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黃克誠

    黃克誠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湖南永興人,中國工農(nóng)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革命家,大將軍銜。1955年09月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6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個人履歷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湖南永興人,中國工農(nóng)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黃克誠早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在國民革命軍唐生智部任職,參與北伐。之后參與領導湘南起義,之后陸續(xù)擔任中央紅軍紅四軍第12師第35團團長、紅五軍、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等,隨后跟隨主力進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并到達陜北,擔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和紅軍總政治部部長。八年抗戰(zhàn)期間,陸續(xù)擔任八路軍115師第344旅、第二、四、五縱隊政委,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委等職位,并參與創(chuàng)建蘇北抗日根據(jù)地。第二次國共內(nèi)戰(zhàn)期間,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副司令員兼后勤司令員、政委,東北野戰(zhàn)軍第二兵團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其歷任天津市委書記、湖南省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位。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因直言批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被誣陷為“反黨集團”而被撤職受迫害。文革后復出,任中紀委書記等。1986年,黃克誠在北京去世。

    擔任職務

    解放前

    1926年起在國民革命軍唐生智部任營政治指導員、團政治教官等職。

    1928年湘南起義中參與領導永興起義,任永興紅色警衛(wèi)團黨代表兼參謀長。率部隨朱德、陳毅到井岡山,任工農(nóng)革命軍第4軍第12師第35團團長,不久改任第2路游擊司令,返湘南活動。

    黃克誠

    1930年后歷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5軍的團、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第3軍團代理政治部主任。先后率部參加了鞏固和發(fā)展湘鄂贛蘇區(qū)的斗爭和中央蘇區(qū)歷次反“圍剿”。在“左”傾冒險主義領導時期,曾因反對進攻中心城市和抵制,“肅反”擴大化等數(shù)次被指責為“右傾”,并受到撤職處分,但他仍堅持原則,剛直敢言。

    長征中參加了3軍團進行的主要戰(zhàn)役、戰(zhàn)斗。到陜北后曾任第一方面軍政治部和紅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抗日戰(zhàn)爭初期,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政治委員,與徐海東率部轉(zhuǎn)戰(zhàn)晉冀豫邊地區(qū),曾參加晉東南反“九路圍攻”,參與指揮町店等戰(zhàn)斗。

    1940年春任八路軍第2縱隊政治委員,率主力一部南下豫皖蘇和皖東北地區(qū),先后任八路軍第4縱隊政治委員,第5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41年后,任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和蘇北軍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蘇北區(qū)黨委書記。領導軍民與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行斗爭,發(fā)展壯大部隊,解放了蘇北大片地區(qū)。

    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1950年遞補為中央委員)。

    1945年9月底率3師主力進軍東北。

    1945年11月26日他又建議東北部隊暫時不在大城市交通干線作戰(zhàn),而以一部主力占領中小城市,建立鄉(xiāng)村根據(jù)地,作長期斗爭準備。后任西滿軍區(qū)副政治委員、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副書記、代理書記,是建立西滿根據(jù)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46年3月在蘇聯(lián)紅軍從東北撤離時,指揮部隊殲滅國民黨收編的偽軍警,先后攻占四平、長春、齊齊哈爾。

    1947年后歷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副司令員兼后勤司令員、政治委員,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qū)政治委員,東北野戰(zhàn)軍第2兵團政治委員。

    1949年1月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

    解放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湖南軍區(qū)司令員、政治委員。從所在新解放區(qū)的實際出發(fā),靈活地執(zhí)行把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移到城市的方針,注意城鄉(xiāng)兼顧,著力抓好農(nóng)村工作,領導清剿國民黨殘余部隊和土匪,鎮(zhèn)壓反革命和進行土地改革,迅速安定社會秩序,恢復并發(fā)展生產(chǎn)和文教事業(yè)。

    1952年11月調(diào)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后勤部部長、政治委員。

    1954年任國防部副部長兼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秘書長。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56年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同年辭去總后勤部部長,政治委員職務。

    1958年10月解接替粟裕,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參與制定軍隊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的方針和各項規(guī)章制度。

    1959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上,批評“大躍進”、“人民公社化”中的錯誤,與彭德懷等被錯定為“反黨集團”。后被撤銷中共中央軍事秘書長與總參謀長的職務,長時期受審查。

    1977年12月出任中共中央軍委顧問。

    1978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增補為中央委員,并被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他堅決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平反冤假錯案,重建和健全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端正黨風,正確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做了大量工作。

    1982~1985年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

    大事年表

    年少時

    1902年10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永興縣油麻圩下青村一個貧寒的農(nóng)民家庭。

    1922年夏,考入湖南衡陽省立第三師范學校讀書,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積極參加愛國學生 運動。

    1923年3月,參加反帝愛國學生 運動。

    參加革命

    1925年10月,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1926年初入國共兩黨合辦的廣州中央政治講習班,結(jié)業(yè)后參加北伐戰(zhàn)爭。

    1926年6月,到北伐軍總政治部接受軍隊政治工作訓練,隨后到北伐軍前敵政治部做宣傳工作。

    7月,到國民革命軍第8軍唐生智部做政治工作,參加了攻克漢陽、漢口、雞公山、武勝關(guān)等戰(zhàn)斗。

    1927年10月,受中共湖南省委派遣到湘南從事秘密革命活動。

    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領導湖南永興年關(guān)暴動,任永興紅軍警衛(wèi)團黨代表兼參謀長。

    4月,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任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第4軍第12師第35團團長。后改任第2路游擊司令,率部返回湘南開展游擊戰(zhàn)爭。

    1929年春,受中央軍委派遣,到國民革命軍唐生智舊部做兵運工作。

    五次反圍剿

    1930年2月,奉派前往湘鄂贛蘇區(qū),先后任紅5軍大隊、支隊政委,率部參加攻打平江、修水和陽新縣城的戰(zhàn)斗。在攻打修水戰(zhàn)斗中,身先士卒,率領攻城部隊冒著槍林彈雨,爬云梯登上城頭。

    6月,任紅3軍團第5軍第3縱隊第2支隊政委、第8軍第4師第3團政委,先后率部參加岳陽、平漢戰(zhàn)斗和長沙戰(zhàn)役以及紅一方面軍二打長沙戰(zhàn)役。

    年底,率部參加中央蘇區(qū)第一次反“圍剿”作戰(zhàn)。

    1931年1月,任紅3軍團第4師政治部主任,代理師政委。

    4月,調(diào)任第3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參加中央蘇區(qū)第二次反“圍剿”作戰(zhàn)。

    7月,率部參加中央蘇區(qū)第三次反“圍剿”作戰(zhàn)。

    12月,任紅3軍團第1師政委。

    1932年1月,率部參加贛州戰(zhàn)役期間,在多次向上級建議取消冒險攻打贛州作戰(zhàn)計劃未果、部隊陷入敵人重圍的情況,果斷指揮部隊抗擊并及時轉(zhuǎn)移脫離險境。

    3月,任紅3軍團第5軍政治部主任,所部編入東路軍入閩作戰(zhàn)。

    7月,率部參加池江及大余戰(zhàn)斗。

    8月,參加水口、樂(安)宜(黃)戰(zhàn)役。9月,復任第3師政委。

    10月,寧都會議后,調(diào)任紅3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組織部長、第5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中央蘇區(qū)第四次反“圍剿”和東方軍入閩作戰(zhàn)。

    1933年11月,任紅3軍團第4師政委,率部參加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

    參加長征

    1934年10月,參加紅軍長征,率紅3軍團第4師擔任前衛(wèi),連續(xù)突破敵人封鎖線,掩護中央機關(guān)和后續(xù)部隊順利渡過湘江。

    1935年2月,任縮編后的紅3軍團第10團政委,率部參加土城、婁山關(guān)和第二次攻打遵義等戰(zhàn)斗。

    11月,任中革軍委衛(wèi)生部部長,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創(chuàng)辦醫(yī)院和衛(wèi)生學校,為改善部隊醫(yī)療條件、培養(yǎng)專門醫(yī)護人員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1936年2月,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和紅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東征戰(zhàn)役。

    5月,任紅1軍團第4師政委,率部參加西征戰(zhàn)役,11月,率部參加山城堡戰(zhàn)役。

    抗擊日寇

    1937年8月,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10月,提出恢復軍隊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guān)制度的建議,獲中央批準。同月,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政委兼太南軍政委員會書記,與旅長徐海東率部轉(zhuǎn)戰(zhàn)晉冀豫,開辟太行山南段抗日根據(jù)地,堅持敵后游擊戰(zhàn)爭,參加了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戰(zhàn)役,參與指揮牛村、溫湯、虒亭、張店、町店等戰(zhàn)斗。

