,就在于他以普通顧客的身份出現(xiàn),并且在人們衷心地要求他可以不講秩序的時候,他仍然堅持“在一切瑣碎的生活里”講秩序。

    鈕扣故事

    有一次,列寧發(fā)現(xiàn)人民委員會一個工作人員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顆紐扣。列寧看到了,沒有出聲,走了過去。

    碰巧第二天列寧又遇見了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還是沒有紐扣。到第三天也還是沒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寧才看到紐扣縫上了。

    “總算縫上了!绷袑幒芨吲d。甚至連情緒都不知道為什么提高了。

    那時是國內(nèi)糧食特別困難的時候,城市和工人區(qū)都缺少糧食。農(nóng)村有糧食,但是農(nóng)村里的有錢人——富農(nóng)把糧食藏起來了。 為了保證城市的糧食供應,往國內(nèi)各地派出了糧食征集隊。那位人民委員會工作人員,就是列寧想說他掉了紐扣的那一位,也被推舉擔任一個糧食征集隊的隊長。 列寧猶豫不決。 人們對列寧說: “他是個能干的人。” “是個有功之人。” “是個勤勉可靠的人! 列寧想要提紐扣的事,但沒有出聲。 那位工作人員帶了糧食征集隊出發(fā)了。 過了一段時間,列寧接到報告。報告如此這般地說,那位工作人員不勝任工作,他不能保證弄到糧食。不但如此,富農(nóng)還把糧食征集隊收集的糧食給燒了。 “可是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人們向列寧報告說,“他沒有預先提防,漫不經(jīng)心,沒有及時把糧食可靠地保護起來! 也有一些人庇護這個糧食征集隊的隊長: “列寧同志,這是偶然事故! 列寧聽著,他自己則在一張紙上畫著什么東西。別人頗感興趣:列寧在那里畫什么?往紙上一看,只見紙上畫著一顆紐扣。

    灰雀故事

    一年冬天,列寧在郊外養(yǎng)病。他每天到公園散步。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寧又來到公園,走到白樺樹下,發(fā)現(xiàn)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男孩說:“沒看見,我沒看見!

    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列寧問:“會飛回來?”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歌唱。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

    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

    當然,灰雀沒有告訴列寧昨天它去哪兒了。列寧也沒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jīng)知道男孩是誠實的。

    列寧與療養(yǎng)食堂

    十月革命后幾年,俄國鬧起了嚴重的大饑荒,在當時一次會議上,時任糧食人民委員的瞿魯巴突然暈倒,經(jīng)醫(yī)生的診斷,說瞿魯巴是太餓了,餓昏了。列寧知道這件事之后,不但贊賞了瞿魯巴,還表示要建立“療養(yǎng)食堂”,當時其目的,就是讓這些日夜為人民操勞的官員吃飽飯,讓他們好好為人民辦事,讓他們?yōu)榱耸澜绺锩鲐暙I!

    列寧的這個舉動,在當時,是無可厚非的!

    可是,列寧逝世后幾十年,這種“療養(yǎng)食堂”竟然發(fā)展成了特權制度!最終導致了列寧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蘇維埃政權的土崩瓦解!

    蜜蜂引路  

    一九二二年,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當?shù)赜幸粋養(yǎng)蜂的人,列寧常常請他來談天。有一回,列寧想找那個人談談怎樣養(yǎng)蜂?墒峭E扇フ宜娜说侥箍迫チ,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寧知道離得不太遠,就親自去找。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fā)現(xiàn)路邊的花叢里有不少蜜蜂。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采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列寧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yǎng)蜂的人。養(yǎng)蜂的人看見列寧,驚訝地說:“您好,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列寧笑著說:“我有向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TAGS: 世界歷史 歷史人物 思想家 政治家 外國名人
    名人推薦
    • 周平王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18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宮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國國君申侯之女),東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68年―...
    • 格里哥里·葉夫謝也維奇·季諾維也夫
        格里哥里·葉夫謝也維奇·季諾維也夫,俄國工人運動和布爾什維克黨早期的著名活動家和領導人,共產(chǎn)國際前期的領導人,后來成為聯(lián)...
    • 康斯坦丁·科爾尼洛夫
      康斯坦丁·科爾尼洛夫[KonstantinNikolaevichKornilov1879.03.09-1957.07.10],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十月革命后最重要的心理學家之一。他出生于...
    • 綏拉菲莫維奇
      綏拉菲莫維奇,1863年1月7日生于頓河州下庫爾莫雅爾斯克鎮(zhèn)哥薩克軍人家庭。1877年因起草反對沙皇的宣言被流放。其間,他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1901年第...
    • 周公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fā)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并制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
    • 希姆萊
      海因里希·魯伊特伯德·希姆萊(德語:?Heinrich Himmler),是納粹德國的一名法西斯戰(zhàn)犯,歷任納粹黨衛(wèi)隊隊長、黨衛(wèi)隊帝國長官、納粹...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