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47年,他組織了“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旨在重組歐洲共產主義政黨格局。1948年,他因酒精中毒在莫斯科逝世。尼基塔·赫魯曉夫在他的《赫魯曉夫回憶錄》中寫道,日丹諾夫酗酒嚴重,在他逝世的前幾天,斯大林還向他大聲呵斥,要求他停止喝酒,僅僅允許他喝果汁。然而,在1953年,有人披露日丹諾夫是“醫(yī)生案”的犧牲品。
由于日丹諾夫的兒子尤里娶了斯大林的女兒斯維特拉娜·阿麗露耶娃為妻,因此他還是斯大林的親家。不過,斯大林顯然不贊成尤里對“李森科科學理論”的批評。
到50年代后期,日丹諾夫主義(日丹諾夫強硬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已經(jīng)嚴重限制了蘇聯(lián)的文藝創(chuàng)作。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日丹諾夫主義在當時已經(jīng)超越了國界,在蘇聯(lián)以外的國家,包括中國、朝鮮、阿爾巴尼亞等,也非常流行日丹諾夫主義。日丹諾夫顯然試圖在全世界建立一種新的文藝創(chuàng)作哲學。他顛覆了傳統(tǒng)的文化模式,轉而推崇直白的、科學圖表式的表達方式,把一種符號和一種道德觀念緊緊地聯(lián)系起來。羅蘭·巴特在總結日丹諾夫主義的核心學說時,寫道:“[例如]酒象征著積極…(藝術家們)只考慮酒積極的一面,而不考慮酒本身!苯裉欤藗冎恢廊盏ぶZ夫對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和謝爾蓋·愛森斯坦的批評,卻不知道更多的藝術家為他的學說所恐懼。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日丹諾夫主義在藝術家們的心中徹底失去了市場,高壓政策結束了。其結果是蘇聯(lián)迎來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新高潮——過去被禁止的抽象作品和含蓄作品如今被官方所認可(審查機關顯然無法理解這些作品背后的真正含義)。1964年,蘇聯(lián)文藝界由赫魯曉夫新政重新回到嚴格審查制度后,那些“解凍”時期出名的藝術家依然由于自己過高的國際知名度而使當局無可奈何。他們被禁止在國內出版的作品在西歐卻享有盛譽。
為了紀念日丹諾夫,他的出生地馬里烏波爾在1948年到1989年期間一度被改名“日丹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