    1938年9月,與代旅長楊得志率八路軍第344旅發(fā)起彰南戰(zhàn)役,給平漢路西側(cè)地區(qū)偽匪勢力以沉重打擊。

    1939年初,領導創(chuàng)建冀魯豫抗日根據(jù)地。

    1940年2月,任八路軍第2縱隊政委兼冀魯豫軍區(qū)司令員、冀魯豫軍政委員會書記,率部參加磁武涉林戰(zhàn)役。隨后指揮所部殲滅了進犯我冀魯豫根據(jù)地的頑軍石友三部主力。

    5月,率主力一部南下豫皖蘇,任八路軍第4縱隊政委。8月,東進皖東北,統(tǒng)一共產(chǎn)黨在蘇皖地區(qū)的武裝力量,組建八路軍第5縱隊,任司令員兼政委。10月,率主力部隊馳援新四軍黃橋戰(zhàn)役,與新四軍北上部隊會師于淮海、鹽阜地區(qū),開辟蘇北抗日根據(jù)地,打通了華北、華中抗日根據(jù)地的聯(lián)絡。

    1941年1月后,任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委和蘇北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蘇北區(qū)黨委書記,領導蘇北軍民開展敵后游擊戰(zhàn)爭,多次粉碎日偽軍“掃蕩”和國民黨頑軍的進攻。

    1944年后,相繼組織指揮高(溝)楊(口)、阜寧、兩淮等戰(zhàn)役,使蘇北和蘇中、淮南、淮北解放區(qū)聯(lián)成一片。至抗戰(zhàn)勝利,在堅持蘇北敵后抗日5年中,率部作戰(zhàn)5千余次,殲敵6萬余人,開辟了擁有4萬平方公里土地和800多萬人口的解放區(qū)。

    解放戰(zhàn)爭

    1945年9月14日,向中央提出創(chuàng)建東北戰(zhàn)略根據(jù)地的建議。月底,奉命率新四軍第3師主力3.5萬余人進軍東北,參加東北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和東北人民解放戰(zhàn)爭。

    1946年1月,任西滿軍區(qū)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吉林雙遼鄭家屯)副書記、代理書記。

    3月,指揮所部攻占四平、長春、齊齊哈爾等地。4月,新四軍第3師主力參加四平保衛(wèi)戰(zhàn)。

    1947年8月,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副司令員兼后勤司令員、政委,主持東北民主聯(lián)軍后勤工作。

    1948年4月,任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qū)政委、東北野戰(zhàn)軍第2兵團政委,領導冀察熱遼軍民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支援東北戰(zhàn)場南線作戰(zhàn)。

    新中國成立

    1949年1月,任天津市軍管會主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提出“接管建政,安定秩序,恢復生產(chǎn),進行民主改革”的工作方針。

    8月,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湖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湖南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為發(fā)展湖南經(jīng)濟,安定社會秩序,肅清境內(nèi)國民黨殘余部隊及湘西匪患,組織支前,解決百萬大軍南下供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2年10月,調(diào)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后勤部部長、政委、主持建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作的規(guī)章制度,提倡顧大局,反浪費,勤儉建軍,為保證抗美援朝和國防建設的后勤供應作出了貢獻。

    1954年9月,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協(xié)助彭德懷主持軍委和國防部工作,組織制定國防戰(zhàn)略和軍隊建設的方針政策及各種條令條例,實施軍隊精簡整編和重大制度的改革,調(diào)整組織機構(gòu),參與領導國防施工和軍工生產(chǎn),為鞏固國防,加強軍隊建設,實現(xiàn)中國人民解放軍由單一兵種到諸軍兵種合成的戰(zhàn)略轉(zhuǎn)變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并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自由獨立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58年10月,兼任總參謀長。

    1959年廬山會議上,與彭德懷等被錯定為“反黨集團”。后被撤銷黨內(nèi)軍內(nèi)領導職務。

    1977年12月,出任中共中央軍委顧問,提出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實現(xiàn)干部年輕化的主張。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第二書記。在他的主持和領導下,糾正了黨內(nèi)、軍內(nèi)大量冤假錯案。

    1980年11月,發(fā)表講話,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正確評價與維護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對統(tǒng)一全黨、全軍的思想起了積極的作用。

    1985年9月,由于健康原因,辭去領導職務。

    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主要成就

    (1)1934年10月率部作為前衛(wèi)開始長征,連續(xù)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并浴血奮戰(zhàn)湘江南岸,頑強抗擊數(shù)倍國民黨軍的輪番進攻,掩護中共中央和軍委縱隊渡江。

    (2)紅軍在改編為八路軍之初,受時勢和新體制所限,一度取消了政治委員

    建制,政治機關(guān)的功能也大為削弱,部隊中舊軍隊習氣有所抬頭。黃克誠在深入部隊調(diào)查研究后,向中央建議恢復被取消的政治委員制度,很快被采納,對繼承和發(fā)揚人民軍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保持人民軍隊的本色,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3)1940年8月黃克誠率部東進淮海,南下鹽城、阜寧,同發(fā)起黃橋戰(zhàn)役的新四軍蘇北部隊在白駒鎮(zhèn)會師,共同創(chuàng)建蘇北抗日根據(jù)地,打開了華中抗戰(zhàn)的新局面,并打通了華北、華中兩大戰(zhàn)略區(qū)的聯(lián)系。

    (4)1945年9月14日,黃克誠以個人名義向中共中央發(fā)電,提出《對當前局勢和軍事方針的意見》,建議立即派部隊赴東北,并應盡量多派,以創(chuàng)建一塊大的戰(zhàn)略根據(jù)地。9月23日,中央軍委即令黃克誠率新四軍第3師主力3萬余人進軍東北,勝利完成挺進東北的戰(zhàn)略任務。

    (5)1982年以后,黃克誠任中紀委第二書記,在年邁體衰、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仍堅持工作,為貫徹新時期黨的方針政策、撥亂反正、端正黨風、平反冤假錯案、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與作用等作出重要貢獻。

    (6)1955年黃克誠被授予大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黃克誠是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常務委員,第一、第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1978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增選為中央委員,中紀委常務書記。

    敢說真話

    在共和國的開國將領中,他是因講真話被罷官次數(shù)最多的一位。他一生以敢于直言著稱,從不察言觀色、人云亦云,也從不患得患失、違心屈服。有人講,黃克誠天生后腦勺上長“反骨”。他一生都勇于扮演“反派”角色,在關(guān)鍵時刻始終以唱“反調(diào)”出名,其中影響最大的有10次。

    1反對“暴動”

    1927年12月反對“暴動”

    黃克誠第一次唱“反調(diào)”,是1927年12月反對“暴動”。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后,黃克誠回到湖南省永興縣,開始秘密組織農(nóng)民武裝起義。蔣介石的大屠殺早就使一些革命者心里窩了一肚子火,在一次特別支部大會上,黃克誠傳達了湘南特委提出的暴動口號,與會人員一聽要求立即行動。黃克誠說:“暴動的事,我贊成,但時機還不成熟,缺乏群眾基礎,等組建起工農(nóng)武裝隊伍后暴動也不遲!彼耐昂糜疡R上指責他:“膽小鬼,就你怕死,我看你是右傾機會主義者!逼渌艘布娂娂尤肴浩鸲ブ男辛,這是黃克誠第一次作為右傾機會主義者遭到批判。

    2反對燒房子

    1928年1月反對“燒房子”

    黃克誠第二次唱“反調(diào)”,是1928年1月反對“燒房子”。湘南暴動后,湘南特委提出所謂“焦土戰(zhàn)略”,命令各縣大燒大殺,以此阻止敵人的進攻,老百姓為此不得安生。

    黃克誠在討論湘南特委的指示時,堅決反對這種錯誤政策:“燒房子的做法不得人心,我不贊成。”縣委書記嚴厲地對他說:“就由你負責燒縣城,看你燒不燒,否則我就給你處分!秉S克誠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指揮部隊只燒了衙門、祠堂和個別商店,而把縣城的大部分房屋和商店保留了下來,但是他被撤銷了縣委委員職務。

    3反對攻打武漢

    1930年7月反對“攻打武漢”黃克誠第三次唱“反調(diào)”,是1930年7月反對“攻打武漢”。當時,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統(tǒng)治了中央領導機關(guān),把中心城市的武裝暴動看成是決定中國革命勝負的關(guān)鍵,提出了“攻打武漢、飲馬長江”的口號。1930年7月中旬,紅三軍團、湖南省委、湘鄂贛特委在平江縣舉行聯(lián)席會議,作為支隊政委的黃克誠提出:“現(xiàn)在提出奪取武漢的主張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目前根本不具備奪取武漢的條件!彼陌l(fā)言立即受到與會者的嚴厲批評。軍團政委賀昌試圖說服他承認錯誤,他拒不認錯,大聲表示:“現(xiàn)在不服,將來也不服,準備再和你爭論20年!睋(jù)此,紅三軍團撤銷了準備任命他為縱隊政委的決定。彭德懷對他說:“提了沒用不如不說,下一次你少放炮!彼f:“這做不到,明知不對,讓我不說,殺了也不干!”

    4反對“肅反”

    1931年夏反對“肅反”

    黃克誠第四次唱“反調(diào)”,是1931年夏反對“肅反”。當時,黃克誠擔任紅三師政委,被從反“圍剿”前線召回,肅反委員會交給他一份“AB團”分子名單,要他照單抓人。他據(jù)理力爭,愿用腦袋擔保這些人沒有問題,結(jié)果遭到嚴厲訓斥。他便讓點名要抓的人暫時上山躲起來,此事被肅反委員會發(fā)現(xiàn),躲藏的人不久被殺害了。黃克誠質(zhì)問肅反委員會的人:“為何濫殺無辜?”結(jié)果肅反委員會以“同情和包庇反革命,破壞肅反”的罪名,欲將他處決。軍團長彭德懷聞訊后,火速從前線趕回,黃克誠才幸免一死,但被撤銷了師政委職務,到軍團司令部當了一名秘書。

    5反對打贛州

    1932年10月反對“打贛州”

      1941年,時任新四軍第3師師長的黃克誠

    黃克誠第五次唱“反調(diào)”,是1932年10月反對“打贛州”。黃克誠任紅三軍團第一師政委不久,臨時中央再次推行“左”傾冒險主義,指令紅軍攻打贛州。他和彭德懷吵了起來:“你這是半個立三路線!”結(jié)果打贛州失利,黃克誠為減少損失,帶領部隊主動撤出戰(zhàn)斗。贛州戰(zhàn)役后,紅三軍團政治部專門為黃克誠開了一個廣昌會議,集中批判他的錯誤。他據(jù)理力爭,拒不檢討,還批評上級推行“左傾冒險主義”,又一次被撤銷師政委職務,到紅三軍團教導營擔任政委。彭德懷找他談話說:“再提意見,你就要被攆出紅軍了。”他說:“我又不是啞巴,怎么能有話不說!”

    6反對“硬拼”

    1935年1月反對“硬拼”

    黃克誠第六次唱“反調(diào)”,是1935年1月反對“硬拼”。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挫敗后被迫長征,攻占遵義后,黃克誠向上級建議:“老根據(jù)地已經(jīng)喪失,主力紅軍又受到重大打擊,剩下的部隊已經(jīng)不多了。當前應保存實力,盡量避免與敵人硬拼,為中國革命保存一點火種和骨干!苯Y(jié)果,他被懷疑對革命悲觀失望,缺乏信心,被點名批評為“右傾機會主義”。他再一次被撤銷師政委職務,到師司令部擔任偵察科長。

    7反對饒漱石

    1942年反對饒漱石搞“小動作”

    黃克誠第七次唱“反調(diào)”,是1942年反對饒漱石搞“小動作”。當時,饒漱石任中共中央華中局代理書記兼新四軍政委,獨攬黨政軍大權(quán),采取不正當手段,排擠新四軍軍長陳毅。黃克誠時任新四軍三師師長兼政委,他實在看不慣饒漱石的所作所為,批評饒漱石:“無論如何,讓陳毅軍長離開華中,是個很大的損失。毛澤東和朱德同志在一起工作多年,彼此也有過不同意見,但他們卻始終團結(jié)合作得很好。你剛來不久,就想把陳毅同志擠走,實在不應該。你這種做法很不光明磊落,不是共產(chǎn)黨人的作風!彼闹毖圆恢M的批評,使饒漱石敢怒不敢言。

    8反對搶救運動

    1943年7月反對“搶救運動”

            黃克誠第八次唱“反調(diào)”,是1943年7月反對“搶救運動”。1943年7月15日,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康生在延安干部大會上作了《搶救失足者》的動員報告,掀起了所謂“搶救運動”,要求對全黨干部進行一次組織審查,造成了大批冤假錯案。黃克誠在所領導的新四軍3師7旅搞了一下試點,發(fā)現(xiàn)有一半的人需要“搶救”,感到這與當年中央蘇區(qū)抓“AB團”分子如出一轍,便一邊向上級打報告表示反對,一邊下令在本師不搞“搶救運動”。一些好心人勸他說:“和上面對著干,會有麻煩的!彼f:“我寧愿錯放,也不能錯殺!睘榇,他又被扣上一頂“右傾”的帽子。

    9反對四平?jīng)Q戰(zhàn)

    1946年5月反對“四平?jīng)Q戰(zhàn)”

    黃克誠第九次唱“反調(diào)”,是1946年5月反對“四平?jīng)Q戰(zhàn)”。1946年4月,國民黨軍隊集中8個軍的兵力攻打四平,林彪指揮10萬大軍與敵人在四平一線展開激戰(zhàn)。毛澤東先后給林彪發(fā)去十多份電報,要求堅守四平。黃克誠向林彪提出撤退的建議,林彪不予理睬,黃克誠便于5月12日直接致電中央。5月19日,毛澤東給林彪發(fā)去電報:“如果你覺得繼續(xù)死守四平已不可能,便應主動放棄四平,由陣地戰(zhàn)轉(zhuǎn)為運動戰(zhàn)!1959年毛澤東對黃克誠說:“固守四平,是我決定的!秉S克誠說:“是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泵珴蓶|一時無語,稍后自語道:“那就讓后人去評說吧!

    10反對浮夸風

    1959年7月反對“浮夸風”

            黃克誠第十次唱“反調(diào)”,是1959年7月反對“浮夸風”。當時,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上因反對“大躍進”等“左”的錯誤,上書毛澤東提出不同意見,在大會上受到批判。黃克誠在會議中間被叫到廬山批判彭德懷,卻在會上公開表示同意彭德懷的看法。中央常委劉少奇、周恩來等找黃克誠談話,要他與彭德懷劃清界限,但他仍“執(zhí)迷不悟”。黃克誠在關(guān)鍵時刻的表現(xiàn),讓毛澤東深深失望了。結(jié)果,黃克誠被撤銷中央書記處書記、軍委秘書長兼總參謀長職務,打入“彭德懷反黨集團”,一頂右傾帽子整整戴了20年。

    黃克誠一生因講真話被多次批判、多次罷官,但他始終無怨無悔、矢志不渝。晚年在被罷免20年復出后,對一些重大敏感問題,他仍以捍衛(wèi)真理的巨大勇氣,坦誠講出心里的真話。

    1980年11月,黃克誠在中紀委會議上說:“如果把建國以來黨所犯的錯誤都算在毛澤東身上,讓他一個人承擔責任,這樣做不符合歷史事實。過去解放新中國,建設新中國,這些老共產(chǎn)黨員都盡了一份責任,功勞大家有份,F(xiàn)在把錯誤都算在一個人身上,好像大家沒有份,這是不公平的。大家應當來分擔應當分擔的責任,那才符合歷史事實,符合唯物主義!

    特別是他對林彪的評價,在當時的政治氣氛和歷史背景下,確實需要超人的政治勇氣。當時,《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寫了關(guān)于林彪的條目,請黃克誠審定。他讀完條目說:“林彪的條目不能這么寫,這樣是不能向后人交代的!秉S克誠讓秘書把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的有關(guān)同志召集在一起,開門見山地對他們說:“你們寫的這個條目,需要修改。你們要學司馬遷,要秉筆直書,要對歷史負責。林彪在軍隊歷史上是有名的指揮員之一。后來他犯了嚴重罪行,是死有余辜。在評價他的歷史時,應該分為兩節(jié):一節(jié)是他在歷史上對黨和軍隊的發(fā)展、部隊戰(zhàn)斗力的提高,起過積極作用;另一節(jié)是后來他對黨、對軍隊的嚴重破壞,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后果。這兩方面都寫明確,不含糊其辭,才符合歷史事實!

    1986年12月28日,黃克誠逝世。夫人唐棣華在挽聯(lián)中寫道:“即死無憾矣,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挽聯(lián)寫得恰如其分,黃克誠確實當之無愧。

    傳奇歷險

    第1次:湘南山區(qū)打游擊,遭敵圍追險逃生

          1928年6月,擔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軍三十五團團長的黃克誠,改任湘南工農(nóng)軍第二路游擊分隊司令,奉命率部從井岡山重返湘南山區(qū)開展游擊戰(zhàn)爭。由于副司令劉承高脅眾嘩變,部隊被敵人打散,黃克誠死里逃生后,與中共永興縣委干部李卜成一同潛回家鄉(xiāng)附近的山林中隱蔽,相機重整旗鼓,堅持斗爭。

    這時的湘南大地,正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國民黨反動派和地主民團武裝瘋狂地捕殺共產(chǎn)黨人,整個湘南地區(qū)已有上萬人橫遭殺戮。黃克誠作為湘南起義中永興縣暴動的領導人,早在反動當局懸賞捕殺的黑名單之中。因此,黃克誠的活動只能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墒,時間一久,難免不露出一點風聲。國民黨反動派不斷調(diào)集部隊和民團日夜搜捕,指名要抓從井岡山上下來的“暴徒”黃克誠。黃克誠見敵人搜捕愈來愈緊,在當?shù)匾褵o法開展工作,便與當?shù)乜h委幾位負責人共同商定,由他和李卜成二人先行外出尋找上級黨組織。

    由于長時間在山林里生活,久不見陽光,黃克誠和李卜成二人的面色蒼白。如果外出,定會引人注目。于是,他們二人便每天乘中午野外無人之際,偷偷地來到林外的山腳下曬太陽。

    一天中午,黃克誠與李卜成在山林外一邊曬太陽,一邊等候弟弟來送飯。弟弟把飯送來后,黃克誠對李卜成說,“這一陣風聲很緊,還是回到山林里去吃飯穩(wěn)當些!崩畈烦蛇想多曬一會太陽,便不以為然地說:“怕什么?難道吃頓飯的工夫,敵人就會來嗎?”黃克誠歷來做事謹慎,他并不跟李卜成爭辯,端起飯碗就往山林中走去。李卜成無法,只好跟著上山。就在他倆剛剛爬上一座高坡,尚未進入山林之時,山下的村子里突然傳來一陣槍聲,并夾雜著喝罵哭叫聲。原來反動民團已將村子包圍,正在挨家挨戶地搜查。黃克誠和李卜成見勢不妙,急忙猛跑鉆進山林。奔跑中,李卜成不慎摔了一跤。進入山林后,黃克誠同他開玩笑說:“你慌什么?難道吃頓飯的工夫,敵人就會來嗎?”李卜成難為情地說:“幸好沒有在山下吃飯,不然的話,這次可就逃不脫了!

    敵人這次圍捕搜查,使黃克誠更加警覺起來。他和李卜成迅速做好外出的準備,離開家鄉(xiāng),輾轉(zhuǎn)長沙、南京、上海等地尋找黨組織。

    第2次:危難之際遇冤家,虛與委蛇巧周旋

    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國民黨反動派的軍警如林,特務如麻,特別是―些革命隊伍中的叛變投敵者充當敵人的鷹犬,使黨的活動不得不在極其隱蔽的狀態(tài)下進行。黃克誠和李卜成兩人自湘南輾轉(zhuǎn)來到上海,人地生疏,一連兩個月沒有同黨組織接上關(guān)系。這時他們不僅為找不到黨組織而憂心如焚,而且囊空如洗,連起碼的生活也無著落,嘗盡了求人告助的艱難滋味。于是,他們決定先設法找一個工作以暫時謀生,相機尋找黨組織的關(guān)系?墒牵瑤缀跖鼙榱怂械膫蚬ば,結(jié)果是處處碰壁,一籌莫展。

    一天,黃克誠從―份報紙上忽然看到湖南籍留學生黃璧在上海兵工廠任炮兵部主任,便以同鄉(xiāng)的名義,化名黃楚珍給黃璧寫信,請他幫助謀個求生的職業(yè)。幾天以后,接到黃璧的回信,約黃克誠到兵工廠面談。黃克誠喜出望外,立即趕到兵工廠,找到黃璧的辦公室。剛一落座,就有人進來找黃壁。黃璧稱有事要辦,委托他的一位親戚、同事繼續(xù)同黃克誠談話。

    黃璧走后不久,他的那位親戚、同事進來了。真是冤家路窄!這個人名叫鄧豐立,原是湘南桂陽縣北鴉山村有名的大惡霸。黃克誠讀私塾時,曾多次同他見過面,彼此互知姓名。湘南暴動時,鄧豐立僥幸脫逃出走。待湘南暴動失敗后,他返回桂陽,瘋狂報復,屠殺了大批共產(chǎn)黨員和參加暴動的農(nóng)民。黃克誠一眼就認出了此人。幸而這幾年黃克誠面容變化較大,又戴了一副深度近視眼鏡,鄧豐立沒有認出黃克誠來。彼此寒暄過后,鄧豐立首先問起家鄉(xiāng)的情況,隨即又問黃克誠如何到了上海以及想找什么樣的工作干。

    此時,黃克誠欲謀職業(yè)的念頭早已蕩然無存,只想早些脫身。他盡力使自己保持鎮(zhèn)定,同鄧豐立虛與委蛇,佯稱自己曾在湘軍程潛部當過下級軍官,后部隊被繳械而流落上海。鄧豐立突然問道:“永興縣的黃克誠你認識嗎?”黃克誠沉住氣淡淡地答道:“過去在家讀書時認識的!编囉謫柕溃骸包S克誠現(xiàn)在在什么地方你可知道?”黃克誠從容答道:“我離家出來當兵多年,從沒有同他聯(lián)系過,不知他后來怎么樣了!编噽汉莺莸卣f:“黃克誠是殺人放火的共黨暴徒頭目!”黃克誠佯裝驚訝道:“。克菢拥奈娜鯐谷粫枪颤h?真是出人意料!编嚱又f:“他領頭搞暴動,當局正在通緝他,我如果找到他,決不輕饒!”黃克誠隨聲感嘆道:“他那樣的人也會搞暴動,真是看不出來。”接著他話題一轉(zhuǎn),詢問起鄧―家人的情況,并問鄧:“黃璧先生什么時候回來?”鄧說,今天他不一定能回來。黃克誠就勢說道:“既然黃璧先生公務繁忙,那我改日再來拜訪,今天我就告辭了。”說完,黃克誠站起身來就往外走,鄧豐立一直送到工廠大門口,才轉(zhuǎn)身回去。

    第3次:大街遇敵萬分險,鎮(zhèn)定對付巧脫身

    1956年10月28日,黃克誠同朱德在一起

    1929年春,黃克誠被中央軍委派到國民黨唐生智的部隊去做兵運工作。他自上海起程,先搭輪船到塘沽,隨即來到駐守唐山一帶的唐部凌兆堯旅站住腳跟,開展工作。后唐生智部附蔣討伐馮玉祥,黃克誠隨部隊先后到了山東兗州和河南商丘,繼而經(jīng)天津、南京,到了武漢。

    北伐戰(zhàn)爭時期,黃克誠曾在唐生智的部隊做政治工作,結(jié)識了不少唐部的官兵。他曾在該部的下級官兵中發(fā)展了一批共產(chǎn)黨員。此次重返唐生智部,對開展工作自然有許多便利條件。但黃克誠深知身在反復無常的軍閥部隊中進行秘密工作,不能不時刻嚴加提防,否則,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身份,遭到不測。

    正如黃克誠所預料,天有不測風云。盡管黃克誠處處小心,卻仍在武漢街頭,同一個冤家對頭狹路相逢,險遭殺身之禍。

    事情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在一個假日,一位在國民黨軍隊中供職的同鄉(xiāng)、也是黃克誠讀師范時的同窗好友約他外出游玩。黃克誠礙不過同鄉(xiāng)、校友的情面,只好同他一起出去。二人身著國民黨軍官制服,先是逛了―陣子公園,接著便來到鬧市區(qū)的大街上,邊走邊聊。事有湊巧,在一段人流如潮的街道上,正與朋友聊天的黃克誠,突然同迎面走來的一個國民黨軍官撞了個滿懷。黃克誠猛一抬頭,不禁大吃一驚!此人名叫劉雄,是大土豪劣紳的兒子,與黃克誠既是同鄉(xiāng),又是讀師范時的同學。師范畢業(yè)后,劉雄考入黃埔軍校,此時已當上國民黨軍隊的中層軍官。湘南暴動失敗后,劉雄曾四處捕殺共產(chǎn)黨員,干盡了壞事,對黃克誠的身份和經(jīng)歷,他一清二楚。此次二人狹路相逢,躲避已來不及。

    黃克誠趁劉雄尚未反應過來,當機立斷,來了個先發(fā)制人,上前一把攥住劉雄的雙手,裝作很熱情的樣子說道:“。±贤瑢W,多年不見了,一向可好?”黃克誠一邊說著話,一邊愈加用力地攥緊劉雄的雙手。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和問話,使劉雄大出意外,被弄得瞠目結(jié)舌,一時竟說不出話來。想抽開手,雙手又像被鉗住了似的,越用力抽,對方攥得愈緊,只好聽著黃克誠不著邊際地問話,連開口插話的機會也沒有。黃克誠像連珠炮般的問話停止的一瞬間,未等劉雄開口,便猛地松開雙手,邊走邊說:“我今天有點急事要辦,咱們改日再談!彪S即,快步鉆入大街的人流之中。

    約黃克誠出來游玩的那位朋友,同黃克誠、劉雄均是同鄉(xiāng)、同學,對黃、劉二人的底細也一清二楚。他對黃克誠方才同劉雄談話的一幕,心照不宣,此時存心掩護黃克誠脫身。黃克誠一離開,他便上前拉著劉雄的雙手,又是同鄉(xiāng)長、同學短地問詢了一番,使劉雄無法立即走開。待劉雄脫開身再去尋找黃克誠時,黃克誠早已無影無蹤。

    第4次:戰(zhàn)斗在虎穴狼窩,忠誠于革命事業(yè)

    1959年5月3日,黃克誠(前排左二)同羅榮桓(前排左三)、聶榮臻(前排左五)、譚政(前排右一)與應邀到國防部和總參謀部作客的西藏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代理主任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贊(前排左四)等合影

    1929年,黃克誠幾經(jīng)周折,在武漢通過既是同鄉(xiāng)又是同學的國民黨左派軍官劉乙光的介紹,到國民黨陸軍第二師政訓處謀了個圖書管理員的差事。

    當時李卜成正在武漢,被上級派來參加地方黨的秘密工作。兩位戰(zhàn)友別后重逢,分外高興。

    通過與陸二師政訓處軍官的初步接觸,黃克誠初步掌握了陸二師的有關(guān)情況。原來,陸二師是蔣介石的嫡系,師長是顧祝同,政訓處主任是國民黨的大特務康澤?禎尚暮菔掷,對部下控制極其嚴厲。發(fā)現(xiàn)官兵稍有“不軌”,即秘密處決。黃克誠到后不久,就發(fā)生過幾名中下級軍官“失蹤”的事?禎蛇時常找部下單獨“談話”,尋根問底,察言觀色,以便從中發(fā)現(xiàn)“不軌”分子而加以懲治。黃克誠也曾被康澤當面“考察”過幾次。雖然黃克誠是用化名偽造了履歷打入該部的,但康澤這種沒完沒了的“考察”、“整肅”,不能不使黃克誠惴惴不安。尤其是黃克誠還在政訓處的工作人員中,發(fā)現(xiàn)了一名了解自己身份的同鄉(xiāng)。盡管這名同鄉(xiāng)出于某種復雜的原因未向康澤告發(fā)他,但夜長夢多之慮一直縈繞黃克誠的心頭。黃克誠意識到,自己是出了狼窩又陷入了虎穴。于是,他決意迅速離開,別作他圖。

    在此期間,中共武漢特委遭到破壞,李卜成也被捕而遭殺害。黃克誠因未同地方黨組織發(fā)生過關(guān)系,沒有受此次事件牽連。但此事的發(fā)生,促使黃克誠更加堅定了離開武漢的決心。

    機會終于來了。1929年12月,陸二師奉命參加討伐唐生智、石友三之役,開赴南京。黃克誠隨陸二師一到南京,就設法請了一天假,連夜趕往上海向中央軍委作了匯報。中央軍委同意黃克誠以請長假的方式脫離國民黨陸二師,轉(zhuǎn)赴蘇區(qū)去做軍事工作。

    黃克誠懷著興奮不已的心情,立即趕回南京,準備著手請長假。這時,一個出乎意料的機會,使黃克誠輕而易舉地脫離了國民黨陸二師。原來,馮玉祥、閻錫山、唐生智、石友三等各路反蔣聯(lián)軍巳紛紛敗北。蔣介石在解決了各路軍閥部隊之后,便著手對軍隊進行整編,陸二師政訓處已接到遣散的命令。這真是天賜良機!黃克誠報告也用不著打了,就領了遣散費離開了陸二師。遣散時,康澤仍不放過機會,同部下逐個談話,詢問各人的去向和打算。黃克誠則以欲回家鄉(xiāng)覓個小學教員的差事,從容地應付過去了。

    第5次:與敵激戰(zhàn)沖鋒在前,槍林彈雨死里逃生

    1930年7月,擔任紅三軍團第二支隊政委的黃克誠,率部在軍團長彭德懷的指揮下,參加了連克湖南重鎮(zhèn)岳州(今岳陽市)、平江的戰(zhàn)斗。國民黨第四路軍總指揮兼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集結(jié)約七個團的兵力,自長沙向平江對我紅三軍團“進剿”。紅三軍團則隱蔽于平江縣城南20華里處的晉坑山設伏待敵。

    戰(zhàn)斗打響后不久,敵我雙方即成混戰(zhàn)膠著狀態(tài)。至黃昏,黃克誠因部隊被沖散而與大部隊失去聯(lián)絡。正當他循槍聲尋找部隊之際,突然發(fā)現(xiàn)身后有一支隊伍撲來。黃克誠眼睛本來高度近視,時值盛夏,鏖戰(zhàn)竟日,眼鏡片上沾滿了汗水和煙塵,使他的視力更加模糊,無法辨清向他撲來的這支部隊究竟是敵人還是自己人。雙方越來越靠近,已不容他多作思考。他果斷地迎著對方走去,以便弄清情況之后,再見機行事。當雙方快靠近時,黃克誠才模模糊糊地看見對方的衣著很齊整,許多黑洞洞的槍口正瞄著他作射擊姿勢,立刻意識到對方是敵人。他稍一遲疑,便向?qū)Ψ揭粩[手大聲喝道:“別打槍!”說時遲那時快,話音未落,他就勢臥倒,伏地一個轉(zhuǎn)身,順著山坡滾了下去。幾乎就在他喊話和轉(zhuǎn)身的同時,幾支槍一齊朝他開了火,只聽子彈在耳邊身旁嗖嗖作響。此時,他雖身不由己,順著陡峭的山坡向下墜去,但神智還清楚,料定此番決無生還之望。

    待滾落到山腳下,他感到自己還有知覺,只是眼鏡、帽子和身上背的皮包不見了。用手慢慢在周身上下摸了一遍,居然沒有中彈。從山頂墜落到山底,亦無大傷,實屬僥幸!此時天已黑下來了,加之眼鏡失落,周圍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清,但遠處的槍聲和呼喊沖殺聲隱約可辨。他循著聲響激烈的方向摸索著走去。當他來到公路邊上的樹林中,只見黑壓壓的人群潮水般地在奔跑呼號。定睛仔細辨認,發(fā)現(xiàn)公路上的人們臂上配戴著紅袖標。他斷定是自己人,便上了公路,隨人群朝前跑去。他邊跑邊問清了情況。此時敵軍已潰敗,部隊正乘勝尾敵追擊。當黃克誠找到了自己的部隊時,戰(zhàn)友們不禁大吃一驚,以為他死而復生。原來,在山頂上與敵人遭遇時,警衛(wèi)員遠遠看見黃克誠被敵人一陣排槍擊倒,并滾落山下,以為他已犧牲,便跑回部隊報告了“政委犧牲”的消息。指戰(zhàn)員們正高喊著“為政委報仇”的口號奮力沖殺當中,突然發(fā)現(xiàn)黃克誠又安然回到部隊,自然是又喜又驚。一時間,黃克誠“死而復生”的奇聞,在部隊中流傳開來。

    第6次:深入前沿觀敵情,眼鏡險招殺身禍

    黃克誠的眼睛高度近視,時時離不開眼鏡。他可以餓著肚子、赤著腳板行軍打仗,但是,沒有眼鏡卻寸步難行。因此,只要攻克一座城鎮(zhèn),黃克誠總是要到眼鏡店配上兩副眼鏡。以備一旦眼鏡被打壞,可隨手掏出一副戴上。眼鏡對于黃克誠來說,可算是一件隨身不可離開的寶物。然而,眼鏡有時也會給他帶來麻煩,甚至釀成殺身之禍。

    1931年,中央蘇區(qū)開始了第二次反“圍剿”作戰(zhàn)。當時,蔣介石調(diào)集了20萬兵力,西起贛江,東至福建建寧,聯(lián)營700里,采取“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的戰(zhàn)術(shù),向我中央革命根據(jù)地中心區(qū)域推進,企圖將我紅一方面軍壓縮包圍后,聚而殲之。時任紅三軍團第三師政委的黃克誠,與師長彭遨率部參加了此次反“圍剿”作戰(zhàn)。

    5月底,紅軍攻打建寧城,黃克誠所部第三師擔任主攻。為了快速突破敵人城防工事,消滅守敵,黃克誠和師長彭遨一邊給各部隊下達了作戰(zhàn)命令,一邊將師指揮所推進到建寧城下。黃克誠戴著一副眼鏡,脖子上又掛著一架望遠鏡,在同彭遨察看地形,選擇攻擊突破點時,由于指揮所距離守敵太近,當即被守敵發(fā)現(xiàn),城上的兩挺機槍調(diào)轉(zhuǎn)槍口,對著黃克誠和彭遨猛掃過來。黃克誠因視力差,對守敵的這一動作未能察覺。虧得彭遨眼疾手快,他見機槍掃來,猛地拉住黃克誠后退了好幾步臥倒。黃克誠還未定過神來,敵人的機槍子彈已掃在了他同彭遨原來站立的位置上,子彈擊起的沙土濺了他倆一身。

    二人連話都顧不上講,未等敵人第二排子彈掃過來,又―個魚躍,翻身滾向附近一處掩體后面。這時,彭遨才指著黃克誠的眼鏡說道:“敵人這一梭子彈,就是沖著你這副眼鏡來的。人家知道戴眼鏡的必定是個大官,想揀個大便宜。可惜的是,敵人的射手技差一著,否則,把我也捎帶上報銷了!闭f完哈哈大笑。黃克誠也笑了起來。 1933年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不久,黃克誠調(diào)任紅三軍團第四師政委。第四師師長張錫龍,是一位英勇善戰(zhàn)的年輕軍事指揮員,是紅三軍團中出名的猛將。

    是年12月,“圍剿”中央蘇區(qū)之敵占領黎川之后,又出動一個師的兵力向黎川以南的團村進犯,當即被我紅三軍團擊潰。黃克誠和張錫龍率第四師銜敵尾追,將該敵逼進一座土寨內(nèi),旋即發(fā)起攻擊。攻擊之前,黃克誠和張錫龍相偕來到陣地前沿舉著望遠鏡選擇攻擊突破點。不料,敵人在他們側(cè)面不遠處設置了機槍陣地,他們只顧向土寨之敵了望,并未察覺側(cè)面有敵情。

    他們二人站在高處,過于暴露,側(cè)面機槍陣地上的敵人對他們看得一清二楚。尤其是黃克誠的那副眼鏡,再次成了敵人射擊的大目標。只聽敵人的機槍一陣猛掃,一顆子彈正中張錫龍的頭部。子彈穿出之后,又擊中黃克誠的眼鏡架,立即將眼鏡打飛。黃克誠雖然沒有傷著,但眼鏡已落,他就什么也看不清楚了。他趕忙臥倒在地,伸手去摸索眼鏡。這時,只聽張錫龍在一旁發(fā)出呼嚕呼嚕的聲響。黃克誠連連叫了幾聲:“錫龍!錫龍!”卻不見回答。黃克誠情知不妙,忙從兜里掏出一副備用的眼鏡戴上,定眼一看,張錫龍平躺在地上一動不動,頭部血流如注。黃克誠上前一把將他抱住,又連叫了幾聲,依然沒有回應。這位早年曾就讀于重慶中法大學,后又入蘇聯(lián)紅軍大學深造的年僅27歲的紅軍師長,已經(jīng)永遠不能回應黃克誠的呼聲了。

    第7次:炸彈近身不爆炸,大難不死猛殺敵

    黃克誠(左三)同鄧小平(右一)、羅榮桓(左二)、聶榮臻(左一)等參觀防空部隊器材展覽

    1931年7月,蔣介石調(diào)兵30萬,對中央蘇區(qū)進行第三次大規(guī)!皣恕。紅一方面軍繼續(xù)采用“誘敵深入”的方針,于是年8月初起,首戰(zhàn)蓮塘,殲敵一個整師;再戰(zhàn)良村,殲敵一個師部及兩個整旅;繼之又在黃陂殲敵一個多旅,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的首戰(zhàn)勝利。

    當蓮塘之敵向良村潰逃之時,敵人出動了飛機,向銜敵尾追的紅軍輪番掃射轟炸。當時紅軍的裝備很差,更沒有對空射擊的武器,敵機瘋狂地在離地面幾百米的低空盤旋,紅軍指戰(zhàn)員甚至可以看清敵機駕駛員的面孔。那時,紅軍既要追擊逃敵,又要躲避敵機的掃射轟炸,只有靠快速奔跑,所付出的犧牲代價可想而知。

    黃克誠率領部隊向逃敵猛追。正在奔跑當中,忽聽頭頂一陣隆隆轟響。他仰起頭來一看,一架敵機正從后面朝他俯沖過來,并眼見一顆重磅炸彈從機體內(nèi)彈出,從他的頭頂上墜落下來。黃克誠拚命往前跑,試圖躲過這顆炸彈。誰知,當他跑出四五十米遠的時候,那顆炸彈不偏不倚,恰好落在了他的身旁,連臥倒也來不及了。黃克誠一時竟不知所措,心想,這一次可逃不脫了?墒,停了一會兒,并沒有聽到炸彈的爆炸聲。定住神仔細一瞧,那顆大炸彈牢牢地立在他的腳下,半截鉆入土里,留在地面上的一截差不多還有半人高。這也是實屬僥幸,炸彈居然沒有爆炸,像落地生根―樣,兀自立在那里。黃克誠長長地出了一口粗氣,繼續(xù)揮師向潰逃之敵追去。

    第8次:贛州攻城陷敵困,鎮(zhèn)定指揮突重圍

    1932年1月,臨時中央發(fā)布《關(guān)于爭取革命在一省與數(shù)省首先勝利的決議》,提出集中紅軍主力奪取中心城市的軍事冒險主義方針,并指示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首取贛州”,繼而奪取吉安和南昌。

    贛州城堅且固,三面環(huán)水,易守難攻。敵人在城內(nèi)設置重兵據(jù)守,又增派精銳之師馳援,使攻打贛州的紅軍后來陷入強敵內(nèi)外夾擊的險境。本來,贛州戰(zhàn)役發(fā)起之前,黃克誠就向上級提出取消此次戰(zhàn)役計劃的建議,但未被采納。戰(zhàn)役打響之后,紅軍實施兩次強攻均未奏效,造成很大犧牲,遂再次向上級提出撤圍建議,仍未獲準。

    一天午夜過后,黃克誠在師指揮所里正為戰(zhàn)局憂心忡忡而難以入睡時,突然聽到槍聲大作。他料定是敵人援兵已到,并采取突擊手段,對部隊實施內(nèi)外夾攻了。走出師指揮所,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只聽四處槍炮聲響成一片,而看不見一個敵人。他急忙下令將師指揮所轉(zhuǎn)移到100多米遠處的隱蔽地段,并立即讓通訊排架線接通與上級的聯(lián)系。他抓起電話,向上級建議指揮各部隊及早撤退突圍。他對著話筒大聲疾呼:“不能再猶豫了,若耽擱下去,想撤走也不可能了!”但由于當時“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共中央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在軍事上實行冒險主義,又不容前線指揮員相機機動指揮,黃克誠的建議再次被否決了。

    為了盡量減輕部隊的傷亡,黃克誠摸黑走出師指揮所,身邊只帶了一個通訊班。他循著密集的槍聲走去,路上見到一些部隊已被敵人打散,失去了建制指揮。黃克誠以高度的革命責任感,果斷地指揮一些零散部隊乘夜突圍。有的兄弟部隊因未接到總部的突圍命令,不敢貿(mào)然突圍。黃克誠連說帶勸,表示一切后果由他黃克誠負責。這樣,才使得一些部隊及時突出重圍,保存了有生力量。

    為了收攏更多被打散的部隊突圍,黃克誠繼續(xù)四處搜尋。不料,當他走到河邊時,敵人的機槍從不同方向向他猛掃過來,并清楚地聽到敵人一片吆喝聲。此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陷入重圍。他想,決不能當俘虜,必須設法突出去。借著槍炮的火光,他見附近有一家店鋪,便帶領通信班的幾名戰(zhàn)士,撞開店門,從后窗跳了出去,一氣猛跑,總算把敵人甩開了。但是,由于黑夜辨不清方向,奔跑中又誤入南門外的敵人飛機場。機場守軍大聲喝問:“哪一部分的?”黃克誠時任紅三軍團第一師政委,他未多作思索,便隨口答道:“是一師的!碑敃r敵人增援贛州的部隊中有羅卓英的第十一師,機場守軍聽到黃克誠的答話,誤以為是自己十一師的人,便沒有細問。黃克誠趁敵人尚未察覺的當兒,帶領通訊班迅即離開南關(guān),跑到城南的一座山上。并就地收攏部隊,組織抗擊,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攻擊。待敵人再次組織攻擊時,恰好我紅五軍團援兵趕到,將進攻之敵壓了下去。

    此役紅軍遭到重大傷亡。黃克誠在未得到上級授命的緊急情況下,采取應急措施,指揮部隊突圍,后又收攏部隊組織抗擊。這雖系抗命之舉,但后來上級認為他當時那樣處置亦屬恰當,故未加追究。

    1982年9月13日,黃克誠(右)出席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右二為陳云。

    第9次:界首鏖戰(zhàn)處險境,臨危機斷渡險關(guān)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離開江西瑞金開始長征。當時,黃克誠任紅三軍團第四師政治委員。在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后,全師堅守在湘江岸邊之界首,與兄弟部隊共同控制渡口,阻擊湘、桂之敵,以掩護后續(xù)部隊和中央縱隊渡江。湘、桂之敵在飛機和大炮的支援下向湘江渡口猛烈夾擊,戰(zhàn)況空前激烈,紅軍損失慘重,紅三軍團先后有兩名師參謀長和兩名團長犧牲。鏖戰(zhàn)兩晝夜之后,至12月1日,主力紅軍和中央縱隊終于渡過湘江。

    這時,湘、桂之敵越聚越多,攻勢愈加猛烈,蔣介石的嫡系追剿部隊也跟蹤而至,而據(jù)守在界首渡口的紅三軍團第四師,仍未接到撤離的命令。黃克誠意識到情況極端險惡,紅四師有被敵人夾擊而導致全軍覆沒的危險。他對師長說,中央縱隊已經(jīng)渡江,我?guī)熥钃粞谧o任務已經(jīng)完成,應當立即指揮部隊撤離。師長認為沒有接到上級命令之前,不能擅自撤離。黃克誠說,當前情況既危急又特殊,應當機斷處置,不能坐以待斃。師長仍堅持不肯撤離。黃克誠感到在這種極端危急時刻,不能再有遲疑,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他果斷地行使政治委員的最后決定權(quán),態(tài)度嚴峻地對師長說:“你立即指揮部隊撤離,一切由我負全部責任。”這樣,師長才指揮部隊且戰(zhàn)且走,渡過湘江西去,最后終于趕上了主力紅軍,避免了被圍困殲滅的嚴重后果。

    界首之戰(zhàn)是紅軍長征途中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戰(zhàn)役,也是紅四師戰(zhàn)斗經(jīng)歷中打得最為艱苦的一次惡仗。如果不是黃克誠當機決斷,紅四師將招致難以想象的后果。

    第10次:舍身忘死救戰(zhàn)友,彭總力挽刀下人 

    1931年盛夏,中央蘇區(qū)第三次反“圍剿”戰(zhàn)斗正酣之際,紅三軍團第三師政委黃克誠在火線上突然接到命令,要他立即回到軍團政治部領受任務。他以為上級又要調(diào)換他的工作,沒作多想,便向師里交待了工作,從前線撤了下來。

    黃克誠喘息未定,軍團政治部肅反委員會負責人就將一份名單遞了過來,面容嚴峻地對他說道:“這份名單上的人,是被供出來的u2018AB團u2019分子,要立即抓捕歸案,押送肅反委員會接受審查!

    黃克誠一看名單,上面所列的人大多是第三師中久經(jīng)戰(zhàn)斗、英勇忠貞的基層指揮員,其中有兩名連指導員,還是黃克誠來到第三師后親手培養(yǎng)提拔起來的。憑他對部下的了解,根本就不相信名單上的那些人會是什么“AB團”分子。黃克誠十分清楚,在那種“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肅反方針之下,所謂押送審查,實際上就是置之于死地的同義語。黃克誠向肅反委員會據(jù)理力爭,并擔保名單上的人沒有一個會是“AB團”分子,希望肅反委員會“刀下留人”。

    然而,肅反委員會只相信逼供信搞出來的所謂“證據(jù)”。黃克誠自知再費唇舌已無濟于事,便轉(zhuǎn)身離開。

    在趕回部隊途中,黃克誠已下定履險抗命的決心,決意設法保護名單上的那些同志,不使他們被捕上送。至于這樣做的后果,他已顧不得許多。

    過了幾天,肅反委員會不見第三師的“AB團”分子押送來,便一再向黃克誠催問,其言辭一次比一次嚴厲。黃克誠暗自思忖,這樣硬頂下去,恐不是個辦法。即使自己被撤職、殺頭,也終難確保名單上的同志不被處置。他思來想去,最后決定秘密通知名單上的同志暫時上山躲避,等過了這陣風頭之后,或許會有轉(zhuǎn)圜的余地。在那種特殊的環(huán)境下,他似乎再想不出其他更好的萬全之策了。

    名單上的那幾名干部非常理解政委此番用意的苦衷,他們二話不講,老老實實地按照黃克誠的吩咐,到附近一個山洞里躲藏起來。黃克誠則每天秘密派人給他們送飯,并一再關(guān)照他們好自為之。

    又過了些日子,肅反委員會親自派人到第三師來捕人。但找遍第三師所有的部隊,名單上的人一個也沒有找見。黃克誠則對肅反委員會派來的人虛與委蛇,敷衍應付。

    當時正處于反“圍剿”的緊張戰(zhàn)斗期間,戰(zhàn)事頻繁。到了打仗的時候,黃克誠便派人通知在山上躲藏的干部,各自回到自己的部隊帶兵參加戰(zhàn)斗。一俟戰(zhàn)斗結(jié)束,又馬上上山躲藏。那幾名干部明知自己兇多吉少?蓻]有一個人打算逃跑,作戰(zhàn)中愈加勇敢頑強。一來是,他們與黃克誠相知甚深,知道師政委為了保護他們而冒著極大的風險,不忍做出對不住師政委的事來。二來是,他們決心以忠勇獻身精神,表明自己無愧于黨和紅軍的心跡,寧愿犧牲在戰(zhàn)場,也決不當逃兵。黃克誠見到這種情景,愈加堅信這些同志是黨的好干部,決心千方百計把他們保護好。

    就這樣,大約過了半個月時間,那幾名干部見平安無事,以為風頭已過,便有些放松警惕了,戰(zhàn)斗結(jié)束后也不急于上山躲藏了。此事終于被肅反委員會所察覺。在一次戰(zhàn)斗剛剛結(jié)束之后,有兩名連指導員馬上被肅反委員會派人捕去,不久即遇害。黃克誠得知,不禁痛心疾首。他徑直來到軍團政治部,怒斥肅反委員會干了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情。

    黃克誠前次抗命拒不捕人上送,早已引起肅反委員會的不滿;這次他又來為“AB團”分子鳴冤叫屈,自然更不為所容。肅反委員會不容分說,當即下令將黃克誠抓捕起來“審查”。

    正當肅反委員會欲以“同情和包庇反革命,破壞肅反”的罪名將黃克誠處決之時,軍團長彭德懷得知此事,火速從前線趕來,要肅反委員會“刀下留人”。由于彭德懷的干預,黃克誠才幸免一死。但是,卻被撤銷了師政治委員的職務。

    由于彭德懷的干預而使肅反委員會“刀下留人”的事,黃克誠當時并不知情,肅反委員會釋放他的時候,沒有講明原委,事后也無人提起此事,包括彭德懷本人也從來沒有對黃克誠談過這件事。因此,當1959年廬山會議上黃克誠被批判時,有人說他支持彭德懷的“意見書”,是為了報當年的“救命之恩”,竟使得黃克誠莫名其妙,不知此言何所指。經(jīng)過有關(guān)人員在會上的“揭發(fā)”證實,黃克誠才總算得知當年之所以沒有被肅反委員會殺頭,原來是彭德懷干預的結(jié)果。黃克誠在晚年時,曾如是說:“我和彭德懷言不及私,相待以誠,相爭以理,性格作風比較合得來,如此而已!

    黃克誠戎馬一生,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身經(jīng)豈止百戰(zhàn)!然而,正如他那高潔無瑕的人品一樣,他的體膚完好無損,從來沒有掛過花負過傷。這似乎不可思議,但事實確系如此。如果認為黃克誠是個“福將”,能遇難呈祥、逢兇化吉,那倒不盡然。他一生所經(jīng)歷的磨難不計其數(shù),被打擊迫害、蒙冤受屈更是家常便飯。如此多舛的命運,何福之有?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只算是一個大難不死的“幸存者”。

    人物軼事

    新婚約法

    1941年,經(jīng)阜寧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宋乃德撮合,39歲的黃克誠和23歲女大學生唐棣華結(jié)婚了。新婚夜,黃克誠就和新娘唐棣華 “約法三章”,他一臉嚴肅地說:“我們就要共同生活了,有些問題需要鄭重地講清楚。第一條,我們都是共產(chǎn)黨員,都得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因為婚姻的利益而妨礙黨的利益,不能因為私人的利益而損害黨的利益;第二條,我所處的工作崗位重要,你不能因為要求男女平等而讓我遷就你,因為我的工作崗位比你的重要;第三條,我這里有軍隊的一些文件,還要經(jīng)常找人談話,你不得打聽你不應該知道的事情!碧崎θA覺得第一、第三條都好接受,唯有這第二條多少有些大男子主義的味道。雖然當時有些不樂意,但她很快便想通了;楹蟮诙,唐棣華就到阜寧縣修筑海堤的工地上參加勞動了。她曾說過:“戰(zhàn)爭環(huán)境,他不苛求我,我也不苛求他!睂S克誠的敬愛之情溢于言表。

    兩條家規(guī)

    他曾給子女們規(guī)定過許多家規(guī),其中有兩條是:不準動用公家的汽車,不準找工作人員幫自己辦事。

    不求平反

    “文革”結(jié)束,百廢待興。1982年,黃克誠擔任中央紀委第二書記。雖然年過八旬,雙目幾近失明,但仍參與抓辦撥亂反正工作,大刀闊斧地為蒙受冤屈的老干部平反昭雪。他曾對下屬說,要敢于在太歲頭上動土,從老虎口中拔牙。

    他認真負責地給其他人平反,卻忘了自己也是一個應該平反的對象。有人多次建議黃克誠寫報告要求平反,而他卻很不以為然!安槐亓税,我現(xiàn)在有工作就行了!秉S克誠敷衍地表示!1959年廬山會議后,黃克誠被降兩級工資,他也沒有再要求恢復,他只說有吃有喝就可以了”。

    臉盆接漏

    黃克誠一家曾住在北京南池子一個四合院里。由于房子年久失修,經(jīng)常漏雨,而他自己的臥室漏雨最厲害,若下大雨,需要放置多個臉盆接雨水。管理部門多次勸黃克誠搬遷,但他則說:“那得需要多少錢啊!現(xiàn)在很多群眾住房還很困難,我們住的要比他們強很多倍,還是把錢省下來給他們吧!

    拒絕治療

    1986年是黃克誠光輝一生的最后一個年頭,重病纏身的他開始拒絕治療和用藥。不管醫(yī)護人員和親友怎么勸說,他就是堅持不吃任何藥物,他說:“我已經(jīng)不能為黨工作了,請你們不必為我浪費國家錢財,把藥留給能工作的同志用吧!彼磸蛷娬{(diào):“我這樣一個油盡燈枯的人,為人民做不了什么,為什么還要花費人民的錢財來治。俊痹谌f不得已的情況下,醫(yī)護人員只好強行為他注射、輸氧。然而,他一旦清醒,就將身上的輸液針頭拔掉。

    主要作品

    文作

    《目前軍事建設中的部隊政治工作》《關(guān)于對毛主席評價和對毛澤東思想的態(tài)度問題》

    《黃克誠自述》

    《黃克誠軍事文選》

    《黃克誠回憶錄》

    黃克誠主要作品

    詩詞

    七絕詩《思親》

    七律詩《自況》

    七律詩《有感》

    七律詩《抒懷》

    七絕詩《文革被抓》

    七律詩《紀實》

    七律詩《夢母》

    詞《臨江仙·游靈巖寺》 

    詞《水調(diào)歌頭·太行山抗旱》

    詞《水調(diào)歌頭·打井》

    詞《江城子·憶彭德懷》

    詞《蝶戀花·桃花》

    人物評價

    新華社:黃克誠是“久經(jīng)考驗的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黨和軍隊卓越的領導人,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黃克誠同志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yè)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黨我軍的重大損失!保1986年12月30日《人民日報》)

    中央政府、新華社:新華社北京2005年8月11日電,黃克誠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杰出軍事家。(《人民日報》 2005年08月12日 第二版)

    中國網(wǎng):黃克誠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杰出軍事家。為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為重建和健全黨的紀律檢查工作,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網(wǎng):開國大將黃克誠,是久經(jīng)考驗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他文武兼?zhèn)洌鄄糯舐;無私無畏,剛正不阿;清正廉潔,克勤克儉;嚴于律己,寬厚待人;歷經(jīng)坎坷,忠貞不渝。他在軍內(nèi)黨內(nèi)和民眾中享有崇高威望,倍受尊敬,連比他年長9歲的毛澤東主席也親切地稱他“黃老”。

    中國網(wǎng):黃克誠同志一生追求真理,百折不回。他對共產(chǎn)主義信念無比堅定,對黨和人民革命事業(yè)無限忠誠。一生胸懷大局,富于遠見卓識。在長期的革命實踐和軍事生涯中,黃克誠同志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為軍事斗爭和軍隊建設作出了積極而重要的貢獻。

    中國網(wǎng):始終堅持革命的理想信念,為真理敢做敢言。

    陳毅:“你們的師長(黃克誠)眼睛雖然近視,但他看事情卻是千里眼。 

    徐文濤、謝明:黃克誠是一位善謀全局而謀一域,善瞻長遠而慮當下的革命家、軍事家和政治家。盡管雙眼力不從心,但他堅定的革命信念和非凡的洞察力,使他總能對斗爭形勢遠矚高瞻,做出深謀遠慮的判斷和堅定不移的抉擇。(徐文濤:沈陽軍區(qū)聯(lián)勤部東北后勤軍史館;謝明:沈陽軍區(qū)65148部隊)

    后世紀念

    影視

    八集電視連續(xù)劇《黃克誠》

    《中國將帥》黃克誠

    《黃克誠傳》

    《大將黃克誠》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傳記叢書—黃克誠大將》

    《世紀風云中的共和國大將 黃克誠》

    《黃克誠紀念文集》

    《黃克誠與蘇北抗日根據(jù)地》

    《一個女兵眼中的黃克誠將軍》

    《鹽城人民緬懷黃克誠》

    畫傳

    《大將畫傳黃克誠》

    《黃克誠大將連環(huán)畫》 

    《黃克誠(畫冊)》

    郵折

    2002年《黃克誠大將誕辰一百周年紀念》郵折

    人物故居

    黃克誠故居,位于湖南省永興縣三塘鄉(xiāng)下青村,始建于1886年,系磚木結(jié)構(gòu)的湘西農(nóng)家民居。1902年10月1日黃克誠在這里誕生,并在此度過童年和少年時期。1920年他外出求學。1927年10月回故鄉(xiāng)參與領導永興年關(guān)暴動和開展游擊戰(zhàn)爭。1928年10月離開這里致力于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1952年7月黃克誠回到闊別24年的故鄉(xiāng)開展農(nóng)村調(diào)查。故居從外邊看是一棟房子,進到里面才知道是窮人家,里面有一邊的房子還賣給了別人。故居于1998年進行全面維修,2002年5月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活動

    紀念建軍85周年暨劉伯承、羅榮桓、張云逸、黃克誠誕辰紀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黃克誠大將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9月8號在穗召開

    永興縣舉行黃克誠大將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 

    銅像

    黃克誠大將銅像座落在永興縣城人民公園(原名黃克誠公園)內(nèi),銅像高8.4米,表示黃克誠大將享年84歲。

    親屬成員

    夫人:唐棣華(1918—2000),湖北武漢人。

    大兒子:黃煦,清華大學畢業(yè)后擔任工程師。

    二兒子:黃晴,北大新聞系畢業(yè)后在人民日報社工作,曾任人民日報國際部主任。

    大女兒:黃楠,北大畢業(yè),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小女兒:黃梅,留學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英美文學研究室主任

    TAGS: 軍事家 政治家 大將 黃氏人物 歷史人物 內(nèi)地 革命人物
    名人推薦
    • 羅世文
      羅世文,四川威遠人,1904年生,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著名烈士。1937年回川領導統(tǒng)戰(zhàn)工作。1940年3月18日,羅世文在成都被捕。軍統(tǒng)特務頭子戴笠將他...
    • 黃顯聲
      黃顯聲(1896年12月18日——1949年11月27日),字警鐘,漢族,遼寧省鳳城人。1921年考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第三期炮兵科,翌年畢業(yè)后在東北軍服役。19...
    • 陳翰章
      陳翰章出生于1913年,吉林敦化人,滿族。陳翰章14歲時以全縣最小年齡考取了私塾教員考試的第四名。1927年陳翰章入敦化敖東中學讀書,學生自治會負責...
    • 陸定一
      陸定一,江蘇省無錫人,青年時期受進步思想影響,1925年在上海南洋大學(交通大學前身)讀書時參加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五四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
    • 吳克華
      吳克華(1913年—1987年)江西省弋陽縣人。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久經(jīng)考驗的忠誠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yōu)秀的軍事指揮員、中...
    • 張發(fā)奎
      張發(fā)奎(1896年—1980年)字向華,廣東始興人。1912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參加中國同盟會。1925年冬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12師師長,1926年參加北伐戰(zhàn)...
    名人推薦